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初到北大的你:來自頤和園路5號的七封信

2020-12-25 北京大學

編者按

新學年在即

一批同學即將開啟大學之門

七位北大人

作為曾經的北大新生

給新同學寫下親筆信

彩箋尺素

見字如面

滿篇語重心長

寫不盡的代代學緣

蘊含其中

這封信,給即將入學的你們

(下文以入學年份為序)

因為堅守,所以熱愛——樊錦詩

樊錦詩,敦煌女兒,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1958級歷史學系考古專業本科生

一次實習中

來自江南水鄉的樊錦詩初訪敦煌

從此與莫高窟結下不解之緣

一生紮根戈壁深處

朔風橫掃半世紀

樊錦詩守護文物的決心未被銷蝕

國寶不僅得到了有效保護

更以「數字敦煌」的新面貌

向世人展示了文化瑰寶的絢爛光彩

對剛踏入燕園的學子

她送上了祝福與期望:

要時時感恩

做有博大胸懷和仁愛境界的北大人

謙虛坦誠,嚴謹治學——許智宏

許智宏,生物學家,北京大學1959級生物系本科生

數十年來

許智宏在北大

既研究生物學的「十年樹木」之道

更探索高校的「百年樹人」之法

1999-2008年

許智宏院士與

剛滿百歲的北京大學

邁入新世紀

在新時代背景下培育

擔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人才

會學術,更要會做人

他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願你既有鮮明的個性

又保持著積極向上的

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志存高遠,砥礪前行——海聞

海聞,從下鄉知青到海歸學者,北京大學1977級經濟系本科生

1977年

當錄取通知書輾轉來到邊疆農村

26歲的海聞告別了「知青」身份

成為了一名北大新生

從此,他以北大為起點

踏上國際經濟學研究之路

聯合創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創辦滙豐商學院

為國家改革發展提供專業智慧

培養青年人才

信中,他對新生提出期盼:

志存高遠,砥礪前行

世界將屬於今天的年輕人

求知求真,來日可期——董強

董強,中法文化的擺渡人,北京大學1983級西語系本科生

曾獲「法語國家聯盟金獎」

獲頒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法蘭西道德與政治科學院

200餘年來首位華人終身通訊院士

董強是中法文化的擺渡人

而曾經的那封北大錄取通知書

是他通向法語世界的第一張船票

從對法語一無所知

到擔任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

董強在這裡得到了生活的答案

「在你身上

所蘊含的一切未知

就等於這個世界的明天」

他衷心祝願所有新生

在北大茁壯成長

保持好奇,探索未知——周飛舟

周飛舟,傳承儒者之風的北大學者,北京大學1986級社會學系本科生

從入學到今天

三十餘年來

周飛舟很少遠離過校園

但他的學術研究

卻始終立足於中國社會現實

作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他不僅講授經世致用的學說

更在育人過程中以身作則

強調為人的氣質和品格

詮釋「士人之風」在當代的意義

他說

在燕園這個神奇的地方

每個人、每個存在

都閃閃發光

保持初心,不言放棄——黃芊芊

黃芊芊,28歲成為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2006級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

十餘年過去

「微電子」對於黃芊芊來說

已經從一個陌生名詞

變為最熟悉的「朋友」

28歲時,黃芊芊成為博士生導師

同時,她是微電子領域首位入選

中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的青年學者

也是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者

想要在學術上有所建樹

需要端正態度,踏實肯幹

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

黃芊芊祝福新生:

