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2020-12-11 騰訊網

他的名字是和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這些大文豪聯繫在一起的,一代代年輕人讀著他的譯作、文學研究專著長大。9月20日晚10點,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

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

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朱振武說。

「在我們大家的記憶中,他從未萎靡不振、從未臥床不起過。」 朱振武說,一直到今年6月,鄭先生還在開學術會議,發表演講。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浙江大學終身教授許鈞聲音哽咽地說,去年底還和鄭先生一起吃飯,他神採奕奕,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朱振武介紹,鄭克魯是在一個月前到醫院檢查,發現身體有很多毛病,不僅心衰,而且肝膽都不好。面對醫院規定的住院要求,鄭克魯樂觀面對,從未覺得是多大事情。「他將生死看得很淡,生前就留下遺言說,不需要開追悼會,不需要遺體告別儀式,簡簡單單最好了。」朱振武說,在去世前一天的下午,他頭腦清醒,精神很好,希望夫人回去好好休息。但誰也沒想到,第二天他就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關於鄭克魯身後的願望,朱振武透露,先生希望用自己的積蓄設立翻譯獎,來激勵更多的人從事文學翻譯。「你給世人留了什麼,你為社會做了什麼,這是鄭先生最想告訴大家的,也是我們繼承他精神財富最重要的一部分。」

翻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譯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如有自認為譯得不錯的地方時,便感到一種快樂;譯完一本書,我覺得了卻自己的一個心願,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所以樂此不疲。」鄭克魯曾經如此說道。

事實上,鄭克魯留下了家喻戶曉的大量譯作,如《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紅與黑》《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神秘島》《局外人》《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地球》《九三年》等等。2018年這些譯著以及其他編著的作品以《鄭克魯文集》的形式與讀者見面。

對此,朱振武評價道:「鄭先生的譯文平實質樸,而非浮華誇飾;他儘量忠實原著的句式和句法等語言特徵,充分發掘其字裡行間的意義、意境、語氣、基調、意蘊和節奏等文學要素。」朱振武認為,鄭先生有一種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一種境界,這是很難達到的。

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繆伶超回憶,因為參與編輯《第二性》認識了鄭老師,「《第二性》是法國著名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代表論著,篇幅很長,而且涉及生物學、心理學、歷史、存在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哲學等多門學科,翻譯難度很大。」她介紹,我國以前只有一個根據英文譯本轉譯過來的中譯本,但是由於英譯本本身刪去15%的內容,且有多處錯譯,所以依據那個版本的中譯本也不太理想。上海譯文出版社買下版權後,鄭克魯不畏艱難,願意翻譯,查證了大量資料,為中國讀者還原了作品的原貌,終於讓讀者能夠看到一個原汁原味的版本。2012年鄭克魯也正是憑藉這本譯作榮獲傅雷翻譯出版獎。

他從未炫耀自己出身名門

鄭克魯是近代著名改良思想家、《盛世危言》的作者鄭觀應的嫡孫,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65年的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碩士,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任博士生導師。他在外國文學翻譯、研究和教學三方面取得的成績為世人所景仰。

朱振武是鄭克魯帶的第一個博士,他回憶道:「鄭先生雖然幾個門第都很高,但從來都很低調。他總是說自己是上師大的人,很少說自己是北大或者說是社科院的人。」朱振武說,第一次見到鄭先生已是二十七八年前,當時老師50歲左右,風度翩翩,談笑風生,博古通今,「特別是在餐桌上,他什麼都懂,比方怎麼吃蟹,怎麼去洗手。」朱振武回憶,大家都十分羨慕鄭先生的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但是從未看到或聽到鄭先生炫耀其出身。

許鈞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與鄭克魯相識,後來與鄭克魯同為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他走了後,我心裡很沉重,也很惋惜。」許鈞說,鄭克魯是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學者,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一心翻譯、一心教學、一心撫育人才,他用自己的一生很好闡釋了安心、靜心、專心對學者、對譯者有多麼重要。他還認為,鄭克魯有著堅實的學問和厚實的肩膀,為這個時代樹立了一種精益求精、追求真實的精神,他的文字和精神值得人們不斷學習、研究和深入挖掘。

