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能達到1.5萬,這在全國都算高薪水平。一個月能拿1.5萬元的,在一線城市比較多,主要是在企業中高層領導,或者業務員這一塊,而在其他城市,月入1.5萬元的人卻比較少。但是中小城市卻還有房價低、生活成本低的優勢。所以,如果在中小城市,月入1.5萬元,那生活質量還是挺高的。
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發布的收入群體調查結果劃分,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佔比38%;月收入2000-5000元佔比46%;月收入5000-1萬佔比13%;月收入1萬以上佔比3%。月收入超過一萬就已經超越全國97%的人了。雖然,近兩年月收入達到1.5萬的人群又增加一些。但無論怎麼算,月入1.5萬元,肯定佔國內就業人數的10%都不到。
數據還顯示,之前交3500元個稅的人佔比44%,而升到5000元個稅標準時,佔比只有30%,以此推算,拿每月一萬元的人數都不到20%。所以每月收入能拿1.5萬,應該算到10%以內。多數是大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或者企業的業務員,當然還有個體工商戶。總之能拿1.5萬月收入,可能從人數上統計數字並不會太少,但是按全國就業人口佔比來看,絕對不會超過10%。
前些日子,我與去過日本的朋友聊天,他們告訴我,在日本企業打工,月收入2-3萬人民幣,是很普遍的。如果你月收入2萬多人民幣,再掉點稅金,剩下實到手也就是1.5-1.6萬人民幣。這意味著,國內月收入1.5萬元,不要説在國內超過絕大多數就業人,即使跟發達國家企業職工相比,也已經相差無幾。
綜合來看,月入1.5萬,年收入在18萬元,如果你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基本上在10%的高收入群體以內,如果沒有房貸、車貸,過著單身生活,工資肯定用不完,日子過得比較富足,如果有車貸、房貸要還,還有孩子、老婆都要養。那基本上也與普通工薪階層差不多,要想存點錢,也是很有難度的。
如果月收入1.5萬,生活在二線城市,生活質量是過得最好的,因為二線城市房價、房租都不高,而當地人的平均工資收入也很低,僅及你收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月收入1.5萬在二線城市,生活成本又不大,但周邊的消費場景一樣都不少。所以,月入1.5萬在杭州、南京、武漢、蘇州等二線城市,生活質量要遠比一線城市高,而且消費環境和體驗又不比一線城市差太多。
如果月收入拿1.5萬元,生活在三四線城市,而這類城市職工的收入基本在三四千元左右,低的有二千多元的收入。在這樣的城市,月入1.5萬元,基本上就可以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用三四千元就可以租一套大房子,買東西也便宜。但是三四線城市要想買高檔商品,卻不一定買得到。三四線城市,人們生活質量不高,高檔次消費場景不多,所以,有時會有錢多了,無處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