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拼了命供子女上大學,子女工資三千,值嗎?3位子女說了實話

2020-08-24 盧宣宣

我是農村人,農村的父母培養一個孩子上大學,非常不容易。

我上小學時,還沒有義務教育,家裡靠賣糧,賣水果,賣油炸串串掙點錢,供我們兄弟姐妹念書。

有一次,我的學費拖欠了好久,老師氣不過,直接把我「趕」回了家,說先繳清學費,再回去上課。

我早已忘了學費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我只知道在我考上初中那年,父母把家裡的水田借給鄰裡鄉親種,他們捲起鋪蓋南下務工,一去十多年。

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弟弟還念了研究生,十多年我的父母一直在外辛苦打拼,給我們掙學費,我們畢業了,他們還在不停工作,給自己攢養老錢。

有時候我想,如果父母年輕時就開始給自己攢養老錢,那麼他們四五十歲就可以回家頤養天年了,因為錢攢得差不多了。

可他們的前半生都奉獻給了子女,供子女念一場大學,幾乎快把他們掏空了,最後子女工作了,工資卻少得可憐,有的三千,有的四千,要辛苦工作很長時間,才可能慢慢漲起來。

有人問,父母花了大半輩子的心血供子女上大學,子女畢業後卻只找到一份工資三四千的工作,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

我們來聽聽3位子女的心裡話吧。

01

吳女士,女,29歲,大學畢業後,我成為了一名小學老師。

我家祖祖輩輩種田,父母是農民,哥哥也沒念多少書,哥哥中學輟學後,成為了一名木工,而我磕磕碰碰上了大學。

家裡除了我媽,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我的前途,大家擔心我年紀太大,找不到對象,我大學畢業那年,我哥和我嫂子已經生了兩個孩子。

畢業後,輾轉奔波一年多,我順利考上了縣城的教師,雖然是小學老師,但是有編制,我媽高興得不得了,到處逢人就炫耀,說我家出了一個人才。

工作兩年多,我談了一個對象,他是銀行職員,這下全家人都很高興,親戚們也紛紛祝賀我,在大家的印象中,銀行上班的人都「有錢」,但其實我對象只是一名普通櫃員,並沒有多麼有錢。

我們結婚後,在縣城有了自己的住房,我娘家人隔三差五會來縣城一趟,上我家吃頓飯,時間一久,老公有點不高興。

我知道原因,因為房子是公公婆婆買的,雖然我和老公一起還貸,可在老公眼裡,房子是他家的,經常串門的人應該是公公婆婆,而不是我娘家人。

所以我儘量放假就回娘家,多回去陪父母,不讓他們來回奔波還要看女婿臉色,並且每次回娘家,我都會把學校逢年過節發的米和油攢著帶回家。

每當這個時候,我媽就會高興得合不攏嘴,跟來我家串門的親戚和鄰居大聲炫耀:「這是我女兒學校發的!」

別人回一句「福利待遇好」,我媽能樂上一整天。

我哥逢年過節也會給爸媽買米買油,但我媽從不在外人面前誇耀,因為那是我哥自己掏錢買的,而我是獎勵所得,米是普通的米,油是常吃的油,在我媽眼裡,它們的意義卻完全不同。

我生了女兒後,我媽讓我婆婆幫忙帶孩子,我老公不高興,我老公說白天保姆帶,晚上當媽的親自帶,我媽不放心保姆,又心疼我白天上課站了一天,為帶孩子的事,兩家人第一次發生嚴重爭吵。

那一刻,我深感自己的無力,雖然我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已經是讓媽媽驕傲的女兒,可是我依舊讓她操心。

女兒上幼兒園那年,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重新參加考試,考去了市裡的重點小學,在地理位置上垮了一個層次。

我以為,家裡人會更高興呢,我媽卻反對我調動,我媽說房子買在了縣城,親戚關係也在這裡,為什麼要跑去市裡?

我老公更生氣了,他工作沒法變動,如果我去了市裡,他留在縣裡,不想每天開車2個小時的話,我們就得做「周末夫妻」。

儘管種種問題擺在我的面前,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目前,我帶著女兒在市裡租房住,女兒在我學校附近上幼兒園,我的工資漲了2000多,足夠負擔我的生活。

我想勸老公把縣城的房子賣了,去市裡重新按揭買一套,並且如果想回縣城看老人,城際高鐵15分鐘,之後轉個公交20分鐘,就到了,路程並不遙遠。

但是老公還是和我僵著,不過公公婆婆是支持我的,我媽這次則和女婿站一邊了,我媽問我,為什麼工作穩定了還要折騰?

