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97年的代購,已經月入5萬了」

2020-12-23 情感範

幾個女孩聚在一起吃火鍋,桃子姍姍來遲,還沒坐定就開始吐槽工作不順心,天天在單位混吃等死。接著轉頭看看我,感慨,好羨慕自由職業啊,想旅行就旅行,想睡懶覺就可以睡到太陽高掛。我心想,可別特麼羨慕了,誰比誰賺錢更容易些啊。我確實可以睡懶覺,確實行動自由,但換你每天寫稿寫文案做運營試試,真的勞心勞神,怕猝死。她說,尤其是昨晚跟她經常買東西的那個97年代購小姑娘聊完以後,心情說不出來的複雜。誰能想到,一個還在讀大三的女孩,已經早早經濟獨立了呢,月入四五萬,用著lp,穿著Chanel,背著burberry,眼紅,真的眼紅。另一個女孩,朋友帶來的朋友,明顯有些吃驚,她似乎沒有想到做代購能賺這麼多,脫口而出「她不會是賣假包的吧?我聽說咱們這邊做高仿可賺錢呢!不過這樣很缺德啊」

我們都沒接茬,她繼續叨叨,「我聽說她們這種不過是掛著羊頭賣狗肉,別看外表多光鮮,實際上怎麼賺來得錢,那誰說得準吼。」話裡有話,但誰也沒有反駁她。她可能還不太明白到底什麼叫代購,也不太能接受這種 # 很會賺錢的年輕女孩 # 的設定。在她的潛意識裡,大家差不多的年紀,差不多的家庭條件,自然賺到的錢也應該差不多啊。真不是這樣,做新媒體這兩年,接觸到了很多不同的行業、形形色色的人。高中畢業的時候我以為進體制內,有個穩妥的收入是我最好的歸宿,但後來認識的人越多,見識的事情越多,就越明白,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職業跟生活。但有一點我從來都明白,沒有誰比誰賺錢更容易,就算買比特幣一夜暴富,他在這之前也承受了相應的風險。更沒有必要瞧不起誰,都是堂堂正正掙錢,沒什麼體面不體面的。

好多人可能覺得,不就是幫著買化妝品買衣服買鞋買包賺個差價嘛,代購們賺錢也太輕鬆了吧;不就是寫寫稿子排排版,自媒體賺錢也太容易了吧;不就是勾勾畫畫塗塗抹抹,設計師賺錢也簡單了吧……不是的朋友,真不是,你沒見過她挨個商場找貨時時刻刻秒回微信時的樣子;你沒見過我追熱點趕文案掉頭髮時的樣子;你沒見過他絞盡腦汁尋求靈感一遍遍設計時的樣子。你什麼都沒見過,卻一勁兒的心理不平衡。前幾天跟一個同行聊天,她說覺得很迷茫,尤其看見抖音網紅們的廣告報價以後,很多折後還足足能有五萬塊錢,月入20萬不能夢。像我們坑哧吭哧寫文章賺不了幾個錢,怎麼他們隨隨便便發幾個小視頻就火了呢,不就是長得好看,會蹦蹦跳跳嘛!我安慰她說,這種情況屬於有趣運氣好,命。不是我心態有多好,有時候我也蠻焦慮的,但嫉妒的話談不上。賺錢這件事情上,我幾乎沒見過誰能一路平坦大刀闊斧,都是在不斷摸索、不斷嘗試的。網際網路新興事物迭代太快了,今天他賺得多一點,但明天依然會焦慮,要完成kpi,要養活起整個團隊,要不斷提升否則就會被落下。

想想那個把代購當成賣假包的女孩,不禁感慨,不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而是她對新興事物的敏感度太低、腦子太不靈光了。我真的不喜歡她過於武斷,以及隨意評判別人的樣子,有些粗鄙。寫這個不是為了diss她,只是恰巧因此提到賺錢這件事,我覺得可以說道說道。

人人都知道錢好,賺錢多了好,但很少人知道到底該怎麼賺錢,我也一樣。說來俗氣,賊喜歡錢。

當然不是勸大家都別好好念書,別讀研究生,別出國留學,別考公務員。不是這個意思,很多公司都有年薪過百萬的年輕高管,翻譯、律師、程式設計師......各行各業都有尖子跟渣渣,主要還是看個人能力跟興趣所在。書上說最管用的賺錢方法是提升自己,不管通貨怎麼膨脹,事物怎麼迭代,把大多數錢花在自己身上總是有用的。當然不是衣食住行這些最淺顯的,真正該投資的是好腦袋瓜。

誰也不知道下一個風口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往後會流行什麼,預判永遠趕不上變化,就只能多看多聽多學著點。別跟有些傻子似的,天天玩手機追電視劇,愣是把代購當成賣復刻的,把網紅當成在網際網路上賣臉的,把理財規劃師當成騙人錢財的。97年的也馬上就大學畢業了,很多公司給優質應屆生的待遇都比你想像中好得多,不少年輕人月薪上萬、甚至更多。不止是這樣,這兩年更是不少90後創業公司雨後春筍般出現著。你覺得困難覺得不應該覺得不可思議,可確確實實他們就是很會賺錢。

