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從春夏到秋冬,每一個寶寶的出生都飽含一家人的希望,寶寶的成長註定也要傾注不少的心血。
很多寶媽到處搜羅育兒經驗,明明是想把寶寶養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結果事與願違,甚至給寶寶健康帶來隱患而不自知。科學育兒,寶媽們走進了哪些誤區?一起來看看吧!
1、剃胎髮,讓頭髮更多
正解:新生兒的胎髮過了3~4個月會自然脫落。頭髮的稀疏濃密,是與遺傳、營養狀況相關。胎髮剃與否結果都一樣。相反,寶寶皮膚嬌嫩,剃胎髮容易讓寶寶頭部皮膚失去保護,損傷毛囊反而影響頭發生長。如果一定要剃的話,平時注意給寶寶頭部防曬,最好留下頭頂一圈頭髮保護囟門。建議用「剪」代替「剃」。
2、刮眉毛,讓眉毛濃黑
正解 :和胎髮一樣,眉毛部分不會因為剃毛而增加毛囊數量。3~6個月正好是毛髮自然脫落,寶寶眉毛最少,等到2歲就有「眉形了。如果不小心刮傷毛囊,或者刮破皮膚導致感染結疤,還可能改變眉型,或讓眉毛缺少一塊
3、捏鼻梁,使鼻子變挺
正解:孩子的鼻子高挺還是扁平,也是DNA決定的!還沒有科學依據證實,經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讓鼻子變挺。而且,寶寶鼻腔黏膜嬌嫩,用力捏鼻梁,容易損傷鼻內的黏膜和血管,導致病原體入侵。
4、剪睫毛,使睫毛變長
正解:每個人的睫毛都是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年齡的不一樣,睫毛生長的速度和生存的時間也會不一樣,睫毛長短和剪睫毛沒有關係。剪睫毛容易傷到寶寶,剪了後眼睛也失去了睫毛的保護。有些寶寶可能有倒睫(睫毛扎眼睛)情況,如果真影響到孩子的眼睛,應該去醫院診治。
5、捋耳朵,使耳廓更圓潤
正解:這種做法不會對耳朵形狀產生作用。大多數嬰兒的耳朵都處於一種沒長開的狀態。但隨著孩子身體的發育,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耳朵會越長越有型。而這個過程受遺傳和飲食、運動影響。還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長招風耳,就經常把孩子的耳朵向後壓,其實並不管用,主要是遺傳因素。
6、母乳抹臉,讓皮膚嫩白
正解:母乳營養豐富並有一定殺毒作用,偶爾可以用母乳擦一下臉,但如果長期擦在寶寶皮膚上,容易滋生細菌,侵入毛孔後,會導致寶寶臉上出現大片紅暈,嚴重的甚至會長出小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