我想告訴我媽,我要把工資再漲高一點,漲到我能給自己不錯的生活,同時還能回報你和爸爸的養育之恩,但我沒說,我覺得說出來有點羞愧,畢竟,報答父母這件事,是默默去行動的,而不是空喊口號。

可能,在我媽媽心裡,在縣城當一名小學老師,就是她能想到的最穩定的生活,也是她對我的最大的期盼,別的她都不求,更不求我報答她。

現在看來,我沒有辜負父母的一片心意。

02

趙先生,男,28歲,大學畢業後,我從農村搬家去了城裡。

當初,我是我們村裡第一個大學生,雖然只上了一個普通的二本,但是父母還是高高興興擺了幾桌酒菜,請鄉親鄰裡們熱鬧了一下。

因為培養我上學,我家裡的房子一直都是磚瓦房,房頂有幾處蓋的石棉瓦,時間一久,裂了好幾道縫隙,下雨天就會漏雨。

眼看左鄰右舍都建了新房,蓋了樓房,我家還是那麼破舊不堪,我心裡特別自卑,不敢談戀愛,談了戀愛也不敢跟別人講我家的情況。

大學蹉跎四年,畢業後我成了一名程式設計師,剛開始工作,工資只有三千多,我回家的時候,在親戚面前不敢抬頭講話,家裡人要給我介紹對象,我統統拒絕,就我這樣的條件,我能給別人女孩什麼?

跟我同齡的幾個男生,有的已經買了房,結了婚,有的已經生了二胎,還有的在市裡做生意,買了房車,每次我回老家,他們總喜歡說「大學生回來了」,我會渾身不自在,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我媽會用她特有的方式安慰我,說誰家的孩子念完小學就不念書了,說跟我同齡的髮小不想在老家種田,跑出去幹苦力活去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總覺得很煩,我媽借貶低別人來抬高我的價值是沒有的,我依舊不自信。

除了埋頭工作,拼命加班,我找不到更好地方式宣洩情緒,因為我沒有戀情分去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家庭孩子消耗體力和精力,我的工作漸漸有了起色,工資也漲了不少,我在工作裡找到了一絲自信。

工作3年後,我買了一輛小車,每次開車回老家,村裡人都會圍過來跟我聊天,小孩則爬進車裡到處亂摸,他們誇我最多的就是白了,胖了,而跟我同齡的幾個男生,有的曬得很黑,有的累瘦了,還有早早進入中年,長了啤酒肚發福的。

不可否認,別人的認同給了我自信,我漸漸開始嘗試戀愛,4年時間談過4個,最後都分手了,有性格和三觀不合的,有嚷嚷要高價彩禮的,還有一個女孩我很喜歡,但是她希望我能換份工作,我問為什麼要我換工作,她始終不告訴我原因。

就這樣,我30歲了,依舊單身,去年爸媽在縣城買了一套房,他們掏空家底付了首付,我負責還貸和裝修,壓力有點大,但一想到如今自己也是有房有車的人,心裡多多少少會感到些許的安穩和輕鬆。

我的打算是,繼續在大城市闖蕩十年,等攢夠了一筆錢,我想回老家做個小生意,陪在父母身邊,而他們當初在縣城買房,想必也有此意。

這樣一來,我的擇偶要求「很苛刻」,想要城裡的女孩子去小縣城陪我過餘生,會有那樣的女孩嗎?但其實我的要求也不高,我把感情擺在首位,物質擺在末尾,我想找個心意相通的人一起走下去,這是我對戀情的最大期盼。

有時候覺得我挺自由的,慶幸當初讀了一場大學,起碼可以選,而不是註定窩在老家的小縣城,雖然我已經30歲了,還沒有成家,但先埋頭多掙點錢,爭取給今後的生活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也挺好。

03

李女士,女,32歲,生完二胎後,我依舊早出晚歸上下班。

我家有兩個孩子,我哥和我都上了大學,我哥結婚後,小侄子由我爸媽全權負責,我哥和我嫂子安心上班,所以我哥家裡條件還不錯,我嫂子雖然生了孩子,但依舊像個未出嫁的少女,喜歡粉色的衣物,逢年過節會招呼一家人吃飯,生活很有儀式感。

我上學的時候就很羨慕我嫂子,想結婚生子以後也像她那樣,越活越年輕,但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當初去男友家後,他媽媽身體看著好好的,可在我和男友結婚以後,他媽媽的身體突然就每況愈下,幹不了重活,我懷孕以後,白天上班,晚上洗衣做飯,累得沾床就睡著了,因為太辛苦,也和老公吵了不少架。

坐月子的時候,婆婆來了,伺候我坐完月子,馬上又走了,一天也沒有多待,我和老公又吵又鬧,差點得了抑鬱症,我媽來陪了我兩個月,就回去了,因為我嫂子懷二胎了,臨走前,我媽和我婆婆通了電話。

我媽明確表態,女兒是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生完孩子後,她必須回去上班,不可能在家帶娃,問我婆婆一走了之是什麼意思?

