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種德宮——閩南建築風格的道教廟宇,中式的神靈祭拜場所

2020-12-22 小張帶你遊遍天下

種德宮是一座三門二進殿宇,宮後及宮右另築護厝,整座宮宇掩映於古榕樹下,環境幽靜,總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

正中大門頂石樑橫刻:「保生大帝」四字。其上懸掛直書「種德宮」木匾。中門兩側剛門框石柱上分別刻著:「點水活生靈,廟祀桑邦弘種德」及「一絲神脈裡,綸封大帝尚真人」的聯對。

現如今,種德宮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模樣,也是島內唯一的中式神靈祭拜場所,非常開放,隨時可以前來祭拜,有老兩口守護著,人很好,會給遊客講解。

種德宮是鼓浪嶼一座閩南建築風格的道教廟宇,供奉著玉皇大帝。建築有點特別,路過可以去看看。當地的朋友說是求子的。

宮門兩旁各安置一雙精雕大石獅。可能是一座道觀,用來祭祀的,安靜地佇立在街角,規模不是很大。房簷下沒有任何宗教色彩的風鈴,亦是祈求吉祥幸福的心靈寄託。

內厝澳路上的「種德宮」,供奉「保生大帝」,在鼓浪嶼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據說香火非常靈驗,農曆的三月十五為保生大帝生辰,種德宮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相關焦點

