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高考作為我國憲法人才的重要措施,就像過獨木橋一樣,有的人掉入了深淵,有的人則是走過獨木橋,通往陽光大道,但是有規則的地方,雖然也就有人嘗試會打破規矩,考試作弊似乎伴隨考試以來變存在了,在如今。
有人想在高考作弊那麼後果可是相當嚴重,高考中如果有人高考作弊,那麼將會直接判處考生0分,並且以後不得參加高考,被記入檔案,有了汙點,嚴重的將會判刑。
並且現在也有許多高科技防止作弊的考場,無人機幹擾信號,監控無死角拍攝,等等,都會讓心有僥倖的人心生畏懼,是啊,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舉措當然要保證其公平性,考試就像人生,我們每個考生都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其實,追究歷史,我國自隋朝起創立了科舉制後,考試就成為了無數考生證明自己的地方,通過考試,拔得頭籌 出人頭地。
和如今一樣,在古代的時候,當然也有人想嘗試抄在考試中作弊,很多人會好奇,如今作弊都是靠高科技,那麼古代時候人們作弊是怎麼作弊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下。
在猿人時代,當猿人學會打造工具,那時猿人就可以追著劍齒虎跑了,再也不是碰見個野豬野狗都要落荒而逃的景象了,所以工具可以大大提高辦公效率,在作弊中也是如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代考試作弊的工具又有哪些呢?
1:替考
替考這個詞,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在信息化時代,有著指紋和身份證等等身份信息核實,有的地方甚至還要對虹膜進行信息認證,但是在古代卻沒有這些科技 。
所以替考這件事情在當時可謂是低風險,高回報的作弊方式,在當時確認考生信息的方式是文字描述,區分度相當低,一些想要作弊的人往往給搶手畫一下妝就能夠矇混過關。
2:打小抄
我相信考試中最經典的作弊手段那就是打小抄,把自己平常記憶不好或者是沒掌握住的知識點記到紙上,帶進考場,到考試時候偷偷看,這個方法可謂是傳承古今,到現在也一直受用。
當時打小抄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我們都知道如今的衣服和古代的衣服並不相同,大部分考生都是穿著長衫加坎肩,有的考生就耍小聰明,把四書五經的內容寫到了坎肩上,有的考生則把自己掌握不了的知識點寫在了鞋墊子裡。更過分的就是把小抄塞在肛門裡,那場面想想就讓人不忍直視。
在我國考古學家在清朝的墓穴裡就發現了一個專門作弊的書,這本書就像如今的縮印一樣,很小很小,長不到五釐米。
但是卻有10萬次的內容,看到這,我不禁感慨,想要作弊也不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光是作弊工具就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並且還要自己眼神好,不然那麼小的字誰能看清?
3:隱形水
如果前兩個作弊內容你已經見怪不怪,並且覺得十分低級,那麼接下來這一個,在當時就是十分的高科技了,古人為了作弊真的是很拼了,古人為了作弊發明了有「銀鹽顯影」的方式,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其實本質上還是打小抄,但是比大小抄更為高級,因為這個小抄只有在特殊光線下才會顯現,這種隱形水」其實是用章魚噴出來的墨汁,成分是蛋白質,保質期為半年,考生把自己想作弊的內容寫在衣服上,到了考試時候一出汗,汗水和蛋白質發生膠性中和後,才會顯現。
看到這個作弊方法,我不禁感嘆道古人的智慧,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像無字天書放到水裡那才會現象的事情是真的,電視劇沒有欺騙我們的童年。也不知道當年發明這個方法的創新型人才有沒有被抓到?或者是有沒有考取好成績。
前文中已經提到,在高考作弊被發現的嚴重後果,這些處罰措施在如今猶在古代當然也有,科舉制也是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選拔方式,當權者當然也會十分用心,也創建了考試作弊的相關懲罰制度。
在當時封建制度下,懲罰措施自然也是十分封建,科舉制度是為皇上和國家選拔人才,你在科舉制之中舞弊那麼就相當於是欺君之罪,這四個字在當時的分量可想而知。
欺君之罪可是要人頭落地的啊!與現在相比,我們如今的制度還算是仁慈的多,你以為自己人頭落地就已算結束了嗎?不,你錯了,有的考生作弊可能還會被株連九族。
就在清朝末期,一位官品一品的大學士,他受命主持一次底層的鄉考,但是他被金錢蒙蔽了雙眼,當有人向他行賄的時候,他絲毫不拒絕,答應了協助一考生作弊。
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們揭發他的罪行,東窗事發,這是最後竟然讓皇帝得知,皇帝知道後勃然大怒,這位官員本以為去掉他了烏紗帽,回家務農,他為此懊惱不已,抑鬱寡歡。
但是還不等他抑鬱完,就被直接殺頭了,不僅是他一個人的頭,而且是九族的頭,一人犯錯,全家連坐,殺雞敬猴這下誰還敢在科舉時候作弊?
