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2020-12-1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前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緊緊圍繞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謀劃推進各項工作,組建了院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召開了首屆科技創新大會和首屆人才工作大會,出臺了《全面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成立了北科院科學傳播中心,跨界集結打造北京靚麗的科普名片,開啟了新時代北科院全面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新徵程。

戰略謀劃:全面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首都發展的全部要義,就是牢固確立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北京的發展就寓於「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四個服務」之中。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減量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成為首都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徵,北京將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10個高精尖產業,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

作為市屬唯一的大型多學科科研機構,北科院緊緊圍繞北京落實「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創新立院、人才強院、開放辦院、服務興院」發展戰略。深入分析新形勢、新任務,出臺了《全面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北科院的新使命、新定位、新目標,形成了北科院發展的新思路,並聘請由王中林、江桂斌、馮長根、張學記、張鎖江、範維澄、楊萬泰、趙宇亮、康樂、彭永臻等院士領銜的一流專家組成院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

北科院以服務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戰略目標為己任,立足「應用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重大公益研究」,聚焦城市安全與治理、城市環境與生態保護、「高精尖」技術、生物醫藥與營養健康、科技創新智庫、科學普及與傳播等六大重點領域;以建成「北京有地位、中國有特色、世界有影響」的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為願景,到2020年成為有特色、高水平的現代科研機構,到2035年成為國際知名、有鮮明特色、國內一流的現代科研機構,到2050年成為若干領域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現代科研機構。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北科院的中心任務。2018年至2020年是北科院全面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向改革發展新徵程的重點實施階段。

彰顯特色:打造北京靚麗科普名片

北科院科普資源豐富,擁有3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5家北京市科普基地。其中,深受廣大公眾喜愛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北京天文館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則是北京首座戶外類型的生態博物館。

北科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提出的「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位置,著眼新時代首都職責使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翼齊飛」優勢,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年投入科普相關經費2億元,專兼職科普人員400餘人,年接待公眾300萬人次,取得了一批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科普研究成果。緊密跟蹤相關自然科學的重點研究領域,在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古生物化石產地、天文觀測基地等建立實踐基地,與國內外著名的研究機構、高校、博物館等廣泛開展合作,關注公眾需求和社會熱點問題,舉辦了天文奧賽、博物館之夜等一系列全國有特色的品牌科普活動,成為北京重要的科技文化交流平臺,為助力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科學研究釋放「源動力」

●取得累累碩果:科研成果留名「侏羅紀」

自然博物館——這座60多年前從故宮走出來的博物館,用珍貴的生物標本、自然展覽、科普課堂增強了青少年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開拓了公眾了解自然和歷史的視野。同時,自然博物館不只是下大力氣做好科學普及,研究成果也成績斐然。         

近年來,自然博物館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普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30多個,出版過許多有代表性的科研專著。最突出的科研成果是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有胎盤真獸類哺乳動物「中華侏羅獸」化石;首次恢復帶羽毛恐龍、1.6億年前的「赫氏近鳥龍」的全身羽毛顏色……這些成果均發表在世界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科學》上。牽頭申報的「燕遼——熱河生物群重要脊椎動物宏演化與生態多樣性研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升級「宇宙旅行」:當天文與VR相遇

北京天文館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去年迎來整整一甲子,其建立之初意在啟發民智,如今漸成市民科普聖地之一。走進天文館的天象廳宛若一趟「宇宙旅行」,一臺複雜而精緻的天象儀,把各種各樣的天文現象放映到穹形的屋頂銀幕,構成一幅逼真的「人造星空」……

當年北京天文館亮相時,英文「Planetarium」一詞甚至都找不到合適的中文譯法。那時世界各地的「假天館」或者叫「天象館」,沒有一個像北京天文館這樣在天文領域集科研、科普等諸多使命於一身。北京天文館圍繞中國天文學史、太陽黑子的觀測與記錄,以及隕石的分類等推進科研科普研究。實施對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北京古觀象臺藏品信息化採集加工,開展對湯若望辦公室等古天文歷史資料和珍貴文物進行保護性修繕、複製和開發。此外,創新節目製作手段,重點開展天文可視化VR技術與球幕VR多相機實拍技術研發,《一種虛擬球幕的創建方法和裝置》獲國家專利。

