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說每一個熊孩子後面必然會有一個熊家長,正如三字經裡所說的一樣,子不教父之過。
如果孩子表現出特別沒有素養的樣子,那麼很有可能是家庭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因為熊家長真的很難教育出好孩子。
中午11:00的時候,小王正在家裡做飯,因為孩子特別喜歡吃餃子,所以她特地買回來一點新鮮的肉,準備剁成肉餡給孩子包餃子吃。
可是還沒剁幾分鐘,就聽到自己的家門被拍得砰砰響,她趕緊擦了擦手上的油去看開門,一看原來是樓下的李大媽。
李大媽是小區裡出了名的難講話,大家看到她都躲得遠遠的,生怕和她有接觸發生爭執。
看到李大媽上門,小王知道準沒好事,但還是笑著問李大媽有什麼事?
李大媽劈頭蓋臉的把小王數落了一頓,說小王一點都沒有素質,大中午的剁什麼肉,把她孫子都吵醒了,孫子怎麼午睡。
聽到李大媽這麼說,小王也沒有好臉色,她指了指鍾,告訴李大媽現在是中午11:00,正是家家戶戶做飯的時候,難不成所有人都為了你孫子睡覺不做飯?
為什麼不讓你孫子在我剁肉的時候不要睡覺呢?
李大媽聽了小王的怒懟,一時半刻也說不出什麼話,只能氣呼呼的摔門而去。
有這樣的樓下鄰居,小王也沒少受氣,就連自己做飯都沒有自由,只能說李大媽確實太不講理,實在讓人無法理喻。
1、為孩子樹立錯誤的榜樣
孩子和家裡人接觸的機會是最多的,所以家人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好的行為當然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如果家長自己的行為都處處透露著負能量。
那麼自然無法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反而有可能因為自身錯誤的行為讓孩子也受到影響,成為一個眾人眼裡的熊孩子。
2、導致孩子價值觀扭曲
孩子的價值觀其實在他們幼兒時就已經形成,除了一部分源於他們的自我認知之外,大部分都是受到家人的教育影響和引導。
如果想讓孩子從小就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那麼家長就一定要避免自己出現不良的行為和認知,否則便很難向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是怎樣的,導致孩子在認知上出現偏差。
1、孩子懂得原則底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原則底線,只是孩子很多時候並不知道,所以總是會在底線邊界徘徊,稍不留神就會觸犯底線。
這時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什麼是規矩,讓孩子懂得我們的言行舉止要受到規矩的制約,任何觸犯原則底線的事情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教會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2、培養孩子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是一種很強的能力,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能夠讓孩子在任何場合都不隨波逐流,而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思想去判斷事物的正確性。
這樣孩子才能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事,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從而讓孩子具有足夠的判斷力和是非觀。
3、教會孩子感恩
感恩的孩子才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家人為自己的付出,是家人對自己愛的表現。
當然在得到他人幫忙的時候,也應該心懷感恩之心,哪怕只是簡單的謝謝,都能讓孩子懂得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感恩的孩子自然會心懷友善,成為真正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