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特殊人群,他們身體是殘缺的,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無法想像的艱辛,但他們和健全人一樣,擁有對美的嚮往和對生活的熱愛。
在日常生活中殘疾群體更容易遭遇歧視和偏見,他們面臨著包括孤獨、汙名化、遭到歧視和忽略等在內的諸多障礙,無法獲得平等的對待和參與社會的權利,經常難以享受到普通人所享有的教育、保障、就業及其他基本社會服務。
今天(12月3日)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跟小編一起來了解、關愛、幫助這些殘疾人朋友,讓每個生命都能得到同樣的尊重!
●國際殘疾人日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國際殘疾人日」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交談
交談時語氣誠懇平和,應避免涉及隱私話題。
與視力障礙者交談時,在距離視力障礙者一兩米遠時,應有一個聲音提示,然後再進行交流和幫助。
與坐輪椅的殘疾人交談時,最好採用蹲姿,使雙方目光在同一水平線上。
>>打招呼
打招呼前,應儘快準確判斷其傷殘類別,儘量避免敏感話題和用詞。與肢體殘疾者打招呼時,眼睛要正視對方,不要盯著殘疾部位。
若對方為聾啞人,應該通過握手、拍肩或用手語表示問候。
>>引路
為視力障礙者引路時,要讓對方扶握住你的胳膊肘部,引領他自己行走。使用描述性語言,把能看到的一切都儘量多地說給他聽。
為肢體殘疾者引路時,最好走在他們前面,不要讓他們有緊迫感。徵得同意後,可陪伴在合適位置。
>>稱呼
交談時多使用「好朋友」「兄弟」等詞語來稱呼。不能使用「瞎、聾、瘸」等不文明、不尊重的詞句。
與殘疾人交談時,不要用「正常人」一詞來稱呼非殘疾人,一般使用「健全人」一詞與殘疾人相對應。
>>眼神交流
與殘疾人發生眼神交流時,儘量用柔和、親切的眼神與其溝通。
與聾啞人交流時要坦然面對他們的眼神。任何竊竊私語或轉身相背,都可能引起誤解。
>>用餐
與視力障礙者就餐時,要幫助他們觸摸到自己的碗、筷、杯、盤在什麼位置,為其夾菜時先詢問對方是否有忌口。
與肢體殘疾者就餐時,先詢問對方需要什麼餐具,再詢問對方需求,按照對方的要求協助夾取食物。
>>手語
使用手語與聾啞人交談時,應注意手語的準確性和表情的配合。
在幫助聾啞人時,如果不懂手語,不要亂打手勢,以免造成誤解和誤會。可以請求會手語者的幫助或用筆談進行交流。
>>提供幫助
提供幫助時,一定要事先徵求其意見,徵得同意後再提供幫助。
提供幫助時要注意判斷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傷殘程度,按照其需求提供幫助。
(河北新聞網綜合自新華網、人民日報微博等,見習編輯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