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60年完成1700多萬字譯著,學好法語靠背字典

2021-01-11 瀟湘晨報

《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高老頭》《紅與黑》……很難想像,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法國經典文學作品竟然都出自同一個譯者——鄭克魯。

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翻譯家鄭克魯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

上海作家、澎湃新聞今天發布消息——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

「我會翻譯到不能再翻譯了,恐怕也不是很久遠的事。生命就是你給世界留下了什麼東西,不留下什麼東西就什麼也沒有。人總是要死的,但我想留下一些東西。」鄭克魯曾這樣向世人解釋自己對翻譯工作的深情。

鄭克魯,廣東中山人,1939年8月生於澳門。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65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所工作至1984年,其間於1981-1983年法國巴黎三大訪問學者。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武漢大學法語系任系主任併兼法國問題研究所所長,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任博士生導師,還是上海師大中文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並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和上海翻譯家學會副會長,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一級文化交流勳章」。

鄭克魯是在翻譯、教學和研究三大領域同時取得不凡成就的為數不多的翻譯家之一。許多人知道鄭克魯的名字,是通過《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其實,這些都是他在研究和教學之餘翻譯出版的。他對於法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研究探討,完全基於一手材料的直接閱讀與領悟,將翻譯實踐與學術研究同步進行,並相得益彰。

在鄭克魯60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著有:《現代法國小說史》《法國文學史》《法國經典文學研究論集》《普魯斯特研究》。譯有:《第二性》《法國詩選》《蒂博一家》《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雨果散文選》。主編有:《外國現代派作品選》《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作品提要》《法國經典散文》。

1939年8月1日,鄭克魯出生在澳門媽閣街側的一處深宅大院——鄭家大屋。正是在這裡,他的曾祖父、晚清著名改良派思想家、愛國民族工商業家鄭觀應寫下了皇皇巨著《盛世危言》。鄭克魯生前翻譯完成了《悲慘世界》《茶花女》《基督山恩仇記》等共56種、逾1700萬字的法國文學及理論作品,更出版了《法國文學史》《法國詩歌史》《普魯斯特研究》等重量級的學術著作。1987年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法國國家一級教育勳章,2012年譯著《第二性》獲第四屆「傅雷翻譯出版獎」。

他共出版了18部著作,近20部譯作,還獲得過中國社科院、教育部和上海市等科研優秀成果獎4個。學術專著《法國文學史》、《普魯斯特評傳》、《法國文學縱橫談》等突出了其治學特點。其主編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外國文學史(修訂本)》,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03年、2005年,其所主持的「外國文學史」還被評為上海市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

我學好法語的秘訣就是背詞典

//

幼年時,鄭克魯曾在海南島的教會學校上學,那時候就能把課本從頭到尾背下來。小學三年級時,因父親工作調動,舉家遷居上海,鄭克魯入讀南洋模範小學,文學才能開始顯露。鄭克魯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參加作文比賽獲獎的情形:「那時候我家住在北四川路(現四川北路),靠著馬路,晚上油燈亮了,行人從窗前經過,我寫了我的感受,就得了獎,獎品是一本《三毛流浪記》。」上了中學以後,鄭克魯成為了一名文學青年,那時候最喜歡的是俄羅斯文學,這多少有時代的原因,第二就是法國文學。1957年參加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外語系,當年俄文專業不招生,鄭克魯便「退而求其次」地選擇了法語專業。

北大的五年是鄭克魯法語文學生涯的起點。在當時,國內各大學的外語系都是以教語言為主,唯獨北大西語系特別重視文學。法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上兩年以上的「法國文學史」課,還要上「歐洲文學史」,而「中國文學史」和漢語課則是由中文系的老師教授。除了文學教育的宏富豐贍,北大也為寫作文學批評提供了充足的機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文藝界興起過一股討論、批判法國古典小說《紅與黑》的熱潮,1958年電影《紅與黑》上映,鄭克魯和三位同學共同撰寫了一篇8000字論文,討論小說和電影的關係和異同,發表在《中國電影雜誌》上,從此走上了文學評論的道路。