老公解釋說他媽媽身體不好,我媽說,身體不好就要去治,而不是拖,拖的話會越拖越垮,我婆婆這才說了實話,她有老胃病,很多東西不能吃,因為常年彎腰幹活,腰不好,下雨天還有腿疼的毛病。

聽完婆婆的嘮叨,我媽說,身體的毛病是有點多,但是問題都不大,不應該逃避,婆婆依舊無動於衷,直到我休完產假,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時,婆婆總算來了,是被我媽逼來的,我媽又跟我婆婆打了電話,說如果不來帶孩子,就讓我和我老公離婚。

雖然我媽「逼迫」了我婆婆,但是現實所迫,我理解她,我婆婆來了以後,我媽給我們買了多功能電燉鍋,讓我婆婆想吃什麼做什麼,還給我婆婆選了靠腰墊和護膝,花了不少錢。

我心疼我媽,口袋裡沒什麼錢還幫我討我婆婆的歡心,我媽說:「只要你能上班,以後不都掙回來了!」

我除了早出晚歸,用心工作,不敢有任何懈怠的理由,是媽媽幫我爭取到了工作的機會,不然爸媽辛苦供我上一場大學就白白浪費了。

因為我一直在保持工作,我順利升職,工資也漲了一番,女兒上幼兒園後,婆婆突然催我生二胎,我有點驚訝,懷疑自己聽錯了,我問婆婆身體吃不吃得消,婆婆說早已經習慣了,還說萬一吃不消,讓我給她請個保姆。

請保姆的工資,我負擔得起,所以我和老公同意了生二胎的計劃,二胎是個兒子,婆婆高興壞了,除了找我餵奶,全程婆婆都帶著她的小孫子,我倒也省心不少,安心休息,恢復身體。

這次沒有我媽的任何施壓,婆婆包辦了孫子的一切,我休完產假順利回去上班,工作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我想到了3點原因:

一是婆婆帶孫子帶習慣了,人活動起來,身上的小毛病就不見了;二是因為我生了兒子,兒女雙全,婆婆也實現了她一心想抱孫子的心願;三是我現在的工資和老公不相上下,家裡的各項花費開銷我頂了半邊天,婆婆心裡自然也清楚。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她們也上了大學,但因為帶娃成為了全職媽媽,我感到很遺憾,所以我特別感謝我媽媽,在我該念書的年紀,她支持我上大學,在我該工作的年紀,她支持我的工作,幫我搞定了帶娃的難題。

04

父母花了大半輩子的心血供子女上大學,子女畢業後拿著三四千的工資,值得嗎?

我認為很值得,因為父母真正給到子女的,其實不是一份三四千的工作,而是平臺和跳板,正是平臺和跳板,才讓子女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

小學老師在父母眼裡已經是很穩定,很安逸的工作了,但有人會把它當做一個跳板,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從縣城搬去市裡,實現一個地理位置的跨越,因為大城市會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程式設計師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他讓你不再像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靠體力勞動而生存,你可以努力一些,在家人的資助下在大城市紮根,也可以掙夠麵包回縣城過安逸的小日子。

女性工作者相對男性而言犧牲得多一些,因為要懷胎九月,坐月子,哺乳等,很可能因為帶娃就沒法重返職場了,正是因為父母對女兒學歷的辛苦投資,才讓她們盡力避免淪為家庭主婦。

所以,讀大學是有用的,不要簡單地拿父母半生的投資和子女每月的三四千做比較,我們要分開來看二者的意義:

父母對子女學歷的投資,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子女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如果子女只夠顧得上自己,他們也不會埋怨子女,如果子女能夠讓父母跟著沾沾光,父母會比子女還高興,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天然的父愛,母愛,人性使然,試問,全天下哪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

子女每月拿著三四千的工資,可能只夠養活自己,付完房租水電費,剩下的剛夠生活,但他們不會一輩子都這樣,他們會慢慢積累財富,也會有麵包和愛情,如果不念書,他們就只能重蹈父輩的覆轍,過一眼看到頭的日子,活成父輩的翻版,這樣的日子,你想要過嗎?你會羨慕嗎?