  • 閩南人,拜拜成風,佛教、道教自然不缺,民間信仰才是主流
    說到民間信仰,閩南可謂豐富多彩,以種類和數量論,閩南都可以稱得上是全國各民系中的佼佼者,閩南人常將信仰活動稱為「拜拜」,也就是祭拜、祭祀之意,而其拜拜的對象來源廣泛,從中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傳說神靈到地方名士、鄉野術士和生靈,無所不包。
  • 道教神靈「白馬王」
    白馬王是海峽兩岸民眾廣泛信仰和信仰歷史最久的道教神靈,是福州地方道教神仙信仰體系中從人到神的典型神靈。
  • 祭拜怎麼用?讀者反映「到三平寺祭拜」用詞不當
    祭拜,那是拜亡人的,三平又不是陵園或祖祠」;連資深編輯也稱,「祭拜在民間語境上,是指向先人的,三平寺是宗教場所,對信眾來說,用祭拜感覺不敬」……  大家忍不住到百度詞條上一搜,卻發現「祭」的釋義有兩種,一是供奉神靈或祖先:祭天、祭神、祭祖;一是對死者表示追念的儀式,如祭奠。這麼看來,「到三平寺祭拜」似乎也並無不妥。
  • 行天宮靠近捷運行天宮站,是一座處於繁華市區的道教廟宇
    行天宮靠近捷運行天宮站,是一座處於繁華市區的道教廟宇,廟宇主祀關聖帝君。正殿上的「行天宮」乃于右任所書,殿前是一尊天公爐,兩旁的提耳做成飛騰的龍形,還有向天空伸展的龍頭,造型獨特。進入前殿,會看到很多信徒在俯首跪拜神明,很多當地人遇到不順就會去拜拜,有時信眾人數驚人,隊伍經常長到繞圈。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一、祭拜風俗最是多  閩南人十分重視祭神祭祖,尤以過年前後為最。  【十六「尾牙」敬土地】按照習慣,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閩南人要祭拜土地公,所以臘月十六的祭拜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俗稱「尾牙」。這也是與每年的二月初二第一個「做牙」日——「頭牙」相呼應的。「尾牙」這一天,一般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紙」以祭神,祭拜時在門前擺上長凳(或案幾),供上「五味碗」。
  • 旅遊:泉州天后宮——規模龐大,氣勢宏偉,建築充滿了閩南風情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最早稱「娘媽宮」,其是所有媽祖廟中現存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泉州天后宮也是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
  • 道教華北最大廟宇「東嶽廟東嶽仁聖宮」,供奉的神祇有哪些?
    東嶽廟雖經重修,但其主體建築仍保持元代風格,廟內以神像、石碑、楹聯眾多而享譽海內外,趙孟書\"張天師神道碑"(俗稱道教碑)即存於廟中。對外開放東嶽廟,正院已修葺一新,闢為北京民俗博物館,如今,於2008年5月3日,在黨和政府的推動及支持下,北京東嶽廟作為道教活動場所正式登記開放。
  • 穿牆透壁剖視閩南古建築的風格:神靈的殿堂
    泉州鯉城:開元寺泉州開元寺始創於唐代,現存東西兩座石塔建於南宋,大雄寶殿重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是聞名海內外的閩南古建築。它屬於禪宗叢林,重視明心見性之頓悟與實踐清規,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道教神靈中掌管文運的文昌帝君
    去年有部熱播電視劇叫《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其中便有文昌帝君的演員形象出鏡,影視文學戲說無傷大雅,實際上,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確實有主掌文運和士人功名祿位的神真——文昌帝君。尤其是隋唐開科取士以後,熱衷功名的文人學子更加專注供奉文昌,以求得神靈保佑。上海城隍廟文昌殿傳說中,文昌帝君降生人間化名張亞子,出生於四川梓潼。
  • 快去拜一拜 香港最著名廟宇觀光旅遊指南
    香港有大大小小的中式廟宇,其中包括佛寺、道觀,還有奉祀著其它神明的廟宇。昔日的香港是個漁港,本地人信奉的大多是海上之神和天氣之神。香港也有不少寺院和庵堂,部分建於較偏僻的地區。下面小編將為大家獻上香港寺廟觀光旅遊指南。 志蓮淨苑 位於香港鑽石山的志蓮淨苑,始建於1936年,佔地三萬多平方公尺,坐北向南,背山面海。
  •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道教中的送子娘娘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 在海澱區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的背後,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有一片低矮的紅牆綠琉璃瓦廟宇,格外引人注目。這裡就是被稱為北京「五頂」之一的「西頂」,是一座碧霞元君廟。在北京,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的廟宇稱為「頂」,又稱「娘娘廟」。
  • 臺灣的民俗文化中,媽祖祭拜和歌仔戲都非常有特色!
    在臺灣眾多的民俗文化中,媽祖祭拜和歌仔戲都是非常有特色的,這兩種文化已經深深的滲入到臺灣民眾的生活中。要是你想要去臺灣旅遊的話,還有是必要感受一下這些文化氛圍。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兩種民俗文化。
  • 漳州平和九峰古鎮崇福堂 供奉的神靈是東晉名相謝安
    閩南網訊 九峰鎮,是閩粵交界的邊陲小鎮,平和舊縣城所在地。古鎮東邊的復興村,有一座崇福堂,香火鼎盛,當地人管廟宇供奉的神靈為「王公」,很多香客並不知,這個「王公」就是東晉名相謝安,淝水之戰東晉方決策者。
  • 今夜閩南人的家裡都會點上蠟燭祭拜天公,小朋友說明天又有大餐了
    要說閩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初九拜天公當屬一個。對於很多閩南人來說,過了初九拜完天公才開始開工。閩南民間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壽桃祭拜為其慶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閩南被百姓尊稱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說法。
  • 中式風格元素收納
    中式風格是一種以宮庭建築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築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中國傳統的室內設計融合了莊重與優雅雙重氣質。中式風格更多地利用了後現代手法,把傳統的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的標誌出現。
  •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道教木結構建築為何如此寂寥
    中國傳統建築大多使用木質材料,木結構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在長久保存上比石材為主的建築就差得遠了。我們現在能輕易見到的木結構古建築以明清時期的為主,而且多半不是原構,經過了後世的歷次重建改建,而宋元建築基本屬於國保級的,至於唐朝木構全國只確認了三處,全部都在山西,至於中唐以前的木構已經消失於歷史的塵埃之中。這些幸運地保留到今天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一大半都是各種佛教廟宇,例如現存三大唐構中的南禪寺和佛光寺大殿都是如此。
  • 道教文化 —— 疏文
    疏文起源於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從廣義來講,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屬於疏文。在書中《道教新論》(龔鵬程)有載:「道教齋醮祭祀的許多儀節,如啟奏、行籙、上表等.所謂上章,系向天地鬼神上奏摺,以文字申訴乞願。」 綜合以上,書上所說的「奏」、「表」、「章」應該皆屬疏文。疏文起源於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