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講堂: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在二維材料及納米電子器件中的...

2020-12-14 儀器信息網

講座時間:

北京時間10月31日(周四)

下午15:00-16:00

 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掃描探針顯微鏡(SPA納米表徵技術,它不僅可以對樣品的形貌進行表徵,更重要的是可以探測許多介質材料和電子器件的局部電學性質。C-AFM技術已經成功表徵了介質薄膜的許多重要的納米級現象,比如:局部缺陷、電荷捕獲和釋放、應力誘導漏電流、負偏置溫度不穩定性等。

  目前,隨著電子器件尺寸和介電材料厚度的不斷縮減,納米級電學性質表徵技術手段的應用和發展變得日益重要。本講座首先簡要介紹C-AFM技術的發展歷程、工作原理、工作特點及方式;其次重點介紹C-AFM技術在二維材料和憶阻器中的電學表徵應用。

  具體內容是利用C-AFM技術:1.研究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的六方氮化硼(h-BN)的電學性質:介質擊穿特性和厚度及電學性質均一性;2.在不同環境(大氣和真空)下探測h-BN憶阻器的阻變特性及導電細絲的形態表徵;3.通過與其它電學設備相結合,實現更高性能的技術表徵。最後,探討未來多探針SPA技術的發展概念,有望實現在真空環境下對材料或器件的原位製備和表徵。


主講人介紹:


 惠飛博士,現以色列理工學院博士後,20187月獲得巴塞隆納大學和蘇州大學雙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期間,她曾先後到世界頂級名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劍橋大學進行為期12個月和6個月的訪學。在科研方面,5年時間內,她共參與發表SCI期刊學術論文38篇,其中,一作論文11篇,包括頂級期刊Nature Electronics, 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D Materials, Nanoscale等。另外,她還參與德國Wiley出版的專著篇章一部,獲批國家發明專利一項,申請國際專利兩項,參與申請國際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8項。曾獲得2019 ParkAFM博後獎學金、英國皇家化學會學者獎學金等。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二維材料及其在電子器件領域內的應用。


