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工作後,父母該問子女給錢嗎?聽聽3個老人的答案

2020-12-22 風吹白雲走

導語

有好多父母認為把子女長大之後,付出了很多,出了社會之後,就應該叫子女打錢回來給他們,覺得是時候,讓子女回報自己了,但有的父母,心疼子女,不捨得花子女的錢,還會問子女有沒有錢用,就算子女工作了,也不需要子女打錢回來。

那麼,子女工作後,父母該不該叫子女給錢,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三個老人的心裡話。

薛阿姨/62歲

我有一對子女,女兒小時候就特別懂事乖巧,每次考試都能拿第1名,我兒子沒有那麼聽話,總是讓我不省心,不認真讀書,才讀完初三就不願意讀書了,然後就去了外地打工,但是他特別懶,工作也認真,經常都被炒魷魚。

我女兒,特別愛學習,她只是想好好學習,然後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看到女兒這麼努力,我把所有的希望投放在她的身上,後來女兒真的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我們村裡的人都特別羨慕,我也感到特別驕傲,女兒畢業的時候,還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時,我就介紹了一個對象給我兒子,因為他也該到了結婚的年紀,當時我們看中了一個女孩子,可是她的父母卻要求要10萬彩禮,我們家也沒有那麼多,可又不想看兒子單身一輩子,然後就向親戚朋友借了15萬塊錢,因為辦婚禮也要錢,兒子就順利結婚了。

我們欠了一屁股債,當時我和老伴要求女兒,一個月打3000塊錢回來,讓我們還債,我女兒也點點頭,她工作了幾年每個月都會打3000塊錢,公司發獎金的時候也會把獎金打回來給我們。

女兒工作4年後,就嫁了一個有錢人,我當時還和我女兒說:「女兒,嫁出去了,也不要忘記我們,現在你生活過得好,必須讓我們也沾沾光,要經常打錢回來給你弟弟花。」

我並沒有偏心我兒子,只是我覺得既然女兒生活好,就應該幫助娘家人,要是兒子生活好,我也會讓他幫助女兒。

肖先生/60歲

我家裡的所有人都要聽從老婆安排,在這個家,我沒什麼地位,也沒有主見。

我兒子畢業後進了一家公司,工資待遇都很好,就是我兒子花錢很厲害,老婆見兒子花錢這麼厲害,就叫兒子每個月打2000塊錢回來。

雖然他答應每個月打2000塊錢回來,可其餘的錢花的一毛不剩,有一次他買車還要從我們這裡掏錢,他還特別愛玩遊戲,總是往遊戲裡充錢,我老婆看到就特別生氣,覺得兒子在浪費錢。

老婆說,要是兒子再這樣下去,就要廢了,一定要讓他改大手花錢的習慣,然後老婆就給兒子首付了一套房,寫了兒子的名字,老婆這麼做,就是為了讓兒子有壓力。

果然,老婆給兒子買房後,兒子不得不每個月存錢交房貸,花錢也沒有以前這麼厲害了,也自己有壓力了,每個月都特別省,也知道賺錢不容易,從那之後,兒子沒有問過我們拿錢,都是靠他雙手掙來的,也許他長大了,其實還得感謝我老婆沒想到這個方法,改變了兒子。

周阿姨/58歲

我女兒特別聽話懂事,大學畢業後就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每個月都會打錢回來,她的工資7000,都會打5000塊錢回來給我們,我和老伴特別榮幸,有這麼孝順的女兒。

不但給我們打錢,還時不時的給我們買衣服,還叫我們出去旅遊,特別有貼心。

外人都很羨慕我有一個懂事的女兒,每次出去我都覺得很有面子,我還經常和別人炫耀,我的女兒有多好。

其實女兒打回來的錢,我們一分都沒花,因為也是她辛苦賺來的,我要存起來,等她嫁人了,我就拿來當嫁妝,還給她。

可是女兒現在都30歲了,還不想結婚,雖然也有談過男朋友,可是人家一說結婚,她就分手了,我們也為了她的婚事感到很著急,也勸過女兒,但女兒不聽。

一年前,我女兒想買一套房,因為她不想再租房了,而且她還不需要我們幫忙,都是自己借錢首付的,她有了壓力之後,我們叫她不要再打錢回來,可是她不聽,每個月準時打錢回來,從來不會拖,有時候我們真的不想要,但是擰不過女兒,只好收下,女兒特別有孝心,生怕我們沒有錢用,就算她給這些錢我們,我們還是一樣存錢,以後還給她。

