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友——姚玉城
在交談中,姚老向我們講述了當年在東吳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姚老1948年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學習,當時的東吳法學院分別開設有日班和晚班課程,姚老上的是晚班課程,從下午四點半到七點半上課,白天則在父親的公司上班。姚老對當年接受的英美法教育十分稱讚,提到東吳大學法律系開設了民法、刑法、國際法等課程,很多都是全英文授課。
-
訪東吳大學校友——馬崇霞
2018年6月13日,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楊樂、副書記羅山鴻一行,探訪東吳大學校友馬崇霞女士。馬崇霞女士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畢業於東吳大學會計系,她的父親則畢業於上世紀20年代的東吳大學法律系,可謂一家人均與東吳大學深有淵源。
-
訪東吳大學老校友——張頌星
2019年3月29日上午,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羅山鴻老師和法學院校友會辦公室主任王穎老師老師一行,拜訪了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友張頌星。張頌星已經九十九歲,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對於我們的到來十分熱情。張頌星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提及東吳大學法學院老人家記憶深刻。東吳法學的起步雖然晚於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法科,但卻後來居上。
-
訪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友——沈宗漢
已經91歲高齡的沈老向我們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初他在東吳大學法學院求學的經歷。沈老當年考大學時,從四大教會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中,選擇了東吳大學法學院就讀。當時東吳大學法學院分別開設有日班和晚班課程,沈老上的是日班課程,每個班50至60人。在法學院讀書期間,沈老學的是民法專業。
-
訪東吳大學校友——李元法、錢尚真
在採訪中,李元法和錢尚真兩位老人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就讀的專業和上世紀四十年代東吳大學法學院的結構,二老分別於1943年和1944年入學,同時就讀於東吳法學院的會計系,當時的東吳大學法學院下設法律系和會計系。
-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一行到訪天津大學法學院
(通訊員 郭金石)2019年8月22日,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鄭冠宇,法學院副教授林桓、餘啟民,法學院助理教授章忠信,法律學系秘書/助理教授賴燕雪等一行六人到訪天津大學法學院
-
東吳大學法學院百年華誕 10位校友參與東京審判
本報訊(記者劉曉婷)昨天,蘇州大學舉辦「紀念東吳法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蘇州大學前身學校東吳大學的法學院成立100年。來自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校友代表、蘇大法學院的校友代表以及全國兄弟高校法學教育界專家學者共350多人齊聚蘇州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10位校友參與東京審判並立下汗馬功勞的輝煌往事得到了校友和專家學者們的強烈關注。東吳大學法學院1915年9月創建於上海,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因而又稱「中華比較法律學院」。
-
科學網—東吳大學法學院迎來百年華誕
本報訊 9月3日,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的前身——東吳大學法學院迎來百年華誕。
-
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歷史貢獻
1915年9月3日,「中華比較法律學院」(即東吳大學法學院)正式成立,蘭金先生任教務長。一開始,學生人數不到10人,而講師卻有十多人。1918年6月,首批7名學生被授予法學士學位。1924年以前,東吳大學法學院一直利用位於上海崑山路20號的東吳大學附屬第二中學的教室上課。1924年,東吳大學法學院搬到了崑山路11A號,從此,法學院才有了自己的教室、辦公室、餐廳和宿舍。
-
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東吳大學法學院舊址舉行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18日電 (記者 許婧)17日晚,在上海市崑山路146號(東吳法學院原址
-
傳承東吳法學精神 發展東吳法學事業——王健法學院概況
