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冰棒賺學費到開6家連鎖店!80後熊小波成功逆襲之路

2020-12-18 荊州日報新媒體

(記者 王子瑤)10歲開始賣冰棒賺學費;讀完初一後輟學謀生;14歲到餐廳當學徒……苦難人生讓80後熊小波一輩子都感覺缺少文化知識。此後20多年的創業路上,他不斷學習,先後參加政府搭建的創業培訓班,躋身北大訓練營,磨練成為荊州新型、高素質農民,並攜手1000家農戶一起奔赴幸福的小康生活。

走出哨棚,開始一波三折創業路

荊州區李埠鎮天鵝村,是中國現代最大人工運河的出水口,熊小波的成功逆襲之路就是在這裡起步。

「父母是從四川流浪到天鵝村,一家5口就住在荊江大堤上的哨棚棲身。」熊小波說,父親當上包工頭後,家庭生活開始有所改善。但是沒過多久,父親和自己先後生病,家境又一落千丈。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熊小波開始賣冰棒賺錢、交學費。1994年,熊小波初中輟學到餐廳學廚師。2000年,他又開始擺地攤、做燒烤,學做美食等。2001年,在福州,熊小波與朋友合夥開辦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餐館。剛開始生意不行,朋友退出了。熊小波閉店反思後,重新開門迎賓,推出顧客自己打飯菜的新形式,吸引了很多人來看熱鬧,受到外來打工者的追捧。

熊小波的小餐館不斷與客戶互動,請老鄉吃年夜飯,被媒體關注宣傳;給外地打工者做家鄉菜;不斷創新菜品,吸引同行前來觀摩學習……生意興旺時,熊小波把父母從荊州接到福州一起打理小餐館。

2004年,熊小波準備開美食城,於是把小餐館交給父母打理。但非典突襲,餐館倒閉,謀劃的美食城也受挫,一切又得從頭開始。

紮根荊州,自創品牌成種養大戶

2005年,他下定決心紮根荊州安家。

2008年,繼荊州燒烤生意失敗後,熊小波在政府引導下到農村轉了轉,發現前景可期。2009年,他從荊州區川店鎮起步,承包了八十畝地,種樹、種南瓜,做香樟雞養殖。

「做一行就要懂一行,自己都是個門外漢,怎麼去管理別人。」2010年,政府籌辦陽光工程創業培訓課程,熊小波搶著報名參加。通過學習培訓,他不僅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還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創業朋友。

熊小波創立了自己的土雞品牌「香樟雞」,並在2010年底正式成立荊州區川店香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

2018年,在上萬人的海選中,湖北省僅熊小波一人躋身北大訓練營,由高德地圖創始人等企業大佬授課。

喵象生鮮,引領千家農戶奔小康

2019年4月,熊小波創辦的樂客食品有限公司,推出「喵象生鮮」這一線上銷售平臺,讓生鮮產品從生產端直達社區居民手中,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售,解決產品大流通、大循環。

「喵象生鮮」推出不到一年,如今已開了6家連鎖店,擁有45名員工。

在多次參加的創業培訓學習中,熊小波發現電商銷售前景可期,於是他搭建喵象生鮮線下線上銷售平臺,其中線上平臺暫未啟動。因今年疫情衝擊,響應政府無接觸銷售號召,熊小波迅速啟動隨時備用的「喵象生鮮」線上銷售平臺。啟動當天,線上瀏覽量達15萬人,達成3000多單。

4月24日,荊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對抗疫保供期間表現優異的30家保供企業予以通報表彰,其中包括熊小波一手創建的樂客食品有限公司。

