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抗疫不力嗎?吳尊友復盤國內7波疫情始末,有4個關鍵舉措

2020-12-20 杭州網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 今天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

他回溯了武漢當時的情況:

在僅有40多個病例時,做出元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的決定,只用了幾個小時;

從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到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

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有幾天;

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多,而當時武漢報告的病例僅有500多例。

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復盤1:

武漢從發現疫情到封城僅3周

論壇上,吳尊友以「新冠疫情形勢與防控策略」為主題,系統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在疫情最早的幾周,疫情是怎麼發現、怎麼發生的,中國做了哪些響應?他展示了多個關鍵時間節點:

2019年12月27日,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張繼先大夫最早發現了不明原因肺炎,這幾個病例很像她在2003年治療的非典病例,她很快就把這樣一個疫情向當地的疾控部門作了報告,當地部門也進行了覆核。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關於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緊急救治工作的通知》,主要是相關醫院要求主動搜索病例。

2019年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了工作組、專家組到武漢協助工作。當時,武漢市只報告了40幾例病例,專家組迅速決定,2020年1月1日,關閉華南海鮮市場。

2020年1月3日,中國就把新冠肺炎疫情報告給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有關國家,當時還是叫不明原因肺炎。

1月7日,中國分離了新冠疫情的毒株,叫新型冠狀病毒。

1月9日,診斷試劑運往武漢,作為診斷使用。

1月12日,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分享了新冠病毒毒株的基因序列。

1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入到國家法定報告傳染病。

1月23日,武漢市封城。

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有哪些重要的發現?

吳尊友分析,從發現疫情到分離出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這麼短的時間,應該說創造了人類社會認識一種新的傳染病的最短的時間紀錄;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用了幾天,這也創造了人類歷史最短的時間紀錄;另外,利用三周左右的時間,我們確定了這種不明原因肺炎的主要傳播方式和平均潛伏期。

他認為,這四大發現,包括分離病毒、確定基因序列、確定平均潛伏期、確定主要傳播方式,「奠定了我們國家制定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基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對人類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復盤2:

關閉華南海鮮市場曾有嚴重分歧

有很多人質疑,武漢前期應對疫情反應不夠快。吳尊友並不認同,當時反應速度如何,有數字為證:

從去年12月31日到到今年1月1日,華南海鮮市場關閉,這樣一個決策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當時武漢市只有四十幾個病例,且只有27個病人報告曾經去過華南海鮮市場。

「專家組在做決定的時候,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僅僅40個病人,還不清楚主要的傳播方式,值得不值得關閉華南海鮮市場?」他回憶,當時國家派的專家組和湖北當地的專家意見存在嚴重的分歧。

就湖北來說,當地的專家也是全國乃至世界有名的呼吸疾病專家,他們認為,因為40幾個病人關閉華南海鮮市場,小題大作,不值得。「專家的分析會一直延續到凌晨4點鐘。」吳尊友說,「最後國家專家組認為,我們應該以底線思維的方式,即使關閉錯了,還有機會重開,如果現在不關閉,錯失了機會,那就沒有抓住機會,那武漢的疫情就不是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這樣一個局面。」

1月23日,武漢封城,也是另外一個重大決策。他提到,1月22日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武漢報告的病例只有500多人,「因為500多人的病例,要使一千多萬人的一個大城市全部封城,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決定。」在2月,參加世界衛生組織考察團時,他分享了一個觀點——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吳尊友總結,這兩個決定就能看出,即使在信息還不全面的情況下,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方面當機立斷,作出了科學的、英明的、果斷的決策,「這樣兩個決策,既決定了武漢疫情的規模,也決定了全國疫情的規模,也延緩了病毒在全球的蔓延。」

值得一提的還有,1月12號,中國向世界分享基因序列。分享基因序列有什麼含義?吳尊友解釋,知道這個,就可以序列生產診斷試劑,研製預防疫苗,這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第一個免費的公共產品。

復盤3:

