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學年在即
一批同學即將開啟大學之門
七位北大人
作為曾經的北大新生
給新同學寫下親筆信
彩箋尺素
見字如面
滿篇語重心長
寫不盡的代代學緣
蘊含其中
這封信,給即將入學的你們
(下文以入學年份為序)
因為堅守,所以熱愛——樊錦詩
樊錦詩,敦煌女兒,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1958級歷史學系考古專業本科生
一次實習中
來自江南水鄉的樊錦詩初訪敦煌
從此與莫高窟結下不解之緣
一生紮根戈壁深處
朔風橫掃半世紀
樊錦詩守護文物的決心未被銷蝕
國寶不僅得到了有效保護
更以「數字敦煌」的新面貌
向世人展示了文化瑰寶的絢爛光彩
對剛踏入燕園的學子
她送上了祝福與期望:
要時時感恩
做有博大胸懷和仁愛境界的北大人
謙虛坦誠,嚴謹治學——許智宏
許智宏,生物學家,北京大學1959級生物系本科生
數十年來
許智宏在北大
既研究生物學的「十年樹木」之道
更探索高校的「百年樹人」之法
1999-2008年
許智宏院士與
剛滿百歲的北京大學
邁入新世紀
在新時代背景下培育
擔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人才
會學術,更要會做人
他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願你既有鮮明的個性
又保持著積極向上的
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志存高遠,砥礪前行——海聞
海聞,從下鄉知青到海歸學者,北京大學1977級經濟系本科生
1977年
當錄取通知書輾轉來到邊疆農村
26歲的海聞告別了「知青」身份
成為了一名北大新生
從此,他以北大為起點
踏上國際經濟學研究之路
聯合創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創辦滙豐商學院
為國家改革發展提供專業智慧
培養青年人才
信中,他對新生提出期盼:
志存高遠,砥礪前行
世界將屬於今天的年輕人
求知求真,來日可期——董強
董強,中法文化的擺渡人,北京大學1983級西語系本科生
曾獲「法語國家聯盟金獎」
獲頒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
200餘年來首位華人終身通訊院士
董強是中法文化的擺渡人
而曾經的那封北大錄取通知書
是他通向法語世界的第一張船票
從對法語一無所知
到擔任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
董強在這裡得到了生活的答案
「在你身上
所蘊含的一切未知
就等於這個世界的明天」
他衷心祝願所有新生
在北大茁壯成長
保持好奇,探索未知——周飛舟
周飛舟,傳承儒者之風的北大學者,北京大學1986級社會學系本科生
從入學到今天
三十餘年來
周飛舟很少遠離過校園
但他的學術研究
卻始終立足於中國社會現實
作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他不僅講授經世致用的學說
更在育人過程中以身作則
強調為人的氣質和品格
詮釋「士人之風」在當代的意義
他說
在燕園這個神奇的地方
每個人、每個存在
都閃閃發光
保持初心,不言放棄——黃芊芊
黃芊芊,28歲成為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2006級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
十餘年過去
「微電子」對於黃芊芊來說
已經從一個陌生名詞
變為最熟悉的「朋友」
28歲時,黃芊芊成為博士生導師
同時,她是微電子領域首位入選
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的青年學者
也是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者
想要在學術上有所建樹
需要端正態度,踏實肯幹
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
黃芊芊祝福新生:
「希望你對未來充滿期待
對自己充滿信心」
勇往直前,勇攀巔峰——莊方東
莊方東,登上珠峰的北大博士,北京大學2010級化學分子與工程學院本科生
他是刻苦求學的青年學子
也是勇攀高峰的登山健將
北大120周年校慶期間
莊方東與同伴
一起登頂珠穆朗瑪峰
獻禮北京大學百廿校慶
而在科研路上
他的攀登一直是正在進行時
有形之山可絕頂
無形之山無止境
已是北大博士後的他
將自己的心得
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不是為了徵服高山
而是徵服自己」
親愛的北大人
這七封來自
頤和園路5號的信
來自不同年級的七位北大校友
飽蘸對母校的深情
濃縮了燕園前輩師長的
人生閱歷與殷殷叮囑
路在腳下
願你乘風破浪
在北大找到畢生的熱愛
推 薦 閱 讀
畢業生代表莊方東在北京大學
來源: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海外傳播辦公室、招生辦公室
視頻: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海外傳播辦公室
視頻導演:楊泰
執行製片:李研
配樂作曲:徐鳴澗
片名題字:董強
文字:黃朝暉、黃聖勳、李研、張鬱暉
原標題:《致初到北大的你:來自頤和園路5號的七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