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盲童陪讀母親,這是她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2021-02-08 江西宣傳

↑ 點擊上方「江西宣傳」關注我們

早上6時30分許,她開始起來忙活:燒水、做飯、打掃衛生、給兩個失明的孩子端來可口的飯菜,並細心地餵飯,然後匆忙吃了早飯,騎上電動車護送大兒子趕往學校讀書,每天在學校和家裡之間往返4趟,風雨無阻……為了讓失明的大兒子順利上學,她樂當孩子的眼睛和拐杖,陪伴孩子熟悉校園環境、快樂學習、快樂交友……她就是萍鄉經開區清泉村村民劉豔清。

近日,記者來到清泉小學聆聽了「陪讀媽媽」劉豔清的感人故事。

為了孩子快樂學習

她和兒子一起當起了「學生」

「不能讓孩子一輩子待在家裡,讓他走出家門,走進學校,雖然我的大兒子翔浩失明了,但是在學校裡交了很多朋友,讓我們感受世界的美好。」現年35歲的劉豔清深有感觸地說。

劉豔清教孩子拍打籃球

劉豔清介紹,她的大兒子翔浩今年9歲,一出生就患上先天性失明,小兒子翔宇5歲,一出生接近失明。她婆婆已過世多年,公公61歲,丈夫常年打零工,家裡的擔子基本上靠她一人承擔,「孩子年紀小時,在家裡可以玩玩具,他們逐漸長大,渴望走出家門與小朋友分享快樂,總不能讓孩子一輩子沒有朋友、沒有文化,翔浩的讀書的問題好像一塊石頭,壓得我喘不氣來,讓我們吃不香、睡不著。」

  為了讓孩子入學,劉豔清和老公處處尋求幫助,很多學校因沒有開設盲文課而沒有滿足他們的心願。「開學了,別人的孩子報名了,我們心裡很著急,我不知流了多少淚,兜兜轉轉,2017年9月,翔浩才進入清泉小學,之後,我又擔心他能不能融入學校。為此,每天我基本上在學校要待一天,我坐在翔浩身邊,當起了學生,老師教拼音的時候,我小聲地念這個字母的拼音,一個不落地把老師所教的知識記下來,在音樂室裡,陪孩子唱歌,在體育課,手把手教孩子做力能所及的體育項目,現在,翔浩能和同學們開心相處,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他常常催促我快點送他到學校,他要給小夥伴們唱歌。」劉豔清如是說。

  該校老師鍾裕琴說:「去年,我擔任他的一年級班主任。起初,翔浩上課很興奮,常常拍打課桌。有一天,同學投訴翔浩太吵了,劉豔清聽到這事,默默地哭了起來,劉豔清邊說沒事,邊輕輕拍打孩子的手,翔浩,在家裡不是告訴你不要敲桌子嗎?怎麼這麼不聽話?小翔浩那時候仿佛感覺到了母親的難過。老師們也一邊提醒他不要敲打桌子,一邊引導同學們多給他寬容,多和他交朋友,鼓勵他糾正了這個不好的習慣。後來,他能通過足音辨別出哪位老師和同學,很有禮貌與他們打招呼,同學們也樂意與他交往。」

同學們與翔浩在一起

「雖然我的命運是不幸的,但是遇上好心的老師和學生,令我感到幸運。我是孩子的媽媽,照顧好孩子是我的本分。」這位特殊的「陪讀媽媽」劉豔清的事跡感動學校師生,翔浩所在的班成立了「小家長幫幫團」,為小翔浩同學解決上廁所、活躍課餘生活等活動,大家傳遞關愛的溫暖。

鍾裕琴老師介紹,「小家長幫幫團」去年9月成立,由9個男生組成,設立之初只是為了解決陳翔浩上廁所問題,後來,班女生也自覺加入到這個團,來負責帶著陳翔浩進行課間活動。「小家長幫幫團」的成員們,還會成為「小老師幫幫團」教翔浩讀課文。

