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大多數人對於PR的理解是有誤區的,有的人認為PR就是搞關係的,沒有多大用,有的人認為如果有一個好的產品,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通過PR的營銷手段,可以一夜引爆市場。則也有的人認為,公司的產品夠好,消費者夠多,根本不需要PR,反而PR還會給公司帶來麻煩,其實以上的這些觀點是有誤區的。
那麼,PR的本質到底是什麼?PR對初創的品牌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如何通過PR來低成本獲得影響力,智遠從媒體出身,到公司PR,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給大家談一談。
1-產品好,有消費者,不需要PR-
很多的初創品牌覺得,我產品好就行,商業模式ok,能賺錢,要PR幹什麼?其實這樣的問題對於很多接觸PR的人並不陌生。有句話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缺乏基本商業常識的表現。
其實道理還是蠻簡單,小米的產品好,華為的手機也不錯,但是每次他們開新品發布會,相信品牌公關團隊都會把演講稿準備好,要求創始人反覆的練習,演講,掌握方向等。把產品做好,只是商業系統裡的一個環節,你首先要讓大家知曉你的產品,並且認為你的產品真的好,別人在願意嘗試,而這也正是PR的重要作用之一。
2.PR在前期的作用一融資造勢
很多初期創業者初期在融資的時候,都會選擇群發BP,但是一般都會石沉大海,因為項目太多,VC資本不一定天天有機會翻看那麼多郵件,可是,假設你通過公關的形式去傳播,當投資人或者公司在某篇文章或者報導上讀到你,或者聽別人講到你,那麼他約談你的機率就會上升了,這種連接顯然更有效。
如果你的PR專業,那麼投資人對你的項目本身了解程度和好感度也會上升,從而增加了融資成功的機率。事實上,創業者通過媒體報導被投資人邀約到最後的例子很多。非常的有效,曝光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
3.PR在前期的作用二招聘人才
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這年頭創業公司可以說多如牛毛,但是市場的人才是有限的,如果你想成功的吸引到應聘者,除了委託獵聘,最好的形式是通過PR的曝光,通過曝光,能吸引到很多的人才關注,這樣的話在招聘方面,HR不但可以做好更多的篩選,切能夠快速找到項目相投的人才。
4.PR在前期的作用三獲取流量
目前冷啟動一個項目,尋找種子用戶,最簡單的形式就是通過PR的曝光,曝光之後,能吸引很多用戶使用你的APP,這樣的話,不但在網上可以看到APP的消息,同時也能讓市場快速的發展,引起用戶的注意力。當然,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當用戶通過搜尋引擎搜索你的產品時,如果網上關於項目的信息較少,他們可能就會跑到你的競爭對手那裡去。
5.PR在前期的作用四合作機會
通過PR曝光可以提高項目本身的知名度,如果知名度高一些,相之,合作的機會就會很多,假設你是做平臺,那麼可能就會吸引到很多供應商關注,換句話說,PR為合作鋪墊做了有力的背書和傳播。
對於PR的錯誤理解:
很多人認為PR不就是寫軟文找媒體發嘛,PR不就是開個發布會,告訴大家我有個新品要發布了,PR不就是騙人的麼?各種造勢,有什麼用,不能帶來GMV,如果PR把沒有說成有,把假話說成真的,這不是PR。
PR的全稱是「Public relationship」,是營造有利的公眾關係,這是長期的事情,你可以突出優勢、迴避不利,但不要只顧短期利益而肆意造假、說謊,好多公司曝出問題,其實都是在還歷史的債。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PR的本質,會是什麼呢?那就是:通過信息的設計和傳播,營造良好的受眾認知。相比廣告的單向信息灌輸,它更注意與受眾的溝通,更潤物細無聲,更低成本。
當你需要用最簡單的一段話介紹你的項目時;當記者採訪你時;當你想讓產品得到大量媒體的報導時;當你的品牌出現負面信息時......你都需要PR。
6.融資公關PR的6個步驟
想把PR做好不太容易,並不是源源不斷的對外宣傳有多好就萬事大吉了,搞不好還會被同行黑,從我經驗的角度,一次專業的PR至少要分為六個步驟,如下:
一.對階段目標進行細化
PR的目標不同,所面對的受眾,涉及的內容,傳播的渠道,最後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初創公司如果是想為了融資造勢,那麼就要把目標細化為,引起投資公司的關注,尤其是投資方向裡有企業的投資機構,並且希望投資機構可以主動聯繫。這個目標會用來指導後續的一切PR動作,比如內容的設計要符合他們的話語體系,要提煉出一些key points擊中他們的內心,再比如投放的媒體要能夠精準地傳播給這類投資人,包括要設計好投資人聯繫你的路徑......所以做PR的第一件事,是先把目標細化出來。
