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數據全球研究實驗雲平臺正式啟動 安恆信息注入智慧力量

2020-12-14 和訊網

近日由中國數據研究所聯合哈佛大學、武漢大學、研究方法與數據科學實驗室等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與和信創天、安恆信息、微軟中國等知名IT企業共同發起了「新冠病毒數據資源與全球研究」項目。該項目計劃建立一個基於網絡的全球性新冠肺炎數據資源中心和研究平臺,用於疫情數據收集、整理和研究共享,推動疫情數據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

此次發布的「新冠病毒數據資源與全球研究實驗雲平臺」 將為全球疫情研究提供了一個協同在線合作平臺,集合全球力量開展新型肺炎疫情研究,實現產學研合作,協同在線研究。

安恆信息參與的「新冠病毒數據資源與全球研究實驗雲平臺」基於新一代雲計算技術構建而成,是2019年推出的《數據科研與教學雲平臺》又一應用項目,目前該平臺已經服務哈佛大學、武漢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新冠病毒數據資源與全球研究實驗雲平臺」旨在幫助全球專家學者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針對病毒傳播、地域人口流動、地方健康醫療資料庫、各地實施的相關措施時間序列、社交媒體及人口普查與統計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從而利用這些與疫情發展有關的大數據來協助有關部門預測疫情發展趨勢,分析其對各個國家經濟、商業、社會的影響,做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構建智能警示系統。

作為一家有擔當的國內知名網絡安全廠商,安恆信息積極響應參與到「新冠病毒數據資源與全球研究」項目中。基於領先的安全技術和成熟的安全能力,安恆信息為「新冠病毒數據資源與全球研究實驗雲平臺上線提供滲透測試、漏洞掃描、安全加固等服務,全面保證平臺運行期間的信息安全。

領先的安全技術:安恆EDR是一款集成了豐富的系統防護與加固、網絡防護與加固等功能的主機安全產品。通過自主研發的文件誘餌引擎,有著業界領先的勒索專防專殺能力;通過內核級東西向流量隔離技術,實現網絡隔離與防護;擁有補丁修復、外設管控、文件審計、違規外聯檢測與阻斷等主機安全能力。目前,安恆EDR已全面應用於政府、公安、醫療等行業,對數據進行了全方位的防護,滿足了客戶對於終端管控的需求,很好地解決了數據外洩和風險入侵等問題。

成熟的安全能力:

專業的安全服務團隊600餘人,擁有安全領域cisp cissp cisaw等多項資質認證

擁有眾多自主智慧財產權,提供專業安全服務、網絡安保服務、可信眾測服務、安全諮詢服務、平臺運營服務、應急響應服務。

強大的漏洞挖掘能力,為CNVD等漏洞平臺貢獻了大量原創漏洞和公開漏洞信息。

具備信息安全服務安全工程類三級資質(最高級)、CNCERT/CC網絡安全應急服務支撐單位(國家級)、信息安全服務風險評估類二級資質(最高級)、國家ISCCC信息安全應急處理服務資質一級(最高級)、國家ISCCC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服務資質一級(最高級)等頂級的安全服務資質。

國家級重大會議的網絡安保支撐單位,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歷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G20杭州峰會、廈門金磚峰會、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武漢軍運會等眾多重大活動提供網絡信息安全保障。

疫情期間,安恆信息責無旁貸,以網絡安全的力量,全力馳援共抗疫情。成立了「疫情抗戰指揮部」,啟動八項捐贈幫扶措施:向湖北、浙江等疫情重區醫療機構捐贈緊缺醫療物資;成立超300人的志願者團隊,向全國網絡監管機構、各級衛健委、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發布平臺等提供免費網絡安全及解決方案;免費開放堡壘機、安恆密盾、x平臺等服務……

