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用中國舞姿感動世界(人物誌)

2020-12-23 臺灣頻道

  雲門舞者在「林懷民舞作精選」彩排記者會上表演舞蹈段落。

  林懷民接受記者採訪。

  (更多內容請掃描二維碼,關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日月談工作室)

  從位於臺北武昌街的「臺灣文學搖籃」明星咖啡館拾級而上,遊客會迎上青年林懷民的目光。照片中的他在臺灣政治大學讀大二,沒課就窩在三樓小房間寫作。那時有人稱他「少爺」,身為高官的父親卻叫他「瘋子」。沒考上臺灣大學已經讓父親耿耿於懷,再加上沉迷小說創作,更要命的是從小愛好跳舞,還執迷不悟要把舞蹈當職業。

  沒曾想,林懷民在舞蹈道路上一走便是近半個世紀。如今年過七十的他宣布將於明年底退休,被視作「一個時代的結束」。由他創辦的雲門舞集正於全臺演出45周年舞作精選,幕開幕落,風格輪轉,像一場不須醒的好夢。

  

  「感謝你美麗的藝術」

  初中起便在報上發表作品的林懷民,大學畢業時已有兩本小說問世,因此得以前往美國研讀小說創作。人生的第一筆稿費用來報名舞蹈課,後因美國藝術教育鼓勵跨領域學習,他通過選修課與舞蹈再續前緣。1972年,林懷民學成返臺。

  「臺灣沒有舞團,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舞團。」林懷民聽到這樣的聲音。次年,以「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舞給中國人看」為宣言,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雲門」取典自《呂氏春秋》,相傳是黃帝時的舞蹈名稱,舞容舞步俱已失傳,而美麗的舞名猶存。

  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華人社會首個現代舞團由此成立,那年林懷民26歲。如今林懷民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的光環加身,常獲《紐約時報》等媒體全版專文報導,但他自認這輩子最好的舞評來自素不相識的臺灣農婦:「林先生,感謝你美麗的藝術。」

  「戶外觀眾是最重要的舞評家。」雲門舞集一直堅持下鄉巡演,足跡遍及許多鄉鎮學校與社區禮堂,後來又有了數萬民眾參與的大型戶外公演,一跳就是20多年。

  「讓舞者呈現到最好」

  「有人說,你這個舞到底要表達什麼?年輕的時候好像有很多話要說,可是越做越覺得,事實上編舞就是怎麼樣讓舞者呈現到最好。」林懷民對記者說。

  初創時,為了「跳自己的舞」,林懷民請來臺灣復興劇校(今臺灣戲曲學院前身)的老師教授舞者京劇基本功,《奇冤報》《白蛇傳》等舞作應運而生。「雲門舞者就跟上班族一樣,每天要花8小時跳舞。如同其他的行業,功夫就是時間,花了時間,才能到位。」

  上世紀90年代,為深掘傳統肢體美學根源,雲門舞者在芭蕾、現代舞之外,又有了太極導引、內家拳課程,還學起了靜坐和書法。

  《流浪者之歌》90分鐘演出中,身著袈裟的僧人靜坐舞臺一隅,黃金稻穀全程沙漏般落在腳下堆積如丘,此般定力源自冥想靜坐的修煉。《水月》中人體,明鏡與流水相輝映,舞姿是低重心的迴轉綿延,出於太極導引的滋養。《行草三部曲》以肢體追摹書法筆意受益於內家拳,《屋漏痕》在傾斜8度的舞臺上如履平地歸功於長期站樁練就的紮根能力。

  林懷民去年推出第90出舞作《關於島嶼》,為其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生涯畫上完滿句點。歷年舞作題材四面出擊,傳統美學、文史詮釋、現世關懷一個不落。「這麼多年來,是舞者激發我往前走,挖掘得更多。」

  「臺灣不能沒有雲門舞集」

  雲門舞集45載並非一路平順。在臺北中山堂的首場售票演出一鳴驚人,但「什麼都沒有,只是會跳舞而已」的舞團,服裝、道具、舞臺、設備、售票、宣傳全靠自力更生。林懷民一度頂不住壓力,對年輕舞者同伴說:「兩年後,你們就接過去做吧!」

  1981年,雲門舞集首度前往歐洲,90天內跑了71個城市、演出73場,每天在大巴上趕場奔波,許多舞者暗自掉淚。島外演出還有人提供吃住和些許酬勞,下了飛機回到臺灣,林懷民卻發不出薪水。有些雲門年輕舞者的家人,勸他們返鄉開舞蹈社,但沒有人認輸。

  林懷民帶著雲門舞者在歐美奔走時,遇到過許多臺商。他們幾乎清一色藏青西裝打扮,哪怕外語不靈光,抱著本字典就敢闖天下。即便手上沒有籤證,照樣毅然闖關,去海外做買賣。「雲門也和這些臺商一樣,一起在外打拼,我感覺非常棒。」