●打造麋鹿文化品牌:「角逐」冬奧會吉祥物

我國特有物種麋鹿參與「角逐」北京冬奧會吉祥物——連日來,麋鹿頻頻「上頭條」。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溼地生態系統恢復、麋鹿生物學研究與技術集成、遷地保護種群建立三項舉措,實現了麋鹿保護種群得以復壯、繁衍生息。開展麋鹿的保護生物學、行為學等方面的研究,集成了麋鹿的飼養與繁育、疫病防控與監測等關鍵技術,保證了麋鹿的健康繁衍。此外,持續開展麋鹿遺傳學研究、麋鹿遷地保護種群監測等多項工作,建立麋鹿保護評價體系。目前,已在全國建立38個遷地保護種群,並在湖北石首三合垸、楊波坦、湖南東洞庭湖成功實現放歸自然種群分布。現在,野生麋鹿數量約1000隻,種群增長趨勢穩定。通過與大興區合作舉辦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共同推進南海子麋鹿保護自然申遺,並支持麋鹿形象參與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徵集,致力於將麋鹿文化品牌打造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多元科普提升全民素養

●蜚聲國際賽場:策劃多項知名賽事

科普利民,科普惠民,北科院積極推動科研成果向多元科普產品進行轉化,組織舉辦了國際天文奧賽、國際天文與天體物理學競賽、亞太天文學競賽、全國中學生天文奧林匹克競賽、環球自然日活動、北京市中小學生自然科學知識競賽等各類知名科技競賽。通過舉辦這些賽事活動,不僅選派的隊員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為國爭光,更激發了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研究、分析和交往能力。此外,北科院積極響應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搭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天文科普工作者及青少年天文愛好者之間的互通互聯平臺,作為主辦單位,將於今年11月在北京組織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天文觀測交流暨第十二屆國際天文與天體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活動。

●立足科技周:數萬人共享「科普盛宴」

北科院依託豐富的科普資源,立足科技周主會場,輻射全國、多點開花,組織院屬各單位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展覽展示多項科學技術和產品,宣傳貼近生活的科學知識,努力以科技創新培育創新實力,以科學普及培育創新文化。

在科技周主會場,老年腦健康訓練與科普一體機、雕版印刷天文圖體驗等,受到廣大參觀體驗者的好評。通過「尋找來自太陽系邊緣的影子」、「古往今來人類對星空的精巧測量」等科學講座,「鹿角髮飾製作」、「飛翔的種子」、「再生紙押花」等特色科普活動,室內環境治理自主創新成果「水性炭」等研發成果,讓「科普之花」香漫京城。

此外,北科院還策劃設計了「一帶一路」國際科普樂園,邀請來自挪威、瑞典、捷克、新加坡、德國、美國等國家的科技人員帶來豐富的科普盛宴。「北科院流動科普宣傳車」更是帶著首都優質科技資源和特色科普活動,隨全國科技活動周走到祖國各地,為當地公眾帶來科普大餐,年行程數萬公裡,惠及數萬人,在祖國大地上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戰略合作:提升城市副中心科創功能

為了提升城市副中心科技創新功能,北科院與通州區籤署「科技創新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協助通州區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大力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科技政策服務、科學知識普及。

作為支持單位,北科院組織波蘭、捷克、新加坡等國家的知名科普機構、多項科普活動以及全院優質科普資源參加通州區科技活動周。此外,北科院還與通州區共同主辦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普創新發展論壇」,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與通州區漷縣村籤署幫扶協議,連續選派兩名優秀青年幹部進駐漷縣村任第一書記,協調資源助力漷縣村建設,將幫扶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科普進校園:為夢想插上科技翅膀

作為未來的希望,學生們是科普受眾的「主力軍」,校園是科普的「主陣地」。為此,北科院聚焦學校需求課程化開發、綜合實踐活動開展、自然教育體驗等內容,助力北京市、區兩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開展相關工作。各院屬單位及科普宣傳車積極走進北京市中小學校,開展講座、展覽等活動,年受惠學生2萬餘人次。                  

