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外召開

2020-12-15 人民網

2018年9月28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主辦,《今日中國文學》編輯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國文學翻譯檔案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包括國際知名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在內的130餘名海內外中國現當代文學、翻譯學、外國語言文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探討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翻譯、傳播和接受現狀,共商中國現當代文學海外經典化的有效途徑。

美國著名翻譯家、漢學家葛浩文教授、金介甫教授、石江山教授、林麗君教授、香港翻譯學會長、《翻譯季刊》主編、香港嶺南大學陳德鴻教授、美國阿巴拉契亞州立大學塗笑非教授、中國文化典籍翻譯研究會會長王宏印教授等出席了研討會開幕式。開幕式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查明建教授主持,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張峰、美國翻譯家與漢學家葛浩文教授致辭,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翻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開幕式結束後,來自美國聖母大學、有「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之譽的翻譯家、漢學家葛浩文教授與其夫人與合作譯者林麗君(Sylvia Li-Chun Lin)教授帶來了大會主旨發言「忠實的限度」。聚焦「忠實的限度」這一重要翻譯倫理主題,他們援引多年閱讀與翻譯中國現當代小說過程中積累的豐富例證,探討了究竟該如何看待「譯作優於原作」這種評價,「創造性翻譯」究竟是違背譯者天職的「原罪」,還是翻譯中必然存在的現象等具有高度爭議性的問題。談到中西文化交流,葛浩文表示:「譯者應當在忠實與可讀性的角力中採取抵抗文化同化的立場」。此後,來自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石江山(Jonathan Stalling)教授作為《今日中國文學》的創辦者與主編,介紹了「中國文學翻譯檔案庫」的歷史淵源,描述了其對翻譯研究範式正在產生何種影響,並提出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行動者網絡翻譯研究」(Actor-Network-Translation Studies),作為對既有的闡釋學與社會學導向的翻譯研究方法的一大補充。

南開大學的王宏印教授、蘇州大學的季進教授、海外國語大學的孫會軍教授也分別帶來了主題為「當代陝西作家作品的英譯研究」、「夏氏兄弟書信的意義」、「翻譯中的合作」的大會發言。當日下午的研討會分組論壇中,來自海外高校、內地高校與港澳高校的逾60所高校的學者聚焦「從中國文學到世界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譯介與傳播模式研究」、「中國現當代小說在海外的翻譯與接受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翻譯家研究」、「中國文學對外譯介的行為者研究」、「中國詩歌戲劇散文的英譯研究」六大主題,進行了分組討論。

28日當晚,葛浩文、林麗君這一對翻譯經驗豐富的譯界伉儷還將主持主題為「文學翻譯那些事兒」的圓桌會議,與譯者、學者、讀者面對面交流討論。此前,受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的邀請,葛浩文和林麗君夫婦曾為上外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文學翻譯過程中的譯者合作」的精彩講座。

自16世紀歐洲傳教士將中國文化典籍與文學作品譯介到西方之後,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日益引起海內外文學翻譯研究者的普遍關注。此次國際研討會,旨在促進學界與業界關注與探討中國文學在海外的翻譯、傳播與接受,展現西方譯者、編者、出版社等行為者(agents)為中國文學傳播所付出的努力,總結中國現當代文學海外譯介的經驗和教訓,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翻譯學的發展,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責編:陳晨、韓慶)