劉豔清為孩子修剪指甲

有一次,該班的彭鎮山同學帶翔浩背出了古詩《靜夜思》,那可把他高興壞了,迫不及待地拉著翔浩到鍾裕琴老師跟前,分享這個喜悅。大家屏息凝神,聽著陳翔浩慢條斯理地背出一篇課文時,這可比彭鎮山本人背出來都高興,拉著陳翔浩的手,湊近他說道:「翔浩,你真棒!」

  陳新涵同學一向做事慢吞吞,可在幫助翔浩這件事情上從不懈怠。有一天,該班上室外課,同學們紛紛搬著凳子都到外面上課,大家曬著暖陽,擺好畫筆。此時,劉豔清一手牽著小兒子翔宇,一手摟著大兒子翔浩,因為到達學校稍微晚了一會兒,她和鍾裕琴老師解釋原因。

  「陳新涵注意到,翔浩的凳子還在教室裡沒有搬出來,陳新涵飛快地跑到教室,就在我們談話時,就快速地把凳子搬了出來,放到陳翔浩身後,慢慢地拉了他坐下。這一切的行為都如此流暢,讓我看到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在太陽底下泛著金色的光芒。」鍾裕琴老師說,「在我眼裡,劉豔清不僅是偉大的母親,還是班上同學的『好媽媽』。中午,有時候看到我們班悠哉悠哉掃著地的彭芯怡,會熱心地提醒她注意時間、耐心地提醒她哪裡沒有掃乾淨。為了孩子能早點午休,她會拿過她掃把幫她麻利地她掃乾淨。坐在翔浩前面的劉淇安遇到作業難題,抓耳撓腮的時候,她總是會起身探著頭耐心地教他,她儼然成了我們班的一員。」

  翔浩現在的班主任熊雲說:「為了孩子,吃了很多苦,劉豔清消耗了近10年的青春,也沒有一句抱怨,也從不給學校和老師增添負擔,我們常常邀請她帶孩子來教師辦公室坐坐,她總以怕影響老師們工作為由而婉謝,劉豔清是位偉大的母親。」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把世界上美好的東西獻給孩子們,我們也一樣,做天下父母應該做的,希望他們快樂成長,感受世界的美好。」9年來,劉豔清用切實行動詮釋了母愛的真諦。

不論再忙再累,劉豔清做飯時總是依著孩子們的口味來做,每頓飯第一碗總是盛給孩子,並給他們餵飯。起初,她耐心地教孩子們學會吃飯,如何用勺子、如何把飯菜順利舀到嘴巴裡等這些簡單動作,劉豔清教了好幾個月時間。除了照顧好年幼的孩子,她還要一邊幹活,一邊把整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鄰居問她:「你成天忙裡忙外的累不累啊?」她總是把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說:「不累。」她每天幫孩子們擦洗完都很晚了,然後自己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去休息。

有一次,翔宇感冒了,劉豔清寸步不離守在孩子身邊。一會兒摸摸孩子的額頭,一會兒安慰孩子,一會兒給孩子餵藥。有村民問她:「你是怎麼做到這樣周到愛護小孩的?」對此,劉豔清笑呵呵地說:「對待孩子只要你耐心一點、細心一點就行。」

「兒子因雙目失明,活動空間和生活圈子很窄,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我一有空,就會打開手機,給兒子讀新聞、講故事、聽音樂,讓他了解外面的世界,培養兒子從小養成熱愛生活的良好習慣。」採訪中,劉豔清說到,「雖然我兒子的命運是不幸的,但是遇上了好心的老師和同學,我為我兒子感到幸運,我會不惜一切照顧好孩子,盡心盡力讓兒子多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學會生存,學點知識,感受世界的美好。」劉豔清說,「如今黨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我有信心把家庭經營得更好,我們不能陪伴他們一生,希望他們以後能自食其力,能夠生活得快樂一些!」。

來源:中國江西網萍鄉頻道

▶以「八一」之名!南昌這件大事經習總書記批准同意

▶省委書記、省長接見!他們的故事感人至深...

