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文彬前輩離開了我們,無盡的思念,先生一路走好!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他,榜樣與教誨,一盞人生的指路明燈;
高老是幸福的,因為有我們,一群愛戴他、追隨他的校友,在最後十多年,陪伴他走完人生之路。
2013年年會上,畢業於東吳大學比較法學院的高文彬前輩友來了,受到近400名校友的追捧。上海校友會每年都辦年會,每年的一次大團圓,堅持了20多年。高老每次都儘可能參加,直到2018年。遺憾的是,每次聚會,東吳前輩來得越來越少。
時空穿梭。
1946年,東京,英姿颯爽的翻譯官、中國檢察官秘書
1945年抗戰勝利,高文彬從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1946年,受恩師劉世芳大律師的舉薦,參加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主持的翻譯官面試,他駕輕就熟地用流利的英語翻譯了一段中文報刊報導,順利通過面試。不日,便與同班同學鄭魯達、師兄劉繼盛等5人一起出發飛往東京。自此,他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了。
高文彬攝
在東京,他全程見證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世紀大審判。法庭庭審是按英美法程序,以英文、日文為官方語言。但證人有來自各國,尤其是中國的證人證詞,要翻譯成英文、日文,庭審記錄要譯成中文,翻譯的工作繁重,難度高。前期,作為翻譯,他每天都要整理、翻譯大量法庭庭審文件和證據文件。高文彬特意關照工作人員,要多複印兩套,其中一套就專門留給東吳大學法學院。他還抽空仔細編制好了文檔目錄,以方便深入研究,學習庭審實戰。後期,因為他又懂英美法律,英文又好,檢察官向哲濬向外交部舉薦高文彬兼任秘書。1948年,庭審結束,高文彬陪向哲濬檢察官回國,為了將這些珍貴的庭審檔案帶回,他們定製了兩個大木箱。但木箱實在太大,軍用飛機裝不上,他們就又改乘「將軍號」海輪迴國。他們把一整套東京審判庭審資料贈送給東吳法學院,可惜這套珍貴史料最後竟不知所終。
歲月荏苒,從回國後到今天,一晃走完近一個世紀的時光。但不論何時,不論走到哪裡,高文彬心中都記著東吳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在東吳法學院建院百年暨抗戰勝利70周年慶典上,93歲的高老朗聲說道:「一個國家,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站得起來!」
歷史的見證 活著的證人
2018年1月在上海淞滬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的紀念活動中,展出了「百人斬」日軍暴行的一把日本軍刀。高老正是「百人斬」暴行的揭露者。當年,他在日本《朝日新聞》報上看到殺人比賽的報導,就把這一重要證據提交給國際檢察署,並寄給南京軍事法庭的石美瑜庭長。兩個日本殺人魔王已解甲歸田,差點就讓他們逃脫法網了。正是因為這一強有力的證據,才最終使得這兩個日本戰犯受到正義的審判,並最終在南京雨花臺正法。70多年後,當高老看到這一把寒光凜凜的殺人軍刀時,義憤填膺,久久不能釋懷。
老克勒 咖啡+紅酒+大閘蟹
退休後的高老深居簡出,住在上海一套小公寓裡。每次有客人來,高老一定是早早起來,精神抖擻西裝革履,頭髮梳得一絲不苟。他還會叮囑阿姨給每一位客人倒上茶,細心而周到。高老平時還是一派上海人稱「老克勒」的海派作風,喜歡咖啡、紅酒還有大閘蟹。上海校友會金春卿副會長最近幾年每年都送大閘蟹。高老存在冰箱裡,每次只蒸一個,配上紅酒小酌,甚是愜意。醫學校友趙耀東博士和法學校友曹豔梅夫婦倆十多年如一日,義務當高老的保健醫生,高老一有頭痛腦熱的,耀東博士再忙都要爭取隨叫隨到,他們與高老成了「忘年交」。上海校友會不少校友都是高老的親密夥伴,高老每次外出參加活動,大家都會陪同並悉心照顧。
蘇州大學歷任校領導均關心高老的身體和生活情況。最近幾年,江湧書記、楊一心副校長、發展辦領導,在校友會錢天東常務副會長等人陪同下,多次前往高老的住所和醫院探望,送上學校的慰問和祝福。
不久前,為慶祝高老百歲華誕,學校熊思東校長專程來滬為高老慶祝百歲生日。
逝者已逝,但先生的家國情懷和高尚品格,將永遠留在我們蘇大(東吳)晚輩的心中。
高老女兒在高老仙逝當天向錢天東常務副會長發來簡訊:「我爸凌晨3:10去世了。解脫了世上一切的苦痛,回到天家『安息主懷』。謝謝校友會多年來對我父親的關愛,等疫情結束後想為我父親舉行追思會,到時再與你們聯繫。願大家多多保重。」
附記:在母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東京審判中國團隊》一書已經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和蘇州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這是中國第一本為參加東京審判17人團隊群體繪像。高老在5月份看到書時,非常激動,特在書上簽名。籤名本已為蘇州大學檔案館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