  1983年,臺灣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前身)力邀林懷民主持新創的舞蹈系,舞團和院系工作「蠟燭兩頭燒」,財務難題依然無解。1988年,林懷民決定暫停雲門舞集的營運。3年後,林懷民返臺,在從機場回家路上被計程車司機認出,「為什麼你把雲門舞集停掉?」1個月內,十幾個計程車司機都這麼問他。

  「臺灣不能沒有雲門舞集。」這是林懷民聽到最多的話。同年,雲門重開。2008年,雲門八裡排練場失火,舞美道具與歷年資料付之一炬。在5000多名社會捐贈者的幫助下,舞者告別冬冷夏熱的鐵皮出租排練廠房,入駐位於淡水的永久劇場,雲門舞集浴火重生。

  「未來的事就交給緣分」

  近半世紀的舞蹈歲月,都被林懷民寫進了書裡。14歲至今的文字生涯中,小說集倒是有限,卻留下眾多與舞蹈有關的隨性書寫。《說舞》《擦肩而過》《跟雲門去流浪》《高處眼亮》,不少寫作於巡演途中的飛機、旅館、劇場。

  現在林懷民很少寫東西,還說自己退休後不寫傳記,因為寫得太慢,1000字的文章寫兩三個禮拜,「活不了那麼久」。眾人問林懷民退休後的打算,他總一本正經地回答:「耍廢」(偷懶荒廢)。「我最近練習追劇,我追得好極了。」他可以把追劇當成全天的工作,一口氣看完《如懿傳》《延禧攻略》,還補習了兩部《大軍師司馬懿》。

  「這幾個劇都讓我很感動。」林懷民感嘆,《延禧攻略》裡面的刺繡不得了,魏瓔珞一件衣服的價錢抵得上雲門舞集好多套。但不只是製作精良,更可貴的是用心,服裝造型配色體現美學追求和歷史關懷,「很了不起。」

  林懷民還是美劇迷,《國務卿女士》追到了第三季。他說正因胃口龐雜,自己才能持續編舞,讓舞者一直跳下去。雲門舞集的藝術總監已經選定了接班人,幾位跳了一二十年的舞者也會隨林懷民一起退休。「未來的事情就交給緣分,但是我希望雲門繼續走下去。」

(責編:趙豔(實習生)、劉潔妍)