人生40年,起起落落。2005年,熊小波的生活已達到小康,實現了有房有車有穩定收入。現在,香樟雞基地已直接、間接帶動1000家農戶增產增收、發家致富奔小康。

相關焦點

  • 炎熱夏天,想起小時候賣冰棒的日子,一根冰棒賣一毛錢賺三分錢
    炎熱夏天,想起小時候賣冰棒的日子,一根冰棒賣一毛錢賺三分錢                 陳能雄/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讀小學二年級,當時我年紀也就十歲多一點吧,曾在暑假期間背著冰棒箱走村過戶賣過冰棒。當時的冰棒怎麼賣呢?
  • 星巴克長沙半年開8家店 將開高端果汁連鎖店、茶館
    上周五,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宣布將新開3家以上新鮮果汁連鎖店,同時還打算開設第一家茶館,提供超過80種的茶飲、甜點。  星巴克的茶館和果汁店開到長沙,可能還很遙遠。但這個消息,在長沙的生意人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瀾。記者走訪發現,如今長沙幾乎沒有高端鮮榨果汁連鎖店,茶館生意也不盡如人意。有些空白,需要搶在星巴克之前填補起來。
  • 「山寨」肯德基的逆襲!年賺6億,12224家門店是肯德基的2倍!
    1998年,做了8年會計後,他帶著8000塊錢積蓄下海,賣過領帶,開過鞋廠,也擺過地攤。雖說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一線城市遍地開花,但卻看不上二三線城市,以致於小縣城的消費者們只能「望梅止渴」。他們先是照葫蘆畫瓢,和肯德基賣一樣的東西,定差不多的價格,設同樣的兒童樂園,甚至幾個合伙人開玩笑說「華萊士以後要是能像肯德基那樣在中國開上20家店,那日子就就太美啦!到時一人買一輛捷達!」誰曾想他們不僅做成了,還把肯德基給比了下去。
  • 安徽小夥:家貧緩交學費,大學三年賺100萬,靠「中間商」逆襲
    大學三年就賺得100萬、36歲身家8億,作為「全國創業就業先進個人」接受表彰……誰能想到這個成功逆襲的男人只是一個「中間商」。第一年高考後,錢俊東拿著剛超出一本線的成績給父母看,小聲卻堅定地告訴父母自己要再考一次。雖然難以負擔學費,父親還是咬牙送錢俊東繼續讀書,砸鍋賣鐵也要支持孩子的求學夢。錢俊東也更加刻苦,復讀的那一年夜夜學習到半夜,只希望能考上心儀的學校。
  • 童年—賣冰棒的經歷
    賣冰棒嘍,賣冰棒嘍,這裡有冰棒賣喲,2毛錢1支的冰棒……我推著自行車,沿街羞澀的吆喝著……車後座上綁著一個大大的泡沫箱子,箱子裡裝著剛進貨來的20支冰棒和雪糕。那年,我12歲,剛小學畢業,等待下學期入讀初中,趁著假期,跟著我叔賣冰棒賺點家用錢。
  • 大學生創業賣烤紅薯,開出9家連鎖店
    萌發了開一家健康衛生的烤地瓜店的想法。他把地瓜洗乾淨,用烤箱把地瓜烤熟後皮不焦,通體金黃,可帶皮吃。他發現用比本地紅薯價格貴的紫薯來烤,味道口感更好。長沙不產紫薯,必須從福建進貨。供貨商要求一次進貨最少2噸,每公斤3.2元。他在自己的大學附近租了一個小店面。為了豐富產品種類,他還進了一批地瓜幹、地瓜片和地瓜糖果等小吃。
  • 天津大哥烤地瓜也開連鎖店 一天能賣500斤
    天津網訊 連鎖店已經不算什麼新鮮的名詞,可是您聽說過烤地瓜也開連鎖店嗎?一位31歲的大哥,在5個月的時間裡開了4家連鎖店,     專賣烤地瓜。 「臺北市賣烤地瓜都是店鋪銷售,沒有咱天津這種推著三輪車當街叫賣的。成系統的銷售,既可以打品牌,使用電烤箱還保證衛生、安全。」看見這條信息,王輝猛然想到當年那個同學從家鄉帶回的烤地瓜。「天津人喜歡吃,只不過路邊的烤地瓜不衛生。如果我將那種甘甜的烤地瓜賣到天津,肯定有市場。」  打定主意的王輝跟著同學回了一趟河北省老家。從農民種地開始,一直研究到當地的市場,走到哪兒嘗到哪兒。