中國四大關鍵措施應對7波疫情

在武漢為源頭的疫情得到控制以後,中國又相繼發生了幾波疫情。他說,概括起來,包括武漢,總共有7波疫情。

第二波,4月、5月,東北出現了由輸入病例引發的當地的傳播,主要是來自境外人員感染以後,在國內由於病人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當地的傳播。

第三波,6月發生在北京,新發地出現聚集性疫情。

第四波,7月、8月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

第五波,也是相同的時間,比烏魯木齊要晚一點,結束得又早一點,發生在大連。

第六波,國慶節前後,發生在青島,很小規模的,只有十幾例。

第七波,也就是在新疆喀什地區發生的聚集性疫情。

回顧中國出現疫情後這一系列的策略,他認為,概括起來有幾點:

第一,「四早」。所謂的「四早」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是應對傳染病,特別是急性傳染病非常重要的策略措施。

第二,中國在處理疫情的時候,狠抓病人為中心,以報告的病例為源頭,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只有把這個傳播鏈弄清楚了,才可以斬斷傳播鏈。中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所以能夠及時地把疫情控制住。

第三,核酸檢測。一開始,中國核酸檢測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武漢疫情的早期,不能夠勝任臨床診斷的需求,隨後改進技術,核酸檢測能力大幅度地提高,當北京發生第二次疫情的時候,檢測能力已大幅度上升,北京很快就確定了疫情的規模,且能夠及時發現早期感染的病人。

第四,及時隔離治療病人,而且免費治療病人,這樣就能夠把傳染的源頭控制在醫院,減少社區的擴散。

他說,「這四項措施,是中國取得控制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措施。」

點讚:北京應對疫情又快又準

吳尊友還系統梳理了北京應對疫情的響應過程:

6月11日,經歷了56天沒有本地報告病例的情況下,北京突然出現了一個確診病例。對此,北京非常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病例在過去14天,總共去過23個場所,北京立即對23個場所進行環境採樣,發現其中一個環境,也就是新發地,出現了核酸陽性。

北京疾控中心迅速把注意點轉到新發地,對新發地環境再次採樣,對新發地的工作人員進行採樣,又發現了更多的核酸陽性。在6月12日中午,北京關閉新發地地下交易大廳,所有的工作人員,包括購買物品的客人都立即實行了隔離觀察。「這樣快速的措施,一下就把主要的傳播方式給切斷了。」

隨後,北京又進行了高、中、低風險等級的劃分,對密切接觸者、到過高風險地區的人員限制離京。他還以自己為例,「我住在西城區,與豐臺區只有一個護城河之隔,雖然豐臺區的花鄉屬於高風險區,像我們在西城的生活基本上都沒有受到影響,這就體現出北京市施行的是精準防控、科學施策。」

此後,北京很快又進行了核酸篩查,以新發地為中心,向外周輻射,當檢測人群發現沒有核酸陽性時就停止了核酸檢測,北京的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他說,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使得中國積累了一套發現疫情、及時控制疫情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在隨後的幾起疫情當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包括在大連、新疆、青島等幾起疫情當中,都很好地成功地運用了這些經驗,也使得這幾起疫情在較短的時間就得到了控制。

展望:希望疫苗助全球控制疫情

他說,當前,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3月下旬每日報告5萬人,進入11月以後,全球每日報告數已增加到60萬。

「全球的形勢非常嚴峻,尤其是進入冬季以後,像歐洲的多數國家出現了疫情的反彈。」他擔憂地指出,進入嚴冬以後,疫情會變得更加複雜,「雖然中國成功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實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只有同世界各國一起聯起手來,把全球的疫情控制好,我們才能夠擁有一個比較安全的社會環境。

