職稱論文「一道坎」 成全期刊「賣版面」(圖)

2020-12-14 網易新聞

  數百頁篇幅,數百位作者,僅目錄就有十幾頁,選題橫跨經營管理、人力資源、商業文化、信息傳媒等多個方向,內容涉及經濟、政法、傳媒、文史等眾多領域。

  這不是大部頭著作,而是一本綜合類學術期刊。記者翻開這本期刊,發現紙張單薄,文字密集,每篇論文長度均在一頁左右,文章質量味同嚼蠟。

  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學術期刊出售版面盈利在圈內是「公開的秘密」,綜合類學術期刊更是淪為「鉛字垃圾」的重災區,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已經形成清晰而完整的產業鏈條。隱藏其後的正是學術評價體系僵化與期刊出版行業生存邏輯的待解難題。

  明碼標價,大量期刊成鉛字垃圾重災區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以投稿人身份諮詢論文刊發中介郭女士獲悉,以新聞傳播類期刊為例,每版字符數在2200~3000字左右,國家級刊物每版收費1100~1200元;省級專刊每版價格為650~800元;綜合類刊物收費較低,每版價格在400~600元之間。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部分期刊的版面明碼標價,一些綜合類學術期刊淪為「鉛字垃圾」的重災區。

  「我們會根據文章情況推薦刊物,保證發表。」據郭女士介紹,稿件審核一般包括選題方向、文章內容和引用率三個方面。為消解記者對引用率門檻的擔憂,郭女士向記者「科普」了「連續相同不能超過12個字」的查重原理,並主動傳授「反查重秘籍」。在她的描述中,論文撰寫變身一場「文字遊戲」,通過變換語序、主動改被動、同義詞替代、將文字轉換為表格或圖片、添加標點空格等方法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速成論文並通過審核。

  「基本交錢就能發,投稿當天就能收到用稿通知書。」北京一所高校對外漢語專業的研究生高健告訴記者,在權衡版面費用和刊發門檻之後,他和很多同學選擇了幾乎零門檻的綜合類刊物投稿,「郵箱經常能收到這類雜誌的長期徵稿通知,百發百中」。

  記者翻閱一本省級社科類綜合期刊發現,近500頁的篇幅像是一本「百科全書」,包括經營管理、人力資源、商業文化等11個欄目,涉及經濟、財會、傳媒、文史等眾多領域,多數論文規模在一頁左右,「作者比讀者還多」,有網友這樣調侃這類「大部頭」期刊。

  事實上,我國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已經形成清晰而完整的產業鏈條,一些刊物只要收取一定費用,就能夠提供論文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而且保證原創。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我國每年產出數百萬篇學術論文,90%以上的高水平論文均投向了國外期刊。

  近日,科學出版社副總經理彭斌表示:「好文章都『出國』了。」

  唯論文是瞻,「買方需求」不斷膨脹

  北京城市學院青年教師範松楠介紹,教育產業化催生出數量龐大的高校教師和研究生群體,量化評價體系下形成不斷膨脹的論文「買方市場」。

  在北京一所211院校供教師參閱的文科科研手冊上,記者看到,在權威核心期刊與核心期刊上的論文發表數量與教師崗位聘任、個人考核、導師資格申報以及職稱評定晉升等方面密切相關。這意味著,每篇論文都能成為申報表格上的具體數字,最終轉變成教師的頭銜與收入。

  不僅是教師,論文發表也與高校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據了解,全國各高校幾乎都明確規定研究生申請學位前鬚髮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否則無法獲得學位;而本科生在保研時,論文發表往往是考量其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

  提高獎學金等次是高校研究生發表論文的另一個驅動力。在北京某高校的學術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評定細則中記者發現,學業成績與科研成果各佔50%,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科研論文加分、著作加分等,不同等級的期刊加分分值有所區別。

  醫務工作者、技術人員等職業人群在評定職稱和晉升職務時也會有論文發表的「硬槓槓」,而學術論文與實際工作的脫節,也讓論文發表成為職稱評定中備受詬病的環節。

  「不改變『唯論文是瞻』的學術評價體系和職稱評定體系,買版面的現象很難根除。」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青年教師王俊傑說。

  賣版面是無奈的求生之道?

