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葛爾的召喚
喀什市特區高級中學援疆教師 邱俊榮
喀什市特區高級中學援疆教師 邱俊榮
新冠疫情不可期,
居家不動似隔離。
召集令出聲亦疾,
塞外風沙滿徵衣。
——深圳援疆教師伍穎口佔《重返喀什》9月7日白露節,潮溼而悶熱的深圳剛剛經歷一場驟雨,空氣中隱隱飄浮著一絲秋的氣息。在這個暑氣稍歇、燈火闌珊的凌晨,深圳支教隊81名援疆教師終於踏上返回喀什的航班,而先遣6位領導已於9月4日抵達喀什,為大部隊到來作前期準備。受疫情影響,支教隊進疆時間比原計劃推遲了近一個月。走出喀什機場已經下午8點,陽光依舊熾烈,天空依舊瓦藍,天地間依舊籠罩著或厚或薄的塵土,像是給藍天披上一件朦朧而飄渺的紗衣。
喀什風景先遣支教領導以及各受援學校的領導、老師早在機場外迎候了,返校乘坐的是各受援學校領導、老師的私家車。在喀什,學校資金吃緊,支出有限,這種「私車公用」情形已然常態。初來乍到時,我很好奇這裡的老師幾乎每人都有私家車,後來才慢慢了解到,多數受援學校地處偏僻,公共運輸極不便利;春夏沙土飛揚,秋冬風霜雨雪,騎電單車上下班不太現實;加上老師們每周都有家訪和扶貧的工作,動輒幾百公裡的路程,全靠老師們自行解決。因此,在較偏遠學校工作,沒有私家車幾乎寸步難行。一路上和接車老師聊著假期裡喀什地區老師們扶貧的艱難和抗疫的艱辛。撲入眼帘的依舊是廣袤無垠的大地,形似氈房的大葉榆,筆直挺立的白楊樹,盤曲虯旋的胡楊和桑、棗、沙棘等灌木。過去半年的支教生活歷歷呈現眼前——
喀什風景2020年3月上旬,受中組部及教育部委派,深圳市中組部計劃第九、十批,深圳市教育部萬人援疆支教計劃第二批共99名教師陸續抵達喀什市和塔縣,分別對喀什市及塔縣94所中小學展開支教工作。我的受援學校是喀什市特區高級中學。喀什市特區高級中學位於新開發的東城區,離老城區10公裡左右。東城區之前是塵土飛揚的荒漠和破落的小村莊,最近四五年間,各對口城市在這裡建起高樓大廈,近兩年又在路邊及街心空地種植黑麥草、玫瑰、燻衣草、格桑花、海棠、櫻桃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樹木。現在的東城區花團錦簇,高樓林立,風沙比往年少了很多,儼然一座豪華國際化大都市,只是目前仍舊街道冷落、人丁稀少,辦公樓和住宅區空置率很高。我所在的喀什特區高級中學始建於2015年9月,佔地面積105畝,是深圳全額斥資援建的一所高標準、現代化、全寄宿制高級中學。三個年級60個教學班,共3000多維吾爾學生。學生大多來自比較貧困的農民和牧民家庭,學生的學雜費、書本費、服裝費、住宿費等全免,生活費也由政府按貧困等級打在學生卡上。學校在崗教師256名,平均年齡28歲,大多是近年畢業分配來的大學生,學校的書記和校長都只是85後、90後。這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
高級中學援疆教師邱俊榮與學生們我所在高二年級有20個教學班,14個理科班,5個文科班,1 個藝術班。文、理科班均分三個層次,我帶的是理科B層語文。本屆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都是民語教學,漢語作為小課學過一點,學得比較好的A層大概相當於內地小學五六年級水平;B層大概相當於小學三四年級或者更低水平吧;C層及藝術班就更差了,還有學生根本聽不懂漢語,溝通、交流都非常困難。 讓一群漢語都講不利索的小學水平的學生去學高中教材並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這對學生和老師都是極大的挑戰。在教學中老師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舍難就易,深入淺出。有時候也無所適從,感覺太難了!教學上的困難遠不止於此。特區高級中學硬體設施堪稱一流,比如實驗室器材設備、教室裡觸屏式班班通等,比深圳一些學校的設備還要先進;可是學校的日常開支卻特別拮据,比如辦公用品、參考書以及交通用車等,基本上都是老師們自理。最難的是學生手頭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學校對老師列印資料控制非常嚴格,學生每周每科一張A4周測卷,此外要印資料,得層層申請,環環審批。想集體購買資料更是絕無可能——學生吃穿用度都由國家承擔,哪有可能購買教材以外的教輔資料? 第一天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學生手頭只有一個語文作業本,家庭作業、課堂練習、作文、摘抄全在這個本子上。沒辦法,我自己掏錢給學生一人買了一個作業本。沒過多久,為了給學生列印作文資料,我又自掏腰包買了一臺印表機和一箱列印紙。為了保證資料齊全不散落,我又為備課組老師及全班53名同學購買了長尾文件夾及抽杆文件夾。做了這些事情,我感覺自己一下子高大起來。幾天後,不經意得知我班數學老師——已經支教一年半、還將繼續支教一年半的、快要退休的詹軍老師,他從學生高一開始就悄悄資助了本班21名貧困生,每人每月100元。還有奮戰高三年級的鐘新平老師,剛到學校就自己買了印表機和列印紙,先是給本班學生列印,後來給全年級列印,這學期,他索性又買了一臺印表機放在辦公室,供備課組全體老師使用,紙張也全部由他供應。鍾老師已於今年7月份結束援疆,臨走時又個人捐資一萬元給學校購買圖書。
