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狀和體徵。在現代醫學中,黃疸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一種症狀和體徵,尤多見於肝、膽、胰、腺疾病。
黃疸常見於新生兒中,孩子生下來渾身發黃,家長以為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消退,沒有及時治療。過了個把月,孩子抽筋了,送到醫院一查,醫生說黃疸造成了永久性腦損傷,孩子已經腦癱了。
醫生提醒,現在正值冬季,孩子生下來被裹了一層又一層,黃疸容易被忽視,家長一定不要大意,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4歲男孩患「終身黃疸」,每天需藍光照射20小時
據新聞報導稱,Ismail Ali 今年4歲,他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100個患了克裡格勒-納賈爾症候群的人,也稱為「終身黃疸」。 Ismail 在出生後不久,就出現了黃疸症狀。醫生認為這是一個完全正常的現象,覺得他很快就能度過難關,但是他卻越來越嚴重。他的身體缺少一種酶,導致過度分解血紅細胞,毒素積聚在他的心臟會讓他有生命危險。為了分解毒素,Ismail 每天需要花上20個小時的時間,待在有藍光的床上接受治療,在這裡他吃飯、睡覺、玩耍。
Ismail 在出生一周的時候就進行了光療法治療他的疾病,藍色的光照射到他的皮膚,增加氧氣到他的膽紅素以便於能夠更容易的溶解到水中,使肝臟重的膽紅素更容易排解。43歲的母親表示:「Ismail 做任何事情都在光下,包括吃飯和睡覺,他和其他普通小男孩一樣。」「他沒有其他選擇,如果毒素累積可能會腦損傷或者死亡。」
如何區別新生兒黃疸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又該怎麼治
黃疸,是指皮膚發黃,眼睛發黃、小便色黃的一類疾病:新生兒黃疸則指小兒出生後周身皮膚、雙眼、小便都發黃為特徵的疾病。
小兒出生24小時以後發現黃疸,並能夠在14天以內自然消失,沒有其它症狀,稱之為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
超過14天的黃疸為遷延性黃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指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先天性膽管閉鎖等等。有些疾病還相當嚴重,可危及到小兒的生命。新生兒溶血是最常見的黃疸性疾病,它是由於新生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合而導致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出現溶血,引起貧血、水腫、肝脾腫大、高膽紅素血症。若體內大量的膽紅素侵犯到人的中樞神經細胞核,其發生的黃疸就比較嚴重,醫學上稱之為核黃疸,其病死率較高,並且容易留有後遺症。最常見的治療辦法是換血。輕症可採用光療,又叫藍光照射,此法為治標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療不能代替換血,但可減少換血的次數。
總之,新生兒黃疸多有不同,應在嬰兒出生後密切觀察其皮膚黃疸的變化。對於膚黃過早出現或逾期不退者和黃疸逐漸加重者,或黃疸退後復出者,應特別注意並及時就診。當嬰兒出現黃染時,還要注意觀察小兒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顏色等情況,以便及早發現病理性黃疸,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