  「生存邏輯促使本不該以市場為導向的學術期刊走上市場化道路。」業內人士徐先生向記者介紹了學術期刊的生存之道。

  據他透露,學術期刊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主辦單位財政撥款、國家基金扶持、網絡版權費、發行費、會議收入、版面費等等,核心期刊的資金來源較為豐富,「不過很多普通期刊的資金來源匱乏,日子並不好過,它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活下來』。」

  徐先生坦言,期刊刊號的審批制度一定程度上導致低水平甚至功能異化的期刊長期存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於是大量非核心期刊以售賣版面資源作為主要盈利手段,從而形成數量巨大的賣方市場。

  重慶一本普通社科類學術期刊的編輯張伊然(化名)告訴記者,一年前這本期刊每期80多頁,為拓展收入來源,一年間期刊的厚度增加了一倍。「不僅紙張變薄,正文的行距和字號明顯縮小,論文質量也不如從前了。」張伊然說,很多非核心期刊在面臨生存窘境時都作出了類似的選擇。

  而這種選擇也讓張伊然所在的期刊陷入了「死循環」。一方面,期刊需要依靠高水平論文增強自身影響力,提升在學界和業界的知名度與認可度;另一方面,為維持期刊生存,獲取更多版面費,卻無奈降低篩選門檻。「如此循環,更難以吸引優質稿源,期刊品質自然下降。」張伊然對這本期刊的未來並不看好。

  相對於非核心期刊的勉強維繫,核心期刊的版面是名副其實的稀缺資源。根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術期刊資助經費管理辦法(暫行)》規定,「獲得資助的期刊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版面費」,然而現實是,只要能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即使收取一定版面費,投稿人也會「欣然接受」。

  一位高校青年教師告訴記者,即使論文質量過硬,如果沒人推薦,個人投稿的發表周期也會很長。「想在核心期刊發論文要同時有硬文章和軟關係」,這位老師說,一些論文中介和期刊有合作關係,繳納一定版面費確保論文及時發表,這在圈內已是「公開的秘密」。

