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很喜歡說某一年,就是一九多少年,二0多少年,這是一種線性的紀年方法,引自西方的曆法,
其實很多了解傳統文化的先生,對這種紀年方法是補待見的,
不是對外來文化的排斥,而是高等文明對低等文明的排斥,
大學生還要把小學生的數學內容,當做至高無上的教條真理嗎?
那肯定是很不習慣的,束手束腳的。
很多人連十個天幹、十二個地支都沒有弄熟,更不懂得六十花甲。
我們中國算歷史,一國的歷史有它自己國家的精神的。
中國寫歷史,現在講的一九多少年,二0多少年,那是耶穌的年號,跟我們沒有關係,
我們是黃帝子孫,我們已經四千七百多年了。就算從推翻專制政治體系,革命成功到現在一百0七年。
辛亥年到戊戌年,不到兩個甲子,
新中國建立以來是六十九年,己丑年建國,到今年戊戌年,
這個年號同歷史文化有關係沒有?有關係,推測得出來。
所以,我們的歷史,舊史上都是以黃帝為主體耶!
以六十年為主體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天幹地支六十年,這叫六十花甲,一個單元。
假使這六十年叫上元甲子,然後甲乙丙丁轉一圈,中元甲子,下元甲子,三個六十年尾一百八十年,甚至說一千八百年。
了解過這套紀年體系,就知道這就是三元甲子紀年,一共一百八十年,一個循環周期。
所以我們歷史上先用甲子紀年,然後某個皇帝,什麼人做皇帝,叫做什麼。
譬如清朝之前,崇禎皇帝在煤山吊死的那年叫「丁未之變」,就用幹支做代號。
再譬如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辛亥兩個字就是六十花甲的紀年。
還有什麼甲午風雲,庚子賠款,戊戌變法之類的歷史事件,清清楚楚,詳細記錄了事件發生的年份幹支信息,
六十花甲這樣轉過來,這個歷史的演變記載一點都不會錯。
這樣的記載有什麼好處呢?
有不少高人,在改革開放以前,當很多人不看好中國的局勢的時候,就告訴大家,
中國的好日子將要來到,就是一九八四年開始,中華民族倒黴的運完了,開始走大運,起碼有二百年的好運,所以大家不要擔心。
接著這三四十年的發展,很多人都看到了,真準,真對啊!
高人的說法怎麼會不對呢?上有食道,下有尿道,怎麼會不對?這是說笑話,實際上這是個計算,科學統計來的。
一九八四年開始,多項紀年周期,中國都進入一個良好的局面,多重信號,
幹支紀年也好,元會運世也好,都指向這一特徵。
所以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夢,而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