請掃碼免費申請網絡講座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基於AFM納米機械刻劃加工納米結構及應用
    原子力顯微鏡(AFM)是具有納米級精度的檢測設備,同時可應用於納米結構的加工。AFM納米加工已經成為微納結構加工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廣泛地應用於機械、物理、化學和生物醫學等領域。文章首先簡要介紹傳統微納加工方法,並對基於AFM的納米機械加工方法進行詳細介紹並分析了其相對優勢;然後介紹了AFM加工得到的納米溝槽和納米點陣等結構在納流控及拉曼檢測等領域的應用,並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展望。
  • 天津大學陳龍課題組:二維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有機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應用進展
    天津大學陳龍教授課題組系統地介紹了2D c-MOFs材料在有機電子學及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並指出了該研究方向目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未來發展前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多功能電子器件(如電晶體、二極體、傳感器等)走進了我們的日常,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加便利、高效。科學家們將各種活性材料(如碳材料、無機二維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等)集成到電子器件中,以獲得優異的器件性能。
  • 第二屆SPM納米科學中國論壇 (NSSC 2020)將於12月10日線上舉行
    論壇將聚焦探討掃描探針顯微鏡(SPM)技術與在先進電子設備(如憶阻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等)的電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及應用,具體包括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KPFM)、熱掃描探針顯微鏡(SThM)等。此外,論壇還將涵蓋具有擴展功能的高級SPM技術的進展,例如手術刀AFM、多探頭SPM、原子開關等。
  • 【通知公告】校分析測試中心原子力顯微鏡(AFM)開放運行通知
    校分析測試中心原子力顯微鏡(AFM)開放運行通知 校分析測試中心是我校2016年設立的校級公共分析測試平臺,是獨立建制的二級單位,中心的場發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自8月份投入使用以來已運行近800小時,高質量完成了多個學院50
  • 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組成和優缺點
    掃描樣品時,利用傳感器檢測這些變化,就可獲得作用力分布信息,從而以納米級解析度獲得表面形貌結構信息及表面粗糙度信息。   原理: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簡稱AFM)利用微懸臂感受和放大懸臂上尖細探針與受測樣品原子之間的作用力,從而達到檢測的目的,具有原子級的解析度。由於原子力顯微鏡既可以觀察導體,也可以觀察非導體,從而彌補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的不足。
  • 走進帕克(Park)原子力顯微鏡韓國總部——探尋31年AFM技術傳承...
    Park原子力顯微鏡韓國總部坐落於韓國水原市,位於Korea Advanced Nano Fab Center (KANC)大廈中的四個樓層。1997年在韓國創立,Park原子力顯微鏡在20餘年裡,逐漸共同成長出數十家零配件供應合作夥伴,這些供應商主要為納米科技產品領域,各自負責供應不同的配件。而作為納米級表徵工具,AFM零配件的檢測也更加嚴格,負責產品質量的品保部對配件將實施100%檢測。  AFM的生產裝配,主要在KANC大廈的一層中完成,生產團隊達50人,因為AFM生產需要多種相關技術人才。
  • Park原子力顯微鏡完成對Molecular Vista股權投資:填補AFM化學信息...
    然而常規的原子力顯微鏡也越來越無法滿足科研人員在納米尺度下對於樣品進行多性質原位測試分析的更高需求,尤其在化學、光學、電學、熱學、力學等領域。在這一背景下,美國Molecular Vista應運而生,推出了全新一代原子力顯微鏡VistaScope。
  • 功能全面的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AFM
    設備信息:Ntegra Solaris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SPM)-原子力顯微鏡(AFM)平臺2.技術參數:(1)在大氣環境下: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接觸+半接觸+非接觸)/橫向力顯微鏡/相位成像/力調製/力譜線/粘附力成像/磁力顯微鏡/靜電力顯微鏡/掃描電容顯微鏡/開爾文探針顯微鏡/擴展電阻成像/納米壓痕/刻蝕: 原子力顯微鏡(電壓+力)/壓電力模式/超聲原子力/外加磁場/溫度控制/氣氛控制等功能。
  •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納米線是非常微小的絲狀晶體,它是由各種材料分子構建的,現在由於它們的特殊性質而被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非常積極地研究。導線通常具有100納米的直徑,因此僅具有毛髮厚度的約千分之一。由於這個微小的尺寸,與它們的體積相比,它們具有非常大的表面。這一事實,它們的小質量和無瑕疵的晶格使它們在各種納米級傳感應用中非常具有吸引力,包括作為生物和化學樣品的傳感器,以及作為壓力或電荷傳感器。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背景在石墨烯以及相關二維材料中電子自旋輸運的研究中,近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以及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發領域。(圖片來源:Talieh Ghiasi / Van Wees Lab / 格羅寧根大學)自旋電子學,是電子學與磁學在納米尺度的結合,並有望通向新一代高速電子器件。對於超越摩爾定律的納米電子器件來說,自旋電子器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 華慧高芯知識庫_材料的表徵方法——雷射共聚焦原子力顯微鏡
    雷射共聚焦原子力顯微鏡具有常規光學顯微鏡、雷射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三種功能,常規光學顯微鏡和雷射顯微鏡同軸,其中雷射顯微鏡採用405nm雷射光源,平面X、Y解析度能達到120nm,可進行小尺寸的樣品測試且便於原子力測試時進行樣品定位。
  • 「被引殺手」----二維材料發展的裡程碑文章
    由於二維材料的厚度在幾個納米的尺度上,所以一般也會把二維材料放置在納米材料的範疇裡進行討論。得益於這類材料的在原子層厚度,電子限域現象在兩個維度上都非常明顯,展現出與其三維結構迥異的物化性質。利用這些獨特的光、電、磁特性,新型二維材料在包括光電器件、生物醫學、能源和存儲等領域都變現出極具前景的應用價值。
  • 納米先導 引領未來—走近牛津儀器原子力顯微鏡、納米科學業務
    會場一角  作為ChinaNANO 2017贊助商,牛津儀器攜旗下納米科學部門(NanoScience)和原子力顯微鏡部門(Asylum Research)等業務部門亮相此次大會(AFM)問世以來,由於其相比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完全不一樣的圖像顯示方式,及在多場不同物理性能表徵等方面的廣泛應用。
  • 用原子力顯微鏡當鏟子?科學家發現了什麼金礦?
    原子力顯微鏡(AFM)拖動一個超鋒利的尖端穿過材料,非常接近但從未觸及表面。尖端可以感覺到表面的位置,檢測材料產生的電磁力。通過有條不紊地來回傳遞,研究人員可以繪製出一種材料的表面屬性,就像測量員有條不紊地在一塊土地上踱步以繪製該領土的地圖一樣。原子力顯微鏡可以在比一粒鹽小几千倍的尺度上描繪出一種材料的孔、突起和特性。
  • 2017年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原子力顯微鏡武漢研討會順利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2月8日,布魯克納米表面儀器部(BNS)原子力顯微鏡武漢研討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順利召開。會議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近150人參與,此次研討會反映熱烈,大家針對原子力顯微鏡(AFM)的專業技術進行了細緻溝通和探討。
  • 一文看懂掃描隧道顯微鏡STM/AFM
    它作為一種掃描探針顯微術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和定位單個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類原子力顯微鏡更加高的解析度。此外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低溫下(4K)可以利用探針尖端精確操縱原子,因此它在納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測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 國科大等在二維原子晶體研究中獲進展
    二維原子晶體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備受關注。近期,《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團隊在這一新興領域的重要發現。用原子力顯微鏡(AFM)、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拉曼(Raman)光譜等技術發現了這種異質結體系的公度——非公度的轉變:當石墨烯與氮化硼的夾角φ < 1°,為匹配氮化硼的晶格參數,石墨烯碳-碳鍵的鍵長會改變,形成一種公度的超結構;然而當夾角φ > 1°時,石墨烯和氮化硼的晶格常數都沒有改變,構成的是一種非公度結構。
  • 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聚合物凝聚態中的應用
    對於非導電非導熱性的試樣也可進行觀察。原子力顯微鏡至今已有多種變形,這些顯微鏡可分別用來研究材料表面形貌、力學特性、電磁特性、表面電力分布、表面熱特性及光特性等,它們已在有機、無機、半導體、光記錄材料及生物材料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2]。
  • 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尤裡•高果奇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尤裡•高果奇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清華新聞網12月12日電 12月10日下午,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ACS Nano副主編、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傑出教授尤裡•高果奇(Yury Gogotsi)訪問清華並做客清華大學海外名師講堂,發表了題為《MXenes
  • 進展|二維原子晶體VTe2的近藤效應
    近年來,少層二維原子晶體CrI3和Cr2Ge2Te6等本徵鐵磁性的發現激發了二維磁性材料的研究熱潮。理論預測單層釩基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VX2(X = S,Se,Te)為本徵鐵磁性材料,單層VSe2的室溫鐵磁性已在實驗上觀測到,然而,隨著層數的增加,VSe2中的鐵磁性迅速減弱,由於其塊體材料的順磁性,VSe2的本徵鐵磁性仍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