說起來我還蠻喜歡這個時代的,儘管總有人說它浮躁說它功利,可那又怎樣,我從來都沒有說過自己不喜歡錢、不想要更好的物質生活呀。喜歡每個會賺錢,並且踏踏實實、努力賺錢的女孩,她們更明白生活不易,懂得珍惜當下所擁有。以上,會賺錢的女孩最酷。

覺得小編說的對請點讚、關注、收藏、分享,希望大家踴躍回饋對情感方面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月入十萬?海外代購真的那麼賺錢嗎?
    誰的身邊還沒幾個海外代購?代購已成為一個大群體,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測,中國內地海淘族人數將於2018年增長到3560萬人,代購交易規模也將達到1萬億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跑去當代購?在很多人眼裡,代購都是賺著高利潤,月入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高薪階層,可比小白領強多了有些人還把代購事業發展成為規模化的工作室。先前BBC曾之前報導過澳大利亞的中國代購,表示他們買買買的同時就能輕鬆掙到房租和學費。那到底是不是真的這麼賺錢呢?
  • 幫老外代購華為能月入三萬嗎?
    >就在今年的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江湖人稱「代購法」。(△來源:電子商務法)在利潤空間縮減的同時,假如代購的商品中出現假貨,還要接受主管部門的罰款,最高金額200萬!
  • 代購到底賺不賺錢?揭秘「代購」月入10萬的內幕
    不知不覺發現朋友圈已經被各種代購、微商霸佔了,很多人都做起了代購,做代購究竟能賺多少錢?1我的大學同學小劉是個普通的北漂姑娘,平時也兼職做日本、韓國的代購,幾乎每月都會飛一次。明天她又要去韓國採購了。早上4、5點,她便拖著超大旅行箱出發了。雖然距離商店的營業時間還有幾個小時,但是門前已經有很多同行在排隊了。據她介紹,代購護膚品、化妝品的利潤在10%左右。奢侈品包、鞋、手錶等,因為單價高,所以利潤也會稍微高一點。碰上商場打折,小劉仍按照原定價格向顧客出售,可以多賺一點。
  • 歪果仁代購「中國製造」月入10萬!麻將機、自行車……太受歡迎了
    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英倫圈」報導 疫情之前,海外華人和留學生估計都有幫國內的親戚朋友「代購」的經歷。大到家用電器,小到服裝食品,有些人已經把「海淘代購」發展成了副業,賺點零花錢。從疫情爆發開始,中英兩國都進入了不同程度的封城模式。
  • 揭秘澳大利亞華人代購:超市掃貨 年入百萬
    但這兩三個月來,澳大利亞奶粉尤其高端奶粉越來越難買了,廠家增加五六倍的生產線,但仍是滿足不了」李李就是澳大利亞代購大軍中的一個。 「李李」只是網名,今年32歲的她是河南人,2007年前往澳大利亞留學,畢業後,她留在澳洲當地一家服裝公司工作。2010年李李拿到了綠卡。2013年她搬到墨爾本生活,工作是幫朋友打理生意。
  • 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玉米螺獅粉
    而今年,國外疫情爆發,線下商場悉數停業,在外出都已經構成困難的狀況下,和大部分代購一樣,浮鎏正處於暫時失業的境地。她直接將微信名改成了「疫情期間暫停代購」。 4月1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2020年時尚和奢侈品全球銷售額將同比下降25%至35%,銷售額相較2019年同期將下降4,500億美元到6,000億美元。
  • 歪果仁代購「中國製造」月入10萬!麻將機、自行車……太受歡迎了!
    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英倫圈」報導 疫情之前,海外華人和留學生估計都有幫國內的親戚朋友「代購」的經歷。大到家用電器,小到服裝食品,有些人已經把「海淘代購」發展成了副業,賺點零花錢。從疫情爆發開始,中英兩國都進入了不同程度的封城模式。
  • 代購黑色產業鏈:假代購海淘網站400元假貨賣7000元,假代購可月入10萬
    放眼望去,光小編自己的朋友圈,就已經被五湖四海的「代購狗」強行霸屏了。衣食穿住行,樣樣不落下。沒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小編表示,原來朋友圈也是一條「發財路」啊~多年專業從事海外代購的內部人士表示:「代購市場水太深,從源頭到運輸渠道都暗藏玄機。當然,包括現在一些看似非常正規的海淘代購平臺。
  • 月入1.5萬算不算高?在全國算什麼水平?
    月收入能達到1.5萬,這在全國都算高薪水平。一個月能拿1.5萬元的,在一線城市比較多,主要是在企業中高層領導,或者業務員這一塊,而在其他城市,月入1.5萬元的人卻比較少。但是中小城市卻還有房價低、生活成本低的優勢。所以,如果在中小城市,月入1.5萬元,那生活質量還是挺高的。
  • 代購的「好日子」要到頭了!日韓美妝大牌已經嚇趴…
    「你永遠都不知道,朋友圈裡下一個做代購的會是誰。」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為數不少的代購,「代購月入十萬」、「代購買房買車」等新聞層出不窮。由於監管難度大,代購們遊走於法律、稅收的灰色地帶。不過,今後代購們的「好日子」怕是要到頭了。
  • 我在國外做奢侈品代購:從月入幾十萬,到賣面膜螺獅粉-虎嗅網
