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樊麗萍|南京大屠殺|王國華|姜澎|高文彬|元照英美法詞典...

2021-01-10 騰訊網

高文彬在上海海運學院(今上海海事大學)校門前留影。

他是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為日本戰犯定罪發掘了至關重要的證據;同時,他也是權威法學詞典《元照英美法詞典》的編撰者之一。

他就是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昨天凌晨,高文彬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高文彬曾這樣概括自己的人生。他一輩子與法學結緣,改革開放後進入上海海運學院(今上海海事大學),在國際法領域辛勤耕耘四十載,培養的學生遍及法律實務界和學術界。

談及恩師高文彬,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退休教師唐兵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講述了一段往事:1997年,已退休的高文彬與多位東吳大學法學院(今蘇州大學)知名教授一起義務編撰《元照英美法詞典》。這部詞典編纂期間,唐兵前往老師家中探望,看到了高文彬的手稿。「當時,這群老教授們平均年齡已有84歲,但趴在16開、8開大的稿紙上,仍一絲不苟地用紅、藍、黑筆一遍一遍地修改和完善。」 《元照英美法詞典》於2003年順利出版。

高文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標牌前留影。

東京審判的見證者,發掘「百人斬」戰犯重要證據

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懸掛著高文彬的大幅照片,他參與東京審判的事跡和其他16位中方代表團成員一起,被永久保存在紀念館的檔案中。畢業於當時滬上最負盛名的東吳大學法學院的高文彬,不但是當時中國檢察官向哲浚的秘書兼翻譯,時年僅24歲的他還為日本戰犯的最終定罪發掘了一份至關重要的證據。

唐兵告訴記者:「即使時隔半個世紀,講起這段經歷,高老仍氣得發抖。」

在日期間,為了搜集更多戰犯的證據,高文彬一有空就扎進浩瀚如煙的官方檔案、媒體報導、機密文件中。偶然間,他在一堆《東京日日新聞》舊報紙中,發現了一張攝於1937年的新聞圖片,即日本戰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進行的慘絕人寰的「百人斬競賽」,比賽誰砍掉的中國人頭顱更多。後來,這份重要發現作為有力的證據被交給國際法庭,最終將日本戰犯繩之以法。

退休後高文彬返校參加法學院活動,圖為其與學生合影

作為東京審判的「活歷史」和見證人,高文彬始終認為,自己有責任讓更多的人知道那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審判。他曾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並不清楚,當年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尤其是東京審判那段歷史,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非常有必要讓一代代年輕人知道並了解那段歷史。」

「高老和其他老師不一樣,在國際法課上,他以親身經歷的東京審判中所涉及的戰爭罪行和相關法律實踐,為學生們講解國際法理論和制度,講得特別鮮活、有說服力。況且,他是親歷者,還講述了當時一批優秀的中國法學家為審判戰犯而作出的卓絕努力,令我們欽佩不已。」上海四維樂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周琦至今對高文彬在課堂上講述的中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倪徵燠、代表中國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梅汝璈等人的事跡記憶猶新,「老一輩法學家為民族作出的傑出貢獻,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未等得及「從教四十周年座談會」,嚴謹治學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執教國際法整整40年,直到退休後,高文彬仍堅持為研究生開課,75歲後才逐漸減少工作。「就在前幾天,我們還在籌備高文彬教授從教四十周年座談會,沒想到……」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王國華昨天聽到高老逝世的噩耗,心中十分難過。

王國華也是高文彬教過的學生,上世紀80年代高文彬在國際法課堂上的風範,王國華仍歷歷在目:「高老的教案工工整整、中英文兼備,老一輩學者的博學,對教學的認真和嚴謹,清晰可見。」在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的院史館內,如今仍然陳列著高文彬珍藏了幾十年的、由他親筆正楷書寫的教案。

圖為高文彬講義手稿

為了讓學生更靈活地學習、使用法律英語,高文彬曾專門給學生準備了一份拉丁語、英語和漢語對照的法律詞彙表。「整張8開大的紙上從拉丁語的字根、詞綴到英語詞彙來源,全是老師手工整理書寫的蠅頭小楷,整整齊齊、清清楚楚地展示了最常用的國際法詞彙。」唐兵說,這其實是高文彬自己平時從事研究的積累。「老師把這些資料拿出來,讓我們人手複印保存了一份,對我們閱讀英文案例有很大的幫助。」後來,這部分內容也被編纂進了法學領域的權威參考資料《元照英美法詞典》。