高級中學援疆教師邱俊榮與學生們每個援疆者都在悄無聲息做著各種奉獻,我才知道我的「奉獻」不值一提。況且與塔縣支教老師比起來,我們這些在喀什支教的老師簡直生活在天堂。塔縣全稱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縣,位於喀什地區的最西端,距喀什約300公裡。它坐落於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在這裡支教的老師除了要與貧窮和落後抗爭,還要與寒冷、高反、孤寂等諸多惡劣因素鬥爭,實屬不易。五一期間,深圳援疆老師集體探訪在塔縣塔合曼小學支教的老師,實地體驗了他們艱苦的生活和惡劣的環境,大家都為這群援疆者的犧牲精神和堅韌毅力所深深折服。好在塔縣只有小學,初中和高中都集中在深塔中學。深塔中學屬於塔縣的異地學校,建在喀什的疏附縣,距離喀什市區30公裡,也是深圳全額斥資援建的學校。學生只在學期末才回家一次,深塔中學的老師幾乎整學期無休,支教老師都租住在學校附近的民房或旅館裡,條件比我們特區高級中學支教的老師艱苦得多。沙塵頻繁,天氣乾燥,日照強烈,地震、冰雹呈常態;文化差異,基礎薄弱,資源短缺……這些都是我們進疆之前就了解到的情況,援疆老師早就做好了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思想準備。中高考數據、師生獲獎數據以及大量事實證明,自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萬人援疆支教隊對口支援喀什市及塔縣以來,深圳的教育工作者為喀什市及塔縣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深圳支教隊帶給喀什地區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還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及資金。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3月以來,僅特區高級中學支教隊募集到的物質和善款就有:張懷禮副校長從深圳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申請88萬元,為特區高級中學和深塔中學購買6000套冬季校服及夏季上衣;羅劍、張懷禮副校長、包振華等老師募集口罩3萬個;楊斌副校長等募捐書籍10200冊;張玲主任學校捐贈深圳校服500套;林妍坤主任學校捐贈深圳校服280套,物資一批;吳源老師學校捐贈深圳校服1000套;張懷禮副校長募捐500套深圳校服;張懷禮副校長朋友捐贈書籍500冊;鍾新平老師個人捐贈1萬元購買圖書;張懷禮副校長朋友為深圳支教隊99位老師捐贈工作服,價值10萬元;張懷禮副校長聯繫中集集團捐贈書籍3800冊;……而我本人,學先進比奉獻,在榜樣的感召下也小有成績。我的學生迪力努爾·尤力瓦斯原創《深圳小可愛,有一封新疆來信,請查收》,在廣東省首個教育傳媒移動客戶端、深圳報業集團打造的教育類垂直新媒體《深學·圳聞》上發表。我的科代表穆耶賽爾·圖爾蓀創作的《大海的呼喚》在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我愛海洋」全國作文競賽活動中榮獲一等獎。期末考試,我所任高二(6)班語文成績也由原先的平行班倒數第一,進步至順數第三。
高級中學援疆教師邱俊榮與學生們
而我的後方學校——深圳市石巖公學更是我堅強的後盾。石巖公學李洪斌校長得知特區高級中學校園內常常沙塵肆虐、塵土飛揚,每天的清掃不僅增添了學生和老師的工作負擔,也給全校師生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立即慷慨解囊,捐贈了價值1萬2千元的灑水消毒車。日前,石巖公學工會李春香主席正準備追贈一臺價值3萬元的掃地車,進一步解決校園清掃難題。此外,石巖公學初中部覃建軍校長,石巖婦聯王少芳主席,以及後方的同事、朋友都紛紛表示,要捐款捐物獻愛心,為喀什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此刻的喀什,胡楊的葉子正在舒展,不久就會燃燒出醉人的金色;葡萄園內碧雲層疊,密匝匝的葡萄,似一座座珍珠塔,如一堆堆翡翠珠;又大又紅的石榴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喜氣洋洋的小燈籠;香梨酥脆爽口;西梅甜沁心脾……喀什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節——物產最豐盛,天氣最舒適,景色最宜人。天高雲淡,層林盡染,炊煙嫋嫋,牛羊滿坡,瓜果飄香,此時你穿越在這絕美仙境裡,一定會感覺到詩意般的美好和寧靜。 親愛的朋友們,你聽到喀什葛爾的召喚了嗎?你還沒有心動嗎?你在猶豫什麼呢?來吧!到南疆來,到喀什來!趁著這醉人的季節,在歷久滄桑的百年老茶館品味民族文化的深韻醇美,在蜿蜒曲折的迷蹤古巷體會千年古城的百轉千回,在黃沙漫漫的大漠中領略商旅駝隊從容漫步的雄渾壯麗,在阿納庫勒綠洲深處傾聽胡楊枝頭落日與夕陽的低語。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我在南疆「傳道授業戰沙穹(引伍穎老師詩)」,你來喀什「弔古尋幽賞胡楊」。這是我們對喀什葛爾最浪漫、最友好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