1915年9月,時在東吳大學任教政治學併兼任東吳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的美籍律師查爾斯·蘭金,為能在中國培養法律人才,以蘇州東吳大學為本,於上海創設「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因而又稱「中華比較法律學院」。
-
華東政法大學的傳承:東吳大學法學院的遺產
當時的東吳大學法科規定,學生需在大學文理科學習兩年後才能投考法科,再學三年法律,先後五年方可取得法學學士學位;經學校介紹到美國大學讀一年可獲法學碩士學位,二年後可獲法學博士學位。至20世紀20年代,學校可授予法學碩士、博士學位。1924年以前,東吳大學法學院一直利用位於上海崑山路20號的東吳大學附屬第二中學的教室上課。
-
培養中國的近代法律家:東吳大學法學院
我要特別集中考察該法學院的學生及其背景:他們緣何為東吳法學院和新型的法律職業所吸引?對於其法律訓練最有價值之處又是什麼?二、東吳法學院的歷史沿革(1915-1952) 東吳大學是由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的傳教士於1900年在蘇州市{12}創辦的,{13}東吳大學的法學院則是當時在該大學講授政治學的一位律師查爾斯·蘭金(Charles Rankin)於1915年創建的。
-
夢回東吳 情系母校——記東吳老校友高文彬生前點滴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他,榜樣與教誨,一盞人生的指路明燈;高老是幸福的,因為有我們,一群愛戴他、追隨他的校友,在最後十多年,陪伴他走完人生之路。 2013年年會上,畢業於東吳大學比較法學院的高文彬前輩友來了,受到近400名校友的追捧。上海校友會每年都辦年會,每年的一次大團圓,堅持了20多年。高老每次都儘可能參加,直到2018年。
-
在東吳法學院原址追思這裡走出來的校友——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
此前一天晚上,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先生的追思會在他的母校東吳法學院原址(今崑山路146號)舉行。這場追思會由東吳大學、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法學分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共同發起,現場聚集了多位教授、學生、法律工作者,深切緬懷這位對中華民族作出了突出歷史貢獻的老人。
-
臺灣東吳大學商學院訪學團到山東大學交流
中國臺灣網4月10日濟南消息 日前,臺灣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阮金祥教授和王昱凱助理教授帶領由21名本科學生組成的訪學團到山東大學管理學院交流訪問。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楊蕙馨、副院長戚桂傑、陳志軍及相關系所負責人會見了來訪的臺灣客人並展開座談。
-
夜讀北外灘 | 東吳大學法學院舊事鉤沉 (二)東吳法學人
再有東吳法科改組為法學院後,由中國人吳經熊擔任首任法學院院長;經濟上則仍接受教會補助。在整整半個世紀中,東吳大學法學院曾培養出許多法律方面的人才,如曾在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任職的閔剛侯及著名國際法學家倪徵燠,都是東吳法學院早期畢業生,後者還曾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律研究院法學博士學位,榮任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法學硏究院榮譽研究員等職位,並當選為設於海牙的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
-
走進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
一、東吳大學法學院 「天開圖畫,地秀山河,佳勝蔚東吳;資籌中美,經始規模,堂廈峙姑蘇。」1900年,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傳教士在古城蘇州創辦了東吳大學。1915年9月3日,時在東吳大學任教政治學的美籍律師查爾斯·蘭金,為能在中國培養法律人才,以蘇州東吳大學為本,於上海創設「東吳大學法學院」,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因而又稱「中華比較法律學院」。
-
消失的法科教育搖籃——東吳大學法學院
漫步國內著名高校校園,總能多少覓到一些已經消失的民國大學的影子,比如天津大學背後的北洋大學,未名湖畔的燕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自修學院內的輔仁大學,雖然不一定有傳承,可至少有某一建築或其他,引起懷念甚至浮想聯翩。
-
舊東吳大學到底是不是蘇州大學的前身?
蘇州本地人不讀蘇州大學,這肯定是胡說八道,因為我有很多蘇州本地的同學,有來自城區的,也有來自張家港、吳江的。恐怕現在的問題是,隨著蘇州大學分數線的逐年提高,絕大多數本地學生考不進蘇大。蘇州大學的前身是東吳大學,這是確定無疑的。很多人因為聽說臺灣有個東吳大學,就以為東吳大學隨著蔣介石遷到臺灣了,其實這是個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