生活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趟無法回頭的旅行,從出生的起點到生命的終點,結果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過程,你在路上看過多少不重樣的風景,正是這些風景,組成了你的一生。

相關焦點

  • 已成年子女上大學,父母必須承擔子女上大學的費用嗎?
    楊女士諮詢:我與前夫因感情破裂離婚,共生育兩個子女,離婚判決上兒子判給前夫,女兒判給我,但實際上兩個孩子均隨我前夫生活,我一次性付給他撫養女孩的年生活費14400元。女兒今年21歲,前幾天找到我,稱其現就讀某大學,沒有生活來源,父親因工資低,無法支持其讀書。為此,請求我給付生活費30000元,我已付給女兒10000多元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對其已盡到撫養義務。
  • 父母小學學歷,對子女的婚戀有影響嗎?聽聽3位子女的心裡話
    堂姐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前不久,學校要求補充家長信息,堂姐意外發現,她兒子班上的家長,有好幾個是小學畢業的。這讓堂姐很驚訝:「你說,我兒子和他班上的孩子同齡,那麼別人的家長和我應該差不多,要麼大專,要麼本科,最低也應該是初中或高中,怎麼學歷和我爸媽一樣?那不是整整落後了一代嗎?」
  • 上大學父母不該給子女生活費嗎?
    ,給你是情份,不給是應該,似乎父母不給子女生活費天經地義。現在純粹靠一邊打工賺錢,一邊完成學業的不是沒有,有也是鳳毛麟角,而且上的絕對不是好大學。美國教育還有個特點,那就是一般人上大學以後,工資回報會高很多,這點與我們有很大不同。
  • 子女工作後,父母該問子女給錢嗎?聽聽3個老人的答案
    導語有好多父母認為把子女長大之後,付出了很多,出了社會之後,就應該叫子女打錢回來給他們,覺得是時候,讓子女回報自己了,但有的父母,心疼子女,不捨得花子女的錢,還會問子女有沒有錢用,就算子女工作了,也不需要子女打錢回來。
  • 砸鍋賣鐵供子女讀書 換來是三四千元工資 為何農民還認為是值得的
    為了供子女上大學,自己省吃簡用,指望著孩子們能有出息,好光宗耀祖。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現在大學生一個月四五千元工資就已經算混得不錯了。而家庭為了供其讀書,往往已經入不敷出,很難在事業和生活上對他們有更大的幫助。更何況現在農村彩禮高,負擔重,大學生相親結婚也成了難題。
  • 為什麼教師子女很少當教師?
    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小編發現很少有家庭父母和子女都是教師的,有一家子都是教師的,但這種情況很少,為什麼一些政府機構部門,例如醫生、國企職工等,子女有一定概率走父母的路,但是教師子女卻很少做教師呢?當教師子女考取大學後,很少會報師範院校,所以其子女從事教師職業的也少,即使有也是做大學教師。如果是也進了體制內,可能選擇公務員、事業編的機關工作人員,國企的管理人員、電業局、銀行等等。教師子女這樣選擇,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
  • 為什麼現在有些教師子女很少當教師?
    因教師子女考取大學後,絕大多數不報師範院校,所以其子女從事教師職業的也少,即使有也是做大學教師。但有一個前提:就是能找到比幹教師好的工作才不從事教師職業,如公務員、事業編的機關工作人員,國企的管理人員,電業局、銀行等等。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教師子女,能夠從事教師工作也是求之不得呀!一 、教師這一職業表面光鮮,但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 公務員科級幹部辭職去月子中心,拼命賺錢供子女出國留學可行嗎
    為了給孩子籌備出國留學的費用,想從一個公務員科級幹部崗位,改行去月子中心當保姆,個人覺得非常不值。女性幹部能在公務員崗位工作,而且已經成為科級幹部,孩子也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年齡應該已經超過40歲,甚至到45歲了。
  • 有這3種父母,是子女的悲哀,晚年容易拖垮子女,希望你家沒有
    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過得豐衣足食,平平安安。可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雖然說明明很愛孩子,可是自身存在一些問題,到了晚年的時候,很容易拖垮子女的生活。而作為子女的人來說,人生最大的幸運就是父母晚年健健康康,不給自己增加更多的負擔。
  • 子女緣分命中注定
    子女是所有為人父母者最關心的事,對我們命理預測來說,也是重點研究的方向之一。時代在進步,我們預測判斷也不能守舊,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及時完善。綜合來說,這幾個字就可以大體概括了:八字到手,觀其大象,歸其類別,結合歲運!「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並不無道理。從準備要孩子到孩子出生再到孩子的成長,父母們期間可是操碎了多少心。那麼,你將來的孩子會有幾個?孩子會有出息嗎?這些從八字就能看出一二。
  • 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