「希望你對未來充滿期待

對自己充滿信心」

勇往直前,勇攀巔峰——莊方東

莊方東,登上珠峰的北大博士,北京大學2010級化學分子與工程學院本科生

他是刻苦求學的青年學子

也是勇攀高峰的登山健將

北大120周年校慶期間

莊方東與同伴

一起登頂珠穆朗瑪峰

獻禮北京大學百廿校慶

而在科研路上

他的攀登一直是正在進行時

有形之山可絕頂

無形之山無止境

已是北大博士後的他

將自己的心得

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不是為了徵服高山

而是徵服自己」

親愛的北大人

這七封來自

頤和園路5號的信

來自不同年級的七位北大校友

飽蘸對母校的深情

濃縮了燕園前輩師長的

人生閱歷與殷殷叮囑

路在腳下

願你乘風破浪

在北大找到畢生的熱愛

推 薦 閱 讀

畢業生代表莊方東在北京大學

來源: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海外傳播辦公室、招生辦公室

視頻: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海外傳播辦公室

視頻導演:楊泰

執行製片:李研

配樂作曲:徐鳴澗

片名題字:董強

文字:黃朝暉、黃聖勳、李研、張鬱暉

原標題:《致初到北大的你:來自頤和園路5號的七封信》

相關焦點

  • 梅河口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致初、高中畢業生的「兩封信」
    2020年6月5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印發了《致初中畢業生的一封信》和《致高中畢業生的一封信》(以下簡稱「兩封信」),面向初、高中畢業生詳細宣傳了下一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給廣大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送去了「安心丸」,有學生資助政策保障,上學不用愁。
  • 致把北大校徽色做成口紅的王梓 北大回復:「醜拒」
    致把北大校徽色做成口紅的王梓 北大回覆:「醜拒」  Echo Lee • 2018-04-11 09:59:03
  • 《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關注青年編輯成長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音像和數字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發行企業的代表、在京媒體記者等參會,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岀版進行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
  • 父親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母校校長開學典禮就這封信談感恩
    北大招生辦老師  如果家長都能尊重孩子的意願是挺好的一件事  昨天,記者聯繫了北大招生辦的幾位老師,他們都表示看過這封信。  浙江組負責招生的蔣老師說,讓新生家長寫一封家書倒不是什麼傳統,只是希望家長通過這種方式,作為對孩子生活的紀念。
  • 北大、武大兩校信息管理學院聯合舉辦「我想對你說———致防疫...
    北大信管與武大信管聯合舉辦「我想對你說」活動「我想對你說」活動一經推出,兩院系師生參與熱情高漲。北大信管黨委副書記張妙妙、武大信管黨委副書記代茜、北大信管團委書記李派、武大信管團委書記陳孝禹都寫下了致前線醫護人員的一封信。
  • 逆商培養——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九封信
    ♦  特殊時期——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二封信♦  盡職盡責——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三封信♦  感恩有你——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四封信♦  家校互助——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五封信♦  心理疏導——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六封信♦  心靈守護——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七封信♦  老師媽媽——南翟營小學致家長的第八封信
  • UCLA必經之路被封,5號高速施工封路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5號高速公路將展開一系列的施工項目,司機在經過Burbank時會遇到嚴重的交通延誤!5號高速施工封路!加州運輸局5號高速公路改造項目的建設走廊經理約翰·楊John Yang表示11月1日晚上10點到11月4日凌晨5點之間,加州運輸局計劃將維杜戈大道Verdugo Avenue和木蘭花大道Magnolia Boulevard之間的北向路段,縮減為兩條車道。