相關焦點

  • 電視片《感動中國人物誌》:吳大觀—— 翱翔的「中國心」
    電視片《感動中國人物誌》:吳大觀—— 翱翔的「中國心」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04日09:23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電視片《感動中國人物誌
  • 臺灣編舞家林懷民
    雲門的舞者走遍世界,最愛的舞臺還是池上。」時至今日,林懷民經常會得意地用閩南話模仿池上阿嬤們,「都看不懂在講什麼啦,但是好美啊!」  「雲門幫我們張開眼睛」  今年秋天,雲門舞集又回到了池上。問及5年中鄉村的變化,林懷民會告訴你,「觀眾更有氣質了,連路牌都變了,現在是用書法寫的。」
  • 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2013年03月12日20: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人物】感動中國,實至名歸!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17日晚播出,獲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譽的有:《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别致敬獻給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感動中國》頒獎辭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 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 那一晚 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 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張定宇陳陸:誓言
  • 強大的共情加深刻的反芻,我怎樣專訪林懷民
    林懷民,何許人也?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時代》雜誌「亞洲英雄人物」……一個被架到了某種高度的名字。被《泰晤士報》贊為亞洲第一當代舞蹈團,被《法蘭克福匯報》贊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不久之前還獲得了有「舞蹈界諾貝爾」之稱的2018英國國家舞蹈獎「最傑出舞團獎」。 在決定為《西湖副刊 悅覽》寫他們的故事時,所有與之有過交集的人都告訴我,雲門舞集不好寫,林懷民更不好寫。
  • 「雲門舞集」林懷民 用《交換作》說再見
    此番,當然是為「雲門舞集」林懷民而來。林懷民,1947年生於臺灣嘉義。大學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留美期間,一面攻讀學位,一面研習現代舞。1973年26歲,在臺創辦「雲門舞集」,是臺灣第一個職業現代舞團,在臺灣演遍城鄉,並轟動世界。
  • 感動中國2019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全文 2020感動中國人物介紹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5月17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  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的有:奉獻大半生光陰,致力於敦煌保護的學者樊錦詩;在四川涼山木裡森林火災中犧牲的31名撲火勇士;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保護了幾代新中國兒童的科學家顧方舟;慈善捐資300多萬元回報社會的盲人中醫師朱麗華;戰功赫赫卻深藏功名,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張富清;接力守護國旗70年的澳門濠江中學兩任校長杜嵐、尤端陽;勇於向世界發聲揭示真相的香港愛國人士伍淑清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潘維廉成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昨晚(5月17日),《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1套黃金時間播出,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新航道「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潘維廉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潘維廉採訪視頻消息傳來,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全體師生無不為之歡欣鼓舞。潘教授一直關注和支持著新航道的發展,並親任新航道「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帶領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介紹中國。對於他的獲選,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第一時間發出賀信,表達祝賀。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感動了中國!
    17日晚,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每當主持人念出一個名字,無數觀眾都紅了眼圈,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哭了」「感動到不行」。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是一群普通人,他們中有消防員、有學者、有科學家、企業家、退役軍人、盲人推拿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崗位默默耕耘:有人用滿頭白髮換來敦煌容顏永駐有人用生命換來一方富足、平安
  • 林懷民:如果人生不設限...
    10年前林的母親去世,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本存摺,內有100多萬,戶頭姓名是林懷民。他才知道,母親30年來始終擔心自己的這個兒子有一天會餓死。終於,他在86年作出決定,然後用了兩年來執行暫停計劃,安頓了資深舞者找到工作,安排了年輕舞者到美國繼續學習。88年對公眾宣布時,輿論一片惋惜之聲。當時雲門手上有八國的演出邀約,他卻說那不足為惜。他覺得,「把雲門停掉是我一輩子裡面最好的作品之一。因為雲門的暫停成了復出後的雲門最大的資產。」
  •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自2002年起,《感動中國》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推選出十位人物,他們溫暖著中國,感動著我們。
  • 祝賀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潘維廉教授成為感動中國2019人物
    昨晚(5月17日),《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1套黃金時間播出,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新航道「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潘維廉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潘維廉採訪視頻消息傳來,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全體師生無不為之歡欣鼓舞。潘教授一直關注和支持著新航道的發展,並親任新航道「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帶領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介紹中國。對於他的獲選,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第一時間發出賀信,表達祝賀。
  • 林懷民帶著《稻禾》來杭:舞蹈像尋找遙遠的芬芳
    前兩天,《稻禾》在上海演出了第100場,用林懷民自己的話說,《稻禾》「一個不小心」走遍了世界各地,有巴黎、倫敦、紐約、洛杉磯……這種關於大地的情懷,是一份全世界共通的感動。農村是城市人精神的窗口《稻禾》以泥土、花粉、穀物、風、水、火等自然因素為題起舞,用舞蹈記錄與講述一方稻田的生命輪轉,委婉喻示人生。
  • 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2017年度感動中國獲獎名單完整版
    央視新聞3月1日消息,1日晚8點,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盧麗安、黃大發、謝海華夫婦、王珏、黃大年、劉銳、西藏玉麥人、楊科璋、廖俊波、盧永根榮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 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宣布2019年退休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退休計劃已被董事會同意。(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雲門舞集22日發表聲明,宣布藝術總監林懷民將於2019年底退休,只續任雲門基金會董事,他的舞作未來仍繼續演出。  70歲的林懷民通過一手創辦的雲門舞集公布退休計劃,表示將在2019年底從藝術總監的職位退休,而原職務將由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2020年接任。
  • 『20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介紹』感動中國2019十大人物頒獎詞完整
    關於『20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介紹』感動中國2019十大人物頒獎詞完整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介紹』感動中國2019十大人物頒獎詞完整,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舞蹈要面對觀眾(圖)
    林懷民帶著他的舞團走遍了世界各大劇院。  2008年,雲門舞集位於臺北八裡的排練場失火,許多道具服裝被毀。唯一「倖存者」是舞作《九歌》裡的面具。林懷民卻說自己「不太有夢想」,因為「所有夢想最後都要變成計劃,計劃會變成小事」,然後「就被這些東西追著跑」。他開始規劃五六年後的退休,在日程本上一樣一樣完成,讓一切發生。  舞團 舞蹈一定要面對觀眾  新京報:雲門舞集40周年之際,你創作的《稻禾》世界首演,談談這部新作吧。
  • 20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介紹 感動中國2019十大人物頒獎詞完整
    5月17日晚8點,《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  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的有奉獻大半生光陰、致力於敦煌保護的學者,戰功赫赫卻深藏功名、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努力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外籍教師,創造世界大賽十冠王奇蹟的國家隊……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感動中國》向所有建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奮鬥者表達了特别致敬。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感動中國十個感動中國的代表人物,有序受邀,邀請他們來到舞臺的中央,接受主持人的採訪,在場觀眾以熱烈掌聲歡迎,認真聆聽他們的感人故事,用實際行動,表達愛,愛祖國,愛人民,犧牲小我,成就大愛感動中國的舞臺詮釋中國的傳統美德,那裡只是中國大愛的縮影,把人世間的真善美表達得淋漓盡致,感動你,感動我,感動他,感動大家,最後感動中國。
  • 14年前那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聾啞舞者如今怎樣了?
    而2004年一隊聾啞舞蹈員在雅典殘疾人奧運會上成功地吸引了世界讚嘆的目光,讓世界人民充分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神秘。最神奇的是表演者都是聾啞人,她們的舞姿震撼人心。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位領頭人,她就是邰麗華,也是把中華舞蹈藝術展示給世界的美麗女子。或許有的人不知道《千手觀音》這個舞蹈節目,更沒有看過由邰麗華團隊演繹的舞蹈,但一定有人記得從電視裡傳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