此次構建的「新冠病毒數據資源與全球研究實驗雲平臺」為全球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廣泛共享的科研實驗平臺,為全球疫情研究提供免費數據和技術支持。在疫情期間,我們也將陸續組織了一系列專家培訓講座與交流論壇。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密西根大學、芝加哥大學、牛津大學等全球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者與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社科院等中國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一起在線交流,共同探討如何從數據科學的角度更深一步地研究新冠肺炎疫情。

相信,安恆信息通過聯合全球知名高校與企業的頂尖科技力量,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促進疫情數據研究領域跨國、跨學科的聯合研究,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新冠病毒傳播與擴散規律,了解未來健康風險,並藉助先進的科技手段協助社會各部門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目前新冠病毒資源與全球研究實驗雲平臺已開始接受高校科研相關專家學者申請,平臺提供的免費服務包括:

1、新冠病毒研究實驗所需要的雲技術資源,直至疫情結束

2、虛擬實驗應用授權、科研軟體授權、相關科研數據共享等服務,直至疫情結束

註: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相關焦點

  • 開機一起參與新冠病毒的研究吧!
    新冠病毒通過刺突糖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ACE2受體蛋白結合,從而進入人體細胞 | Twitter:@Greg Bowman 故事要從20年前說起 20 世紀 60 年代,科學家們開始嘗試用射電望遠鏡偵聽來自太空的無線電信號,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痕跡。分析這些數據需要巨大的運算能力,隨著項目規模的擴大,分析所需的計算資源成了瓶頸。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
  • 榜樣的力量#萬博思圖新冠全球疫情地圖
    從2月初開始,萬博思圖陸續推出疫情熱點信息圖報告,希望以圖文結合、生動明晰的形式,解讀疫情中的經濟民生百態,從更深入更全面的角度幫助大眾了解疫情、戰勝疫情。 在整個疫情可視化項目期間,萬博思圖深刻地了解了疫情數據呈現的邏輯,積累了豐富的疫情數據可視化經驗,為新冠全球疫情地圖的上線做了鋪墊。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鼻子或是新冠病毒感染毒庫,北京取消外語口試...
    鼻子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當地時間4月24日,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Waradon Sungnak領導的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認為,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北京今年高考外語口試取消!
  • 官宣:「浙大ArcLab實驗室-安恆信息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ArcLab實驗室以作業系統為核心競爭力,向下深入到體系結構,向上提升到分布式軟體,橫向擴展到信息安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體系結構、虛擬化與雲平臺、嵌入式系統、區塊鏈、大數據和信息安全等。  浙江大學信息技術中心主任、ArcLab實驗室主任陳文智代表學校在成立儀式上發表講話,向籌建聯合研究中心付出辛勞的學者們表示感謝。
  • 中國團隊設計新冠疫苗新平臺,發布mRNA首個動物實驗數據
    為了產生類似天然的免疫原,又不引起感染,研究者通過將編碼mRNA刺突蛋白(Spike)注入的病毒模擬顆粒(VSPs)內部,該病毒模擬顆粒由慢病毒顆粒衍生而來;研究者還對病毒模擬顆粒表面的刺突蛋白進行了修飾。該研究表徵了新疫苗平臺的mRNA拷貝數、糖基化狀態、轉導效率和先天免疫特性。
  • 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背後的科興生物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3062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來了!4月14日,美股上市公司科興生物(SVA)正式官宣,旗下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興中維」)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實驗。
  • 瑞德西韋三期數據公布 為抗疫注入新力量
    據介紹,三期臨床實驗數據來自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開展的生物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三期研究,涵蓋了全球約1060例住院患者。瑞德西韋三期臨床數據顯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新冠患者平均恢復時間比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快了5天,而佔研究總數85%的病情嚴重的患者恢復時間則快了7天;此外,瑞德西韋降低了患者發展到疾病更嚴重階段的可能性,臨床實驗的最大一組病人,因病情嚴重而使用低流量氧氣的患者,使用瑞德西韋之後降低了死亡率。據此,吉利德科學公司稱,最新數據證明了瑞德西韋的有效性,這為抵禦新冠病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年底可能已全球傳播倫敦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研究人員確認了病毒基因組中198個曾重複發生的變異,從而探討病毒在人群中如何演變並逐步適應人類宿主。他們發現,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個時間段正好可能是新冠病毒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
