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 王維
其一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詩名《雜詩三首》,「雜詩」:【隨感而作的「無題詩」。一般即興而作,隨心而述。】「雜詩」是隨感而作的「無題詩」,那麼「雜題」應該就是隨感而作的「有題詩」了。我們前面讀過的《鳥鳴澗》就屬於王維隨感而作的「有題詩」。「李商隱」的無題詩很出名,也出了很多名句。不過對於王維,感覺他是個做事講究周全的人,好像很少有無題詩,這樣的無題雜詩,他會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形下寫的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感受王維《雜詩三首》其一原詩: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字詞典故 「孟津」:【即「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洛陽市」下轄縣,南與洛陽市區毗鄰,北臨黃河。】「孟津河」:【即流經孟津地區的黃河。】「孟津口」:【即孟津的渡口。】
賞析 我家住在孟津河邊,家門正對著孟津渡口。
我們知道,王維的老家在「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也沒聽說王維在「孟津」安過家,所以這裡「家住孟津河」的是另有其人。那麼這人是誰呢?和王維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賞析 我們這裡常有江南的船過來,想寄書信到您的家中嗎?
「寄書家中否?」應該是問想不想,而不是有沒有。像個拉郵遞業務的廣告,這幾個意思?我們還是接下去看其二原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賞析 聽說您剛從故鄉那裡來,應該知道故鄉的事吧?
如果前一首是在拉業務,這第二首倒像是客戶在諮詢了。聽說對方剛從故鄉過來,應該知道我故鄉的事吧,跟您打聽打聽。打聽什麼呢?: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字詞典故 「綺qi3窗」:【雕刻或繪飾得很精美的窗戶。東漢 《古詩十九首 西北有高樓》:「西北有高樓,上與齊雲浮。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著zhuo2花」:【即「著花」,長出花蕾或花朵。】
賞析 您回來時的那天,看到那裡的綺窗前,寒冬的梅花長出花蕾沒有?
首先,「綺窗」可不是一般的窗子,一般都是富有人家,或者官家的。再來看這「寒梅」,寒梅是不可能出現在「江南」的,這似乎與前面的「江南船」產生了矛盾。看來這位「客戶」的故鄉是在北方,而非江南哦,那麼會是在哪裡呢?我們還是接下去看其三原詩: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字詞典故 「發」:【開花。】
賞析 已經看見寒梅開花了,而且還聽到了鳥兒的啼叫聲。
啊,這「拉業務」的回答了,不僅看見寒梅開花了,而且還聽到了鳥兒的啼叫聲,可見冬天快過去了,春天快來了。除此之外,對方還帶了「故鄉」什麼信息?: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字詞典故 「心心」:【佛教語。指連綿不斷的思想念頭。心願,一心一意。】「畏」:【怕。】「玉階」:【玉石砌成或裝飾的臺階,亦為臺階的美稱。指朝廷。《文選·張衡》:「勔mian3自強而不息兮,蹈玉階之嶢yao2崢。」舊 註:「玉階,天子階也。言我雖欲去,猶戀玉階不思去。」】
賞析1. 現在的人心都盼著看到春草,盼著春天呢,就怕春草向著玉階生長了。
賞析2. 我一心盼著看到春天的草,盼著春天的來到,就怕春草向著那玉階上生長啊。
啊,「玉階」?這「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原來所謂的「故鄉」,其實就是指「長安」啊。這下我們有譜了,沒錯,這三首詩簡直就像是在對暗號,像極了現在那些解放戰爭的劇情,「江北來人了,怎麼樣,要幫你捎口信回去嗎?」「哦,現在那裡怎麼樣了?解放了嗎?」「情形還不錯,人心盼著春天呢。。。」呵呵呵,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旦確定這裡的「故鄉」是「長安」,加上「孟津」這個地方,再加上王維詩中的各種閃爍其詞,躲躲藏藏的樣子,甚至一反常態地連「詩題」都沒有,我們幾乎可以斷言,王維的《雜詩三首》寫於洛陽,而且就寫於756年底。
為什麼這麼說呢?755年12月「安史之亂」爆發,756年7月長安陷落,唐玄宗出逃,王維隨從護駕,行程中掉隊,被叛軍擒獲。「安祿山」愛惜他的才華,逼迫他到東都「洛陽」出任偽官(「給事中」),王維裝病被拘禁。757年10月前後,唐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所以王維寫本詩的時候,應該是在洛陽被羈押期間。我們猜想有一位「孟津人」,剛從長安回到洛陽,和王維搭上了線。這可能是他們之間的問答,王維後來把它改寫成了詩。「江南船」應該是個幌子,洛陽走水路,往南可以到達「襄陽」,再走「漢江」到江南。而往西呢,恐怕就可以通過「渭水」到「長安」。王維「身在曹營心在漢」,一直在關心著西面的戰事,期盼著長安的光復。王維被叛軍羈押在洛陽,他的朋友和親戚(比如「裴迪」,還有他的弟弟「王縉」)一定是非常著急的,肯定會想辦法派人聯繫的。之前王維還被羈押在長安的時候,裴迪就曾冒險去見他,並從他的口述中,得到了《凝碧池》這首詩,這首詩後來救了王維一命。
如果我們的分析和猜測沒錯的話,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王維的《雜詩三首》,首先是長安回來的孟津人跟王維聯繫,說:我家就住在孟津河邊,家門就正對著孟津渡口。在我們這兒常常有「江南」的船來,您要給「家」中寄書信嗎?(暗示性很強了)然後王維就回答,您是從「故鄉」來的?那您應該知道故鄉的事吧。您來的時候,我們那裡「綺窗」前的寒梅長花蕾了沒有?(一番詢問,也是想了解長安的情況)於是「孟津人」就回答,是的,那些梅花已經開了,而且連小鳥的啼叫聲都能聽得見(對上暗號了,更是回答了長安的情形)。然後就是最後兩句,確實存在兩種可能,一種就還是孟津人的長安描述:長安那裡,人心都盼著看到「春草」,期盼春天的到來,(然後來個轉折性說明)就怕春草長到「玉階」上去了(這一句,其實是表明了,大家的心都盼著長安光復,朝廷的回歸) 。而另一種解釋,就是王維聽了孟津人的描述後,表達自己的心情:我一心盼著看到春草,盼著春天,一直擔心皇宮的玉階也長出春草來了。(如此一比較,感覺前者似乎更順理成章。)
不管怎麼說,詩都是王維寫的。我們前面剛好賞析了王維的《山中送別》,最後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所以「春草」對王維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思念,意味著老友的重逢!身陷叛軍手中的王維,此刻是多麼盼望長安光復,洛陽光復的春天,期盼老友重逢的那一天!
《雜詩三首》 王維
其一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本公眾號相當於一部"唐詩鑑賞辭典",可作為「工具書」使用,利用歷史目錄中的搜尋引擎,查詩,查詞,查典故。點擊二維碼方便關注與收藏,「歷史賞析」可在「歷史目錄」中翻看與查找。【「歷史賞析」按順序包括:李商隱專輯(82首),杜牧專輯(43首),李賀專輯(67首),賈島專輯(8首),韓愈專輯(21首),柳宗元專輯(14首),劉禹錫專輯(60首),元稹專輯(40首),白居易專輯(50首),杜甫專輯(205首),岑參專輯(15首),高適專輯(10首),王翰專輯(2首),王之渙專輯(4首),王昌齡專輯(25首),孟浩然專輯(20首),王維專輯(目前42首)。可以直接翻看歷史目錄,也可搜索「詩名」或關鍵詞句。】
本文圖片為網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