北科院組織開設的自然學堂、實驗樂翻天、科學大講堂、賽先生來了、小小講解員等講座和培訓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此外,與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四中、圖強二小等學校共同開發開設了天文選修課、玩在大自然、小小營養師等科技課程,並選派業務能力強的工作人員深入學校授課。除了為孩子們精心打造豐富的科普之旅,北科院還組織全國科技教師天文知識與技能培訓等特色培訓,為提高中小學科技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引領圖書市場:出版高品質科普讀物

科普圖書市場是助推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領域,一本高品質的科普讀物足以開啟一個「科學大腦」,點亮科學之光。曾榮獲「全國新聞出版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北科院所屬的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妙趣科學》、《從農田到餐桌》、《寫給小學生看的相對論》等一系列獲得「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的品質圖書。

此外,由其出版的《中國的星空》獲得了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金獎」等獎項;原創科普繪本《「中國力量」科學繪本》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大自然叢書》《小牛頓科學實踐工場》等連年獲得「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獎」。《法布爾昆蟲記》暢銷10年,累計銷售近900萬冊,成為孩子們的科學經典啟蒙書;《夜觀星空:天文觀測實踐指南》銷售近10萬冊,常年位居星體觀測書的榜首,受到市場廣泛認可和歡迎。

「跨界」集結:成立北科院科學傳播中心

在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程中,打造一個具有標杆意義的科學傳播「高地」是其中重要「一翼」。北科院堅持為政府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認真抓好全面參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關任務的落實。

繼今年2月「北科智庫」成立之後,以「科技讓精神更富有」為價值導向,北科院整合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等13家院屬單位的科普、文化資源,正式成立北科院科學傳播中心。

這是北科院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氣派、首都特色建設,開展科學普及和文化傳播的主要支撐機構、資源整合與業務集成平臺。立足北京發展需求,結合北科院實際,科學傳播中心將肩負起傳播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以及營造創新文化、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職責使命,為全院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翻開了新篇章。

北科院科學傳播中心將成為特色鮮明、國際一流、可以引領全國的科學普及與傳播基地。通過整合科普資源,集中發力,建設全國科學傳播高地。最大限度用好全球科普和創新資源,與國際著名博物館、大學、研究機構開展戰略合作,舉辦高水平行業會議、國際科學競賽,打造精彩薈萃、國際知名的跨國科普合作基地,提升北京在全球科普工作格局中的位勢,為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打造「科普金名片」。

北科院科學傳播中心將成為跨界融合、理念先進、可以推廣全國的科技文化融合基地。依託優勢,深入發掘激活科學技術文化資源,積極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科普服務」的新業態,開展科普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科技文化融合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為北京文化中心建設進行有益實踐。