▶事發江西,這張照片讓人沉默!國家為這支隊伍建立專門的銜級制度!

相關焦點

  • 不平凡的母愛:為了陪讀 盲童媽媽在學校當保潔員
    【解說】隨著中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對於盲人尤其是盲童的關愛也越來越多。但是盲童家庭的生活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在瀋陽市盲校,就有這樣一群母親,她們放棄了自己的生活,選擇了陪讀並幹起了學校的保潔員,同時也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著與她們孩子同樣失去光明的兒童們。  【解說】魯希英是陪讀母親當中的一員。她的兒子在出生8個月時,家人發現了孩子的異常。
  • 她就是王淑貞,一個偉大的而又平凡的母親.
    ,得到兩任總統(柯林頓,布希)的讚譽,稱她為「偉大的母親」;她是一位單親母親,養育13個子女成人成才,還活到了106歲。她就是王淑貞,一個偉大的而又平凡的母親。說她偉大,是因為她生養了13個孩子,培養了13個博士。說她平凡,是因為她自己默默無聞,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自己的事業。王淑貞於1897年出生在在江蘇省南通縣如皋鎮。她家境殷實,上過女中,喜歡詩詞音樂,從小信仰佛教。
  • 媽媽做保潔陪讀盲童 「我是他的眼」
    不料4年前,孩子又患上癲癇病,她到學校做保潔成為陪讀媽媽,「媽媽時刻也不會離開你,生了你,我就會為你負責。」 她就是盲童媽媽魯希英,話不多,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孩子看不到,但他能聽見笑聲,我要讓他生活在一個愛的環境中。」同時,她也把這份愛給了更多盲童,她教孩子上廁所,把地上拖得沒有一個水點,「盲童踩到水就會滑倒,我不能讓孩子們磕到。」
  • 盲童獨自去上學,她不知道媽媽一直就在旁邊
    圖中的這位女孩是一位盲童。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她的眼睛,但是總有一天她要離開父母,獨立去生活。一個健康的孩子父母尚且難以放手,更何況是一位盲童。但是,女孩的母親似乎比別人看得更加遙遠,她必須學會放手,適時放手,要不然女兒便會永遠長不大,更學不會獨立生活。對於這位盲童而言,父母早一日放手,她便會早一天變得更加強大。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裡沒有方向,沒有光明。
  • 懷念母親—記我那農村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百家故事
    #我那平凡的母親,離開這個世界有半年多了,一直想寫篇文章來懷念一下,遲遲不敢下筆,大概是因為,只要打開記憶的大門,對我而言,肯定又是一個淚水沾巾的不眠夜。我回頭一看,廚房還包好了餛飩,我第一次衝她發火:「病了還為啥做飯給我們吃?」娘笑笑不說話,這笑容看得我直心疼。我給娘煮了幾個餛飩就拉她來店裡,耳尖放血,貼耳豆,做艾灸退燒……第二天娘的病情好些了,非要回家,她說奶奶又得伺候,爸爸又不會做飯……我沒有說服娘,只得送著她回家。
  • 女兒讀初一,母親在縣城租房陪讀;女兒讀初三,母親卻讓她回農村
    這怎麼可能?一個初三的學生,馬上面臨中考,時間這麼寶貴,這麼遠的路程每天回來?我簡直不能理解嬌嬌媽的做法。可能嬌嬌從小到大,她媽對她學習上的做法都讓我不能理解。嬌嬌是一個溫順漂亮的女孩,特別是那雙具有新疆人的深邃眼神,讓我覺得她很美。從小嬌嬌喜歡看書。而我又喜歡買書。因為家裡不富有,我經常到廢品收購店去淘課外書。
  • 麗文心語•陪讀的母親
