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高思傑:再進莊臺 已近小康

2021-01-16 中國文明網

  綿綿秋雨將淮北平原暈染得綠中透黃,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9月6日一大早,我和潁上縣的三位同志一起乘車,穿過疏疏密密的雨絲,沿省道、縣道、鄉道和曲曲彎彎的河堤行進,尋訪十多年前淮河特大洪水時採訪報導過的莊臺(淮河流域行蓄洪區內住人的高臺)、人家。

如今的潁上縣王崗鎮二羅臺子,綠中透黃,豐收的氣息撲面而來。潘海龍攝

  「渾濁的洪水拍打著孤島式的莊臺,堆在莊臺半坡的柴草垛逐漸被洪水拆散衝走,莊臺上汙水遍地、泥濘不堪,農戶的房屋內外堆滿『搶』上來的泛著黴味的糧食、柴草,壓水井、拉絲井提上來的飲用水變成了黃褐色……黨員幹部一波波地趕過來,救濟物品在機駁船的轟鳴聲中搬上了莊臺,鮮紅的黨旗懸掛在臨時黨支部駐地的房頂上,黨員幹部的吆喝聲格外響亮:『李耕田麵粉1袋、大米40斤、煤200斤』『張建國麵粉1袋、大米100斤、煤200斤』……」

  這就是烙印在我心底裡的淮河行蓄洪區莊臺的形象。2003年,淮河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洪水。2007年,淮河再次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緊急關頭,淮河沿岸行蓄洪區人民執行國家命令,打開閘門,把洪水引入自己家園,保證淮河全流域安全,用行動書寫不屈不撓的抗天歌、奉獻歌、奮鬥歌。兩次全程參加淮河特大洪水一線採訪報導的我,記憶中的素材一打連著一打,十多年過去了,那水、那人、那景、那情,依然銘刻心底。 

2007年,淮河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戴文學攝

2007年7月17日拍攝的洪水中的阜南縣王家壩鎮李郢村劉莊莊臺的百姓生活。戴文學攝

  「還有幾分鐘就到溜孜口莊臺了。」司機師傅的提醒把我拉回到現實行程中。得益於柏油路面助力,僅用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便來到位於淮河唐垛湖行蓄洪區最下段的賽澗鄉堤壩上。左側,淮河及其故道煙雨朦朧;右側,行蓄洪區內稻香陣陣;前方,白牆紅瓦綠樹逐漸清晰。一時間,我有點恍惚,這裡的地理位置和記憶中的完全重合,可莊臺似乎已不是那座莊臺。筆直的道路,整齊的樓房,聳立的供水塔,標配的供電供水設施,水衝式的公廁及戶內廁所,整潔的環境,布局合理的綠化……感覺是在看一部浩瀚的歷史劇,記憶中雜亂、貧困的莊臺漸漸遠去,隱入時光隧道。鏡頭翻轉,新時代的新莊臺呼嘯而來,在淮河兒女的奮鬥中,從內到外彰顯著精氣神。

  順著莊臺南側的主幹道路往裡走,時不時會有鄉親和我們打招呼,我一眼就認出了十多年前淮河大水時多次採訪過的李兆局大爺和張永琴大媽。

2018年9月6日,高思傑(右一)在潁上縣賽澗鄉溜孜口莊臺採訪李兆局大爺(左二)和張永琴大媽(左一)。徐建平攝 

  「我85歲,她82歲,過去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人活八十不算奇,這日子過得開心得很。」在小院的過道裡一坐下,李大爺的話匣子便打開了。「我們這個溜孜口莊臺以前在洪區裡面,臺子矮,一到下大雨就怕得慌,就要搬家,搬晚了就出不來了。搬家三年窮呀,搬來搬去東西都丟了。」李大爺回憶說,「這個新臺子是政府幫著建的,還叫溜孜口,建好31年了,有28米高,洪水上不來,搬過來住也有28年了。」