本文來源:中工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論文為何成垃圾?學術期刊「賣版面」問題調查
    一期學術期刊「版面費」收入約25萬元,4000字的學術論文需繳納至少2000元……記者近期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學術類期刊通過「賣版面」獲取經濟利益,導致劣質論文越來越多。  學術期刊為何成為商業交易的「沃土」?劣質論文對學術水平的負面影響有多大?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就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 醫生為評職稱買版面發論文:核心期刊一篇上萬元
    我國目前的醫生職稱評審和聘任制度,規定醫生晉升職稱必須要發表相應數量的論文,並且要在核心期刊發表。部分醫生過於重視「發論文、搞科研」,忽視了普通臨床工作和廣大患者。業內人士表示,公立醫院改革應注入人文關懷,改善醫生評價體系。
  • 非三高論文不得報銷,最受傷的是中國期刊,很多SCI期刊免版面費
    2、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3、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並且強調非「三高論文」不得用科研經費報銷!這樣的政策出臺,很多人認為會對SCI期刊出版社影響會很大,然而並不是會對所有的SCI期刊造成影響,因為SCI期刊分為開源期刊和非開源期刊,非開源期刊主要面向讀者受眾,就是不需要繳納任何的版面費就可以出版。
  • 職稱論文亂象:「金錢換版面」已成「明規則」?
    原標題:職稱論文亂象:「金錢換版面」已成「明規則」?   假期刊「高仿」行詐騙   南通市民徐先生去年4月在網上聯繫了一家名為「專業代理轉發論文」的網站,該網站聲稱可以代理、轉發、代筆各種論文。
  • 教師為評定職稱花錢買雜誌版面 遭遇「克隆」期刊
    今年年初,劉老師花了700元在網際網路上聯繫一本雜誌進行投稿,然而在學校職稱評定過程中,論文卻被認定無效,因為該雜誌是非法刊物。花錢買版面遭遇「克隆」期刊因為評定職稱需要發表專業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有一定難度,劉老師於是決定花錢買版面。
  • 高校論文大躍進 揭核心期刊「版面費」真相
    要想發論文?留下買「路」財!在高校裡,此類廣告司空見慣。(王婧/攝) 巨大需求催生「論文中介」 想評職稱嗎?要發表論文——最好在核心期刊上。 想發論文嗎?請交版面費。而在小林的電腦中,存放可供各類期刊發表的「原創」論文1000餘篇,他從來不看內容——「都是從網上抄的」。這個灰色產業公開賣版面不說,甚至提供從寫到發的「一條龍」服務。「只要中國靠論文數量認定一個人的學術水平的制度不改變,這個業務就有前景。」對自己所從事的灰色職業,一個論文代理商說。
  • 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
    sci期刊分為oa期刊和非oa期刊,只有發表oa期刊才會向作者收取發表論文的版面費。版面費的收費標準,會因sci期刊不同而異,導致sci期刊的版面費有高低之分。那麼,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發表sci論文,作者選擇的是收取版面費的期刊,就要支付相應的版面費。版面費一般都上萬,有的可能十幾萬以上。不過具體收費多少還是要看目標期刊收費標準,不是所有sci期刊的版面費都上萬。
  • 核心期刊論文版面費1萬8 潛規則催生"論文中介"
    核心期刊「版面費」真相   此刊是我開,此頁由我摘。要想發論文?留下買「路」財!   巨大需求催生「論文中介」   想評職稱嗎?要發表論文——最好在核心期刊上。   想發論文嗎?請交版面費。   在高校裡,在學術界,這已是個公開的秘密,或者是中國式的潛規則。否則,那些「論文中介」也不可能應運而生。
  • 代理中介自揭論文發表期刊「版面買賣」內幕
    一篇又一篇論文「生產」後,學生、導師們開始竭盡全力地為論文能夠在全國核心期刊、權威期刊爭得一席之地而努力奔波。然而,令這些學子尷尬的是,來自市教育科學研究部門的信息顯示,目前僅上海從事人文學科的就有1.6萬餘人,一年需要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2.1萬篇,要擠上期刊版面似乎難上加難。
  • 禁止期刊版面費能否遏制發表論文腐敗?
    我是一個普通的省屬高校的教師,最近又有同事問我,花3萬塊錢投一個ei期刊合不合算?去年我就知道有一個同事花了2萬多,找中介代發了一個普通的核心。對於普通高校的青年博士教師來說,想發個好一點的期刊真是難上加難。
  • 醫學期刊職稱論文不建議你發便宜的期刊
    論文發表,向來是剛需,不管是醫學職稱評審還是教學論文,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未來。從根本上來看,有的人是真的需要、內心自願自發去發文章的,而有的人不過是為了應付而已。他們往往更傾向於版面費便宜的刊物。作為內行人,成都服博師文化傳播小編是不推薦發便宜刊的,理由如下:便宜的刊物,各自有各自便宜的理由,同時也會伴隨著很多隱患——第一,便宜的刊物沒有保障單就知網收錄的期刊來說,起發字符數少的刊物肯定是便宜的,畢竟所佔版面不多
