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由丹麥、德國等歐洲國家首先把體育課作為中小學必修課程以來,大部分國家在中小學都上體育課。
在中國,體育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是由體育教師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體育教學大綱按照班級授課制的方式,以實踐課為主,採取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學。它是中小學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
《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考試實施意見》將於2021年正式實施,本著「贏在起跑線」的思路,不少家長已經開始研究如何讓孩子在3年後的體育中考上拿滿分。
現在高中體育課沒有中考那種達標要求,更多是讓孩子有時間放鬆,再加上孩子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男女差異化等原因,高中體育在技能等方面確實弱化了。「目前我們還是贊成體育進高考,因為在中國現階段體育要不進高考,想讓大家真正重視很難。
調查發現,當前一些地方的初中體育課完全圍繞中考項目開設,以至於學生在體測結束後,再也不想運動;到了高中,體育課流於放羊,學業水平測試走過場,學生體質下滑嚴重。初中搞「應試」,高中走「形式」,中小學體育課「變形」導致的惡果正在顯現。
每一個學生不論其體能、運動技能基礎如何,都能在體育教師藉助運動場地和體育設施創設的合適情境中,體驗到運動的魅力、樂趣以及挑戰自我的成功,就是大家需要和期待的體育課。
說到底,還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自主選擇。
只有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讓他們對體育運動產生真正的興趣愛好,激發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動力意願,養成體育鍛鍊的習慣,才會讓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