二.面對的受眾
融資公關面臨的受眾一般為資本或者關注某一個領域的投資人,確認的目標後,需要思考受眾有什麼特點,怎麼才能被打動,如何產生想要的行為。試想下,假設你是做新消費類,投資人,投資機構通常會關注哪些平臺,看好哪裡出來的創業人,他們投的哪些項目,有什麼投資忌諱,會看什麼樣的媒體,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這這些信息提煉,然後如何銜接到內容當中,很重要。
三.傳播內容設計
以上剖析做完後,就到了最重要的部分—巧妙的設計內容,內容要有一定的專業讀,比如,你可能需要準備一下的三份內容:
第一份:是整個項目的關鍵點梳理,用於對外的話術。一般包括:市場概述、產業分析、痛點描述、商業模式、競品分析、產品介紹、團隊介紹、發展計劃、財務計劃等,這個部分要參考受眾剖析的結果以及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比如涉及到商業機密的部分肯定要迴避。
第二份:是一篇具有專業度的融資報導稿件,用於給媒體老師作為參考。這一部分的重點在於用讀者的視角把項目的邏輯與亮點呈現出來,讓文章具備可讀性,最忌諱的是把自己的項目一通誇,明天就要顛覆什麼什麼,這些是最忌諱的,這個部分最考驗PR的專業度。
第三份:是關於項目的簡短介紹,甚至是一句話總結。對於商業問題本身,一句話或者一小段話根本沒有辦法呈現完整準確的信息,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但在傳播上,這樣做卻意義重大。哪個更能打動你?這個簡短介紹類似電梯三分鐘,關鍵在於用最短的時間調起受眾的胃口。
四.對接媒體
我們要把基礎做好後,才是聯繫媒體的開始,要根據目標和受眾的特點,選不同的媒體,在和媒體建立關係時,需要準備的內容就派上用場了,事實上,越是有影響力的媒體,越看重項目是不是有報導價值,千萬不要把媒體只當作發稿使用,直接花錢覺得就可以解決其實是蠻業餘的。
比如我們需要融資造勢,選擇的媒體則側重創投媒體(創業邦 鉛筆道 36氪 創業黑馬)其他的在配合些科技KOL媒體作為背書即可。在融資前,可以放些風出去。
五.持續發聲
PR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成本不是太高,但是可以四兩撥千斤。因此,你可以每個一周或者半月發出點動態,比如產品升級,戰略合作,市場調整,這既對媒體關係維護,也能讓受眾接收到最新消息。
雖然,你沒有辦法確定一次PR動作出來,就一定可以收到12個投資人的邀約,獲得1萬個註冊用戶,或者得到7個重要的合作機會,但PR卻是有可能達到上述效果的。徐小平老師曾在朋友圈分享過一句話,「如果只剩1美元做marketing,那就應該花在PR上」,PR就是一種低成本打響品牌的有效方式,在信息爆炸和產品爆炸的時代,尤其需要引起創業者的重視。
當然融資能力比較強的創始人,
可能不需要以上流程,憑靠關係可能A輪就有人支持你。
7.初創公司需要什麼樣的PR
如果公司有足夠的預算,那就找一個全能型的選手,但是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講,能夠提供的,還是一個正常市場價的薪水。所以,要求就不要太苛刻,能在一個領域有所突出,就ok啦。
通常來講,新公司對公關的需求,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戰略型,統籌性,懂管理,能分析競品。這類PR的價值在於,能夠基於企業規劃,做一個相關公關規劃,配合進行企業的形象包裝和構建,也能配合其他部門,做一些業務支持,能文能舞價格較高。
第二種:很多公司選擇比較多,媒體出身的PR。希望能和媒體打好交道,建立資源和關係,這樣方便以後企業發展中使用。對於和媒體及時溝通,獲取信息發布的機會,非常重要。一媒介出身的朋友,在媒介領域非常牛,但跳甲方負責PR後,還要接任撰稿的事情,接手自己的短板,無異於釜底抽薪,PR和做文案內容是兩碼事。
第三種:就是文案。這個文案相對來說就比較資深了,比如新聞稿,企業文化,品牌介紹,發言稿,活動的流程規劃,甚至搞活動的易拉寶也要起草。文案是個燒腦的活,是新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個職位,這個是文案類PR。
新公司的配置一般為3名,一個領導,負責整體PR事宜的溝通和規劃,另外一個媒介,一個文案,負責具體的落地執行,遇到重大項目,引入乙方公司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