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王維《使至塞上》,最負盛名的邊塞詩,頸聯成千古絕唱

2020-12-17 騰訊網

今天,小琦和大家聊聊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三單元閱讀古詩——《使至塞上》,作者是王維。

王維,大夥都知道,唐朝著名大詩人,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在書法和繪畫上的造詣也是極高,後人稱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但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代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王維的詩為宗尚。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詩、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膾炙人口的佳篇流傳下來。

王摩詰畫像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王維流傳下來的最負盛名的一首邊塞詩——《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首詩裡面需要注釋的名詞還是挺多的。咱們一個一個的說哈。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單車:這裡形容輕車簡從。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

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於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後即授典屬國官職。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的《中國歷代詩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

徵蓬:隨風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胡天:胡人的領空。這裡是指唐軍佔領的北方地方。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

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雲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雲塞外多旋風,「嫋煙沙而直上」。據後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

長河:指流經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內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並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這裡指前敵統帥。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漢竇憲北破匈奴,曾於此刻石記功。這裡代指前線。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詩佛不愧是詩佛,一首詩光需要注釋的名詞就整了一大篇子。佩服!咱接著往下來,用白話文翻譯一遍這詩到底啥意思哈!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於此次出塞途中。此詩描繪了出使邊塞的艱苦情況,抒發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孤寂之情。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所往之處是:「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裡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長河落日圓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

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裡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裡說的那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

