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7日,高文彬老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9歲。
高文彬先生是中國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
高老曾經說:「我這一生做了兩件很有意義的事,一件是二戰後參加東京審判,另一件是參與編纂《英美法大詞典》。」
1922年,高文彬出生於上海,1941年下半年,高文彬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開始學習法律,1945年夏,高文彬從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
高文彬先生是全程參與「1946-1948東京審判」的親歷者。
1946年5月15日,高文彬等一行5人乘坐飛機前往日本東京,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國家,各出法官和檢察官組成。但是這場正義的審判卻整整持續了2年多。
高文彬的主要工作是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
東京審判歷時924天,因其案情龐大、複雜及證人、證據之多,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一場審判。
最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判全體日本戰犯有罪,並判決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7名甲級戰犯絞刑。1948年11月4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布判決。
相信,歷史不會忘記東京審判,也不會忘記在東京審判中,為祖國伸張正義,懲奸除惡的這些英雄中國人的名字。高文彬先生一生傳奇,為中華民族貢獻甚巨,他的名字,必將同另16位中國代表團成員們的名字一起,永遠被載入歷史史冊。
高文彬發現「百人斬」資料。
高文彬在「東京審判」期間發現了南京大屠殺「百人斬」的資料。
由於東京審判適用的英美法程序,對於任何疑犯均無罪推定,必須由檢察方提出充分證據,由法官認定後進行定罪量刑。而日本在投降前後有組織的銷毀了大量的證據,給審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在搜集證據的過程中,高文彬在一份日本報紙上發現了兩名日本軍官在中國南京進行殺人比賽的報導,資料中描述的就是日本軍隊從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兩名日本軍官(野田毅和向井明敏)所犯下的慘絕人寰的殺人罪行。
野田毅和向井明敏以軍刀砍掉中國人的頭顱數量作為比賽內容,最終以向井殺死106人「獲勝」,而野田失敗的原因,是軍刀的刀刃「卷」了。這種慘絕人寰的殺戮,被當時的日本政府當作一種榮譽大肆宣揚。也成為了侵華日軍暴行的又一鐵證。
這兩個歷史罪人,在日本戰敗後,混跡於被遣返的日軍當中,悄無聲息地回到了國內,隱匿於市井之間,做起了小生意。但是「邪惡終將受到審判」。這兩個最終被押解回南京接受審判。1948年,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二人在南京雨花臺刑場被執行槍決。
無償參與編輯《元照英美法詞典》。
高文彬在海事大學講授國際法、海洋法、國際私法三門課,一直教到退休。
有一天,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薛波找到他,問他願不願意參加一本關於英美法詞典的編撰工作。高文彬答應了他的請求,因為偌大的中國竟沒有一本適用的《英美法詞典》。於是他開始一邊教書,一邊參與編寫詞典。日以繼夜,非常忙碌辛苦。
他與其他東吳學者一起,用七年時間,嘔心瀝血編撰了這部有史以來中國最大的《英美法詞典》,460多萬字,所收詞條4.5萬多個,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詞典》的3倍。編寫過程中,高文彬甚至因為用腦過度,導致小腦血管堵塞,在醫院裡躺了好幾個月。在編寫詞典前後,高文彬從未要過一分報酬。
2005年,最終完稿出版時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一致認可。詞典的扉頁上,記錄下了高文彬的名字。這本《英美法詞典》投入了高文彬教授晚年的全部心血。那一年高文彬84歲。
不忘歷史,愛國情懷。
「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堅持不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是高文彬常說的一句話。
各方面都在積極努力,追尋和還原那段歷史。 時間賽跑,找回來的,不只是一段歷史、一次反思、一種紀念,還有中國人在飽經傷痛之後,從未失掉的奪回正義與尊嚴的勇氣、骨氣和愛國之心。
2016年,95歲的高老儘管步履蹣跚,仍要堅持參加東京審判開庭70周年的紀念活動,當時他還提出建立「東京審判紀念館」的願望。
立東京審判紀念館這一最有效的載體,以史實和法理向世界人民證明正義必勝、和平必勝和人民必勝的真理。
高文彬表示,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始終有人妄圖否定東京審判,為戰爭罪犯翻案,近年來有越演越烈之勢。高文彬倡議,建立東京審判紀念館,作為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且也通過史實和法理,向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證明事實。
高老,一路走好!吾輩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自強不息、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