  • 80後女生玩轉手工創意 欲開DIY全國連鎖店
    紙玫瑰、披薩餅、陶瓷水杯……鮮豔奪目的裝飾品、好吃的西餐美味、好玩的泥塑,你不僅能夠購買到,還可以自己動手搗鼓。如今,這家名為「巧築天工」DIY體驗館在長沙手工創意行業已小有名氣,然而它的經營者竟是三位80後女生。「DIY這個行業現在才開始成熟,從新品研發到戰略規劃還需要一段時間。」面對記者的採訪,三名女生之一的陳志昆笑著說。
  • 為生計,馬雲曾擺攤賣鮮花,宗慶後蹬三輪賣冰棒,誰的成功都不易
    一位90後的小夥子擺攤烤串兩個月之後瘦了20斤,並且賺了7萬塊錢。上了熱搜。其實地攤經濟在上個世紀很普遍,很多商界大佬曾經為了生計都擺過地攤,今天就為讀者朋友們盤點一下首富大佬們擺地攤的那些事。宗慶後賣冰棍前中國首富娃哈哈總裁宗慶後,中學畢業後,為減輕家庭負擔,身為家裡老大的宗慶後來到條件艱苦的浙江舟山鹽場當工人,因為文化程度不高,只能是出賣體力。一年後,又輾轉到紹興茶廠,最後回到了杭州,還因為文化程度太低,當不了老師,只能被安排在一所小學裡當校工。
  • 中國零食「女王」:靠3000元賺到36億,如今連鎖店已開2600多家!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傢伙平時在選擇吃這方面的話,也是越來越放得開手腳了,那麼就不得不提起的是號稱是中國影視界的一件曾經只靠這3000塊錢的一個創業經,如今卻已經和她的丈夫開展了2600多家的一個連鎖店。
  • 中國小家電巨頭:一天賣1萬臺豆漿機,月賺6億,打敗美的逆襲冠軍
    中國小家電巨頭:一天賣1萬臺豆漿機,月賺6億,打敗美的逆襲冠軍在中國家電行業,基本形成了以格力、美的等企業為首的寡頭格局。這些企業的營收都在千億元以上,佔據了冰箱、空調、洗衣機等領域的大部分市場。不過,在一些小家電領域,它們的業務遠沒有一些公司成功。比如說,在微波爐領域,格蘭仕長期佔據了第一名的位置。還有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家企業,它一天能夠賣出1.1萬臺豆漿機!低調的它打敗了行業大佬美的和蘇泊爾等企業,成功逆襲為銷量冠軍!沒錯,它就是知名的豆漿機品牌——九陽。
  • 買不到愛吃的糖果 英6歲女童連開三家連鎖店
    圖為:莫莉在她的糖果店中  據《中國日報》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2日報導,6歲的英國小女孩莫莉·普賴斯日前慶祝自己的第3家糖果連鎖店正式開業。  現年6歲的莫莉是英國威爾希普爾市布汀頓小學的一名學生,她非常喜歡吃糖果,但當地市場上賣的糖果好多都不合她的口味。莫莉於是告訴母親,她想開一家自己的糖果店,專門賣她喜歡吃的各種糖果。  在母親的幫助下,莫莉在威爾希普爾市大街上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糖果店,店中銷售的所有糖果,幾乎都由莫莉親自挑選。
  • 芒果水果冰棒製作視頻【22】
    其實,冰狀元的加盟跟您加盟或了解的我們的經典項目,老祖宗石磨坊是一樣,按套餐的方式加盟老祖宗石磨坊,是專門針對早餐市場的項目,特別容易找地方,成功率也特別高,只需要服務好店鋪覆蓋外圍的顧客,賺點小錢就沒有問題如果想多賺點錢,您有二個榜樣可以借鑑一是把單店的營業額做的非常高
  • 留學生回國創業,開起了糕點坊,已擁有3家連鎖店
