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關鍵時期哄抬口罩價格,罰!
2月5日,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洪湖市華康大藥房涉嫌哄抬口罩價格行為立案調查。經查,洪湖市華康大藥房銷售一次性口罩38000個,購進價格0.6元/只,銷售價格1元/只,其購銷差價額高過規定的15%標準,涉嫌哄抬價格。目前,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該案調查終結,沒收違法所得14210元,罰款人民幣42630元。
有網友表示:成本0.6元,賣1元1個的口罩,在一「罩」難求的時下,其地點還在湖北......摸摸自己的良心,這個價格不夠良心嗎?
既然是犯法,那就應該一個字「罰」,必須「罰」,賺國難財的行為就是不對!
前幾天家裡沒有口罩了,我去村裡兩個藥店看了,一個藥店沒有,一個藥店有25快一個如下圖。我狠心買了4個,花了100元。我認為25的這個真應該罰,溢價太高。
於是又有網友說了,只針對價格,賣1塊錢的口罩商家要罰,那為什麼賣10元、25元 30元一個的商家行為,又怎麼不罰了呢?
原因在這裡,1塊錢的行為擾亂高價市場 所以嚴懲。只是這25元、30元的口罩其能存在銷售的行為,背後所引藏的問題,大家也就不言而喻了。
目前,口罩市場的現狀,就是一罩難求,現在根本買不到口罩,所以有人就說了:別說1塊錢 2塊錢我也買 而且我也不舉報。
這就是市場供不應求所引發的結果。現在是疫情關鍵時期,希望所有的商家都能提高一下思想覺悟,從大義出發,保護別人,就是保護自己。
疫情傳播的渠道裡有呼吸渠道,多一個口罩使用,就能少一個人傳染,人人外出戴口罩就能從根源上隔斷新型冠狀肺炎的傳播。
2、
形勢所迫,送
某藥店老闆為尋找口罩貨源,連夜到一醫療耗材生產基地,結果廠家不僅提了進價,還不給開票,心裡暗罵廠家不仁義。這情形真是驗證了30年河東30年河西,醫療供應方現在的地位就是:平時對我待答不理,瞬間叫你高攀不起。
口罩市場上由於進價抬高,賣方沒有貨源,價格當然也各有不同,售價不好定奪。進價6毛賣1元的都被處罰,又瞬間起到了殺雞駭猴的作用。
於是,在這關鍵時期,很多有口罩的人,也就選擇不賣了,送,送家人、送朋友。
我一親戚家,前幾天進了一批口罩,最後全都送人了,沒法賣。
本身進價就高出平日很多,哪怕不賺錢按照進價賣也有被處罰的可能,實體店一舉報一個準,所以最後留下自家夠用的,全部送人了,有貨也不進貨了,賠不起這個錢。
就跟這個店一樣,一個口罩賺幾毛錢不多,你給人家罰了,執法者偉光正的形象立了起來,群眾怎麼辦?去買高價口罩,或者一部分人買不到被感染?
3、
了解口罩的價格
很多朋友不知道1元的口罩意味著什麼。
因為我們最近捐贈物資時了解了大量貨源,告訴大家:
如果是醫用口罩(其實就是和一般一次性口罩差不多),價格4元以上,這個價格還在變化。醫用外科口罩價格更高一些。
普通的一次性口罩,我們前幾天買到過的最便宜的是1.2元的,這是在幾萬個口罩這個量級的價格上,質量比較差,後來退貨了。
(這些價格隨時在變,如果你看到的不一樣,不要奇怪)
這都是被各種炒口罩的人把價格抬起來的。
結果好不容易有個賣一塊錢口罩的,還把人查了罰款。那就讓大家都去朋友圈買買那些高價口罩,讓那些真正炒口罩的人賺錢去吧。。。
4、
形勢決定現狀
疫情蔓延,傳染人數增加,武漢封城、各地區陸續限行、封路,封閉社區,建立疫情指揮部,高速也開始勸返異地遊客……
各種做醫療器械的、跑臨床的、做藥材流通的、開藥店的……,清一色口罩斷貨、消毒液斷貨、洗手液斷貨。
緊接著防護鏡(包括遊泳眼鏡,別問我為啥知道)、消毒液、酒精、一次性手套紛紛告急。
這種種告急,刷屏不斷,何其壯觀……
有膽大的,本著不信邪的精神聯繫有當地有一定實力的供應商,結果因為鄉村封村,緊張氣氛上來了,各種真的、假的消息充滿了網絡上豹速增長,其當然表示沒貨,什麼?