    導語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1.連大爺都說「養兒防老」,我不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是怎麼了,「父母老了要不要和子女一起住」這種問題還用問嗎?老年人法明確規定了,贍養老年人包括:物質上的贍養、日常生活中的扶持、精神上給予慰藉,這三項義務,哪一樣都離不開父母身邊。「百善孝為先」,父母年邁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子女了。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老有所依,老人肯定是更幸福。跟子女住一起,也更便於子女照顧年老的父母,免得子女除了工作還要兩頭跑照顧老人。
  • 父母「砸鍋賣鐵」也要供子女讀書!可為什麼孩子總是不上心?
    父母對子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除了「要好好學習」,就是「我們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大學」。可是為什麼當父母有著「砸鍋賣鐵」也要供子女讀書的決心,孩子卻不聽不進去、甚至反感呢?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子女。
  • 有子女的家庭還能收養子女嗎?
    有子女的家庭,還能收養子女嗎? 那麼她們已經有一名子女了,還能收養子女嗎?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律規定吧!(三)未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四)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 (五)年滿三十周歲。
  • 父母對成年子女有撫養義務嗎
    □記者尚迪    開學季快到了,關於大學新生生活費的話題又引起熱議。近日,浙江省義烏市一名媽媽在網上發帖稱,女兒馬上要到杭州上大學了,她每月給女兒1200元夥食費,女兒卻懟她「不是親生的」。    帖子中稱:「我的女兒平常成績就一般,這次高考考得也不盡如人意。
  • 離婚後,子女的撫養費究竟是給到子女十八周歲還是大學畢業?
    根據這條法律條文的規定,未成年以及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都有權要求父母支付撫養費。法律限定的主體是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可能有的人會從字面上片面認為,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只要子女一天在讀書,不管是讀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沒有參加工作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來源,父母此時都需要支付子女撫養費。
  • 父母名下的宅基地,城市戶口的子女可以繼承嗎?應該怎樣去操作?
    父母名下的宅基地,城市戶口的子女可以繼承嗎?應該怎樣去操作?說來也是非常的奇怪,以前大家都以自己農村戶口而自卑,很多人拼了命都想把戶口遷到城市裡去。很多子女都很困惑,自己將農村戶口遷出去以後,還能夠繼承農村父母的宅基地嗎?因為現在城市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農民的子女都選擇去大城市發展,在大城市打拼幾年後,因為讀書工作等各種原因,就會選擇將自己的戶口也遷到城市中。而且現在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農村父母也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和女兒。
  • "坑孩"的父母,子女可以不贍養嗎?
    導語:這個世界上不止存在&34;,還存在&34;,如果父母很過分,超過子女的忍受程度,子女不想履行贍養父母的責任,算不算是違法行為?追劇時不少人對這兩人的母親不可謂不咬牙切齒、憤恨不已,難道說面臨這種無限壓榨自己的女兒去貼補自己兒子的「母親」,我們不能不贍養嗎?
  • 父母都是再婚,繼子女有代位繼承權嗎?
    繼子女的代位繼承權存在嗎?一、繼子女可以代位繼承嗎1、根據《繼承法》第十一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其中,被代位人的晚輩直系血親既包括自然血親,也包括法律上擬制的血親。具體而言,包括:被繼承人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等晚輩自然直系血親:(1)被繼承人的養子女、已形成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的親生子女。(2)被繼承人親生子女的養子女。
  • 父親幫27歲兒子還網貸 父母需要對成年子女負責嗎
    直到被催償的方式嚇怕,劉舟終於和他最不願說實話的人開了口。「你就當沒欠過錢,該怎麼過就怎麼過。」父親劉興旺知道實情後對兒子說。接下來,他清償了劉舟近30萬元的債務,還有10萬元,他仍在「想辦法」。從劉舟2歲起,劉興旺就外出打工,除了過年時團聚,父子每月通1個電話,每次不超過5分鐘。電話的內容,「以前說我學習不好,只知道要錢,後來工作了,說我不知道攢錢」。
  • 父母教子女對自己說「謝謝」算崇洋媚外嗎?
    隨著西方文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漸漸滲透,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會像西方社會那樣要求小孩對自己說謝謝,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作為情感豐富的人類,我們的父母之恩是所有世間萬物之靈天生的。自古以來中國只有孝經而沒有慈經,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