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疫情的蔓延,讓幼教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隨著新學期的到來,一切似乎正在回歸正軌,而在忙碌的表象之下,普惠制的大力推行、後疫情時代的挑戰、家庭認知的改變……都已經使幼兒園行業產生了長久而深刻的變化。
真相1:民辦幼兒園生存難
疫情讓民辦幼兒園大半年沒有了營收,但是房租、工資、貸款的壓力之下,缺乏經濟來源和補貼的民辦幼兒園,今年3月已經開始了倒閉潮。
生存壓力下,園所開始嘗試各種業務:賣兒童餐、賣包子、做燒烤、朋友圈賣兒童服裝、兒童書。麗江有一家20多年歷史的民辦幼兒園,通過開「包子鋪」實現了「自救」,一度引起社交媒體的廣泛討論,然而對大部分幼兒園舉辦者來說,「副業」成功者寥寥。
真相2:師資大量流失
正所謂「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生存下來的幼兒園,還要面臨師資短缺的嚴峻問題。
實際上,不僅僅是在疫情期間,不論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因為幼師地位和待遇的問題,幼教人才持續流失,已經成為整個行業最大的痛處。
疫情的推波助瀾,讓很多停擺的民辦幼兒園老師發不出工資,被迫轉行,線上課程機構的崛起,也吸引了眾多優秀幼兒教師,轉投新的職業方向。
整個幼兒園行業的老師都越來越難招,越來越難留。新學期到了,有生源、沒老師,無法完成正常開班的幼兒園不在少數。
真相3:民辦園轉型加速
民辦園艱難的生存狀況,也令地方政府順勢促成了普惠制的進一步推進和落實,疫情中,更大比例的民辦幼兒園完成「轉普」。
真相4:「新幼教」崛起成為幼兒園的「隱形對手」
幼兒園舉辦者在生存面前苦苦掙扎時,被稱為「新幼教」的網際網路課程機構,已經完成巨量融資,悄然崛起,成為了幼兒園行業潛在的長期競爭對手。
以8月26日剛剛完成E1輪1.5億美元融資的火花思維為例,目前有數理思維(3-6歲)課程,大語文拼音、識字課程,並已擴科英語(3-5歲)項目。
「新幼教」的崛起,需要巨量師資,用更高薪酬吸納優秀幼兒園教師,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時,對幼兒教師來說,相比帶班不為人知的辛苦和誤解,新幼教提供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也舒適了很多。
而「新幼教」研發的線上課程,也讓疫情之下的孩子,在家就能完成學習,無形中分離了幼兒園與家庭。
孩子的成長需要夥伴和互動,但疫情的常態化,或許會讓很多家長認識到,「在家學習」的「安全性」同樣重要。
真相5:面向園所的toB線下業務停擺
疫情的另一個連帶影響,是隨著大量的民辦園完成普惠轉型,為幼兒園提供線下服務的培訓和展會都「不行了」。原因有三:
1)有了政府的國培項目,園所對教師培訓的需求變少了;
2)普惠後統一收費,園長逛展採購的「心氣兒」沒有了;
3)普惠後的幼兒園沒有「閒錢」了。
本校一直致力於線上線下課程相結合,在現在的非常時期,線上的優勢逐步呈現,未來也將是時代大趨勢。針對後疫情時期機構的招生困境,真誠的期待與您合作,共渡難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