  • 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的七封信
    所以,消極到積極之路是充滿荊棘的。雖然在我的前四封信都有提到積極主動的重要性,我決定特別寫一封有關積極主動的信。  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每個人每天大約會產生5萬個想法。如果你擁有積極的態度,那麼你就能樂觀地、富有創造力地把這5萬個想法轉換成正面的能源和動力;如果你的態度是消極的,你就會顯得悲觀、軟弱、缺乏安全感,同時也會把這5萬個想法變成負面的障礙和阻力。
  • 業界共議編輯精神與責任 人教社力推新書《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各出版社等專家學者,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出版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
  • 頤和園霽清軒!
    @網絡 被譽為「民國最後的才女」的張充和 此時正應北大之邀,講授書法與崑曲 當時北大沒有房子@新浪博客-頤和吳老 當年,傅漢思與張充和住在這裡時 曾給遠在美國加州的父母寫過信 他在信中寫道
  • 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版本流傳
    1930年2月第四版後,《信》恢復115頁的初版紙型,書衣仍是樸素的藍色,版權頁的發行所改成了四馬路(福州路)的新店址。不滿一年即重印至四版,可見《信》之暢銷程度。《開明》上也陸續登出十餘位讀者對《信》的熱烈反響和高度評價(《開明》2卷1號、2卷2號、2卷5號)。
  • 見字如晤丨九封來自戰「疫」一線的信
    來源:證券日報生命中有些邀約不容忘記我已經答應了你只等只等這霧散盡——席慕容這是來自融創社區9封戰「疫」一線的信,貴龍黃貴龍36歲武漢融創觀瀾壹號秩序主管黃貴龍從事物業行業已有8年,從豬年臘月跨越到鼠年正月,已堅守崗位25天。
  • 胡適致鄭天挺的三封信
    9月9日早上九點船到了蕪湖,吳半農上船來,船上有張靜江一家,胡適與張靜江談了一會兒,夜晚很早就睡了。船過安慶他也不知道,日記中未提及他給鄭天挺寫信之事。9月10日,午後三點,船到九江,胡適登岸將信發出。這封信胡適生前相當看重,早已為學界所知,但在已刊胡適書信集中,只在《胡適全集》之書信部分和耿雲志與歐陽哲生所編《胡適書信集》中收錄了此函刪節本。
  • 「致學生」:夏瑞老師給學生的三封信
    藉此時機,我們希望分享給各位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夏瑞老師寫給學生的三封「信」。這三封信原發於夏老師課題組公眾號,非常有借鑑意義;後被很多科研同行、學者收藏和轉發。希望可為各位導師和同學提供參考。致學生(一)「敲門」信作為一名普通高校的普通老師,最近收到不少想來課題組攻讀碩士或博士的學生的來信,內心非常高興。也看到朋友圈中一些學生和老師討論如何做好學生和如何與相中的老師聯繫等問題。我也就這類學生來信談談自己的看法。
  • 這些考生請站住,有清華北大給你的信!看完多數人都哭了!
    6月13日,清華招生辦給自主招生初試落選考生寫了一封"暖暖"的信,引起網絡熱議。在自主招生初試結果出爐後,除了祝賀參加複試的學生,對於"暫時止步的同學",清華也沒忘記他們!在信中,清小華說了很多暖心句子,下面就先來一起欣賞下。
  • 李開復給中國學生的七封信(2)
    所以,消極到積極之路是充滿荊棘的。雖然在我的前四封信都有提到積極主動的重要性,我決定特別寫一封有關積極主動的信。  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每個人每天大約會產生5萬個想法。如果你擁有積極的態度,那麼你就能樂觀地、富有創造力地把這5萬個想法轉換成正面的能源和動力;如果你的態度是消極的,你就會顯得悲觀、軟弱、缺乏安全感,同時也會把這5萬個想法變成負面的障礙和阻力。
  • 師者|小學教師兩年給家長寫百封信:發微信公號補家校群不足
    這件事讓田麗開始意識到,家校微信群雖然溝通更為及時方便,卻因為內容零碎,也容易產生誤會。後來,田麗開始給班裡孩子的家長們寫信,並發布在網上,先是發QQ空間日誌,後來發微信公號。《談談作業那些事兒》、《答廖峻爸爸問》、《關於寫字作業的說明》……兩年裡,田麗在課餘寫了104封家信,共計20多萬字。
  • 湯志輝丨錢玄同致沈兼士未刊信札四封考釋
    筆者在北京大學檔案館查閱檔案時,發現錢玄同致沈兼士未刊信札四封。[1]錢玄同與沈兼士都從章太炎習傳統「小學」,又曾同在北京大學教授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他倆常就一些「小學」問題進行討論,這在錢玄同日記中有記載。這四封信札主要涉及的是兩人對文字學的討論,通過這幾封信可以看到錢玄同對文字學一些觀點的形成過程,其中還有一封殘信涉及魯迅對文字字形的看法,具有重要價值。
  • 美女校友賣「北大校徽色口紅」?目前已經下架
    4月9日,一篇名為《我把北大校徽上的紅色做成了口紅,獻給頤和園路5號的你》的微信公號文章引起網友關注。但隨後,此款口紅由於在產品介紹中未披露生產批號和衛生質檢證明等信息,被網友質疑為「三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