鄭克魯認為,自己在語言方面的天賦不高,後來的成績都是靠勤奮學習取得的。法語是一門邏輯十分縝密的語言,讀起來優雅流麗,因此語法比較複雜,還存在大量的連讀和同音詞,入門頗不容易。鄭克魯說自己從北大畢業時還沒能跨過語言關。1962年,他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讀研究生,師從著名作家、翻譯家李健吾先生,導師讓他讀盧梭的《新愛洛依絲》,看起來很是吃力。鄭克魯1965年研究生畢業後仍留在社科院工作。1969年,整個社科院一起下放到河南信陽的息縣,出人意表的是,恰恰是下放的一年多時間「幫了大忙」,鄭克魯的法語水平突飛猛進。

「我那時想,我吃飯的工具還是法語,法語要想辦法過關。當時周圍也沒什麼書,只有一本兩萬六千生詞的《法漢詞典》,我就開始背詞典。」鄭克魯背詞典的方法和一般人不一樣,需要無限的耐心和堅持。開始的時候,他早上起來花一個多小時,背一到六頁,上午開會的時候走神幾分鐘在腦子裡過一遍,大概能記得60%,中午午休的時候再背一遍,這次只需要四五十分鐘了,下午勞動間隙休息的時候,對著田野再默背一次,記得的更多了一些,晚上睡覺打著手電在蚊帳裡再背一遍,用時更短。這六頁單詞連續背三天,第四天開始背二到七頁,同樣地背三天,始終以這樣的步驟,一步步往前推進。大半年後背完了一遍,再從頭背第二遍。

離開河南回到北京時,鄭克魯翻看讀研究生時購買的蘇聯版《紅與黑》、《高老頭》,發現幾乎每句話都能看懂,心下驚異,同時也明白自己的語言關算是闖過了。於是,他開始在社科院的圖書室裡讀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九十多部作品我看了90%,也就是80多部,當時國內沒有人能看這麼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社科院群星璀璨,幾年後鄭克魯和柳鳴九、張英倫合寫《法國文學史》,他寫巴爾扎克,卞之琳、羅大岡等老先生都當面稱讚,馮至還問他要了列印本,說寫歌德的時候要參考。

鄭克魯對於社科院的往事也記憶猶新。當時卞之琳是西方組組長,每周五開政治學習會,基本上是他一個人在臺上唱獨角戲,那時候他已經把莎士比亞的幾部悲劇譯成中文了,翻譯、詩歌、論文都十分精彩。楊絳的翻譯方法十分獨特,她譯《堂吉訶德》,先在草稿上把每句話用幾種不同的語法翻譯出來,然後再糅合在一起,謄寫在稿紙上。「她每天只翻譯600個字,一個月就是一萬八千字,現在我們要是這麼譯就沒法吃飯了,但他們那一輩人對翻譯的耐心、認真,確實是楷模。」錢鍾書則是出了名的背書大王,「我雖然背字典,但也背不過他,沒有人能背過錢鍾書!」鄭克魯有一次在圖書室借書,就聽到錢鍾書在另一個隔道裡念念有詞,一邊背一邊核對原文。「在息縣的時候,錢鍾書是郵遞員,他怎麼練外文?他給楊絳寫信,說我今天看到一個人,很像《吉爾布拉斯》裡的一個老頭,然後把書裡面對這個人物的描寫整段默寫出來,這個太厲害了。」

記者 潘卓盈

綜合 澎湃新聞 上海作家 法語世界等

·昨晚小百花藝術中心門口,女粉絲直接要出5000元買一張門票!