相關焦點

  • 中國現當代文學如今在海外的翻譯、傳播現狀是怎樣的?
    中國現當代文學如今在海外的翻譯、傳播現狀是怎樣的?海外譯者在翻譯中國現當代文學時,對於中國文化的「輸出」又持有怎樣的觀點?近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主辦,《今日中國文學》編輯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中國文學翻譯檔案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
  • 中國文學翻譯「走出去」
    近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主辦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的譯介與接受」國際研討會在滬召開。 關鍵詞:中國文學;翻譯;中外文化 作者簡介:   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俄文學翻譯家齊聚莫斯科 《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隆重開幕
    人民網莫斯科12月16日電 (記者 華迪 屈海齊) 在即將告別2014年之際,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於12月16日在莫斯科舉辦了《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這是一次文學翻譯家的盛會,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的文學翻譯名家悉數出席,彰顯出本次國際研討會的規格和水平。
  • 譯見||美國漢學家威廉·萊爾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譯介觀
    對萊爾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譯介觀進行探究,可為譯者研究以及中國文學外譯研究提供一個歷史觀照。在此語境下,特別是受益於莫言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輻射效應,作為中國文化重要部分的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迎來了研究熱潮。縱觀中國翻譯史可以看到,幾百年來,海外漢學家以其學識與熱情 , 致力於漢學研究乃至翻譯事業,推動中國文化與文學走入異域國度。因此學界對海外漢學家的關注日漸增多。以漢學家的譯介實踐與觀念為切入點審視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研究,不失為一條有益和可行的探索路徑。
  • 譯見||汪寶榮:中國文學譯介傳播模式社會學分析
    作者簡介:汪寶榮,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文學譯介與傳播、社會翻譯學、中國翻譯史。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翻譯社會學視閾下中國現當代小說譯介模式研究」(15BYY034)。我國專門外宣機構主動「輸出/譯出」中國文學也能擴大其國際認可度,但這種難免帶有政治動機的文學輸出容易在輸入國遭到冷落甚至抵制。由於國內譯者、出版社的影響主要在國內,且往往對國際翻譯出版慣例缺乏了解,在翻譯出版方面開展中外合作尤為必要。參照行動者網絡理論並基於歷史上和目前常見做法,在「由誰發起+由誰出版」運作機制下至少有五種中國現當代文學譯介與傳播模式。
  • 從小說走進北歐,國內規模最大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問世
    從小說走進北歐,國內規模最大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問世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21 日前,挪威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羅伊·雅各布森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
  • 「《紅樓夢》在東亞的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大召開
    2018年10月2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紅樓夢學會、韓國紅樓夢研究會協辦的「《紅樓夢》在東亞的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新樓B134會議室舉行。來自國內外研究《紅樓夢》的專家學者以及博士生共同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 「中國戲曲在北美的傳播」學術研討會召開 跨界學者共議中國文化...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孟佳)「中國戲曲在北美的傳播」學術研討會11日至12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梅蘭芳紀念館等十餘所高校、科研機構和文化單位的40餘位專家學者共聚於此,對中國戲曲在北美的譯介、傳播、接受與研究展開討論。「中國戲曲在北美的傳播」學術研討會開幕式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梁燕(左一)主持。
  • 通過中國現當代文學來理解中國
    ,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電影教授,歷任亞洲研究系主任、東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作為開創現代中國「淪陷區文學」研究的一位美國學者,耿德華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就開始閱讀和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迄今已近半個世紀,可說是一位通過中國現當代文學來深入理解中國的美國漢學家,而其心路歷程與學術軌跡在同時代的海外漢學家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中國人民大學東亞日本語言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隆重召開
    10月15日、16日,由外國語學院、日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協作與日本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東亞日本語言文學文化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隆重召開。150餘名來自日本、韓國、斯洛維尼亞、臺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的近80所學校的專家、學者匯集人民大學,參與了本次學術盛會。
  • 中國圖書亮相開羅國際書展
    人民網1月30日電 受國家新聞出版署委託,北師大出版集團代表中國出版界,攜近千種圖書參加第五十屆開羅國際書展。時值中國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國展團在書展期間舉行了"迎新春,寫福字,送春聯"活動。1月29日,中國展團攜手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和「阿拉伯翻譯家與漢學家聯盟」舉行了「第三屆中埃翻譯與出版研討會暨贈書儀式」。中國駐埃及使館文化參贊兼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嶽文主持研討會。
  • 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舉辦—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第十一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廣州中山大學召開。
  • 譯論||翻譯家的選擇與堅守——杜特萊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之路
    譯本的品質如何、文學譯介與傳播的效果如何,甚至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的目標能否得以實現,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並依賴於翻譯家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工作。在當下的中國文學外譯研究中,國內譯學界對中國文學在英語世界的譯介探討較多,而對中國文學在法語世界的譯介及重要譯者的關注卻相對較少。實際上,法國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學傳統,旦對異域文化的幵放和接納程度較高,一直以來都是世界範圍內譯介中國文學的重鎮之一。
  • 當代文學:海外傳播新風景
    劉慈欣小說在日本的成功不是個案,近年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作家與作品正在增加。科幻文學、諜戰小說、網絡小說等類型文學在國外讀者中影響力日益增強;除歐美英語世界外,亞洲、東歐各國對中國文學的接受也令人欣喜。隨著中外文學交流愈加頻繁與深入,了解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傳播與接受情況,對中國文學更好地「走出去」至關重要。
  • 上外一周發布 | 翻譯研究院成立,區域國別研究田野調查研討會,紀念...
    上外一周發布 | 翻譯研究院成立,區域國別研究田野調查研討會,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升旗儀式....10月17日,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三屆「區域國別研究的田野調查案例」學術研討會召開。校園
  •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
    202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二805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詳細解析,分析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討論敘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學風格內涵和價值;第五編論述文學消費、文學接受和文學批評等內容。
  • 安徽省比較文學學會2020年年會在安徽三聯學院召開
    10月17日,安徽省比較文學學會「2020年年會」暨「比較文學研究中的中國視角」學術研討會在安徽三聯學院隆重召開。會議由安徽省比較文學學會主辦,安徽三聯學院外語學院及翻譯與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承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
  •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翻譯的「無為而為」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一直在逆浪前行,但透過「面子」看「裡子」,總體來說,中國文學仍然是我們主動「送出去」的多,賣出去的少。歷史和事實證明,翻譯是中國文學走進世界不同國家的主要媒介和載體,是推動中華文化潤濡世界的堅實路基,是加速中外文化交流的助推器,是保證中國文學文化國際傳播質地的「壓艙石」。
  • 陳月紅:歐美主動譯介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啟示
    此次大會設立了「文學走出去的學理反思」「本土視角與批評自覺」「域外漢學家的譯介研究」等議題,邀請了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朱振武,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謝天振、虞建華,浙江大學教授許鈞,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建華等專家進行了現場研討,旨在探討外國文學研究和文學翻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找到正確路徑。
  • 《文心雕龍》海外英譯及其接受研究
    摘要:20世紀以來,對海外中國文學理論的譯介和接受的考察已日漸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命題。在半個多世紀曆程中,通過中西學者共同的努力,中國傳統文論的海外譯介與接受取得了諸多實質性的進展。  如表1所示,與其他中國文學典籍的譯介相比,目前海外《文心雕龍》海外譯介的主力是華裔漢學家,其全譯本數量還是相對偏少。從英譯本的總體情況來看,海外譯者由一開始的單篇節譯到後來的多篇節譯,其翻譯完成度越來越高,足可見海外《文心雕龍》譯介力度與受眾關注度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