    玲玲是一位陪讀母親,租住在某知名高中旁邊一幢普通的出租大樓裡。經過眾多陪讀母親的認真交流切磋,這裡的生活有著高達百分之七十的相似度。樓上樓下的陪讀母親很是不解,這裡的多數家庭分工明確,媽媽在家專心陪讀,爸爸在外一心賺錢,玲玲何苦這麼辛苦?
  • 倉管員旅遊邂逅鋼琴盲童 寫八千字文稿改變其一生
    勵志電影《彈鋼琴的盲童》背後有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   倉管員「處女作」改變盲童一生  近期,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彈鋼琴的盲童》在央視播出後,小主人公劉浩對音樂的執著追求和母親對他的關懷與愛,感動了全國億萬觀眾
  • 這是一個關於他和她的故事!
    他和她的故事,從高中二年級就開始了,在那個最青春萌動的年華裡。  她在人群中,也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姑娘,而在當時,因為成績比較出眾,她有很多的愛慕者。他們在她數學課本裡悄悄放上情書,在她的郵箱裡不厭其煩的吐露著心事,給她打電話,堅持每天發簡訊,寫厚厚的表白筆記本送給她......而他,當時還被同學們開著和另一個女孩子的玩笑。據她所知,他也確實喜歡著那個女孩。  她一心只想著要好好學習。而事情的起因就發生在那天,一個極為平凡的晚自習前。
  • 《東京塔》,這是一個真實又感人的故事
    媽媽手術治療以後,我向她發出邀請,讓她來東京和我一塊兒居住。剛開始,她很遲疑,怕影響我的工作。但後來,還是答應和我住在一起。我們租了一個很小的房子,但因為又生活在一起,感覺親密很多。在東京共同居住的這七年,我不知道是媽媽照顧我,還是我照顧媽媽。
  • 獨臂女孩高考625分,第一時間告訴那個多年資助她的人,故事感人
    獨臂女孩高考625分,第一時間告訴那個多年資助她的人 每一年的高考季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出現很多感人的故事。而這些出現的感人的故事,或溫情或勵志,都會給大家帶來深深的感觸。在今年,無論是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高考超過一本線120分,還是身患龐貝病的瀋陽男孩高考達到662分,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精神,那就是自強不息。而今天,我要講的也是這樣的一個自強不息的考生。
  • 催淚感人電影《媽媽,我想你 》,獻給天下所有偉大的母親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曾經說道:「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家是永遠的歸宿,而母愛是永恆的港灣,5月10號是一個感恩母親的節日,小編在此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再一次地出現在大屏幕上,雖然即將知命之年,但歲月的紅塵並沒有鎖住她的魅力,女主曹穎第一次飾演母親這個角色,演技可圈可點;而馬伯全飾演蘇美琪兒子林曉宇,是三個孩子中的哥哥,表現很煽情,是一位催淚暖男,值得肯定。
  • 真情電影《寵愛》,以動物講述感情,六個故事連在一起十分感人
    你用親情友情愛情,給我們演繹了六個平凡而又真摯的故事,時間不長,卻用短短不到兩個時間,傳達了一種自然而又真摯的愛。 劇情感人,六個故事連成一段情 當豪七最後一次坐著舉起爪子表示它最愛她的時候;當小札為了江楠甘願成為樂雲的導盲犬的時候;當李響問小叮噹選擇哪邊的餅乾,小叮噹選擇左邊接受飛飛,並且為了保護主人狠心爬樓梯的時候;當巴頓就那麼靜靜地坐在小區花園門口,就算有人類想燉了它,它最後還是選擇相信人類的時候,就連那一眼都深深地觸動到了我~
  • 13歲盲童開直播邊彈邊唱 成為20萬粉絲的網紅 成長經歷感人