  • 北京科技報:中國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此舉成為國內期刊收取版面費的開端。版面費制度本身不是一個壞制度,因為它使得科技界按照科技界的規律發表論文。但是,中國的科技期刊有5000多種,由於當初申請刊號的時候各種層次和級別的都有,管理上確實比較混亂。張民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經濟系的副教授,最近他的心思一直放在論文能否發表的事情上。張民告訴《北京科技報》,再過四個月,學校就要評職稱了。
  • 論文字數看版面,期刊版面字數限制
    期刊版面字數限制是多少?期刊的版面確實有字數限制,但是字數的標準不盡相同,但差別不大,畢竟刊物基本都是16開的,一個版面的字數差距不會很大,字數的控制一方面是期刊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作者發表的需要,篇幅過大會給作者帶來大一些的經濟負擔,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說,字數都是需要把握的。
  • 部分期刊借版面費斂財 科技期刊登小學教學論文(二)
    刊登資訊的期刊是如何變身學術期刊的  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借閱處記者借到2004年第1期至今的《科技資訊》。
  • 職稱期刊論文是否可以找中介發表?
    相信很多評過職稱的人,都有發表職稱論文的經歷,也有不少人懷著坎坷的心情找了中介發表論文,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這方面的事情。先給大家說說一些常見的問題:1、只要涉及到給錢了就算學術作假?現在的發表論文都是需要付費的,就算是你不通過中介也是需要付審稿費、檢測費、版面費,這個屬於業內普遍的現象。其實買賣論文主要是涉及到寫作,如果文章都不是你自己寫的,那確實就經不起推敲。但是如果你只是找到一些中介渠道投稿發表論文的話,是不會涉及到學術作假的。2、為什麼市面上會出現很多XX編輯?
  • 花了800元代寫論文還能發於學術期刊?揭秘論文市場「產業鏈」
    從專業培養到職稱認定,論文往往是大學生、職場人士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瞄準許多人的「偷懶心理」,論文中介、論文寫手應運而生。 代發論文期刊系假冒 仿冒網站屢禁不止 不再相信代寫,趙印索性自己寫稿。春節後,趙印將稿件發給了符編輯,雙方就字數和版面進行溝通之後,便定了稿。
  • 國內期刊版面費高,專業影響力低,投稿免費的SCI期刊難道有錯?
    雖然科技部下發不唯SCI論文的公告,鼓勵大家發表國內的科技期刊,然對於高校和科研機構對於國內的期刊並不感冒,因為中國國內大部分的科技期刊不僅專業性要低,而且版面費還高,特別是最近幾年,資訊時代的興起,科研論文中介興起,職稱論文大幅灌水,同時也讓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發表論文和專利最多的國家,相對於SCI的相對嚴格的審核制度,國內所謂的中文核心期刊水份太大,正是很多論文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 中國學術界向國外電子期刊繳納數十億「論文版面費」?
    人民網5月19日電 「開放存取(OA)模式下的『論文版面費』是一筆赤裸裸的暴利,我實在想不出它需要什麼成本。」福建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學院講師林賢祖曾在《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版面費,驚心觸目》文章中如此描述。該文將中國大批作者向國外電子期刊繳納的「天價」版面費推向公眾視野。
  • 職稱論文申報職稱必備條件,你滿足了嗎?
    學歷年限、現有職稱年限、發表論文、修繼續教育學時、社保情況、項目業績材料等等。今天豆腐網王老師和工程師們聊聊如何正確發表職稱論文,職稱論文弄錯了,那就只能下一年再申報職稱了,無形耽誤了一年時間哦!先了解一下近幾年申報職稱政策文件中明確對論文的要求一、職稱論文時間上的要求1、2018年及之前,論文發表時間均要隔年,也就是說2018年申報職稱,論文發表期刊版面截止時間至2017年12月份。
  • 5分鐘學會免費發表職稱論文
    你還在為職稱論文困擾嗎?趕快看看本文吧。花5分鐘讓你學會免費發表職稱論文。看本文不僅不花錢,還大概率能讓你賺點稿費,這樣何樂而不為呢?不過賺了稿費請記得打賞哦。關於職稱論文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吧,不過還是得強調一點,職稱論文是評職稱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