·杭州78歲老人再次出走,最後在小學門口被找到!他的一句話,讓一家人責備的話語咽在了喉中

·父親5年前因它去世,兒子今年確診,侄子沒想到也查出症狀!吃東西有這種習慣的,該改改了

·太兇猛了!今天這段潮水視頻刷爆杭州人的朋友圈!已致7輛車受損,就連路燈杆都被衝彎了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
  • 《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
    《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高老頭》《紅與黑》……很難想像,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法國經典文學作品竟然都出自同一個譯者——鄭克魯。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翻譯家鄭克魯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朱振武說。
  • 廣東中山籍著名翻譯家鄭克魯逝世,譯《巴黎聖母院》自成一格
    鄭克魯是第四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譯有《第二性》《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法語名著,主編的《外國文學史》至今為國內眾多高校採用,影響深遠。鄭克魯。2019年4月,鄭克魯曾接受南都記者的電話專訪。回顧高齡重譯《巴黎聖母院》時較為得意的譯法,他朗聲答道:「我每幾萬字都非要用一個不是很常用的古字來翻譯。
  • 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20周年紀念版即將在哈爾濱上演
    東北網9月17日訊(記者 許諾)9月19至22日,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將在哈爾濱大劇院歌劇廳重磅亮相。這部被稱為「法語音樂劇裡程碑巨製」之美名的傳世佳作、年度最火爆音樂劇,創下哈爾濱大劇院開票首日即售出1500張的票房神話。
  • 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杭城首演 你準備好了嗎?
    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杭城首演 你準備好了嗎?發布時間:2019-09-05 12:11:14 Thu  來源:杭州網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主演亮相 杭州網訊 9月4日下午,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在杭州大劇院舉行了主創見面會。
  • 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20周年紀念版首來華,在京連演22場
    科西昂特說,「《巴黎聖母院》中的五十多首歌就像神跡一樣,每一首都是完美、動人,且表達了不同的文化內涵,所以這二十年來,我從沒有改動過任何一個音符。即便《巴黎聖母院》的創作已經二十年過去了,我仍然感到沒有絲毫遺憾。」 對於重返中國受到中國觀眾熱烈歡迎,科西昂特也表示,「很高興在中國有這麼多的知音!」
  • 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將首次唱響蓉城 演員揭秘與原著區別
    今年4月,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令無數人扼腕痛惜。今年下半年,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開啟中國巡演,9車貨櫃的舞美道具,重達7噸的超大石牆……將800年前的文化地標搬上舞臺。 千呼萬喚,「音樂之都」成都終於在2019年末迎來這部創下吉尼斯「最賣座音樂劇」紀錄的法語第一音樂劇。
  • 3D全景、法語原版音樂劇、1:1數字建模…哪個巴黎聖母院最能減少你...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發起國際募捐、建築競賽等行動,希望趕在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前完成重建工作。不過對於他提出的5年時間完成修復,專家們還是表示質疑,認為需要花費三倍的時間。 說到未來的重建,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
  •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像看一場演唱會
    主辦方供圖【戲劇譚】《巴黎聖母院》從2002年首次來華時的乏人問津,到今年的一票難求,除了音樂劇市場今非昔比的蓬勃發展之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陣子的大火所引發的悲劇,促使大家思考並走進劇場、以觀演的方式紀念這座全人類心中無比神聖與輝煌的大教堂。而今年國內的法語音樂劇熱,也讓這部劇更受關注。
  • 腳手架拆除工作完成 巴黎聖母院已得到「拯救」?
    巴黎聖母院腳手架拆除工作完成中新社巴黎11月25日電 (記者 李洋)巴黎聖母院腳手架拆除工作於當地時間24日完成。拆除腳手架是巴黎聖母院大火後修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文化部長巴舍洛當天前往巴黎聖母院,對腳手架的拆除情況進行了現場查看,並見證最後一部分腳手架被移走。她表示,人們為拆除腳手架進行了大量工作,她向現場的技術人員、建築師、起重機操作員等表示感謝。巴舍洛強調,隨著腳手架被拆除,巴黎聖母院已經「得到拯救」。
  •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來了 | "Notre Dame de Paris" will be sta…