    網路直播的網紅近期,快手直播平臺,有山西省臨汾市蒲縣薛關鎮的一位13歲盲童,跟奶奶每天都在直播表演節目,盲童一邊唱歌一邊彈琴,奶奶在旁邊伴唱,吸引20多萬的粉絲,盲童甜美的歌聲受到大家歡迎跟喜愛。上臺演唱這位盲童叫甄浩宇,家住蒲縣薛關鎮的農村,先天性眼盲,他三歲的時候,爸爸媽媽離婚了,離婚後,媽媽出遠門打工了,爸爸也去臨汾城打工了,家裡只剩年邁的爺爺和奶奶,兩位老人擔負起養育的重擔,為了讓孩子開心,爺爺給孩子買回來一個玩具電子琴,奶奶教孩子唱歌,甄浩宇每天就一邊彈琴一邊唱歌,三歲的時候,唱的歌已經非常動聽了。
  • 兵荒馬亂的年代,這位不平凡的女子用一生書寫她與旗袍的故事!
    導讀:在那樣的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裡,有一段書信內容令人深刻,「如子文三日內不回京,則必來與君共生死」!在硝煙瀰漫的歲月裡,她身著其萬千件旗袍,書寫下一篇篇改變歷史的故事。後人閱其旗袍美,更感慨其背後的故事。而她是誰?她是宋美齡。
  • 大學開學,我就去陪讀|一個母親擔憂,來自於曾經吃過的苦
    我抽取出了一個案例,來自於前些天一位女士的講述,本文就稍微講一講這個案例吧。這位女士暫且叫她吳女士,現年43歲,她有一個女兒19歲。19年來,吳女士和女兒相依為命,獨自把女兒撫養成人,這一路上很不容易。
  • 作為一個母親,陪讀重要還是實現自身價值重要?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小學階段習慣就比較好,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孩子在家的學習、生活,不會因為父母的陪讀與否而受到影響,甚至孩子很懂事,明確的支持媽媽去上班,表示不需要陪讀。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做母親的可以試著去上班,幹上個一年半載,然後了解一下小孩在家和在校的情況,尤其是學習的情況,生活的情況,然後針對自己發現的情況,再決定做陪讀還是工作的打算。
  • 與盲童的每一次「偶遇」都要成為善舉
    她一人在徑直前行時,我們就肅然起敬;她不慎走偏時,我們的心就提到脖子上來;她在「死胡同」裡走不出來時,她還沒有哭,我們的眼睛早已通紅。我們只是一個觀眾,當這樣一種並非驚天動地,卻牽動人心的行走進入孩子母親眼中時,母親內心會是什麼感受,會如何取捨?可是,我們看到母親於玲沒有哭,她在堅韌地觀察,糾心地等待,就是孩子此刻碰得頭破血流,她似乎也不能出現。
  • 緬懷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寫在母親節前
    母親是位極其平凡而普通的中國傳統式的母親,可是,在我的心目中,母親又是一位極其不平凡而且非常偉大的母親。當一家人沒吃沒燒的時候,她用瘦弱的身體從遠離家近三十裡的地方買了蘆葦挑回來,以便編成折席賣錢家用;當更深夜靜之時,我們都睡了,她卻一個人在熬夜為我們縫補衣裳;當天還沒有亮時,我們還沒有起來,她已經早就為我們洗完了衣服,燒好早飯後,又忙著到地裡看看農活去了;當我們需要上學的學費時,她總是東奔西忙去籌措,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當我們隨便哪一個生病的時候,也是她老人家最痛苦的時候,她總會想方設法去求醫問藥,精心呵護
  • 《重返狼群》:人類母親與狼兒子感人的親子成長故事
    作為一個母親,我從這本書裡讀出的是一位人類母親和狼兒子的一起生活的親子成長故事:溫暖有愛、鬥智鬥勇且驚心動魄!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母子的角色開始互換,由最初的狼兒子對母親無比依賴,到狼兒子找到狼群,開始狼的群居生活,遠離了母親,以及母親的各種不舍和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