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舉辦—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本報訊 第十一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廣州中山大學召開。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師生代表共15人與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師生一起,共同探討中國文學的諸多問題。

據悉,本屆研討會宣讀並討論了42篇學術論文,內容涉及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等多個學術領域。會議還特別邀請了臺灣教授戴景賢,就「北宋理學大儒張橫渠之二重性論」及北宋理學中諸多問題進行了演講。

據介紹,兩岸中山大學中文系的交流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李潔尉 蔡珊珊)

《中國科學報》 (2014-08-28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研討會】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舉辦「周有光先生與中國語文現代化」系列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分為上午、下午兩個場次。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院長王庭槐教授和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副秘書長譚汝為教授分別主持上午場和下午場研討會。上午場發言的專家學者有: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袁鍾瑞,南京大學文學院資深榮譽教授董健,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詹伯慧,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李煒,我院副院長、學院周有光與中國語文現代化學術研究中心主任李中生。
  • 兩岸茶業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竹舉辦
    8月25日電 (記者 林永傳 黃少華)第八屆海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25日在位於新竹市的臺灣清華大學舉辦。這場由兩岸茶業界聯合舉辦的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吸引了兩岸相關領域研究的近百名頂尖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大會收到論文120多篇。其中,大陸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領銜、來自13個省區市的6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提交了90篇論文。  分別作為兩岸茶業學術研究領域「泰鬥級」人物的陳宗懋院士和臺灣「中研院」吳仁混院士,在會上報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 第十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煙臺舉辦
    中國山東網煙臺1月21日訊 (通訊員 姚玉勃) 近日,第八屆兩岸華文教師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煙臺舉辦。研討會旨在為世界各地華語文教學領域的教師及研究生,搭建一個交流和研究的平臺,積極探討華語文教學及中華文化傳播的理論、方法和工具,特別是探索新時期華語文教育的特點,提升華語文教育的學術發展,增進國際學術文化交流。來自大陸、臺灣、香港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日本、泰國、捷克等國的30餘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150餘人參會,收到學術論文120餘篇。
  • 上海交大舉辦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系列專題論壇—新聞—科學網
    8月15日至9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等通過線上雲會議的形式,舉辦以「中外文化互鑑、科技人文融合」為主題的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系列專題論壇暨2020年首期線上研修班
  • 「文學地理學與臺灣文學研究新視野」學術研討會在廈舉行
    央廣網廈門11月18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17日上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文學地理學與臺灣文學研究新視野」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來自兩岸70餘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
  • 走進高雄中山大學 探尋兩岸中大的特殊情緣
    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12日晚,中山大學90周年校慶交響音樂會在康樂園中區草坪奏響,抗戰名曲《杜鵑花》仿佛讓人回到烽火連天的七十多年前。交響樂的演奏者分別來自兩岸中山大學的學生樂團,因為共同的校慶日,他們跨越海峽,共奏一曲。
  • 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川舉辦
    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川舉辦 2015-07-04 14:59:304日,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開幕。來自中國、美國、法國、韓國等海內外300多名學者參會,共同研討文化與傳播裡的符號學。  「符號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四川大學教授趙毅衡一語點明,符號學就是意義學,任何意義都是要靠符號才能傳達,所以人們每天生活在符號當中。
  • 「異代新聲」馬華文學研討會在臺北舉辦
    中新社臺北3月25日電(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異代新聲」馬華文學與文化研究生研討會24至25日在臺北舉辦。為期2天的會議,共邀20餘位來自海峽兩岸及馬來西亞的碩士、博士生發表論文並參與講評。  馬華文學,指馬來西亞華文文學,泛指馬來西亞以華文寫作的文學作品,亦指「馬來西亞華人文學」或「華裔馬來西亞文學」,但作家不限於華人。  研討會由臺灣大學中文系、臺灣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辦。主辦方稱,會議旨在推動馬華文學在年輕一代中的影響,鼓勵他們就馬華文學的研究發出「新聲」。
  • 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在榕舉辦
    在學術主旨發言中,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民居專業學術委員會副會長戴志堅、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李乾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閩臺區域研究中心主任謝必震、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教授徐裕健、福州大學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張鷹、福建工程學院臺灣教授楊寶華分別圍繞閩臺古建築文化淵源、裝飾藝術與兩岸認同、活化轉型思路等話題,分享古建領域研究進展,交流修繕保護的創意思路
  •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5日,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在青海大學舉行。會議由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海大學承辦,議題內容涵蓋信息科技與納米科技兩大領域。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陳信文、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出席會議。
  • 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新聞—科學網
