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陳龍課題組:二維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有機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應用進展

2021-02-15 中國科學化學

二維導電金屬有機框架(2D c-MOFs)材料是一類新興的晶態多孔材料,在電化學傳感、電催化、儲能等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天津大學陳龍教授課題組系統地介紹了2D c-MOFs材料在有機電子學及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並指出了該研究方向目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未來發展前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多功能電子器件(如電晶體、二極體、傳感器等)走進了我們的日常,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加便利、高效。科學家們將各種活性材料(如碳材料、無機二維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等)集成到電子器件中,以獲得優異的器件性能。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一般由有機配體和金屬節點按拓撲學規律連接而成,可應用於氣體存儲與分離、傳感、催化等領域。然而,已知的大部分傳統MOFs材料電導率低,甚至為絕緣體。2012年,Yaghi團隊報導了首例2D c-MOFs(M3HHTP2, M = Co, Ni, Cu),突破了傳統MOFs材料電導率低的瓶頸。自此,2D c-MOFs成為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2D c-MOFs材料具有結構可設計、易調控的優點,同時兼具高結晶度、多孔性和良好的導電性。由於這些特性,2D c-MOFs材料在能源存儲、光/電催化、電化學傳感、磁性材料、超導等領域均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見下圖)。

天津大學陳龍教授課題組對二維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在有機電子學/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應用進展進行了綜述。電荷和自旋是電子同時具有的兩個內稟屬性。該綜述重點討論了2D c-MOFs的電學性質、磁性、量子特性,小結了其在半導體、超導體、拓撲絕緣體、分子磁體等新興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領域的潛在應用。2D c-MOFs的發展將為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納米科技等領域增添新的活力。

雖然2D c-MOFs材料在有機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了一些有趣的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亟待解決:(1)對2D c-MOFs框架結構的有序程度和堆積層數的精確控制仍是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2)雖然2D c-MOFs基本克服了傳統MOFs材料導電性差的不足,但其電荷/自旋輸運的機制尚不清楚;(3)此外,2D c-MOFs材料在苛刻條件下(如強酸、強鹼、高溫環境等)的穩定性和其高質量薄膜的製備工藝仍需進一步提升。

未來工作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將進一步推動2D c-MOFs材料的發展:(1)設計合成新穎的功能化共軛有機配體以及選取與之匹配的金屬離子,構建具有新型拓撲結構的框架,以期展現出更多新穎、豐富的性質;(2)優化合成方法,製備高結晶性的2D c-MOFs單晶或薄膜,進一步提高材料穩定性並改善電荷/自旋輸運性能。通過摻雜或後修飾合成的策略來實現電子結構的有效調控;(3)結合界面聚合、電化學沉積、溶劑熱等手段優化製備高質量2D c-MOFs薄膜的方法,改善器件構築工藝;(4)與性能優異的其它二維材料製備具有異質結構的2D c-MOFs複合材料也將為多功能電子器件領域的發展帶來新契機。

 

該綜述近日在線發表於SCIENCE CHINA Chemistry。詳見:Xiaoyu Song, Jingjuan Liu, Ting Zhang, Long Chen. 2D conduc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electronics and spintronics. Sci. China Chem., 2020, DOI: 10.1007/s11426-020-9791-2.

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

【擴展閱讀】

天津大學李榮金課題組:二維分子晶體做表面摻雜劑實現有機半導體電學性能的高效和可控調控

西湖大學徐宇曦團隊:單體剛性調節合成二維結晶三嗪聚合物納米片

蘇州大學廖良生/王雪東團隊:基於多晶相的有機低維異質結構及其光子學應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趙丹課題組實現了非貴金屬協同的COFs材料用於光解水制氫研究