    在義大利做了7年奢侈品代購的浮鎏,第一次遭遇如此嚴重的危機。往年的3、4月,是奢侈品代購們在各大品牌間奔走的銷售旺季。但現在市場變了,Prada反響已經大不如前,一些奢侈品品牌開始主動、積極地拉攏代購、買手,主動遞名片。他們都是為了拿到銷售提成,跟中國代購關係好的店員,銷售額總是很高。目前為止,米蘭仍然是全市封禁,不可以隨便出門。出門要填寫自我聲明表格,說明出發點和目的地,我基本半個月出門一次。但是即便5月份義大利解禁,商場這種高人流的地方,我暫時不會去,怕有風險。
  • 進口代購逃稅 淘寶店主獲刑10年
    據公布的判決書顯示,自2013年5月,燕子在香港多家服裝公司大量採購服飾,並通過快遞郵寄、僱請「水客」偷帶及自行攜帶等方式走私入境,最後通過淘寶店銷售。經查明,燕子走私進境的服飾金額共計1140萬元,偷逃稅額共計300餘萬元。2018年7月18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判決,燕子因犯走私普通貨物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550萬元。
  • 旅行代購興起,月入五萬,她還說自己懶才賺得少!
    買完了嫌貴、色號不對、不好意思不想要了……一系列的問題又來纏著你,好好的旅行就成了代購之行,還難讓對方滿意,最後代購的東西擠爆了行李箱,心驚膽戰過安檢,簡直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但也不是所有的人旅途中都討厭代購,有個職業正悄然興起——旅行代購。這些人跟代購不完全一樣,不是專門為了代購而去某個國家,而是在旅行的路上邊玩邊代購。讓代購養活自己和旅行還能賺一筆。
  • 馬法蘭等抗癌藥未入市催生「地下黑市」 代購公司月銷售額數百萬
    那是2016年初冬,1歲的小澤澤確診視網膜母細胞瘤後不久,一位病友向他推薦了這種藥。那時候的小澤澤右眼已經腫大,失去視力,打算做摘除手術。醫生向章琪表達了自己的顧慮,馬法蘭可以用,但不保證療效,而且這種藥在內地買不到,需要他自行購買。
  • 中國留學生澳洲建作坊式代購有人年入30萬美元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3日刊登題為《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把代購做成數億美元的生意》的報導稱,她會在課餘時間去購買本周流行的各種東西:維生素、名牌首飾、一種名為「袋鼠精華」(KangarooEssence)的號稱能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假藥。她畢業之後沒找到能賺更多錢的工作,於是就留在了墨爾本,繼續在繁榮的灰色市場上從事向中國消費者出售澳大利亞商品的業務。
  • 留學生代購:不光為掙錢 也不是人人都能月入十萬
    曾有報導說,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中,10人裡有8人在做代購,他們的年收入最少30萬美元,有人甚至做到數億元......  有人說,做代購肯定影響學業;有人說,這其實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還有人問,這到底合不合法?  今天,我們不撐不踩,通過幾段採訪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小代購們」的別樣留學生涯。(出於保護隱私考慮,文中受訪者均未使用真實姓名。)
  • 新晉購物平臺成創業窗口,這個畢業生月入2萬的故事引深思
    近日,一組關於大學生就業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的大約有590萬大學生。受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應屆畢業生能力、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等主要原因影響,截至今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畢業生處於求職狀態。
  • 淘寶店主境外代購逃稅300萬被判10年,處罰太重了嗎?
    遊燕在信中稱,她做進口服裝代購3年,被認定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刑10年,罰款550萬元。遊燕的二審刑事判決書顯示,她在香港購買並走私進境的服飾金額共計1140萬餘元,偷逃稅款共計300萬餘元。昨日,遊燕的丈夫萬祈成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遊燕代購的商品基本上是香港廠家通過順豐快遞境外直郵,並未履行相應報關手續。
  • 個人海外代購從月流水20萬跌破萬元,轉戰賣床墊|深網
    自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實施以來,這個行業的微利已經眾所周知。長期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人肉代購部分已經離場。個人代購可粗略分為二種,一是私人包裹郵遞;二是個人攜帶通關,即人肉代購。而海外代購貨品的售價通常由五部分組成:產品海外售價、當地的消費稅、國際國內快遞費用、關稅和利潤。於麗還在微利中堅守。
  • 在德留學生談代購:月入可達十幾萬 恐懼「灰色地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據德國媒體10月29日報導,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有關「一些在德留學生不好好學習,天天買奶粉做代購。」的表態引起廣泛關注。「留學生代購」 這一一直處於「灰色地帶」的群體,成為了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