好啦,這首《野望》就先說到這吧,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文/古韻琦談

品味詩詞曲文意蘊,融於生活點滴

相關焦點

  • 中考必背古詩詞40首‖10、《使至塞上》知識點+圖文解讀+習題
    【答案】(2分)可從詩題「使至塞上」,詩句中「邊、居延、漢塞、胡天、大漠、蕭關、燕然、屬國、都戶」等詞語(地名、官名)看出這是一首邊塞詩。 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14.本詩的頸聯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從鍊字的角度對這兩句詩進行賞析(2分)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 《使至塞上》詩文鑑賞及考點揭秘
    【解析】賞析詩句,可以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也可以從鍊字的角度賞析,任選一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實戰過關】一、理解性默寫1、《使至塞上》敘述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的詩句是:           ,          。
  • 八年級上冊十二課《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知識與能力目標】1、積累重要字詞。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邊塞詩,其中一句寫景絕妙,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王維年輕的時候也幻想過邊塞的樣子,他在夢裡無數遍的去過那個地方,那裡一望無際,天高雲淡。也許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有一天真的能夠來到那裡。在大唐,那個不流行旅遊的時代,王維來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邊塞。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大漠裡,一排馬車像是蜿蜒的蛇緩緩向沙漠深處延伸,王維就在這裡。不過此刻他的心中充滿了悲傷。
  • 經典詠流傳:王維《使至塞上》| 詩佛的豪情
    《經典詠流傳》之王維《使至塞上》《閱讀中國》之王維《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是你們語文啟蒙的酈波老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王維的一首千古名作——《使至塞上》。詩云:「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和孟浩然毫無疑問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兩面旗幟,而唐代詩人能與「李杜」並稱的也只有王維了。你看李白號「詩仙」,杜甫號「詩聖」,而王維呢,號「詩佛」,正是儒釋道三家齊聚啊。
  • 詩詞朗讀:王維《使至塞上》
    細細品味文字間的那一份感觸用你最深情的朗讀來喚醒你那最真摯的情緣期待,期待,期待你的朗讀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單車:一輛車,車輛少,這裡形容輕車簡從。問邊:到邊塞去察看,指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民族附屬於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
  • 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到底怎麼樣的有詩有畫,我們分享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王維的這首送別詩,從南朝沈約的一句詩「莫言一杯酒,明日難重持」點化而來,送別詩中的不朽經典,被後世廣為傳誦。全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至真至純的老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在唐代便被譜成了《陽關三疊》,後來又被編入樂府,成為餞別的名曲,歷代廣為流傳。
  • 【高中複習】邊塞詩鑑賞(習題含答案)
    當然,我們尋常所指的邊塞詩,範圍要大一些,凡是表現軍旅生活的詩作都可歸為這一類。要理解、鑑賞這類詩歌,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把握時代特徵,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邊塞詩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最能體現國運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對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幫助的。
  • 《使至塞上》解析
    我比較笨,也可能年齡大的緣故,在胡亂解讀了很多詩歌之後,卻琢磨不透《使至塞上》,詩人心情那麼鬱悶,為什麼還會讚揚將士,為什麼看到落日感覺到溫暖親切
  • 「詩中有畫」 ——《使至塞上》活動課教學設計
    佛家:王維,字摩詰,信奉佛教,素有「詩佛」之稱。詩中充滿禪意的哲理。隱士:晚年隱居,擺脫塵世繁雜,清幽寧靜,他的詩作天才妙悟、神韻悠然。今天我們來學習王維的代表作《使至塞上》,感受其中的「詩情畫意」。——王灣《次北固山下》頸聯:氣象陡然一變,詩人眼睛看到了塞外壯美的景色:「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詩人信奉佛教,是有慧根的,一見到這景象,把自已的孤寂情緒融入到廣闊的自然景象中。詩人立即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心中也隨之釋然,得失榮辱可能都如同那縷「孤煙」慢慢消散。
  • 早讀10:高考背誦:飲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助記] 頸聯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④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助記] 尾聯勸勉友人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使至塞上》(王維)①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助記] 首聯點明作者出行的身份(「屬國」)和目的(「問邊」)。②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助記] 頷聯用「徵蓬」「歸雁」兩個語句來形容此番漫漫長途的孤寂與艱辛。
  • 詩佛王維:人生的態度就要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空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教他音樂,父親教他詩文,母親是個佛教徒,懂佛經,教他畫畫,有如此高端優良的家庭教育,王維九歲就會寫文章,22歲便中了進士,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王維成了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 王維最為出彩的六首詩,每首都是千古絕唱,值得你一讀再讀!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其中收錄了王維的詩29首,佔比近十分之一,足見王維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王維,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二十一歲的王維就中了進士,可謂是春風得意,等待他的似乎就是飛黃騰。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堪稱人間最美的千古絕唱!
    《山居秋暝》是詩人王維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此詩主要描寫初秋時節,王維在他的終南山別墅所見到的雨後美景,表達了他寄情於山水並對自己的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愉悅心情。此詩為詩歌中的山水名篇。詩的開頭兩句,王維向我們交代了這首山水畫般的詩,所發生的地點和時間。雖是「空山」,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後面還是有寫到浣女和漁舟。這裡主要是借「空山」來突出王維隱居之地的人跡罕至,以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為寫景的千古名句。
  • 高考古典詩詞鑑賞:邊塞詩
    但是不管什麼時期的邊塞詩都迴旋著愛國的主旋律。邊塞詩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盛唐: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王翰)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 (王昌齡)   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 必考類型:語文邊塞詩鑑賞滿分要點!
    2、標誌 邊塞詩標題——常含「塞、徵、軍、塞上、塞下、徵人、從軍」等字詞。 如:柳中庸的《徵人怨》、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二)》等。 3、代表詩人 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翰、王維等。以岑參、高適為最著名,故又稱岑高詩派。 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昌齡的《出塞》、王維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邊塞詩傑作。
  • 王維 《相思》 賞析
    賞析  王維說,這種紅豆就生長在南國,不知道春天來的時候,紅豆樹上能有幾枝花?    朋友乘舟要去江南了,王維看著衣帶上的紅豆,有了詩意,於是就指著紅豆告訴朋友,這種紅豆就生長在南國,只是不知道春天的時候,這種紅豆樹會有幾枝花?為什麼這麼問呢?因為有幾枝花就有幾枝果,而且還為下面的採摘作鋪墊:「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邊塞詩太多讀不懂?幾個技巧讓你不再害怕做題
    總之,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 ,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去閱讀、探究。邊塞詩知識歸納(乾貨,必收藏 )主要的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王翰等。以岑參、高適為最著名。
  • 王維 《雜詩三首》 賞析
    賞析  我家住在孟津河邊,家門正對著孟津渡口。    我們知道,王維的老家在「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也沒聽說王維在「孟津」安過家,所以這裡「家住孟津河」的是另有其人。那麼這人是誰呢?和王維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