北科院科學傳播中心將成為活力充沛、業內典型、可以示範全國的科技體制改革樣板。通過新型研究中心建設,提升開放創新、協同創新能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強科學研究,推動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為地方科研機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供先行先試樣板,為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2020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招聘33...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北京市屬唯一的大型多學科高水平科研機構,以服務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為己任,堅持「創新立院、人才強院、開放辦院、服務興院」發展戰略,立足應用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重大公益研究和科技服務發展定位,努力成為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20年財政預算信息
    市科委下屬24家預算單位參加了2020年度部門預算,分別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本級行政、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本級事業、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老幹部服務中心、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辦公室、北京市科委行政事務服務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北京科技協作中心、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中心、北京市科技傳播中心
  • 創新大區掀起科普熱潮撒播科學之美
    龍崗區開展了精彩紛呈的群眾性科普活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惠及於民。\龍崗區積極開展科技校園建設。區科協組織「流動科技館進校園」等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科技的神奇魅力。創新大區龍崗再獲一項國字號榮譽。
  • 中國塗料科學研究院揭牌成立 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7月29日,中國塗料工業協會會長工作會議在北京未來科學城北新科學院召開,就塗料行業「十四五規劃」、推動塗料行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等議題進行了研究探討。 會上,由中國塗料工業協會、北新建材共同設立的「中國塗料科學研究院」揭牌。
  •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合肥舉行
    7月1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7月1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共同為研究院揭牌。安徽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常務副省長鄧向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許武出席儀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主持儀式。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2017年6月6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STEM教育在促進科技創新和提高國家競爭力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京成立STEM教育研究中心並舉行揭牌儀式,來自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
  • 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
    (兩會速遞)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鍾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4日在北京談及科技創新時稱,中國增強創新能力需重視基礎研究,而推動科技創新鏈的根基是科學普及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19年度部門決算_2019市級部門決算專題...
    市科委下屬24家預算單位參加了2020年度部門預算,分別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本級行政)、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本級事業)、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老幹部服務中心、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辦公室、北京市科委行政事務服務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北京科技協作中心、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中心、北京市科技傳播中心
  • 喜報|金風科技兩項課題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來源:中國能源報近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申報的《輕量化超大葉輪風電機組與柔性高塔一體化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和《電網友好型風電高效安全主動支撐關鍵技術及規模化應用》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赴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推動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
    李家洋院士一行先後參觀了用友產業園和規劃展覽館,深入了解產業園的建設進展情況和農業科技的總體規劃情況,後在中核產業園進行座談交流。座談會上,國章成一行與李家洋院士、朱健康院士、曹曉風院士和專家組就種子創新研究院的建設規劃、目前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和需求方面進行現場交流。
  • 科技致新 華夏先葆中藥研究院科技創新成果閃耀中國科學家論壇
    2020年9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位各級領導、著名院士、科技專家、企業家濟濟一堂、共襄盛會,大會就科學技術理念與應用研究、科學推廣與普及等重點領域的熱點進行了探討與分享。
  • 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初審結果公布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 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 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
  • 華夏先葆中藥研究院科技創新成果閃耀中國科學家論壇
    華夏先葆參加中國科學家論壇2020年9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位各級領導、著名院士、科技專家、企業家濟濟一堂、共襄盛會,大會就科學技術理念與應用研究、科學推廣與普及等重點領域的熱點進行了探討與分享
  • 2003科技傳播的創新與發展國際論壇策劃草案
    2、科普事業有待創新與發展 與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相比,傳統的科學技術普及方式、手段、理念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科普概念的重新定位,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的科普理念存在一定差距,科普事業需進一步探索創新與深化發展。 策劃理念 1、論壇主旨 旨在提升科普專業人士的科普理念。
  • 「海觀」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團隊...
    承接國家重大任務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17年12月24日,註定將是我們深刻銘記的日子!」當選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的薛其坤在相關工作座談會上語重心長地說。為承接2030年國家重大任務,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17年12月24日,北京市政府聯合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借鑑世界發達國家建立國家實驗室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共同創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
  • 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在常州成立
    10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江蘇省常州市成立。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技廳廳長徐南平,常州市委書記閻立等出席成立儀式,施爾畏與徐南平籤署了院省共建協議。會議由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朱步樓主持。
  • [北京科技創新ONLINE]2018年通州區科技活動周啟動
    千龍網北京5月21日訊 據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網站消息,5月18日,以「科技創新強國富民」為主題的2018年通州區科技活動周在張家灣鎮瑞正園農莊正式啟動,科技周將持續至25日。
  • 2020年河北省科技活動周開幕啦
    記者從現場獲悉,日前,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省委宣傳部、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制定了《2020年河北省科技活動周工作方案》,以「科學防控、科普行動、科技扶貧、科創惠民」為主題,於8月23日-29日舉辦河北省2020年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周期間,各地和有關部門將組織開展629項科普活動。
  •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2017年度部門決算_2017市級部門財政決算專題...
    ,圍繞科技社團和科技企業,組織首都科技工作者助力河北創新發展,著力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科技工作者向企業轉移技術成果,打造科技社團創新簇,推動區創新驅動工程和產業創新驅動工程建設,開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
  • 重磅:國科農研院與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共同承辦的首屆2018國際種業科技創新峰會勝利召開
    本次峰會由國科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村發展中心共同承辦。峰會以「創新協同  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種業前沿技術創新發展,促進種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為種業領域政產學研金的交匯合作搭建平臺。來自農業科研院所、農企負責人150餘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