    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作報告 科記協 供圖 12月5日,由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科技廳主辦,廣東省食品學會、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的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上線 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
    中新網12月3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今日正式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英文頻道相繼上線,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快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 甲午戰爭雙甲子學術研討會
    6月29日,由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臺灣兩岸統合學會、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聯合主辦的「甲午雙甲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莊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40餘位著名學者、嘉賓參加會議。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黃泰巖、海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主任王憲、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王平等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湖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江利平、湖北省臺辦副主任郭化夷等蒞臨大會現場,開幕式由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臺灣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餘克禮主持。
  • 北大臺灣研究中心主辦「兩岸關係新思路」學術研討會
    近日,受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委託,由北京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聯合主辦的「兩岸關係新思路」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和「國家尚未統一情況下兩岸特殊政治關係」等議題展開了討論,並就如何建構兩岸關係新思路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
  • 「海峽兩岸智慧城市的發展與展望」研討會在常舉辦
    中國臺灣網9月21日常州訊 9月18日至21日,「海峽兩岸智慧城市的發展與展望」主題研討會在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成功舉辦。河海大學副校長唐洪武、臺灣東華大學校長趙涵捷、常州市臺辦主任許春元等出席開幕式。研討會期間,常州市臺辦還專門與臺灣東華大學參訪團一行交流座談。
  • 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研討會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成功舉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4月20日,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我校學術會議廳舉行。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原副會長盧鹹池,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潘錫堂,臺灣中華崑曲藝術協進會理事長楊振良,山東省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西忠,山東省青年聯合會主席袁良,學校黨委副書記高峰、副院長王林山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 第四屆清代文學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大學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吳楠 通訊員盧坡 盛豔)11月23—24日,安徽大學文學院、華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所、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清代文學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召開一大批優秀的年輕學者加入清代文學研究隊伍,表明清代文學研究開始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會議顯示了清代文學研究的全面推進,在清代詩歌創作、詩學、小說、戲曲以及經典文本的重讀等方面都有新的認識。   蔣寅認為,清代文學文獻豐富,是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的學術領域,清代文學的總結性也為我們認識文學傳統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 兩岸四地公共學術研討會將在臺灣義守大學舉行
    據臺灣媒體報導,以「華人地區公共治理變革與實踐」為主題的「2010第六屆兩岸四地公共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19及20日在臺灣義守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會中邀請臺灣外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  臺灣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主任林皆興表示,「兩岸四地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自2005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首次舉辦以來已舉辦5 屆,在兩岸四地學人中產生重要的影響,成為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展示華人地區公共管理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
  • 中山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政策:東亞國家的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領域探索社會治理與公共政策創新,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研究者在這一領域展開較多探討與爭鳴,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社會治理與公共政策的發展模式,探索形成發展模式的邏輯機制,分析不同發展模式下遭遇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學術對話。
  •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中日韓高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出席會議開幕式並致辭。日本東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主任教授小林雅之,日本文部省高等教育政策顧問、同志社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山田禮子,日本龍谷大學文學研究生院教授林美輝,韓國高麗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系教授卞基溶,韓國延世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炳植,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秦惠民、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教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田宏傑、教育學院副教授胡莉芳、心理學系教授胡平、教育學院院務助理周詳等嘉賓、學者參加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