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之《王維·送別》賞析

2021-02-19 古詩文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送別(又名《山中送別》或《送友》)

朝代:唐代

作者:王維

原文: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注釋
⑴掩:關閉。柴扉:柴門。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鑑賞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裡,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複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裡。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像於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裡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裡,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的。

參考資料:

1、蕭滌非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第184-185頁.

內容均源自網際網路,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歡迎關注以下微信公眾號:

1.微信號:古詩文賞析IDgushiwenshangxi
介紹:詩經離騷,樂府古詩,唐詩宋詞元曲,古文經典賞析。讓我們一起徜徉在中華古典文學的海洋中,一起聆聽先賢們的內心,一起感受那美如畫的意境。
發送時間:每天早上7:00左右
2.微信號:散文詩歌詩詞悅讀IDshiciyuedu
介紹: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好心情。讀讀散文,品品詩歌,雅致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放鬆心情,閱讀精品,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發送時間:每天中午12:30左右
3.微信號:經典散文精選美文IDsanwen365
介紹:經典散文精選美文,精選經典散文美文。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心情,在閱讀中放鬆自己享受生活感悟人生。
發送時間:每天晚上21:00左右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更多精彩請

相關焦點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唐詩三百首】王維《送別》
    《送別》作者: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2)何所之:去哪裡。之:往。(3)歸臥:隱居。(4)南山陲:終南山邊。終南山即為秦嶺。(5)但:只。 【翻譯】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我想問問你要去哪裡?你說因為生活不得志,想要歸隱在終南山旁。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白雲無窮盡足以自娛。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唐詩宋詞朗讀者:《送別》王維
    點上方「唐詩宋詞朗讀者」,再點擊「關注」。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最後14字想像奇妙,令人拍案叫絕
    唐詩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而送別是我國古代詩歌最重要的題材之一。無論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還是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亦或是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 唐詩300首朗讀者精選:《送別》王維
    查看唐詩宋詞古詩詞,國學、美文分享!∞ ∞ 邀你朗讀 ∞ ∞一個人朗讀,一種味道這裡是朗讀者的聚集地,你來朗讀,我來傾聽!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唐代·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 王維 《相思》 賞析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龜年流落江南。】    看了介紹,首先,我們知道王維的《相思》應寫於「安史之亂」之前。其次,李龜年也是會作曲的,所以《相思》的譜曲可能是李龜年,而不是王維自己。其三,李龜年經常在貴族豪門唱歌,唐玄宗也很恩寵他,王維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情形,所以兩人自然是會經常在這樣的場所碰到,並成為好朋友。那麼為什麼會是「江上」贈「李龜年」呢?
  • ——王維《送別》賞析
    ‍‍送別‍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一首詩寫盡了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王維《送別》深度翻譯和賞析
    【原文】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賞析一】詩人雖仕途得意,開元中進士,政治上也有抱負。但社會現實又使他無法施展才幹。這次友人仕途受挫歸隱南山,相送餞別時,詩人在抒發感慨的同時,對友人的歸隱產生羨慕嚮往之情。語句簡練而意味無窮。
  • 王維 《雜詩三首》 賞析
    賞析  我家住在孟津河邊,家門正對著孟津渡口。    我們知道,王維的老家在「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也沒聽說王維在「孟津」安過家,所以這裡「家住孟津河」的是另有其人。那麼這人是誰呢?和王維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 史上最有詩意的一次送別,全文無一句離別之語,卻寫盡離別之意
    唐詩中的離別,大多側重於對離別場景的描繪,不管是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是李白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都是對送別場景的直接描寫。詩人們通過對道別、珍重、飲酒、淚沾襟等經典送別場面的描寫抒發情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詩篇。
  • 王維寫秋天最精美的唐詩,字字詩情畫意,毫無悲秋之感
    我們之前對於唐朝的著名《楓橋夜泊》進行了賞析,對於《天淨沙·秋思》也進行了品讀,關於這兩首作品在文學史上的評價也進行了統一的分析。不過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的王維的詩作當中,會發現他筆下的秋天更有特色。尤其是今天談到的這首寫秋天的詩作,可以說是王維寫秋天最精美的唐詩作品。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一詩成佛,詩佛王維最經典的十首詩詞
    王維,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以山水詩成就最高。晚年的時候無心仕途,專誠奉佛,因此有「詩佛」之稱。下面小編就分享詩佛王維十首最經典的古詩詞,一起來欣賞下吧!這首詩是詩佛王維的經典作品之一,這首詩的前兩句寫的是渭城驛館風景,點明了送別的地點、時間以及環境的氛圍;最後兩句則是通過舉杯勸酒來表達出自己內心的一種強烈的惜別之情。這首詩情景交融,韻味深刻,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創作的經典作品之一,全首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 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王維少年得名,十五歲進京應試,十七歲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佳句,二十歲即中進士,可謂是春風得意。《唐詩三百首》收錄了王維的詩29首,佔比近十分之一,可見王維詩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竹裡館》
    之前,我們先後賞析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這一回,我們繼續賞析王維的另外一首詩《竹裡館》。再上一篇《鹿柴》的賞析中,我們知道,天寶三載(744年)後,王維隱居於藍田輞川。這首《竹裡館》為《輞川集》王維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閒情偶寄。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遭遇安史之亂,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在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 唐詩經典之《李商隱·賈生》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
  • 盤點10首李白、王維、溫庭筠……經典「送別詩」
    無數文人墨客在武漢迎來送往,流連於三楚腹地、放歌於江漢之濱,留下大量「送別詩」。盤點10首李白、王維、溫庭筠……經典「送別詩」,送走疫情,迎來新生。0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七言絕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是以七絕名世的詩人,他跟李白是公認的七絕寫得最了的兩位唐代詩人,他的七絕,以邊塞詩、宮怨詩和送別詩為主,《出塞》便是一首邊塞詩,被很多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 古詩詞文賞析之唐詩《送崔九》裴迪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崔九:即崔興宗,嘗與王維、裴迪同居輞川。南山:即輞川南邊的終南山,故詩中說他「歸山」。馬上口號:在馬背上順口吟成詩句。《全唐詩》此詩題下註:一作「留別王維」。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歸隱山林無論到深處或淺處,都應該欣賞丘壑的美景。
  •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賞析
    詩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賦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之詩,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在科舉時代,按考場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這樣的詩叫「試貼詩」,也叫「賦得體」。】關於白居易的這首詩據說作於貞元三年(787年),當時白居易16歲,在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時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