想要作弊的人。為了考試絞盡腦汁的想作弊辦法,製造作弊工具,但是監考人員也不是傻子,這些小伎倆是逃不過他們的法眼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作弊工具在進步,反作弊工具也在進步,不僅如此,作弊的懲罰制度也是與時俱進的進步。
反作弊制度是時代發展的一個潮流,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向,在我國曆朝歷代都會對考試加強監考,在重文輕武的宋朝時期,沿襲了唐朝所開創的監考制度。
並且還是設立了殿試,由皇帝和大臣監考含金量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如果想在這裡作弊,那麼,就要頂著欺君之罪,株連九族的風險。
1:隱藏考生信息
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糊名法,把考生的名字,戶籍登的全部糊起來,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徇私舞弊的現象,避免考官貪汙受賄,為某個學生開綠燈,換試卷等等行為,這個方法也一直延續至今。
此外還廢除了行卷制度,這一制度原本是在考核考生時候,不僅要看他的考試成績,還要看他的平常成績,本意和出發點都是好的。
但是這種制度也大大增加了徇私舞弊的現象,很多考生為此與考官搞好關係,讓考官拿司機修飾好的文章進行審核,這一制度被廢除後,也是大大增加了考試的公平性。
2:沐浴更衣後進行考試
在高考中考生想要到達考場就必須要經過一道又一道的安全門,檢查身上的電子設備,古代沒有電子設備進行作弊但是小抄一直是監考人員很頭疼的問題,但是唐朝時期監考人員想了一個很樸素。
但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那就是洗澡換衣服,你想要到達考場,就必須先洗澡,換上專門為你準備的考生服,在想我衣服上寫字,那就是無妄之談。
古代和如今一樣,都十分注重考試的時間觀念,如果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沒有進入考場那麼就不能進入,並且當時還加強了安保措施,如果有考想硬闖考場,那麼在外的士兵將有權對你直接進行處罰。
在這裡,我呼籲所有考試都要有時間觀念,每年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哪個地方哪個考生因為什麼樣的事沒能進入考場參加考試,在外面痛哭流涕,我們惋惜這個孩子,但是又非常憤恨,為什麼不能早點來呢?時間觀念十分重要,希望考生不要不當回事。
縱觀今古,作弊從來不是長久之道,只有真才實學才是王道,在考試時作弊的人心驚膽戰,只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會雲淡風輕,不管你時代如何,優秀的人總是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克服重重困難,得到普通人難以得到的成就。
因為他早早付出了汗水與毅力,到了考試時候自然下筆如有神,我呼籲大家,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國家都是需要真才實學人才的,但不是投機倒把的人才。
那些作弊都換來一官二職的人,就算如此,也不能在其位謀其職,徳不配位,肯定會為官一方,禍害一方,欺詐百姓,最終會引起群眾不滿被人們揭發,落得遺臭萬年。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