    8國語言版本全球巡演21年20個國家1100萬觀眾經久不衰的世界傳奇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將於12月13日-15日在四川大劇院連演6場Set against《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巨匠雨果的第一部浪漫長篇當年僅26歲的雨果來到這座已衰敗的哥德式教堂看到刻在牆壁上的單詞「命運」年輕作家被觸動靈魂寫下了這部小說故事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
  • 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巴黎聖母院》將再蒞廣州
    去年年底,由廣州開啟亞洲巡演序幕、「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的《巴黎聖母院》,將於今年12月28日至明年1月1日再度來穗,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攜手羊城觀眾共同跨年。據悉,此次在穗演出,將由法語原版的主力人馬演出英文版本。
  • 深挖│ 翻譯「活字典」鄭克魯:曾將半壁法國文學「扛」到中國
    在鄭克魯先生60年翻譯學術生涯中,他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如果你喜歡法國文學,那你多少看過鄭克魯翻譯的文本。《悲慘世界》《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巴黎聖母院》《紅與黑》《九三年》《海底兩萬裡》……在他翻譯的1700萬字內容中,幾乎涵蓋所有法國文學經典作品。對此,有人評價鄭克魯,「以一己之力,把法蘭西文學半壁都『扛』到了中國。」
  • 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20周年紀念版將在天津連演五場
    新華網天津9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觀眾導賞會近日在天津大劇院舉行。記者從導賞會上獲悉,該劇20周年紀念版將於9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大劇院連演五場。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改編自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由歐美樂界大師呂克·普拉蒙東作詞,理察·科西昂特作曲。據介紹,該劇具有鮮明的法國特色,並且一直引領著法語音樂劇的創作模式和方向。53首金曲貫穿全劇,「一唱到底,無一句對白」,所有情節均為「搖滾歌劇」般的演唱或唱誦。
  • 《巴黎聖母院》首次在成都開嗓
    2019年末,成都即將迎來創下吉尼斯「最賣座音樂劇」紀錄的法語第一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這部席捲全球的曠世巨作將於12月13日在四川大劇院首演,並連續演出5場,讓成都觀眾開啟一場音樂劇「朝聖」之旅。
  • 有課│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我不知道大家做了功課沒有,聖母院是在十二、十三世紀就已經建了,前後建一百多年,斷斷續續的,主要不是因為工程的技術問題,而是因為資金的問題,資金不到位,教會沒錢,要大家慢慢捐錢,前後一百多年。當然在建築上也是反覆地加東西,可能是170年到180年才完成。雨果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是在十九世紀,雨果是1802年生人,1885年去世,他寫的時候是1831年。
  • 音樂劇裡程碑式巨著《巴黎聖母院》20周年紀念版將首次登陸成都
    12月13日—15日,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20周年紀念版將來到成都,掀起一場音樂傳奇。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改編自法國文學巨擘維克多·雨果的不朽名著。當年僅26歲的雨果走到這座已經衰落的哥德式教堂,看到了刻在牆壁上的單詞「 命運 」,被觸動靈魂的年輕作家寫下了這部小說。
  • 音樂劇像演唱會,舞臺效果魔幻 英文版《巴黎聖母院》驚豔滬穗
    這是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走向尾聲的一幕。1998年,這齣法國文豪大雨果筆下傳世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音樂劇在巴黎國會大廳的首演盛況空前,連演126場,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內200萬張門票被搶購一空,在其後的幾年時間裡更創下了直接劇場觀眾400多萬人的紀錄,躍身成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鐘樓怪人卡西莫多和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的悲劇命運早已人盡皆知。
  • 《巴黎聖母院》英文版再度來京 獻演保利劇院
    2002年首度來京的著名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將於11月21日至25日在保利劇院再度上演。本次上演的《巴黎聖母院》英文版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國際巡演版,將給中國觀眾帶來不同於法語版的全新感受。《巴黎聖母院》採用歌舞分離的處理方式,演唱者只需要專心演唱,舞者則負責舞蹈動作,兩者在情緒上相互渲染。  獲得多項大獎  《巴黎聖母院》的音樂創作,無論是作詞、作曲,還是與劇情的配合,都十分考究。為了創作音樂劇,編劇呂克·普拉蒙和作曲家理察·科西昂足足寫了三年。三年的精心創作,使《巴黎聖母院》的音樂成為了全劇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