因為既使知道哪兒有貨也不敢進啊!廠家不給你開票。
其間爆出藥店因價格問題被查處,很多藥房開始閉店謝客,被查處只是風險,員工萬一被傳染呢?後果嚴重!
地方坐擁幾百家藥房的龍頭企業,捐獻的是消毒液。
緊接著,各個口的幹部需要上崗執勤,負責後勤保障的同志八仙過海,甚至從國外往國內發貨……
身處這個行業,知道賣與送的區別,任何事情一旦開了頭,就剎不住車了。所有那些找不到生產商?拿不到相關批文?開不出票?這種種理由你信嗎?
到目前為止,大量企業甚至包括行政單位,在無法從正規渠道得到相應物資的情況下,不免有違規操作。
5、
幾毛錢怎麼變成幾十元呢?
一個循環圈產生了,想要違規必然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從生產環節開始,一直累加到你最終幾十元買到的口罩上。是不是覺著劣幣逐良?但人家可以拍著胸脯告訴你,三十元一隻的口罩人家利潤不到五毛,遠未達到「哄抬」物價的標準。
幾毛錢怎麼變成幾十元?
因為短期缺貨是存在的,現下緊缺的防護口罩是作為「勞保用品」出現的,有定向的客戶群體,例如醫院、廠礦等。
消費口罩:那種明星戴的黑色時裝口罩。防護與消費其區別類似於工作站跟消費級電腦,一個是生產工具,一個是生活增值品。
生產工具因為相對消費群體狹窄,在網絡如此發達今天,企業一般按訂單生產,消費方按需採購。因數有保質期,誰也不會大規模儲備。
所以,可預期的市場容量導致了有限的生產規模、有限的倉庫積存、有限的材料儲備。
關鍵時刻,國家果斷出手,優先保證防疫一線,那些擁有正規資質的廠家處於一種管控狀態。源頭受管控,自然的經濟流通必然受到幹擾,也就出現了目前正規渠道斷貨的現象。
6
從經商行為看價格,
我小姨是開文具店的,進價6毛的商品一般賣8毛,對比周圍一大片便利店文具店,都是屬於相當良心的價格,因為他們百分之90的都會賣到1塊,這就是一隻籤字筆芯的價格,我相信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吧,一隻筆芯一塊錢的價格
再說說這個口罩的價格,最近我小姨也有進口罩的貨,最便宜的進貨價也要2.5,還有口貨還沒運到一般被zf徵用了,所以基本處於一個很難進貨且無貨的狀態,能進到口罩的店家大多也在加價賣,現在這個時間點,在我們這裡6毛進價賣1塊的店家絕對會被老百姓送錦旗然後搶購之,更別說什麼發國難財了……
對於這個道理我相信當地機構也懂,至於為什麼還會這麼做那就有待商酌了,是為了業績還是掙表現還是爭口罩還是
7
處罰背後引起的職場問題
據消息稱,這洪湖華康醫院最近所捐的一筆善款,都是這家被罰款藥店老闆吳以清和洪湖華康醫院現任負責人毛華學,而這兩人恰好也都是洪湖華康醫院有限公司的股東。(不過公司已經註銷)
這是不是也引發了在職公務人員不能從事第二職業的規定。身為領導所起到的帶頭作用呢?也許領導也想成為時下有名的斜槓中年吧!
在這對抗疫情的關鍵時刻,這個問題還是先保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