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在線架生命「金舟」 用影像紀年
本次評委會大獎「金舟獎」得主——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的片尾曲《重生》再次迴響在大會頒獎典禮上。
□本報記者 魏婉笛
會場外的廈門,椰風樹影、水清沙白。會場內的舞臺,健康傳播的「金舟」揚起風帆,乘風破浪。
1530餘部作品,200餘個獎項,無論是從徵集作品的數量,還是評審頒發的獎項,「金舟杯」2020全國衛生健康影像大會均打破了健康報社舉辦全國衛生健康影像傳播活動5屆以來的紀錄。
踏進數字新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影像締造者。衛生健康領域蘊含的豐富而精彩的生命故事,與生俱來地具備有影像傳播的表現力和生命力。而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全社會湧現出的大量反映衛生健康領域抗疫鬥爭、弘揚抗疫精神的感人至深的影像作品,更是成為即將過去的2020年留給歷史的一份永遠難忘的影像記憶。對於獲獎者而言,站在全國衛生健康影像大會頒獎典禮領獎臺上,每一個捧在手中的獎盃,都沉甸甸地被賦予著情感的寄託,時代的烙印。
「強心針」
一部紀錄片能在全國引起那麼廣泛的熱度,這是張建珍原本沒有想到的。而她正是獲得本次大會「健康傳播文化年度影響力紀錄片」等獎項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的總導演。
疫情期間,很多普通觀眾把看《中國醫生》當作是給自己打的一劑應對焦慮情緒的「強心針」。不僅如此,它還讓更多人看到了醫生群體在成長的經歷中所必經的磨練甚至煎熬。也許正因為這一點,這部紀錄片才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和醫生同行的感動與認同。
而在抗擊疫情的另一個戰場,還有一群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是「偵察兵」「消防員」「獵手」「偵探」……他們用智慧、熱血甚至身軀為所有人撐起健康與平安的「防護傘」。獲得本次大會「紀錄片金獎」的作品《疫線疾控人》,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疾控工作者的故事。
《疫線疾控人》由健康報社策劃、出品,是我國首部展現疾控工作者抗疫經歷的系列紀錄片。早在疫情初期,攝製組就深入到濟南、成都、南京、瀋陽等地,以疾控人的視角探尋感染源頭,梳理傳播鏈條,在病毒檢測的「方寸戰場」中和疫情賽跑。就像作品片尾曲中唱的那樣,本片為觀眾們「素描」了一幅擁有「光環的平凡人」的群像。
「本色出演」
在本次獲獎的眾多優秀作品中,有不少經真實故事改編,或由事件親歷者本人親自演繹的作品。
在談到衛生健康題材的影視作品如何將「真實」與「藝術」完美結合在一起時,獲得本屆大會「健康文化傳播年度影響力電影」獎的作品《信念一生》的導演寇淼說了這樣一句話:「在這個行業中,能呈現好最真實的東西就已經足夠打動人了。」
頒獎典禮的大屏幕上,出現了92歲高齡的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附屬中醫醫院肝病專家孫同郊教授略顯消瘦的身影。一時間,整個會場都安靜了下來。
此次,孫同郊教授獲得了「最佳本色出演」獎,記錄她60多年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肝病故事的《醫生 一生》,同時也榮獲了「劇情類短視頻」銅獎。
孫同郊教授在為大會錄製的視頻中,用略帶口音卻清晰有力的聲音說:「能得這個獎,我覺得有些慚愧。我只是一輩子都平凡地做著自己工作的人,有時還會犯錯。如今,醫學還有很多的不盡如人意之處,我還會盡力工作,爭取為病人解除更多痛苦。」
如何更好地呈現和表達自己及整個衛生健康行業,是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人人都成為自媒體的時代下,每位醫務工作者要面臨的課題。作為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尹萬紅醫生本次同樣獲得了「最佳本色出演」獎。
他表示,醫生內心深處都有理想,希望把自己的所學用於醫學,造福患者。「雖然醫療的過程可能不盡完美,但我會一直好好『本色出演』下去,不管是通過信息傳播還是影視等方式,不斷向大家展示醫生的內心,也客觀呈現真實的醫療行為。」
而尹萬紅醫生的後輩、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大四的醫學生王鈍則在頒獎典禮現場,用「嘻哈」這種更為新銳的形式表達著自己對醫學、對生活的理解,整個會場的氣氛也被這首青春、熱血的歌曲所點燃。
疫情期間,他創作並演唱歌曲《Heroes in white(穿白衣的英雄)》,成了「最會說唱」的醫學生。這首歌曲的MV也獲得了本次「公益宣傳片」的銅獎。
與往年一樣,「器官捐獻」同樣是今年徵集到的各類作品聚焦和呈現的主題之一。
我國每年大約有150萬器官衰竭患者,有30萬人適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療,但目前每年僅有1萬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獲得本次大會「微電影」銀獎的作品《施與受》講述的就是我國首例器官捐獻受益者捐獻器官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扶貧助人與器官捐獻助人兩條線索相互交織推進情節,生動再現了主人公李霞從器官捐獻受益者成為器官捐獻者的心路歷程。而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和對真人、真事的藝術化呈現,也讓更多觀眾藉助影視作品,切身感受到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對於生命的意義。
「影像的時代」
「據統計,在2019年的網際網路數據中,除了通訊,網民使用率最高的是影像類信息和內容。」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節協會副主席尹鴻在大會上介紹,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網民的長視頻使用率高達94%,短視頻85%,直播使用率達62%。同時,視頻內容的使用時長佔所有網際網路應用的29.5%,是所有類別中最多的。
「當今是名副其實的『影像時代』。」尹鴻說,尤其是疫情之後,人們在各種平臺上觀看視頻的時間增加了,而且增加的這部分很多都與衛生健康的主題息息相關。他認為,在這樣一個時代,未來,衛生健康的影像傳播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如何佔領科學制高點,做好「正本清源、激濁揚清」的工作。第二,如何通過健康傳播,為公眾,同時也為衛生健康行業重建醫學、醫生的尊嚴。第三,如何在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下,更積極地傳播科學的新進展;如何將科學的成果轉化成影像作品,讓更多老百姓了解、明白。第四,如何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傳達科學的理性精神。最後,如何提高影像藝術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度融合。
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首任會長陳嘯宏在為「金舟獎」作品頒獎之後由衷地表示:「一部震撼心靈的作品,一定產生於心靈震撼的時代。今年尤其如此。全國人民以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和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的感人故事。而這樣一個時代主題,又通過本屆大會徵集和展播的一部部作品反映了出來。」
他希望衛生健康行業和文藝傳媒界攜手努力,明年能創作出更多、更好反映時代精神,展現衛生健康工作者精神風貌,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優秀影像作品。(魏婉笛)
責任編輯: 小雲
【來源:健康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