  坐在旁邊的張大媽接過話茬,「從那時起就沒再搬家了,當時條件也不算好,就是地有點緊張。那次漲大水,你來採訪看見過,這都是泥巴路,前邊也沒有護坡。」

  「2007年你拍過的,我們一家7口人住4間房,臺子後半坎的廁所被水淹了,上廁所可難了。」李大爺補充說。

  「現在呀,我們家8口人有10間房,小院子也有好幾十平方。」說到現在,李大爺和張大媽笑得合不攏嘴,「跟城裡人一樣了,我們老兩口早晚吃素菜,中午葷素搭配,還要喝點酒。這日子過去想都想不到,活著有勁,我們倆都80多了,爭取活過100歲。」

  老人家爽朗的笑聲充滿了自信,傳遞著溫暖。鎮裡駐村扶貧幹部介紹說:「現在農村80-99歲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享受92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每年還有200元的高齡補貼,政府照顧周到著呢。」

如今的潁上縣賽澗鄉溜孜口莊臺。徐建平攝 

  告別了李大爺張大媽,我們離開溜孜口莊臺,沿行蓄洪區內的生產撤退道路逆「流」而上,前往唐垛湖行蓄洪區上段繼續尋訪。平坦的柏油路面雨花點點,依地勢蜿蜒融入無邊的原野,淺黃的水稻、濃綠的大豆、紫紅的高粱穗、鼓脹脹的玉米棒,爭相展示沿淮低產田改造的成果;路旁的十樣景、格桑花和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草簇擁成伴,連成一線、結為一帶,律動著「皖北水鄉、多彩潁上」的生態樂章。這是滔滔洪水中的海市蜃樓?不,這就是做活了「水文章」的淮河安徽潁上段的行蓄洪區。

  上了一段長長的坡道,便到了唐垛湖行蓄洪區最上段的堤壩頂端。壩外,淮河故道水鳥飛起,落在對岸的楊樹林裡,楊樹林的外邊便是改道後流淌到今天的淮河——淮河兒女的母親河。

  這段大堤上相隔不遠有五個莊臺,屬於潁上縣王崗鎮淮羅村。今年68歲的李家良就住在居中的二羅臺子上。老李小時候在縣城上到高一,是莊臺上小有名氣的「文化人」。一見面,老李便興致勃勃地邀請我們到莊臺各處看看,感受感受他們莊臺的新變化。

2018年8月30日拍攝的潁上縣王崗鎮淮羅村莊臺一角。戴文學攝

2018年8月30日拍攝的潁上縣王崗鎮淮羅村莊臺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戴文學攝

  莊臺南面靠近淮河故道的是原生態的草皮護坡,頂端一排紫薇絢爛綻放,仿古的防水城垛守護著莊臺,白牆灰瓦的四排民居整齊排列,東端後排是村委會、黨員活動室、村民服務廳、自來水供水塔,西端中部是淮河人家古民居,陳列著古色古香的生產生活用具。環繞莊臺的柏油路用白色的邊界線與縱橫貫通的巷道連接,莊臺內外桂花、翠竹與各色綠植相映成趣,成群的鳥兒飛來飛去,時不時還要亮亮清脆的歌喉。

  「我們這個莊臺是1984年開建的,1985年建成搬過來。從最初的土堆子到現在的美麗莊臺,這幾十年走過來不容易呀。」一邊走一邊介紹,老李的聲調充滿激情,有奮鬥、有奉獻、有感激、有憧憬,「國家搞精準脫貧,抓莊臺綜合整治,我們莊臺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了,老災窩成了旅遊景點了,連省委書記都說我們這『是淮河風情的莊臺人家、是美麗鄉村的生動樣板』呢。」