中科院化學所鍾羽武研究員:層層配位組裝近紅外電致變色薄膜

[綜述]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翟天佑教授:鹽輔助化學氣相沉積合成二維材料

浙江大學陳紅徵團隊通過組分和溶劑工程製備了高效且熱穩定的ACI型二維鈣鈦礦太陽電池

金屬有機骨架及其衍生納米材料在電化學氧催化反應中的應用

陳龍,天津大學教授/博導,主要從事二維共軛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與性能研究。在高效構築二維高分子的新策略及發展穩定晶態二維高分子的新方法、可控制備高質量二維高分子薄膜及其器件化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近年來以第一/通訊作者在Chem. Soc. Rev.、CCS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SCI他引5000餘次;曾獲德國洪堡基金學者、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有機半導體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電子自旋傳遞距離可達1微米
    有機半導體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電子自旋傳遞距離可達1微米 來源:中國科學報 • 2019-03-29 10:37:13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背景在石墨烯以及相關二維材料中電子自旋輸運的研究中,近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以及現象,已經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研發領域。曼徹斯特大學凝聚態物理系講師 Ivan Vera Marun 博士表示:「石墨烯自旋電子學領域的不斷進步,以及更廣泛的二維異質結構,導致了使用之前無法通過石墨烯單獨實現的效果,高效地創建、傳輸以及檢測自旋信息。」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JACS》南科大有機電極材料電化學反應機理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盧周廣課題組在有機電極材料的電化學充放電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在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 自旋電子學領域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王譯在《科學》上發表自旋電子學領域突破性工作 11月29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譯教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Hyunsoo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切身體會到電子產品耗電、發熱而帶來的嚴重不便。 聚焦上述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王譯與Hyunsoo Yang創新性提出利用自旋波(準粒子:磁振子)來驅動磁矩翻轉,實現晶片「0」和「1」的信息存儲和邏輯運算,這完全不同於以往通過有熱耗散的電子自旋注入的傳統技術。
  • 磁振子自旋電子學領域重要進展:新型自旋閥結構
    然而,自旋電子學卻是一門不同於傳統的新學科,它採用電子的自旋或磁矩作為信息載體。「磁振子自旋電子學」(magnons spintronics)是一個新興的科研領域。筆者曾多次介紹「自旋電子學」的概念。那麼「磁振子」(magnon)又是什麼呢?
  • 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可應用於光電領域!
    導讀據德國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研究中心(HZB)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機構與柏林洪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屬於氮化碳族的新材料:三嗪基石墨相氮化碳(TGCN)。它是一種可以高度適應光電子學應用的半導體。
  • 清華物理系江萬軍研究組在拓撲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江萬軍研究組在拓撲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  9月14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萬軍助理教授應邀在物理類綜述期刊《物理報導》(Physics Reports)上在線發表綜述文章《磁性多層膜中的斯格明子》(「Skyrmions in magnetic
  • 新一代半導體:雙螺旋有機金屬框架材料
    (Sourav Saha,Clemson College of Science)研究人員利用近年來熱門的金屬有機框架(MOF)結構造出一種雙螺旋結構材料,是下一代半導體可用的新材料,其導電性能更好,而且生產過程無需現代半導體所需的高溫技術,室溫下可以生產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教授郭旭崗課題組在n型(電子傳輸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先後在材料和化學領域高水平期刊連續發表5篇論文,包括《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 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丘學鵬課題組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丘學鵬課題組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突破:L10相FePt中體自旋力矩效應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
  • 電子自旋傳遞距離可達1微米
    科技日報倫敦3月27日電(記者田學科)劍橋大學26日稱,該校卡文迪許實驗室與德國、捷克等國研究機構組成的國際團隊在有機半導體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為使用有機半導體生產速度更快、能效更高的計算機帶來了希望。
  • 同濟大學聲子學中心:有機聚合物及其納米複合材料熱傳導研究進展綜述
    ,國際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IF=19.79)於2018年4月25日第30卷第17期為同濟大學出版專刊。高導熱有機聚合物及其相關納米複合材料作為器件散熱及熱管理的關鍵材料,在柔性電極、有機太陽能電池和熱界面材料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然而由於聚合物通常具有較低熱導率,使得其應用前景一直存在巨大瓶頸。本文主要總結了近年來在尋找高導熱有機聚合物方面的實驗進展,重點闡述了有機聚合物熱傳導機理,討論了聚合物納米線和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研究進展及其機理分析。
  • 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合物活化氮氣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鄧亮課題組通過引入具有強給電子能力的氮雜環卡賓配體,有效實現了從鈷分子氮配合物到矽基化二氮烯配合物的轉化,為可高效催化氮氣分子活化轉化的後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鄧亮課題組長期致力於低配位低價態鐵鈷配合物促進的小分子活化反應研究。
  • │表面電荷轉移摻雜技術在二維半導體電子和光電子領域的研究及應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陳偉教授和深圳大學微納光電子學研究院韓成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陳偉教授課題組博士生王亞楠和鄭越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王亞楠,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博士生,於2017年加入陳偉教授課題組。目前的研究方向為二維材料電子及光電子器件的製備及應用。
  • 共價有機框架能幹啥?最新成果你值得了解
    共價有機框架(COFs)是一種新型多孔有機材料,它通過強共價鍵與有機構建單元巧妙地構建而成。晶體多孔結構以及特定的功能為COF材料提供了在各個領域顯示出強大的潛力。本文總結了最近COFs的最新成果,對於迷茫的你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見解。Omar M.
  • 自旋電子學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進展 | 本周物理學講座
    報告人:韓秀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時間:2月28日(周四)18:30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地點:雁棲湖校區 教1-109自旋電子學是基於電子的自旋、軌道和點和自由度,研究電子自旋相關輸運性質及自旋與磁、光、電、力 、熱、聲等物理場之間相互作用的新興學科。
  • 物理學院王譯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自旋電子學領域突破性工作
    物理學院王譯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自旋電子學領域突破性工作 2019-11-29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中林和秦勇:撓曲電電子學
    該研究從實驗出發,結合理論模擬分析深入詳盡地闡述了在具有中心對稱結構半導體中的撓曲電效應,拓展了撓曲電效應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將其應用於半導體-金屬界面工程的研究,這將在電子/光電子學、信息傳感、人機界面、人工智慧等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