鄭克魯對翻譯事業的忘我投入,對翻譯的熱情有目共睹。「《第二性》這本書的翻譯過程很辛苦,鄭老師每天到辦公室,從早上開始打開電腦開始翻譯,中午簡單吃點東西,下午一直翻譯到五六點,周末也不例外。」繆伶超說,這樣翻譯了好幾年,才最終有了厚厚的兩卷書。她回憶說,每次問起鄭先生最近在忙什麼,他總是很興奮地說:「在翻譯一本書!這本書價值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鄭克魯在上海師範大學出任中文系主任時打造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至今還是國內同類專業中的佼佼者,他主編的《外國文學史》為高校學生普遍使用。朱振武評價道:「鄭先生在外國文學研究方面的著作是一部接一部,他從不故弄玄虛,從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從不擺弄新詞套話,從不堆砌批評術語,從不膜拜西人的什麼所謂理論,從不嚇唬青年學者或普通讀者。」

許多讀者都注意到,鄭克魯的翻譯作品通常都會搭配一篇高質量的序跋。他會從作品的文學史地位、語言特徵及藝術價值三方面進行分析,這也是正是其紮實文學研究功底厚澤於讀者的體現。鄭克魯曾解釋說:「我是文學研究出身,所以我的序言與他人不盡相同。某些人不搞研究,他們做做作家介紹,寫寫作品內容,當然這樣也可以,但這遠遠不夠。應該讓讀者知道作品好在哪裡,其價值是什麼,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路豔霞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巴黎聖母院》……60年完成1700多萬字譯著,學好法語靠背字典
    《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高老頭》《紅與黑》……很難想像,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法國經典文學作品竟然都出自同一個譯者——鄭克魯。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翻譯家鄭克魯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
  • 鄭克魯:翻譯家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 前言-鄭克魯老先生說過「腦子需要活動,日子不能白白過了呀」。真是一位有脾氣的翻譯家!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他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翻譯家光環的背後,鄭克魯的學術研究也碩果纍纍。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逝世,享年81歲!《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
    《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高老頭》《紅與黑》……很難想像,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法國經典文學作品竟然都出自同一個譯者——鄭克魯。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翻譯家鄭克魯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
  • 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在滬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
    這位法國經典文學的「守望者」和「擺渡人」,於9月20日晚10點在滬逝世,享年81歲。 「譯事之艱辛,惟當事者知之。」在近60年的翻譯、學術、教學生涯中,鄭克魯累計完成了1700萬字翻譯作品,2000萬字研究論著,加上其他各類文字,著述總數超4000萬字。商務印書館近年陸續出版《鄭克魯文集》,涵蓋了他一生主要的譯著。
  • 深挖│ 翻譯「活字典」鄭克魯:曾將半壁法國文學「扛」到中國
    文 | 王仲昀9月20日晚,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和作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2歲。在鄭克魯先生60年翻譯學術生涯中,他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如果你喜歡法國文學,那你多少看過鄭克魯翻譯的文本。
  • 翻譯家鄭克魯:鑽研一生,他只給自己評「良」
    作為一名法國文學研究學者,他似乎太勤奮了, 筆耕不輟譯著總數1700萬字。他說:「翻譯的過程是一種享受,譯完一本書,感覺了卻了自己的一份心願,也完成了一項使命。」一盞青燈、一杯淡茶,陪伴鄭老的是法國文學的豐饒世界,他也為此埋首鑽研了近60年。
  • 翻譯《紅與黑》《茶花女》等法國經典的大家鄭克魯去世
    在多年的翻譯生涯中,鄭克魯累計完成文學翻譯著作1700萬字,著作和編著2000萬字,學術論文和其他各類文字幾百萬字,商務印書館近年出版《鄭克魯文集》38卷,涵蓋了他一生的主要譯筆名著,包括《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紅與黑》《笑面人》等法國經典文學的半壁江山。
  • 譯者|譯壇巨擘,文苑鴻儒——鄭觀應嫡孫鄭克魯的著譯人生
    鄭克魯的譯著《局外人》 他是近代著名改良思想家、《盛世危言》的作者鄭觀應的嫡孫,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他集翻譯家、學者和教育家於一身
  • 做一個譯者絕不是易事,翻譯過《茶花女》《悲慘世界》的鄭克魯去世