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如何把各個國家的疫情控制住。他建議,從防控策略來看,公共衛生措施,像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常通風,這些措施非常有效,但必須在全國上下統一行動的情況下,才能夠取得有效的效果。在歐洲、在世界的其他很多國家,要採取像中國這樣步調一致的行動,還有很多政策、文化等障礙。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全球有一個更加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協調,同時,還需要依靠生物技術。」他談到,我們也希望新冠疫苗能為全球儘快控制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能夠讓全球人民共享生物技術的成果,也讓全球儘快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本屆北京論壇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崔鍾賢學術院聯合主辦,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疫情下全球化的新挑戰與新機遇」為主題,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赴約,聚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發展。

相關焦點

  • 是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曾有分歧?吳尊友回應
    5日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 疫情會在秋冬捲土重來嗎?復陽原因是什麼?吳尊友最新解讀
    截至北京時間22日0時48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超過2253萬例,疫情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走勢?進口冷凍生鮮包裝屢次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如何應對?疫情會在秋冬季捲土重來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作客《新聞1+1》節目,進行權威解讀。
  • 疫情會在秋冬捲土重來嗎?是否出現了新的傳播方式?吳尊友最新解讀
    截至北京時間22日0時48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超過2253萬例,疫情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走勢?進口冷凍生鮮包裝屢次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如何應對?疫情會在秋冬季捲土重來嗎?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作客《新聞1+1》節目,進行權威解讀。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吳尊友回應
    《新聞1+1》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共同關注:12月的疫情:從哪來,向哪去?■ 如何看待12月份以來6地出現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①進入冬季以後,呼吸道傳染病屬於高發季節。
  • 是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專家曾有分歧?吳尊友揭秘背後故事
    12月5日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 吳尊友:防止國內疫情反彈,要做好「防物」和「防人」兩方面措施
    在2020年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及了目前國內新冠疫情防控的挑戰。他表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第一時間發現病例,而早期病例若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自我購藥或到私人診所,未能及時發現,疫情可能會很快擴散。
  • 凌晨通報,大連發現4例感染者!吳尊友這個提醒要重視
    入冬後再次發現本土病例吳尊友曾提醒——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梳理發現,這是繼大連「7·22」疫情後,今年入冬以來,大連首次報告發現本土新增病例。8月3日,大連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趙作偉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次疫情是與冷鏈海鮮產品加工相關的聚集性暴發,通過初步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次疫情最早於7月9日發病,凱洋海鮮公司的病例發病時間早於該公司之外的病例,提示該次疫情可能起始於凱洋公司海鮮加工車間,之後在加工車間迅速傳播,並向外面擴散。
  • 疫情有所復發,需要如何防範?吳尊友這樣說→
    12月份以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山東膠州、四川成都、內蒙古滿洲裡、黑龍江東寧、綏芬河、新疆吐魯番,這6個地方先後出現了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一起關注12月以來的疫情情況。如何看待12月份以來6地出現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進入冬季以後,呼吸道傳染病屬於高發季節。
  • 美國作家:中國抗疫舉措凸顯制度優勢
    庚子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是檢驗我國當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經過這段時間各方努力,防控工作有序有力迅速開展,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多國政要讚賞中國抗疫舉措,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評價說:「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讚賞。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
