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卷首語
貝爾納「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理論提到:科技的好奇心首先是要對生產力有用,而與之相聯繫的危險總是被推後考慮或者完全不考慮,風險是人類活動和疏忽的反映,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表現。從國際社會整體發展規律來看,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這個區間,是該國公共安全事件的高發期[1]。按照這一規律,中國已經進入風險社會,如何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而在人類歷史上經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又以傳染病發生次數最多,危害最大。從天花、西班牙流感、SARS、甲型H1N1 流感(豬流感)、H7N9 流感(禽流感),MERS(中東呼吸窘迫症候群),2003年非典、乃至最近發生的新冠病毒突發疫情,可以說人類社會歷史從某種角度而言是一部傳染病鬥爭史。
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還是2020年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對於傳染病規律認識的缺失,使得公眾在疫情初期產生恐慌心理,並讓謠言獲得生長的土壤。所以在疫情預防階段、預警應對階段、擴散應對階段、疫情緩和平息階段以及總結反思階段,為公眾還原傳染病的科學真相,梳理重大傳染病的有關知識,提升公眾健康應急科普技能,補全這門有關生命教育的公共衛生必修課亟需而必要。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還原傳染病的真相》系列跳出新冠肺炎單一傳染病的介紹,著眼「傳染病與人類社會」的這一宏觀視角,從人類歷史上的傳染病流行實例切入,憑藉公共衛生領域權威專家集群,向您展現有關傳染病的全貌和思考。
注:[1] 烏爾裡希·貝克著.何博聞譯.風險社會[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稱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簡稱SARS。SARS從2002年11月16日,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的首例病人出現。到2003年7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全球首次SARS流行結束,歷時8個月,波及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SARS病例共8422例,因SARS死亡916人,病死率近11%。
2003年的3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全球的攻關,9個國家13個頂級的實驗室聯合建立一個全球網絡實驗室,科學家從多國患者的樣本就分離出了一種新型的病毒,通過了電鏡的觀察,還有生物學的技術,和數百種常見的致病性的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等做了一些對比,最後排除了這些,確定了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
研究發現SARS病毒對溫度敏感,隨溫度升高,抵抗力下降。75攝氏度加熱30分鐘能夠滅活病毒,紫外線照射60分鐘可殺死病毒,病毒對有機溶劑敏感,75%乙醇以及含氯的消毒劑作用5分鐘都可使病毒失去活力。
2003年4月份的時候,香港的還有深圳的科學家聯合攻關,開啟了病原體溯源的聯合攻關,他們就發現在野生動物果子狸上面發現了相似的SARS樣病毒,而且他們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它和我們人的分離出來的病毒,在基因序列這方面有99%以上的高度的相似性,再加上流行病學早期的話就發現,很多病人都有動物的接觸史,都有直接或者間接和果子狸接觸的的流行病學史,最後證明果子狸是SARS的一個直接的病源。直到2013年10月份,中國武漢病毒所的石正麗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證實,SARS病毒實際上是從中華菊頭蝠來的,中華菊頭蝠是SARS的病毒的一個天然宿主,果子狸是它的中間宿主。
SARS的潛伏期通常限於兩周之內,一般約2~10天,患者主要有以下三類症狀,首先是發熱及相關症狀,患者體溫一般高於38攝氏度,常常持續性高熱,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關節酸痛、頭痛、乏力。其次是呼吸系統症狀,乾咳少痰,少數病人出現咽痛,最後還往往出現以下其他方面症狀,比如腹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任何傳染病的傳播都有規律,它有三個基本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對於SARS的傳播也是符合這個規律的。比如說它的傳染源,SARS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是它的主要傳染源。傳播途徑方面,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以及手的直接接觸,在有些疫情爆發的醫院、社區也會有一些氣溶膠的傳播。易感人群應該講是普遍易感,所有的人都可能是易感人群。但是在這些易感人群之中,誰比較容易被傳染呢?可能是醫護人員、病人的陪護和照顧病人的這些人,也都是被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還有比如說從事SARS研究的工作人員,還有接觸果子狸的,比如說銷售、捕獵、飼養果子狸的人員可能也是一定條件下的高危人群。
版面 | 張舒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傳染病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