    許多人知道鄭克魯的名字,是通過《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昨晚10點,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 鄭克魯是在翻譯、教學和研究三大領域同時取得不凡成就的翻譯家之一。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在鄭克魯60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 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曾寫過《盛世危言》的鄭觀應。 2012年,因為出色翻譯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西蒙·波伏瓦的代表作《第二性》,鄭克魯獲傅雷翻譯出版獎,這個獎是對他半生翻譯工作的褒獎。
  • 鄭克魯:要給中國讀者提供一些精美、豐盛的翻譯作品
    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鄭克魯翻譯完成了《悲慘世界》、《茶花女》、《基督山恩仇記》等共56種、逾1700萬字的法國文學及理論作品,更出版了《法國文學史》、《法國詩歌史》、《普魯斯特研究》等重量級的學術著作。1987年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法國國家一級教育勳章,2012年譯著《第二性》獲第四屆「傅雷翻譯出版獎」。
  • 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在鄭克魯60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曾寫過《盛世危言》的鄭觀應。
  • 翻譯家鄭克魯:鑽研一生,他只給自己評「良」|逝者
    作 為一名法國文學研究學者,他似乎太勤奮了。 筆耕不輟譯著總數1700萬字。他說:「翻譯的過程是一種享受,譯完一本書,感覺了卻了自己的一份心願,也完成了一項使命。」一盞青燈、一杯淡茶,陪伴鄭老的是法國文學的豐饒世界,他也為此埋首鑽研了近60年。他的著作和譯著涉及文學、理論及史學經典,更有詩歌翻譯逾萬行。
  • 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任武漢大學法語系主任
    20世紀80年代中期,鄭克魯在武漢大學法語系任系主任併兼法國問題研究所所長,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任博士生導師。他同時還是上海師大中文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並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和上海翻譯家學會副會長,曾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一級文化交流勳章」。
  • 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翻譯《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名著
    同時擔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和上海翻譯家學會副會長,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一級文化交流勳章」。鄭克魯 郭天容/繪作為翻譯家,鄭克魯因翻譯《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為讀者所熟知,事實上,這些都是他在研究和教學之餘翻譯出版的。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上海師範大學鄭克魯先生治喪小組9月21日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翻譯家和作家,外國文學史學家和教育家,上海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負責人、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文學研究所所長、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 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鄭克魯:挖掘被遺落的經典
    因為出色翻譯了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西蒙·波伏瓦的代表作《第二性》,鄭克魯獲得了2012年傅雷翻譯出版獎,其實,這個獎更是對鄭克魯半生翻譯工作的褒獎。喜愛法國文學的人都對鄭譯本《悲慘世界》、《茶花女》、《基督山伯爵》耳熟能詳。但只把鄭克魯定位於翻譯家,顯然極失偏頗。在法國文學翻譯家光環的背後,被遮掩的還有其在理論研究和行政管理方面同樣出眾的成績——現時國內大學的中文系,鄭克魯主編的《外國文學史》是學生們普遍使用的教材;而他在上海師範大學出任中文系主任時一手打造的「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專業,至今還是國內同類專業中的佼佼者。
  • 廣東中山籍著名翻譯家鄭克魯逝世,譯《巴黎聖母院》自成一格
    據上海市作家協會訃告,廣東中山籍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9月20日晚逝世,享年81歲。鄭克魯是第四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得主,譯有《第二性》《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法語名著,主編的《外國文學史》至今為國內眾多高校採用,影響深遠。
  • 鄭克魯:意欲窮盡法國文學翻譯與研究的可能之地▸緬懷◂
    9月21日一早,不習慣早起,腦子一直有點嗡嗡作響的我看到朋友圈裡在哀悼前一天夜裡去世的鄭克魯先生,覺得肯定是自己看錯了。前些日子,鄭老師不是還真真切切地和我聯繫過嗎?他推薦我為一本書作序,後來又把和李景端先生的通信發給我,兩個人討論的是現在「做出一些成就的中青年翻譯家」的事情。從此以後,那個叫做「紅衣主教」的微信號就再也不會發消息來了嗎?我真的是不敢相信,也不能夠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