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過程:指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識記、想像和思維)、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
3、觀察法: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動為先決條件,與積極的思維相結合,系統地運用感官對客觀事物進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4、自然實驗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況下,根據預定的計劃,有意識地引起或創造所要研究的現象。
5、反射:是有機體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實現的對體內外刺激所做出的規律性的應答活動。
6、反射弧:是實現反射的生理結構。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反饋和效應器。
7、無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生來就有的不需要學習就會的反射。
8、條件反射:是後天的,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經過學習而形成的反射。
9、興奮過程: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相對休息狀態轉向活動狀態。
10、抑制過程: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活動狀態轉向相對休息狀態。
11、興奮和抑制的擴散與集中:當大腦皮層的某部位產生興奮或抑制時,並不是停留在原發點不動,而是向周圍的神經細胞傳布開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擴散。擴散到一定限度後,又向原發點聚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集中。
12、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是指一種神經過程能引起與它相反的神經過程的增強。
13、第一信號系統:是具體刺激物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4、第二信號系統:是由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5、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預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無意注意: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後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象或活動上的特徵。
20、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需要,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的特性。
21、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2、知覺:是人腦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覺閾限:是指能引起感覺持續一段時間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種複雜的神經裝置,由感覺器官、傳導神經(包括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和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三部分組成。
26、適應:由於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變化叫做適應。
27、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28、記憶表象:被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它的形象仍能在頭腦中呈現出來,這個現象叫記憶表象。
29、識記:就是通過反覆感知從而識別、記住某種事物,並在頭腦中留下映象的過程。
30、保持:是識記過的材料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人腦的保持量是相當大的。
相關內容: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專題 |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報名考試時間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考試公告 | 2014年福建省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匯總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職位表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崗位查詢入口 |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準考證列印入口
2014年福建教師招聘筆試成績查詢入口
【福建教招筆試輔導課程】|【福建公職類考試課程最高優惠500元】
【福建教師招聘考試YY講座】|【福建教師招聘高校講座】
我們的QQ群:341184975
更多福建教師招聘內容請關注福建教師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