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好,我是「白露老師」,今天和大家聊聊統招、調劑的話題。
2020年中考已經落下帷幕,算是徹底翻篇了,許多初一初二家長看到公布的錄取分數線時有些疑惑:為什麼學校有兩個錄取分數線?我們是該看哪條?
(2015-2020年錄取分數線)
其實呀,有的考生看調招線就可以了,有的考生這兩條線都應該看,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說到底是與考生身份有關。到底怎麼回事,白露老師給大家說說統招、調劑的相關知識點,一次性講透,接下來開始吧!
統招、調劑在高中招生過程中被頻頻提起,屬於招生計劃中的兩種類型,例如七中林蔭招生計劃中就有「統招生376名(其中含指標到校生188名)、調劑生24名」的表述。
(「5+2」區域部分高中招生計劃)
根據錄取規則,最後一名被錄取的考生成績就是當年的錄取分數線。
舉個例子:
例如今年七中林蔭統招線638分、調劑線639分,說明統招生計劃最後一名被錄取考生638分,調劑生計劃最後一名被錄取考生639分。
最終錄取分數線的高低,直接與被錄取考生成績的高低有關,或者說是由最後一位被錄取考生的中考分數決定。
大多數高中調劑線高於統招線,主要是因為調劑生計劃遠低於統招生計劃,相比之下,填報調劑生計劃要求考生分數更靠前才能被錄到。
舉個例子:
有10位考生:600、599、598、597、596、595、594、593、592、591,前3位中最後一位的分數(598分)高於前6位中最後一位的分數(595分),這就類似於招生人數少的調劑生錄取線會高於招生人數多的統招生錄取線。
上面的例子只是展示原理,實際情況還是看填報計劃的考生分數。正因如此,也有個別學校調劑線低於統招線,例如今年的七中萬達通錦校區(原通錦中學)、北二外成都附中,還有些高中統招線與調劑線持平的情況,這裡就不舉例了。
因此,統招線和調劑線應該獨立來看,相互間不存在多大影響,各自錄取線的形成只與各自填報考生的成績有關,大家現在明白為何有些學校諮詢線講得高,最終錄下來分數線低走了吧。
上部分說到了招生計劃方面統招生和調劑生的差距,調劑生能夠報的招生計劃只有幾十個名額,這是統招生與調劑生的第一個差距。例如前面提過的七中林蔭招生計劃,統招376名、調劑24名,相差15倍多。
其次,統招生可以填報的志願總數更多。根據成都中考政策,第二、四批次志願填報中統招生可以填報3個統招和2個調劑共5個志願,調劑生只能填報2個調劑志願,志願數量上統招生比調劑生更有優勢,似乎被錄取的機會更多一些。
調劑生除了可填報志願數量更少,還要面臨統招生的競爭。當然,這種競爭出現的概率較小,這和大多高中調劑錄取線高於統招錄取線有關,對統招生來說,通過統招分數能夠去到的學校要優於調招分數對應的學校。例如中考617分,既可以走調招計劃去到川師附中,也能走統招計劃去到樹德光華,想必大多統招生會選擇後者吧。這個例子還反映出一個現象:統招生、調劑生在同一分數下,可選學校層次也不相同。
上面說的是調招線高於統招線的情況,對於長期調招線低於統招線,或者二者持平的高中,情況就不一樣了,可能統招生會和調劑生爭奪同一所高中的調招計劃,這個時候就只能硬拼分數了。
志願填報的風險係數也是統招生、調劑生的一個不同之處。統招生至少可以設置3所高中備選,第一所沒錄到還有後兩所作後備,調劑生只有2次機會,第一所沒錄到就只有第二所兜底,相比之後滑檔風險更大。
綜合看來,調劑生升學難度是要高於統招生一些。正因如此,白露老師常建議有條件能夠轉為統招生的考生的還是能轉則轉,除非是有其他原因。
什麼情況是可以由調劑生轉變為統招生呢?這部分主要說這個問題,講之前先介紹一下成都初升高的升學區政策。
成都市一共有22個區(市)縣,中考升學劃分出16個招生區(也稱「升學區」),其中「5+2」為一個招生區,其餘15個區(市)縣各為一個招生區。也就是說青羊、武侯、金牛、成華、錦江、高新、天府新區屬於一個招生區,龍泉、雙流、郫都等15個行政區各為一個獨立招生區,共同組成16個招生區。每個招生區中的考生,只能填報所在招生區的招生計劃。
統招生指的就是戶籍、學籍都在同一個升學區的考生。
舉個例子:
例如戶籍、學籍都在青羊,或者是戶籍青羊、學籍天府新區,選擇在「5+2」區升學就屬於這個招生區的統招生。再例如戶籍、學籍都在龍泉,選擇在龍泉驛區升學就屬於這個招生區的統招生。
調劑生與統招生恰恰相反,指戶籍、學籍不在同一個升學區的考生。
舉個例子:
例如戶籍雙流、學籍青羊,針對這一種情況考生有兩種選擇,不同選擇影響到考生身份。選擇在雙流區升學的話,戶籍、學籍不同區,就屬於雙流區的調劑生;選擇在青羊區所在的「5+2」招生區升學,可以理解為學籍變為青羊,戶籍、學籍都在「5+2」區域,就屬於「5+2」的統招生。
通過改變升學區域是調招生轉變為統招生的一種方式,操作辦法也較為簡單,2020年部分考生在網上操作就能完成。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改變戶籍地來實現。還是以戶籍雙流、學籍青羊舉例,將戶籍遷入「5+2」內任意一個行政區,就是「5+2」升學區的統招生。第二種操作注意更改報名信息的截止時間,往年大概在6月初。
考生身份都是相對於所在的升學區而言,所在升學區覆蓋的招生計劃都能夠以所屬身份填報。例如在「5+2」招生區屬於統招生,除了「5+2」範圍高中可以選擇,區外面向「5+2」招生的高中也是可以報的,而且還是以統招生身份填報,享受統招生的招錄政策。
常有學籍在「5+2」內、戶籍在「5+2」外的家長諮詢白露老師,問選擇在哪裡升學更有優勢。其實真不能一概而論哪種好,這和考生成績、目標學校選擇都有關係,結合前幾部分講的內容可以在這裡總結一下有什麼不同。
選擇在學籍地「5+2」作為升學區,就屬於「5+2」升學區的調劑生,學校可選範圍與統招生一致,「5+2」內高中和面向「5+2」內有招生計劃的高中都可以選,只是調劑生錄取分數可能高一些。
選擇在戶籍地「5+2」外作為升學區,就屬於那個區的統招生,例如戶籍在雙流就是雙流區的統招生。選擇在戶籍地所在的升學區升學,雖然沒有在那裡上學,但和本地生通過中考升學的招錄政策都一致。
今年一些高中有面向全市、全省的項目班招生計劃,這一計劃是不分統招生、調劑生的,在招生計劃覆蓋範圍內的考生都有資格參加,相當於多一次機會。
總之,在搞清楚統招生、調劑生的概念、差異等基礎上,大家要結合自家孩子綜合情況選擇升學區域,以有利的考生身份升學,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來源:寧靜姐姐家長論壇
作者:白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