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基因與激情
——訪我校85級校友、北京金萬眾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孫小明
「『企』字包括兩部分,一個『人』,一個『止』。也就是說只有能把人才留住的企業,才能做大做強。」孫師兄的這一番解讀,讓我們耳目一新,也對其創業故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也許我有創業的基因,此生註定做企業,不斷開拓新事業。」
孫師兄1989年本科畢業於我校十系(即今管理與經濟學院),之後直接派遣至機關工作。但生性不受拘束和自嘲缺乏機關素質的孫師兄三年之後,毅然決定下海創業。1992年,師兄便和北理同學一同註冊了公司,開始闖蕩打拼。理想豐滿,然路徑崎嶇,一年多的時間四處碰壁,徹底的白手起家,沒錢沒人沒技術,甚至連經營的方向也無法確定。能繼續堅持完全是基於一種無論如何也要經營下去的意志,那段時間是痛苦而難熬的。也是機緣巧合,師兄的一位朋友介紹了數控刀具的業務,雖然對市場並不了解,但憑藉工科院校的基礎做出了直覺判斷,這樣一幹就是20多年。
在創業初期,有兩件事兒也成了師兄從業經歷中的趣事。毫無商業經驗的師兄弟第一筆合同的客戶是首鋼下屬的一個企業,但遺憾的是貨款至今都沒有收回;在堅持了大半年仍然不能獲得新業務進展,公司幾乎無法運營的時刻,第二筆生意的訂單卻意外降臨,將師兄留在了這個行業。業務開展一年多,發展到5-6個人的小公司規模,孫師兄去日本和一家行業裡世界最大的產品公司談判合作,短短一個下午的時間,就達成了合作的協議,對方老闆說,從師兄的目光中看到強烈的發展願望和堅定的意志,由此做出了合作的判斷,10年時間師兄的公司發展成行業前茅的領先企業,沒有辜負當時的判斷。「現在回想還感覺不可思議,也見識了大企業家與眾不同的個人氣質。」在這之後,孫師兄公司經營二十多年,股東結構未曾改變,主營業務方向未曾改變,克服了許多誘惑,一心一意求發展。
「我公司裡面很多人都是北理工畢業的,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和事業夥伴也來自北理工。」
金萬眾公司最開始一起創業拓荒的元老們有不少來自北理,其中一位重要的合伙人是孫師兄的摯友林歐陽,他們相識於京工演講團。孫師兄感慨地說,大學中參加社團活動對人是一種很好的鍛鍊,從上臺演講、到活動組織,既要有勇氣又要有責任和擔當,尤其是從老團員的師兄、師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團員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我們合作事業的基礎。
孫師兄說,現在當時那些京工演講團的老同學們還時常在一起聚會,大家聊起當時的經歷,仍歷歷在目,還以畢業老團員為基礎成立了演講團理事會,提出了創建世界一流、百年社團的願景,大家都自覺自愿希望為演講團做點什麼。師兄還以自己在母校和在京工演講團的經歷,闡述了自己的收穫和感悟。後來師兄還專程來到良鄉校區,為現在的京工演講團租借了一個60平米的活動場地。「有反映說這是他們目前最為迫切的需求,我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支持是十分樂意的,我也曾在這裡受益良多,是我們青春的記憶。」聽到這裡,我們也在思考,北理工精神靠什麼不斷發揚?靠的正是這種傳承:曾經在一個地方獲得了成長與幫助,日後去反哺與回饋,這是感恩,也是責任。
「現在我開始再次創業,嘗試製造業+網際網路」
二十多年前,孫師兄創辦了金萬眾公司,現在已經是工業刀具行業數一數二的企業。2014年6月,師兄又創辦了上海融衡,骨幹成員年紀大都在35歲以下,目的是給原公司中年輕員工一個施展的平臺,進行新的管理方式實踐。也是在新公司的成立大會上,師兄再次提出了成立網際網路公司的夢想。
說幹就幹,孫師兄開始再次創業,意欲通過「網際網路+製造業」的方式,徹底改變原有的增長方式。品悅陽光就是按照這一思路,通過打造出一個服務型的網際網路平臺,做工業品電商。當產生這一想法的時候,孫師兄召集了同行業幾十家企業,發起眾籌,得到廣泛響應,同道者同謀,正聚合行業的創新力量進行新的探索。
聽師兄講創業故事引人入勝,聽師兄談創業感受更是如沐春風。總結成功經驗,一是始終堅持主業,專注於一個領域;二是永葆創業的雄心、有志向、有目標,不能有小富即安的盆地思想;三是注重人才,注重團隊的穩定,一身正氣聚人心;四是創業是一個自我學習和提升的過程,充滿了樂趣和自我實現。
現在大學生創業現象不少,孫師兄認為對於大學生創業應該謹慎看待,不能盲目鼓勵。因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畢竟是少數的,還沒有完成必要的學習積累就進行創業,失敗的機率很大。而一旦選擇了創業,就一定要持之以恆,一定要有非凡的韌性和決心,才能挺過開始最艱難的階段。北理工學子素來擁有勤懇刻苦的傳統,這是創業必備的要素,但並不是充分條件。對於矢志創業的學子,師兄樂於提供幫助,樂於溝通交流,尋求合作。「我現在也是一個創業者,別看我年紀大,卻擁有18歲的年輕心態。」師兄總結道。
(供稿:肖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