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6臺島最南端的「明信版」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島的最南端,我們的旅行大巴延著海岸疾行,一邊是沙灘、碧海和銀浪,一邊是別墅、綠樹和旅館,無論是氣候還是風景,都讓我想起地中海的北賽普勒斯。
墾丁有兩個必看的景點,一個是貓鼻頭,一個是鵝鑾鼻燈塔,無論是「貓」還是「鵝」,都限制了人們的想像,我是不大認可這樣的取名術的。其實「貓地」讓我印象更深的是一個豁口處關於海浪的告示,告知這裡曾經有七個小學生曾經被大浪捲走,更為觸目驚心的是友情告示的字裡行間一一羅列了這七位早亡小朋友的姓名,真可謂殘酷的友情!
鵝鑾鼻出名的是「鵝鑾鼻燈塔」,記得早年姚一葦先生從臺北寄給家父家母的信常常貼的就是「鵝鑾鼻燈塔」各個版次的普通郵票,無論是白塔藍天,還是白塔碧海,或是白塔夕照,都異常醒目。燈塔下的樓房裡有一個小的燈塔博物館,展出包括放大的燈塔郵票圖樣在內的各種涉燈塔器物。
返回到停車場,附近有不少販售紀念品的攤點,我要了一塊木板明信片,一面是「鵝鑾鼻燈塔」的圖案,一面是郵政編碼框格等,我實寄了一枚,如果要說這是什麼紀錄的話,那麼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至今為止,這是我這輩子郵寄的最厚最重的明信片,我想叫它「明信板」。
回家後多日,收到了這片木質明信片,那紀念品攤點的老闆娘幫我貼了21元新臺幣的普通郵票,其中10元的「黃帶天牛」的昆蟲普通郵票兩枚,另外加貼1元的花卉普通郵票,加蓋的臺灣郵戳地名不清,好像是「恆春」,這是一個經常在颱風預報時耳熟能詳的地名,郵戳上的時間則極為清晰,是2012年的2月29日,而廈門的落地戳是2012年3月6日,路上頭尾走了9天。
這塊「明信板」上還有加蓋了兩個紀念戳章,一個是「臺灣最南端」,一個是「印象墾丁之旅」。戳章敲在了硬硬的明信片上,也加蓋在愛集郵的旅行者軟軟的心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