  和老李深聊後得知,老李從行蓄洪區剛搬遷過來時,5600平方米的莊臺上面住著300多口人,一遇洪水各種雜物、糞便、汙水遍地,蚊蠅遮天,極易感染疾病,幹群關係也比較緊張。改革開放以來,咱們國家變富了、變強了,持續不斷地投入讓淮河沿岸變了樣,讓行蓄洪區的莊臺羽化成蝶。「現在好了,我和老伴種地每年有近萬元收入,平時還可以打打短工、挖挖野菜,增加收入,每年收入有18000元左右。村裡考慮我老伴常年生病、還有殘疾,要把我納入貧困戶幫扶,我堅決不同意。我好手好腳、能跑能跳的,要自力更生、自己幹,不能賴在國家身上。咱們國家也不容易,搞建設哪哪都要錢,我雖然上了年紀,也要爭取多作貢獻。」老李的話說得特有底氣、特別硬氣。

2014年5月,高思傑採訪阜陽太和夏收。戴文學攝

2015年11月高思傑在阜南縣淮河王家壩採訪。戴文學攝

  從1997年7月28日在家鄉阜陽當了一名電視新聞記者以來,我見證並記錄了這片土地角角落落的發展、改革開放點點滴滴變化。十多次全程參加淮河特大洪水、大洪峰抗洪搶險救災一線報導,老李這樣的「老淮河」,我採訪報導過很多很多。歲月揉皺了他們的面龐,但他們的眼神依然堅定,他們知道苦但從不叫苦,他們知道累但從不怕累,他們不說奉獻但他們一直在奉獻。這便是淮河的筋骨,這便是淮河兒女的情懷,這便是全面小康的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承諾,正伴隨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推進,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在淮河之濱的一個個莊臺上實踐著、實現著!(作者:高思傑)