結束語

網友們,你們覺得,父母該不該問子女拿錢,關注我,下方評論出來。

相關焦點

  • 老人手裡有多少積蓄,該不該告訴子女?聽聽三位過來人的經驗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人上了歲數,手裡有多少積蓄,到底該不該告訴子女?下面我們先來聽聽三位過來人的「經驗」。老人手裡有多少積蓄,該不該告訴子女?①鄭大爺:如果你的子女曾試圖各種打聽你的積蓄,那麼你可要注意鄭大爺的經驗是,孝順的子女對父母的積蓄壓根就是不感興趣的,不管父母有錢還是沒錢,他們都不會想著拿父母的錢做些什麼。
  • 父母小學學歷,對子女的婚戀有影響嗎?聽聽3位子女的心裡話
    學歷差距太大,的確容易讓人介意,那麼父母的學歷差距會影響子女的擇偶嗎?在我看來,父母學歷的差距對子女的愛情多少會有影響,區別在於,有的影響大,大到彼此無法磨合,有的影響小,小到能夠彼此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自然就有不同的答案,我們來聽聽他們的心聲。01梅女士,27歲,學歷很重要,但比學歷更重要的東西是尊重。
  • 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
    導語父母老了以後要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聽聽這4位老人怎麼說。1.連大爺都說「養兒防老」,我不知道現在這個社會是怎麼了,「父母老了要不要和子女一起住」這種問題還用問嗎?「我養你小,你養我老」,贍養老人本就是一種法律規定的義務。老年人法明確規定了,贍養老年人包括:物質上的贍養、日常生活中的扶持、精神上給予慰藉,這三項義務,哪一樣都離不開父母身邊。「百善孝為先」,父母年邁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子女了。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老有所依,老人肯定是更幸福。
  • 父母拼了命供子女上大學,子女工資三千,值嗎?3位子女說了實話
    我早已忘了學費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我只知道在我考上初中那年,父母把家裡的水田借給鄰裡鄉親種,他們捲起鋪蓋南下務工,一去十多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弟弟還念了研究生,十多年我的父母一直在外辛苦打拼,給我們掙學費,我們畢業了,他們還在不停工作,給自己攢養老錢。
  • 父母經濟條件好, 子女還需給付贍養費嗎?聽聽法官怎麼說!
    父母經濟條件好,子女還需給付贍養費嗎?剖析真實案例,透視法理人情,歡迎大家繼續收聽高明法院與佛山電臺高明分臺FM88.3合作開設「以案說法」專題節目!今天高明法院的陳玉明法官跟大家談談有關贍養費的問題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對於沒有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子女應當予以贍養。那麼對於有著穩定退休收入的父母,其經濟條件比子女更優越,子女還要給贍養費嗎?讓我們來聽聽法官怎麼說。
  • 人老後,老人如果不想子女討厭自己,需要明白這3個道理
    人老後,老人如果不想子女討厭自己,需要明白下面這三個道理,現在知道還不晚。 每次回娘家問他的身體怎麼樣,他總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 這樣讓我們做子女的感到很內疚。事實上,我們並沒有不孝順。比如每次回家看到他鬱鬱寡歡的樣子,便提議和他出去散散心,但是他總有各種理由拒絕你。 又比如我說「我帶你去做個身體檢查吧?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他不願意,嘆氣說「人各有命,命數到了的時候,再怎麼折騰都沒用。」
  • 87歲老人無人照顧,5個女兒成為「冤家」,子女們卻振振有詞
    老人5個女兒無人贍養,87歲獨守「空房」,女兒們卻如此解釋李大娘辛苦養育了五個子女,其中只有自己的小女兒離自己最近,平時四個其他的子女將照顧母親的重任都託付了這個小女兒,這個小女兒平時也是每天給母親做一頓飯,平時都在照顧家裡面的麻將館。
  • 晚年在子女間「輪流養老」最公平?聽聽當事人怎麼說,太現實了
    文|好孕姐都說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大,父母晚年悽涼,那麼生兩個甚至幾個孩子,老了是不是就老有所養,日子更舒心呢?其實,麻煩事更多,尤其是子女之間互相推脫,都不想承擔養老責任的時候,父母養老會更悽涼。那麼,多子女家庭,父母晚年在子女間「輪流養老」是不是最公平呢?
  • 老人再婚子女可以不給生活費嗎?
    今天我們來說說 老人再婚子女可以不給生活費嗎?現在生活中有的老人再婚,子女不同意,甚至用不支付贍養費相脅迫。我們先看一個案例老王今年68歲,老伴去世多年,他撫養一對子女已經大學畢業在城裡工作,他現在身體不好,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每月兒女各支付500元作為他的生活費。今年3月他和一位婦女再婚。兒女都不同意,理由是農村婦女主要是看中他家的房子,現在兒女都不再給他生活費,他不知如何辦才好?
  • 退休後給子女帶娃的老人,結局大多不會太好?過來人告訴你答案