    彭毅,櫻花糕坊老闆,擁有3家連鎖店。2001年,彭毅到日本攻讀商業管理專業。為賺生活費,端盤子洗碗的事他經常做。當得知日本福岡一家大型連鎖餅屋願意聘請自己做兼職時,他覺得天上掉下了餡餅。彭毅進入的是生產部門,專門學習西點的製作,幾年時間下來,他也儼然成為一個糕點大師傅,對糕點的原料和製作方法如數家珍。留學第4年,彭毅積累了一筆存款,開始著手準備回國就業。這時,他發現海歸的行情已看跌,「海待」開始成為一個新名詞。
  • 他夫妻店白手起家,開3000家店靠賣10元年賺170億,卻為何不上市
    這些連鎖店是如何起家的?賺不賺錢?很多人可能會想了解這些店背後的故事,今天我們就聊一下一位靠這些店成為富豪的葉國富,他曾因與馬雲在新零售觀點上不同,公開要與馬雲PK引起熱議。在北京的一家名創優品門店,一位顧客在自己的手背上迅速使用完一支眼線筆後,從中挑選心水的10支,到櫃檯拍下一張百元鈔票後滿意離開。
  • 80後小夥放棄麥當勞20萬年薪 回鄉賣包子(圖)
    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 攝   長沙80後伢子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包子(圖)  放棄20萬年薪回鄉賣包子  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帶著一群90後大學生開起20多家果蔬包子連鎖店  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80後長沙伢子盧啟輝放棄年薪
  • 回不去的故鄉之:冰棒
    正是鎮供銷社不零售,批發冰棒到處零售就成了一樁好生意。賣冰棒者不多,以小孩婦女為主力軍,小部分是上了年紀,生活無依無靠的老人。青年男女不屑賣冰棒,心裡雖然很羨慕別人賣冰棒賺的那點小錢,可以買幾包劣質煙,喝幾回低檔酒,甚至縫製一件新衣服,但當時重農輕商,年輕力壯者去賣冰棒,丟人現眼,是人生一大汙點,讓人笑話,面子上掛不住,找對象都難。
  • 「山寨大王」的逆襲:僅一家直營店,年入高達23億元!
    溫州蒼南縣小山村裡的華懷慶,這時候在做他中專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會計。1998年,做了8年會計後,他帶著8000塊錢積蓄下海,賣過領帶,開過鞋廠,擺過地攤。雖然沒有接觸過餐飲業,華懷慶卻看到了二三線城市人民對肯德基、麥當勞的渴望,並迅速捕捉到商機。
  • 男子創業賣烤紅薯,如今開10家連鎖店,年利潤高達300萬
    升入大四後,李鏗鏘開始感受到就業的巨大壓力。一個矛盾是工資待遇問題。李鏗鏘原本期望實習期月工資1500元,轉正後月工資3000元。因為家中為了4個兄弟姐妹讀大學已經借了8萬元的外債,除了大哥參加工作有了微薄的薪水外,弟妹們的學習生活費用仍然是個巨大的缺口。但很多單位給的工資都很低。
  • 胖子創業做涮鍋,開了185家連鎖店
    寧新院是山西運城著名的大胖涮鍋連鎖店的創立者。他就是靠吃苦二字攜妻抱子,小本創業,始得正果。1992年,家住山西運城龍居鎮的寧新院蓋起了新房,但蓋房使他背上了幾萬元的債務。為了還債,他決定進城做生意。在舉目無親的運城,他與懷抱兩歲兒子的妻子走遍了大街小巷,最終決定和妻子到夜市去賣麵食。經濟拮据的寧新院靠著離家時從鄉親那裡借來的幾百元錢,購置了灶具、碗筷、麵粉和肉菜,開始練攤。起初,寧新院賠本賺吆喝,他把燉好的砂鍋肉麵送給商店,把一碗碗麵條送給擺攤人,把白饃夾肉送給拉平板車的窮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