相關焦點

  • 雙語每日一詞∣時代楷模
    為表彰其為貧困家庭女孩教育所做的貢獻,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日前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知識點】張桂梅同志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了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現狀,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推動創建了一所免費招收貧困女生的高中,2008年建校以來已幫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她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倡導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注重言傳身教,傳承紅色基因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 大力弘揚「時代楷模」精神
    9月3日晚,閩寧在銀川共同召開「時代楷模」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代表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秉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開創閩寧對口協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以援寧群體被授予「時代楷模」為新動力,持續深化閩寧協作,攜手並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時代楷模!
    在《時代楷模發布廳》的舞臺上,女高的畢業生以自己的方式集體送給張桂梅的「禮物」,讓她幾度泣不成聲!」稱號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決戰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之際,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
  • 每日一詞∣時代楷模 Role Model of the Times
    為表彰其為貧困家庭女孩教育所做的貢獻,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日前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2020年12月7日,張桂梅(左二)在「時代楷模」發布儀式上。
  • 海安寧蒗支教教師群體被授予江蘇「時代楷模」稱號
    光明日報南京9月9日電(記者鄭晉鳴)9月7日,江蘇省委宣傳部在南京舉行發布會,授予海安市寧蒗支教教師群體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在海安教師的教育引導下,他們不僅因為知識改變了命運,更成為帶領「小涼山」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力軍。本報2020年9月6日頭版頭條《大山深處奏響教育合作凱歌》進行了報導。發布會通過視頻短片、情景劇、訪談互動、視頻連線等方式,講述了海安寧蒗支教教師群體的先進事跡,宣讀了省委宣傳部授予這一群體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表彰決定。
  • 中宣部授予張玉滾「時代楷模」稱號
    中央宣傳部7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張玉滾的先進事跡,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 32載接力支教,小涼山遍開「索瑪花」——記江蘇「時代楷模」海安市...
    9月7日,江蘇省委宣傳部舉行發布會,授予海安市寧蒗支教教師群體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寧海中學校長李學高出生在彝鄉一個偏遠山村,他感慨地說,從「學生」到「徒弟」再到「校長」,自己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海安恩師的悉心培育。海安與寧蒗兩地變「輸血支教」為「造血支教」,啟動「青藍工程」——海安老師與本地老師對口結成幫扶小組,通過「集體備課」、課堂觀摩,提升教學業務水平,如今已培養出350多位優秀教師,他們成為當地基礎教育的骨幹力量。
  • 為時代楷模張桂梅點讚
    張桂梅為何讓人熱淚盈眶【為時代楷模張桂梅點讚】十年前,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評選出的首屆「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教師」中,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曾讓億萬觀眾和讀者淚目。
  • 「學新時代楷模,做自己的英雄」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部門的XXX,我演講的題目是」致敬時代楷模 實現自我價值」。消防員不顧個人安危冒險撲火,贏得人民群眾的敬仰;谷文昌不求「顯績」潛心治沙,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不朽豐碑。時代楷模在平凡中彰顯偉大,英雄精種值得我們學習。並非人人都能成就非凡事業,但是我們要把非凡的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堅守和奮進實現自身價值,成為「自己的英雄」。我們要堅守崗位,腳踏實地,當好一顆螺絲釘。高樓大廈固然宏偉,離不開每一塊磚瓦的支撐;飛機坦克固然精密,離不開每一顆螺絲的堅守。祖國的建設事業需要各行各業人們的辛勤勞動。
  • 淬火英雄 時代楷模
    淬火英雄時代楷模——記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一大隊二中隊隊長「時代楷模」張劼蚌埠,因古代淮河境內盛產河蚌而得一美麗的名字——「珠城」。20世紀初,蚌埠為一集鎮,民國元年(1912年)津浦鐵路全線貫通後,漸成都市。
  • 重慶這名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的村幹部 華龍網曾多次深入報導
    毛相林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8日17時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今(18)日,新華社發布消息,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對「毛相林」這個名字,想必許多重慶人並不陌生。早在2017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便深入下莊,濃墨重彩報導了毛相林帶領村民絕壁鑿天路的故事,並在此後連續進行回訪報導。
  • 時代楷模陳立群工作室在我區成立
    10日上午,在我區慶祝教師節大會上,區委書記盧春強為「時代楷模陳立群工作室」揭牌。去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此次設立「時代楷模陳立群工作室」就是希望陳立群帶領臨安高中校長和骨幹教師開展實踐研究,使骨幹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為一種「手把手」的工程,讓其「時代楷模」的精神在故鄉臨安落地生根。
  • 緬懷莫振高 時代教育的楷模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校長,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範,感動廣西十大新聞人物。莫振高連續30多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進入大學,先後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 2015年3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58歲。 人物生平 莫振高,男,壯族,1957年生,1972年8月參加工作。
  • 周末電臺 NO.73 | 大愛初心換民心——記「時代楷模」黃詩燕
    歡迎收聽周末電臺系列特別欄目「不負韶華,學習時代楷模」第四期《大愛初心換民心——記「時代楷模」黃詩燕》。
  • 一位時代楷模的工作筆記
    一位時代楷模的工作筆記 2020-07-09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原創」「時代楷模」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西南林業大學舉行
    報告會現場12月1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同志「時代楷模」稱號。12月24日,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西南林業大學開展宣講。參加報告會的師生深受感動,紛紛表示,張桂梅同志不僅是這個時代的楷模,更是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動力。她的先進事跡,展現了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質,牢記宗旨、忠於使命的責任擔當,無私純粹、甘當人梯的奉獻精神,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務實作風。
  • 羊山五小:守教育初心,學時代楷模
    時代楷模 "燃燈校長"  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  推動創建了一所免費招收貧困女生的高中  幫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  三尺講臺,  一站一生  名不求利不取  默默耕耘  只為教書育人  學楷模悟師德  教師們觀看"時代楷模"現場直播。
  • 中船重工第760研究所群體獲「時代楷模」稱號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時代楷模」稱號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傳部14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 「時代楷模」毛相林先進事跡在重慶巫山引起強烈反響
    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時代楷模」稱號。毛相林先進事跡在各大媒體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巫山市民為他感到高興,並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
  • 三峽廣場為「時代楷模」毛相林亮燈
    三峽廣場為「時代楷模」毛相林亮燈 2020-11-20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