    於是,就有一些人說,退休後給子女帶娃的老人,是吃力不討好,所以結局大多不會太好。那麼,果真是如此嗎?過來人告訴你答案。帶娃雖然辛苦,但能減輕子女的負擔,老人也就省心了還有的老人,是子女工作太忙老人帶娃很辛苦,每天要管著孩子的吃喝拉撒,還要做家務,對年紀大的老人來說,確實挺累的。但是,幫子女帶娃,能夠讓他們安安心心去上班,減輕他們的負擔,自己作為父母也省心了。畢竟,如果子女因為帶娃,不能正常工作,兩口子因為帶娃的事再鬧矛盾,家裡氣氛也不好,老人也要跟著難過。所以,雖然晚年帶娃辛苦一些,但是子女日子能過好,老人還是很欣慰的。
  • 典型案例 | 子女未盡贍養義務,老人該怎麼辦?
    典型案例 | 子女未盡贍養義務,老人該怎麼辦?本案受理後,承辦人考慮到此類家事案件具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和家庭倫理性,通過電話聯繫五被告聽取其對贍養老人的意見,通過走訪了解五被告家庭的客觀狀況。經了解,五被告均願意贍養老人,但部分子女認為老人偏心或自己能力有限而要求承擔少部分的贍養責任。(二)邀請調解,解決老人贍養問題。了解基本案情後,承辦人邀請轄區內的特邀家事調解員參與本案庭前調解。
  • 父母對成年子女有撫養義務嗎
    沒想到她不高興了,居然問我她是不是我親生的,1200塊要餓死她啊。」這名媽媽還說,電話費是家長出,買衣服鞋子都另外給錢,這1200元只是給女兒的夥食費。    網友紛紛曬出自己上大學時的生活費。一些網友認為,上大學後父母沒有義務再供養子女,這名女兒如果覺得生活費不夠,可以自己做兼職賺錢。也有網友認為,生活費應當根據當地生活水平和父母經濟能力來定,不能一概而論。
  • 空巢老人該不該尋找自己的另一半,聽聽子女們是怎麼說
    「最美不過夕陽紅」,如今各種疾病和意外接種而來,有很多伴侶走在另一半的前面,走的人走了,而留下來的老人伴著相思和痛苦,晚年悽涼的生活使他們想有個伴說說話打發餘生的時光,因為他們也需要精神的後花園。但是很多子女對老人找另一半從內心裡不能接受,認為有兒女孝順就夠了,何必非得找一個呢?下面我們聽聽這個幾個子女對老人找另一半的想法。
  • 老人給子女錢是應該的嗎
    然而,在父母的心中,無論是什麼年齡段,無論成家是與否,我們永遠都是個孩子。正因為他們把我們當成永遠的孩子,總在想著能給我們做的更多。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老人工作了半輩子自己不捨得給自己吃給自己不捨得在閒餘時間多出去旅遊購物,而是把攢下的這些錢給辛苦工作的孩子補貼一部分。
  • 老人幫忙帶娃,子女要不要支付「工資」?社會學教授給出答案
    @三百六十五裡路:我沒有按月給老人支付「工資」,但一般過年過節都會包個紅包,這樣既不見外又能體現我們的心意。此前,濟南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龔曉潔也就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社會學教授表示:不給父母「工資」相當於變相「啃老」在龔教授看來,撫養孩子是父母應該履行的義務,可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將撫育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老人身上。
  • 「啃老」又有新時尚,老人有苦難言,年輕子女卻還不自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前那種傳統的時代觀念漸漸消失在時代浪潮中,從前的子女成人後,主動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漸漸變成了,無力養活自己,持續啃老的模式。"月光族"的層出不窮,不禁令人心寒。啃老族們又逐漸流行起一種新式啃老法,"一周啃一次",借著回去探望父母的理由,問老人家拿錢,次數越發頻繁,老人有苦難言,年輕子女卻還不自知。
  • 老人需要幫子女帶孩子嗎?當代年輕父母的回答,既現實又無奈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從成為父母的那一刻,仿佛就背上了一輩子的「重擔」,年輕時為子女操勞,晚年後又幫著帶孫輩,寧可自己縮衣減食,也不願苦了後代。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父母必須有一人辭職,這樣的話,家庭的生活質量確實會下降甚至支撐不下去。這是子女逼不得已的選擇,也是老人的無奈。子女的工作和家庭不能兩全,老人也是心疼子女,想幫著分擔一些,儘自己的一份力。
  • 《民法典》關於離婚後子女撫養權的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第三款規定:「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該條與現行《婚姻法》的規定相比,最大的變化是設置了3個年齡段,更具有可操作性。
  • "坑孩"的父母,子女可以不贍養嗎?
    導語:這個世界上不止存在&34;,還存在&34;,如果父母很過分,超過子女的忍受程度,子女不想履行贍養父母的責任,算不算是違法行為?追劇時不少人對這兩人的母親不可謂不咬牙切齒、憤恨不已,難道說面臨這種無限壓榨自己的女兒去貼補自己兒子的「母親」,我們不能不贍養嗎?
  • 老人幫子女帶娃,晚年真的幸福嗎?3位老人的現狀,既現實又心酸
    普遍的家庭條件,還沒有優渥到能長期請保姆的地步,因此,絕大多數家庭的選擇就是,要求雙方父母給帶孩子。許多老人,美其名曰幫子女減輕負擔、享受帶孩子的幸福和樂趣,但其實,背後的心酸與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