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不同藥店買的同款「齊天德」牌「健兒清解液」,價格從左到右依次為16元、3元、8元、12元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市民崔先生近期買了兩盒6支裝的「齊天德」牌「健兒清解液」,花的錢卻相差甚遠,第一盒16元,隔了一天換了家藥店,竟變成3元。「這藥品價格市場也太混亂了吧,是16塊買得冤,還是3塊買的是假藥?」華商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疑惑
同樣的藥在不同店價格相差4倍多
因兒子生病了,6月3日,崔先生在西工大路路西的「保健醫藥店」,買了一盒6支裝的「齊天德」牌「健兒清解液」,花了16元。6月5日,藥吃完了,他就近在郭杜翰林北路的「泰生醫藥」泰安店又買了一盒,這一盒卻只花了3元。「兩盒藥一模一樣,從外包裝也分辨不出任何差別。價格怎麼差了4倍多?這藥到底該賣多錢?」崔先生非常疑惑。
記者來到崔先生所說的這兩家藥店,果然分別花16元和3元,買到了同樣的藥。而在郭杜南街的另外兩家藥店也出售同樣的藥,售價分別為12元、8元。
為啥同樣的藥在不同藥店售價竟相差4倍多?「保健醫藥店」店員說自己並不清楚。
只賣3元的會不會是假藥?「泰生醫藥」泰安店負責人稱,這種藥他們一直賣3元,屬於成本價銷售,主要是拉攏一些回頭客。
「藥品肯定沒問題,都是從正規醫藥公司批發來的。賣假藥處罰非常重,本身就是便宜藥,沒必要賣假的。」該負責人說。
定價
單支最高2.1元 零售不能高於定價
昨日,記者從省物價局了解到,5月21日,省物價局專門下發了《關於慶大黴素等458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並從5月25日開始執行。
這458種藥裡就包括「健兒清解液」,其中10毫升規格的單支最高零售價格為2.1元。省物價局工作人員介紹,部分藥品除了按照瓶、盒等單位定價外,有的定價是按單支計算,假如消費者購買的整盒,則按單支乘以整個包裝內數量來計算整盒定價即可。無論哪個廠家,只要生產這種藥的同一規格,都執行這個定價。藥店的零售價格可以低於定價,但不能高於定價。
如此算來,一盒每支10毫升、每盒6支裝的「健兒清解液」最高零售價應為12.6元,「保健醫藥店」賣16元已違反規定。昨日,記者還走訪了10家銷售其他品牌「健兒清解液」的藥店。其中大學南路「天仁大藥房」,每支10毫升、每盒8支裝的南昌牌「健兒清解液」賣18元,而最高零售價應為16.8元,超了1.2元;含光南路惠好醫藥超市10支裝的售價22元,超出最高零售價1元。
廠家
有價差很常見 但假藥可能性不大
為此,記者聯繫了「齊天德」牌「健兒清解液」的生產廠家江西遠東藥業有限公司,負責陝西區域銷售的李先生介紹,有時因為進貨渠道不同,藥店之間零售價有差異也是比較常見的,因涉及商業秘密,出廠價不便透露,但廠家建議零售價在9.5元至10元之間。
「便宜點賣七八元也是正常的,但3元太低了,低於出廠價格,可能是藥店為了促銷,虧本吸引顧客。不過賣16元,的確有些高了。」李先生說。
李先生告訴記者,如果要鑑定真偽,必須取樣送到江西經廠家鑑定才能確認。但市場監管一向比較嚴格,廠家也從未在市場上發現過假藥,假藥的可能性非常小。
業內
進貨渠道、發價不同 零售價格差異大
談起藥品零售價格,醫藥銷售業內人士段女士認為:「還是比較混亂的,但這種混亂是源於不同渠道、批發價格不等,其中貓膩很多。」一般情況下藥品是這樣流通的,廠家的藥是先進入大的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再批發給藥店,藥店賣給消費者。但因為「佔地盤」,同一廠家負責不同區域的銷售人員也會競相壓價,甚至有時虧本賣藥,造成價格差異增大。
更可怕的是,一些小的醫藥公司聯合醫保參保戶,套取藥品再銷售。「比如一盒20元的藥,出廠價可能15元左右,而參保者通過假住院後報銷,可能只花六七元就能得到藥品,即便10元賣出去也能賺到錢。因為價格低,違規渠道的藥品反而更暢銷。但最大的弊端就是流通過程中藥品質量安全難保障。因為許多藥物貯藏溫度都有要求,亂存放可能導致藥物失效等。」段女士認為目前之所以藥品零售市場價格混亂,與流通環節監管不足也有關。
提醒
買藥花了冤枉錢?可上網查看
如何辨別買的藥是不是多掏了冤枉錢?省物價局工作人員介紹,可登錄「陝西省醫藥價格信息網」(http://www.sx111.com/)查詢,在首頁左側「政府定價藥品價格查詢」欄目裡輸入藥品名稱或簡稱,點擊「搜索」即可。
凡是列入我省政府定價目錄內的OTC(非處方藥)品種都能在上述網站中查到,包括167種西藥和291種中成藥。
省物價局工作人員提醒市民,若發現藥店、醫院等醫療機構銷售的藥品違規售高價藥,可撥打12358舉報,各地物價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
對於自己花費了16元錢,卻買到了超過最高零售價格的「健兒清解液」,崔先生說:「我會考慮向物價部門舉報。」
本報記者郭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