高文彬向上海海事大學贈送其參與編纂的《元照英美法詞典》。

「記得當時老教授們在一起編纂詞典的時候,他們基本沒有經費,也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完全是出於義務,都認為『我們該幹這件事!』」唐兵深受觸動,「老一輩學者的治學態度和為國為民大公無私的精神,是留與後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儲舒婷

編輯:姜澎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均為上海海事大學供圖

相關焦點

  • ...英美法詞典|高文彬|東京審判|元照英美法詞典|東吳|高老|日本...
    2020年9月7日,高文彬老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9歲。高文彬先生是中國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高老曾經說:「我這一生做了兩件很有意義的事,一件是二戰後參加東京審判,另一件是參與編纂《英美法大詞典》。」
  • 東京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高文彬逝世
    他是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為日本戰犯定罪發掘了至關重要的證據;同時,他也是權威法學詞典《元照英美法詞典》的編撰者之一。他就是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昨天凌晨,高文彬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高文彬曾這樣概括自己的人生。
  • 那位揪出南京大屠殺「百人斬」元兇的老人今晨去世
    東京審判適用英美法程序,法庭的官方語言是英文和日文,而當時的東吳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教授英美法課程的學校。 於是,時年24歲、剛從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的高文彬被推薦成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的秘書兼翻譯官,於1946年遠赴東京,參與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
  • 東京審判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追思會在滬舉行
    9月7日高文彬因病逝世的消息傳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復旦大學法學院等紛紛發來唁電,對高文彬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我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二是大詞典。」高文彬曾對自己的生平做過這樣的勾勒。他全程參與東京審判並揪出了日本「百人斬」的元兇;他是權威法學詞典《元照英美法詞典》的編撰者,享譽學界。高文彬一輩子與法學結緣,改革開放後進入上海海運學院(今上海海事大學),在國際法領域辛勤耕耘四十載,培養的學生遍及法律實務界和學術界。
  • 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享年99歲,勿忘歷史
    高文彬先生一生傳奇,為中華民族貢獻甚巨,他的名字,必將同另16位中國代表團成員們的名字一起,永遠被載入歷史史冊。 高文彬發現「百人斬」資料。 高文彬在「東京審判」期間發現了南京大屠殺「百人斬」的資料。
  • 追思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高文彬,他曾說「要讓一代代年輕...
    高文彬是我國著名的國際私法學者、東京大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他參與東京審判的事跡,被寫入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檔案中,紀念館中懸掛著他的大幅照片。他是權威法學詞典《元照英美法詞典》的編撰者,享譽學界,為後學所景仰…… 東京審判的見證者,發掘「百人斬」戰犯重要證據 高文彬曾這樣概括自己的人生:「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高文彬教授是全程參與1946-1948年東京審判(遠東國際大審判)的最後一位親歷者。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每一次回憶和講述...
    當時軍事法庭採取英美法訴訟程序,定罪不光靠各國提出的一紙戰犯名單,而是要看控辯雙方提出的證據是不是有力,能否駁倒對方,並被法官團採納。  時間緊迫,人手奇缺,再加上大多數中國代表對英美法系不熟悉,更缺乏實踐,抗戰期間國內沒有條件也無意識系統收集日本侵略罪證,而日本投降前後又迅速銷毀了大部分罪證,搜集證據極為艱難……重任落在了中國檢察組肩上。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逝世 晚輩追憶:晚年注重...
    法庭上全部使用英語,擺在高文彬面前最急迫的任務是大量的翻譯工作和整理文檔,於是他開始通宵達旦的工作,最終完成了各項任務。 ▲高文彬生前照片。圖據澎湃新聞尋找證據材料揪出南京大屠殺「百人斬」元兇根據東京審判適用的英美法程序,對於任何疑犯均無罪推定,必須由檢察方提出充分證據,由法官認定後進行定罪量刑。
  • 教師節【純福利】 贈《元照英美法詞典》