  • 吳尊友提醒國人當心
    在新冠肺炎爆發早期,有部分民眾認為隨著夏天的到來,新冠肺炎會像非典一樣消失,但是鍾南山院士在早前就曾經預測,今年秋季到明年春季新冠肺炎病毒依舊會發生,並且有可能在局部爆發。張文宏先前在4月份也曾經預測,在今年11月份將會迎來第2波疫情高峰,從近段時間歐美各國疫情局勢來看,很明顯北半球部分國家已經迎來第2波疫情高峰,並且第2波疫情來勢洶洶,難以阻擋。部分歐洲國家已經緊急出臺封城宵禁等措施,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 新加坡教授鄭永年:政治凌駕科學是西方抗疫不力的主因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指出,政治凌駕於科學是美國等國家政府抗疫不力的一個主要原因。這篇題為《政治凌駕科學與西方抗疫問題》的文章認為,(美國)政治凌駕科學在政治人物個人、政治利益集團、國際三個層面展開。抗疫開始迄今,美國抗疫故事每天似乎是圍繞著行政權力,即總統和科學家專家群體之間的矛盾而展開的。總統和國會圍繞著如何應付美國的經濟問題而有過互動和交鋒,但並不是主線。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吳尊友回應 | 鹽城17歲男生與母親衝突致其...
    接下來面對疫情防控,需要注意什麼?《新聞1+1》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共同關注:12月的疫情:從哪來,向哪去?■ 如何看待12月份以來6地出現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①進入冬季以後,呼吸道傳染病屬於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呼吸道傳染病出現小幅度的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特徵。
  • 這些地方再發生疫情概率更大!元旦春節將至,吳尊友重要提醒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進入冬季以後,呼吸道傳染病屬於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呼吸道傳染病出現小幅度的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的特徵。另一方面,入冬以後,境外絕大多數國家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幅度上升,感染的人數和汙染的物品在增加。對於我國防輸入,防人、防物兩個方面,都增加了壓力。
  • 元旦春節臨近,春運如何防範疫情?吳尊友提到這一點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元旦、春節的到來,我國就出現大量的人員流動。只要流動的人中沒有感染新冠的人,就不會帶來大規模的感染擴散。這就需要重點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的檢測發現,對高風險人群的定期核酸檢測,及時發現有可能感染但沒有出現症狀的人,這是控制新冠病毒冬季出現流行的重要舉措。
  • 中英非連線共話抗疫,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要呵護生命,要公平正義,不...
    疫情雖然使我們不能面對面地交談,但藉助現代科技,我們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中英非三方連線,共話抗疫,共享經驗,共克時艱。我感謝列格坦研究所為籌辦本次活動做了精心準備,也很榮幸邀請到來自中國的吳尊友研究員和張文宏教授與大家分享交流抗疫經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非洲疫情防控形勢仍很嚴峻,我們對此感同身受。
  • 吳尊友解答
    在昨晚的《新聞一加一》中,主持人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當前國內疫情進行了解讀。吳尊友表示:第一,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現在發現病例的手段比以前更多了,特別是核酸檢測。第二,趕在疫情傳播擴散前將早期病例提前發現,這兩方面因素使得我們現在觀察到的病例以無症狀感染者為多。是否需核酸檢測結果出來才能出行?
  • 如何批評川普抗疫不力而又不引起選民的反感?民主黨人進退維谷
    在美國陷入數十年來最具破壞性的疫情危機之際,就如何批評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對新冠肺炎全球性大流行病和經濟停滯的處理方式,民主黨人正在展開辯論,因為美國即將迎來最不可預測的競選季節,民主黨人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川普為民主黨人提供了大量的批評素材,包括領導聯邦政府抗疫不力,這場疫情已經造成了美國嚴重的經濟、健康和社會危機。
  • 吳尊友:進口「非冷鏈」貨品也需採樣檢測
    撰文:泉泉近幾個月,北半球的氣溫逐漸降低,歐美國家突然面臨第2波肺炎疫情的猛烈衝擊。流行病專家吳尊友現身解釋針對這一情況,我國的流行病專家吳尊友現身解釋,解答了眾人的疑惑。根據吳尊友表示,進入十一月份之後,氣溫不斷下降,貨櫃、貨櫃表面的溫度越來越低,甚至已經達到了「冷鏈」的效果,所以這也就是進口非冷鏈物品也會傳播病毒的一大原因。
  • 共同戰「疫」,共渡難關!江淮輕卡多措並舉阻擊疫情
    2020的春節,一場肆虐湖北、波及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生命受到威脅,生產經營陷入困境,抗擊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在這危難之際,江淮輕卡在江淮汽車集團的統一部署下,不僅捐贈物資馳援湖北,還推出一系列服務、金融舉措,與社會各界攜手,抗疫情、保民生,展現出中國中高端輕卡領軍品牌的責任與擔當。
  • 吳尊友:防止人和冷凍食品將病毒帶入國內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8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秋冬季疫情防控、醫療衛生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作用情況舉行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