  • 華為雲醫療智能體喬楠: 基於EIHealth平臺的抗疫全景解讀
    EIHealth 抗病毒服務提供了覆蓋病毒研究、病毒檢測和抗病毒藥物研發者三個階段的多種功能,如病毒基因組研究、病毒進化研究、病毒蛋白結構研究、新冠肺炎AI+CT檢測、抗病毒藥物篩選和新冠AI圖譜,這些功能可以極大加速病毒的研究和抗疫新技術的研發。
  • 新冠病毒研究全球合作廣泛而普遍
    新冠病毒是全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在對病毒開展的研究中,全世界科學家緊密合作、聯合攻關,在病毒溯源、流行趨勢預測和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科研人員的成果以科技文獻作為載體,與全球的同行進行交流與共享。
  • 研究數據顯示:登革熱患者或可免疫新冠病毒!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巴西科學家發現,近期感染過蟲媒傳染病登革熱的患者可能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
  • 新冠病毒研究全球合作廣泛而普遍—新聞—科學網
  • 智慧校園平臺信息安全體系研究
    隨著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學校安全人才的缺乏,職業院校產生了日益嚴重的信息安全問題。從應用軟體的信息安全角度來講,首先是要保障智慧校園平臺的安全。目前智慧校園平臺建設企業眾多,在安全意識和防範手段上差異較大。在一個開放式的校園環境內,智慧校園平臺很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給學校數據安全、教務教學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 共享與合作:—站式科研數據與信息共享平臺
    鑑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藥研發周期長、困難大,由北京市政府、清華大學和比爾及梅琳達路蓋茨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的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開發並上線了一站式科研數據與信息共享平臺「Targeting COVID-19」,現已進化600多個版本,實時公布基於7萬多有抗病毒實驗數據的小分子數據建立的人工智慧模型虛擬篩選結果、相關數據信息和模型研究結果
  • 《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發布 新冠病毒研究入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圍繞信息與電子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記者注意到,在醫藥衛生領域,「新型冠狀病毒及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入選前十名。
  • 全球新冠疫苗競賽最新進展:多款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啟動
    @健康時報 8月6日消息,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下,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在「爭分奪秒」地研製新冠肺炎疫苗。數月來一直備受世界矚目的新冠病毒「疫苗競賽」都有了階段性進展。那麼,各個國家新冠疫苗研製的最新進展如何?
  • 百度智能雲資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AI算力,加速新冠病毒藥物篩選
    為了加快新冠肺炎科研步伐,4月21日消息,百度通過公益基金會向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資助AI算力資源,用於支持「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項目的研究,共同推動疫情防控及防治工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研究員表示,北京百度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雲服務算力將用來進行新冠病毒的虛擬藥物篩選以及病毒蛋白質的動態分析,結果將為候選藥物的實驗篩選和臨床應用提供有利信息,為中國乃至世界新冠病毒疫情防治提供助力。
  • 全球率先揭露新冠病毒「真身」,平均年齡不足28歲
    當時,全世界對新冠病毒的研究都不多,他翻閱了兩本厚厚的《病毒學》,並查閱了此前SARS等冠狀病毒的資料,從中尋找可以借鑑的思路。大年初一,穿著雨衣、踏上乘客稀少的高鐵趕回學校的博士生宋雨桐,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進實驗室僅一年的她,承擔起提純濃縮、觀察樣品、收集數據等重任。
  • 這所高校新冠研究論文全球第一!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華中科技大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為抗疫注入強大力量守住了全球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數量全球第一2020年7月1日,在Web of Science和Scopus資料庫中,共檢索到全球科研機構2019-2020年發表的新冠肺炎研究論文13717篇(11403篇Article和2314篇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