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東吳大學老校友——張頌星
2019年3月29日上午,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羅山鴻老師和法學院校友會辦公室主任王穎老師老師一行,拜訪了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友張頌星。張頌星已經九十九歲,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對於我們的到來十分熱情。張頌星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提及東吳大學法學院老人家記憶深刻。東吳法學的起步雖然晚於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法科,但卻後來居上。
-
訪東吳大學校友——李元法、錢尚真
在採訪中,李元法和錢尚真兩位老人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就讀的專業和上世紀四十年代東吳大學法學院的結構,二老分別於1943年和1944年入學,同時就讀於東吳法學院的會計系,當時的東吳大學法學院下設法律系和會計系。
-
訪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友——姚玉城
在交談中,姚老向我們講述了當年在東吳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姚老1948年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學習,當時的東吳法學院分別開設有日班和晚班課程,姚老上的是晚班課程,從下午四點半到七點半上課,白天則在父親的公司上班。姚老對當年接受的英美法教育十分稱讚,提到東吳大學法律系開設了民法、刑法、國際法等課程,很多都是全英文授課。
-
臺灣東吳大學商學院訪學團到山東大學交流
中國臺灣網4月10日濟南消息 日前,臺灣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阮金祥教授和王昱凱助理教授帶領由21名本科學生組成的訪學團到山東大學管理學院交流訪問。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楊蕙馨、副院長戚桂傑、陳志軍及相關系所負責人會見了來訪的臺灣客人並展開座談。
-
訪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友——李正廷
在交談中,李老向我們講述了當年在東吳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李老1950年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會計系學習,當時的東吳法學院分別開設有日班和晚班課程,李老上的是日班課程,從上午八點半到下午十六點半上課。李老對當年東吳大學法學院英美法教育十分稱讚,提到當時開設的新法學綱要、法學等課程,很多都是英文授課。談到當時的老師,李老說:「老師很多是美國留學回來的,英文很好,很了不起。」
-
訪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友——沈宗漢
已經91歲高齡的沈老向我們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初他在東吳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沈老當年考大學時,從四大教會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中,選擇了東吳大學法學院就讀。當時東吳大學法學院分別開設有日班和晚班課程,沈老上的是日班課程,每個班50至60人。在法學院讀書期間,沈老學的是民法專業。
-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一行到訪天津大學法學院
(通訊員 郭金石)2019年8月22日,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鄭冠宇,法學院副教授林桓、餘啟民,法學院助理教授章忠信,法律學系秘書/助理教授賴燕雪等一行六人到訪天津大學法學院
-
東吳大學法學院百年華誕 10位校友參與東京審判
本報訊(記者劉曉婷)昨天,蘇州大學舉辦「紀念東吳法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蘇州大學前身學校東吳大學的法學院成立100年。來自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校友代表、蘇大法學院的校友代表以及全國兄弟高校法學教育界專家學者共350多人齊聚蘇州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10位校友參與東京審判並立下汗馬功勞的輝煌往事得到了校友和專家學者們的強烈關注。東吳大學法學院1915年9月創建於上海,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因而又稱「中華比較法律學院」。
-
東吳大學與湖州
第三中學便在我們湖州,但是否叫「東吳大學第三中學」尚有爭議,據尚在世東吳老校友回憶,又名「東吳大學附屬中學」和「東吳大學吳興附屬中學」,有兩種說法,餘見東吳校友通訊錄上都寫「東吳附中」字樣,沒有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第三中學、第四中學之謂。具體名稱有待歷史照片進一步考證。
-
夢回東吳 情系母校——記東吳老校友高文彬生前點滴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他,榜樣與教誨,一盞人生的指路明燈;高老是幸福的,因為有我們,一群愛戴他、追隨他的校友,在最後十多年,陪伴他走完人生之路。 2013年年會上,畢業於東吳大學比較法學院的高文彬前輩友來了,受到近400名校友的追捧。上海校友會每年都辦年會,每年的一次大團圓,堅持了20多年。高老每次都儘可能參加,直到2018年。
-
烽火東吳書聲朗 ——抗戰時期的東吳校友李政道
設在蘇州的東吳大學文理學院師生們於「八·一三」事變後,在校長楊永清等的率領下,前往湖州東吳大學吳興附屬中學繼續上課,但戰火很快蔓延到湖州,東吳大學的師生們又分別向杭州、泗安兩地撤退。1938年,師生們陸續從多地來到上海,進入當時還沒有被日軍佔領的租界,東吳大學法學院就設在租界內,楊永清校長召集在上海的東吳大學法學院師生一起籌備複課,並租用了位於上海西藏路上的慕爾堂(今沐恩堂)和南京路上的慈淑大樓,經過東吳師生們的努力,東吳大學文理法三學院和附中——東吳一中(蘇州)、東吳三中(湖州)都在上海招生複課。
-
科學網—東吳大學法學院迎來百年華誕
本報訊 9月3日,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的前身——東吳大學法學院迎來百年華誕。
-
舊東吳大學到底是不是蘇州大學的前身?