    人類的文明以經驗、精神和信仰的形式廣向傳播,代代傳遞。教師是專職傳播者,重要的中介,吸取並傳播經驗精神信仰。他們守護著文明的火種,以之照亮黑暗的世界。致文明的守護者和傳承者。《元照英美法詞典》的背後正是有著這樣一群默默奉獻的法律教育工作者,他們為了完成詞典的編纂始終做到:一絲不苟,盡心竭力,一以貫之。
  • 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享年99歲
    受聘翻譯兼秘書1941年9月,畢業於東吳大學附屬高中的高文彬,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進行系統的英美法和中國法的學習,並於1945年獲法學學士學位。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高文彬回憶說,那時,大家一起分享抗戰勝利後的喜悅,「那段時間是我最開心、最激動的時刻,感覺日本侵略軍終於惡有惡報了。」
  • 受聘翻譯兼秘書,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
    東京審判適用英美法程序,同時,法庭的官方語言使用英文和日文,因此,需要繼續增派相關專業人員。當時的東吳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教授英美法課程的學校,於是,高文彬的老師、上海著名律師劉世芳,把滿懷熱情且英文極好的高文彬推薦給向哲濬。經過測試,高文彬等五位翻譯被錄用。他們於1946年5月15日在上海江灣機場乘坐美國軍用運輸機飛往日本東京。就這樣,高文彬成為參與東京審判的17位中國代表中的一員。
  • 著名法學家高文彬在滬去世,系最後一位全程見證東京審判者|日本...
    悲憤至極的高文彬,立即將這份報紙複印3份,一份留在檢察處辦公室,另兩份遞交給國民政府,中方立即向盟軍總部提出抓捕罪犯。而此時,兩名元兇已經混跡於被遣返的日軍中回國,經過長達半年多艱苦搜尋,盟軍最終在兩人家鄉日本崎玉縣,發現了隱姓埋名的兩名戰犯,殺人狂赫然成為頭裹白布,在街邊設攤的小商販。當他們被押解到南京接受審判時,兩人與南京大屠殺主犯之一的谷壽夫一樣在法庭上百般抵賴,拒不認罪。
  • 蘇大黨委書記:高文彬生前曾約定參加母校120周年校慶
    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以檢察官秘書兼翻譯的身份,參加東京審判,是全程參與東京審判的親歷者。△1945年,高文彬的畢業照△高文彬於2018年為《中國團隊東京審判》一書作序據悉,當年代表中國政府參加東京審判的中國代表團17人中,包括高文彬在內,共有10位法界翹楚來自東吳大學法學院。
  • 蘇大黨委書記:高文彬生前曾約定參加母校120周年校慶
    △1945年,高文彬的畢業照△高文彬於2018△高文彬參觀日軍「百人斬」軍刀△高文彬在淞滬抗戰紀念館籤名江湧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去年9月18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辦的「正義的審判——紀念東京審判宣判71周年圖片展」活動上,時年98歲高齡的高老應邀出席,他在開幕式上說了三句話: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隨後敲響代表正義的法槌,為圖片展拉開序幕。「我當時非常震撼,先生年事已高,但這三句話仍振聾發聵,擲地有聲。」
  • 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
    9月13日,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9月7日高老因病逝世的消息傳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復旦大學法學院等紛紛發來唁電,對高文彬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
  • 上海今夜追思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
    高文彬先生的女兒高嵐從美國發來感謝視頻,高先生侄兒高洵出席。「我父親曾這樣概括自己的一生,他說他一生就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參與東京審判,另一件是參與編纂元照英文大詞典。」追思會上,高文彬先生的女兒高嵐在視頻中說道。
  • 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
    9月7日高老因病逝世的消息傳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復旦大學法學院等紛紛發來唁電,對高文彬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高文彬曾這樣概括自己的人生:「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高文彬教授是全程參與1946-1948年東京審判(遠東國際大審判)的最後一位親歷者。作為中國檢察官向哲浚的秘書兼翻譯,高文彬與其他成員一道,配合中國檢察組起訴、舉證、辯論、庭審和量刑,最終將日本戰犯繩之以法。
  • 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
    :「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高文彬教授是全程參與1946-1948年東京審判(遠東國際大審判)的最後一位親歷者。作為中國檢察官向哲浚的秘書兼翻譯,高文彬與其他成員一道,配合中國檢察組起訴、舉證、辯論、庭審和量刑,最終將日本戰犯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