前幾天洛陽公寫了一篇關於蘇州大學的文章,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評論。大多數網友的評論是很中肯的,但也有一些評論不是很客觀。這些不客觀的評論可以總結為兩點:一、蘇州本地人不讀蘇州大學,讀蘇大的都是蘇北人;二、蘇州大學的前身不是東吳大學。
-
兩校同源 蘇州大學將與臺灣東吳大學合作
中新網香港12月7日消息:臺北訊,應邀訪臺的蘇州大學校長錢培德昨天在臺灣「姊妹校」東吳大學臺北城區部表示﹐此次訪臺﹐主要洽談兩校在大陸合作為臺商開設EMBA高階企管碩士在職專班﹐以及兩校師生互訪和教師互相兼職的落實。 錢培德說﹐蘇州大學前身就是東吳大學﹐後來經數校合併後變成大陸重點大學之一﹐與臺灣的東吳大學同源。
-
【菰城人文】東吳大學與湖州
由於東吳大學在湖州的「第三中學」擁有很大的校園,有不少校舍,監理會舉辦的湖州醫院和費吉利亞女校又能傾力相助,校政部決定將蘇州的大學部遷到浙江湖州,中學部(第一中學)遷到浙江南潯。又得湖州地方官員與民眾大力支持,湖州圖書館亦對東吳開放,東吳大學的參考書也存放到那裡。圖書館樓上還安置了實驗室。湖州當地的一個大家族祠堂、房屋和花園都交給東吳大學使用,故東吳大學在湖州很快就安頓下來。
-
今日一校:東吳大學
該年12月制定校董會章程,推林樂知先生(萬國公報創辦人)為董事長、孫樂文先生為校長,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東吳大學正式誕生。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督教各教會在華開辦的13所大學之一,東吳大學在籌備之初便確定了其「仿照美國大學堂章程」的定位,1900年頒布的《東吳大學校董會章程》中更是具體描述為:「這所大學目前包括三個系科,1、文學系,目的在於為中國的年輕人提供按西方標準的全面徹底的大學教育。2、神學系,目的在於培養傳教工作的完全合格的學生。
-
今日一校: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在籌備之初便確定了其「仿照美國大學堂章程」的定位,1900年頒布的《東吳大學校董會章程》中更是具體描述為:「這所大學目前包括三個系科,1、文學系,目的在於為中國的年輕人提供按西方標準的全面徹底的大學教育。
-
兩岸的「東吳故事」:劉謙變身蘇州大學榮譽董事
5月18日,臺灣魔術師劉謙在蘇州大學舊址前留影。當日是蘇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日,該校舉行儀式聘請臺灣魔術師劉謙為學校董事會榮譽董事。據悉,劉謙當年畢業的母校——臺灣東吳大學與蘇州大學同根同源,這次他是作為「校友」受聘的。劉謙表示,今後將努力為蘇州大學培養魔術社團,為學校的發展出力。 新華社發(華雪根 攝) 18日,江南著名學府——蘇州大學迎來了她的110周年華誕,與蘇州大學同根同源的臺灣東吳大學代表團參加了此次慶典,並帶來了「同根同源,樹人百年」的賀詞。
-
金東寒會見東吳大學校長一行
本站訊(記者趙暉 攝影唐蒙)8月22日下午,天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東寒在衛津路校區會見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雙方就科研合作、學生交流等方面進行會談。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雷鳴,法學院院長孫佑海,黨辦校辦、港澳臺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參加會見。
-
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東吳大學法學院舊址舉行
這場追思會由東吳大學、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法學分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共同發起。 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之子向隆萬、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周杰普、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曉燕、法學院黨委書記楊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董事長錢天東、社會活動家王選等50多人出席追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