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者在「林懷民舞作精選」彩排記者會上表演舞蹈段落。 |
林懷民接受記者採訪。 |
(更多內容請掃描二維碼,關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日月談工作室) |
從位於臺北武昌街的「臺灣文學搖籃」明星咖啡館拾級而上,遊客會迎上青年林懷民的目光。照片中的他在臺灣政治大學讀大二,沒課就窩在三樓小房間寫作。那時有人稱他「少爺」,身為高官的父親卻叫他「瘋子」。沒考上臺灣大學已經讓父親耿耿於懷,再加上沉迷小說創作,更要命的是從小愛好跳舞,還執迷不悟要把舞蹈當職業。
沒曾想,林懷民在舞蹈道路上一走便是近半個世紀。如今年過七十的他宣布將於明年底退休,被視作「一個時代的結束」。由他創辦的雲門舞集正於全臺演出45周年舞作精選,幕開幕落,風格輪轉,像一場不須醒的好夢。
「感謝你美麗的藝術」
初中起便在報上發表作品的林懷民,大學畢業時已有兩本小說問世,因此得以前往美國研讀小說創作。人生的第一筆稿費用來報名舞蹈課,後因美國藝術教育鼓勵跨領域學習,他通過選修課與舞蹈再續前緣。1972年,林懷民學成返臺。
「臺灣沒有舞團,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舞團。」林懷民聽到這樣的聲音。次年,以「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舞給中國人看」為宣言,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雲門」取典自《呂氏春秋》,相傳是黃帝時的舞蹈名稱,舞容舞步俱已失傳,而美麗的舞名猶存。
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華人社會首個現代舞團由此成立,那年林懷民26歲。如今林懷民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的光環加身,常獲《紐約時報》等媒體全版專文報導,但他自認這輩子最好的舞評來自素不相識的臺灣農婦:「林先生,感謝你美麗的藝術。」
「戶外觀眾是最重要的舞評家。」雲門舞集一直堅持下鄉巡演,足跡遍及許多鄉鎮學校與社區禮堂,後來又有了數萬民眾參與的大型戶外公演,一跳就是20多年。
「讓舞者呈現到最好」
「有人說,你這個舞到底要表達什麼?年輕的時候好像有很多話要說,可是越做越覺得,事實上編舞就是怎麼樣讓舞者呈現到最好。」林懷民對記者說。
初創時,為了「跳自己的舞」,林懷民請來臺灣復興劇校(今臺灣戲曲學院前身)的老師教授舞者京劇基本功,《奇冤報》《白蛇傳》等舞作應運而生。「雲門舞者就跟上班族一樣,每天要花8小時跳舞。如同其他的行業,功夫就是時間,花了時間,才能到位。」
上世紀90年代,為深掘傳統肢體美學根源,雲門舞者在芭蕾、現代舞之外,又有了太極導引、內家拳課程,還學起了靜坐和書法。
《流浪者之歌》90分鐘演出中,身著袈裟的僧人靜坐舞臺一隅,黃金稻穀全程沙漏般落在腳下堆積如丘,此般定力源自冥想靜坐的修煉。《水月》中人體,明鏡與流水相輝映,舞姿是低重心的迴轉綿延,出於太極導引的滋養。《行草三部曲》以肢體追摹書法筆意受益於內家拳,《屋漏痕》在傾斜8度的舞臺上如履平地歸功於長期站樁練就的紮根能力。
林懷民去年推出第90出舞作《關於島嶼》,為其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生涯畫上完滿句點。歷年舞作題材四面出擊,傳統美學、文史詮釋、現世關懷一個不落。「這麼多年來,是舞者激發我往前走,挖掘得更多。」
「臺灣不能沒有雲門舞集」
雲門舞集45載並非一路平順。在臺北中山堂的首場售票演出一鳴驚人,但「什麼都沒有,只是會跳舞而已」的舞團,服裝、道具、舞臺、設備、售票、宣傳全靠自力更生。林懷民一度頂不住壓力,對年輕舞者同伴說:「兩年後,你們就接過去做吧!」
1981年,雲門舞集首度前往歐洲,90天內跑了71個城市、演出73場,每天在大巴上趕場奔波,許多舞者暗自掉淚。島外演出還有人提供吃住和些許酬勞,下了飛機回到臺灣,林懷民卻發不出薪水。有些雲門年輕舞者的家人,勸他們返鄉開舞蹈社,但沒有人認輸。
林懷民帶著雲門舞者在歐美奔走時,遇到過許多臺商。他們幾乎清一色藏青西裝打扮,哪怕外語不靈光,抱著本字典就敢闖天下。即便手上沒有籤證,照樣毅然闖關,去海外做買賣。「雲門也和這些臺商一樣,一起在外打拼,我感覺非常棒。」
1983年,臺灣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前身)力邀林懷民主持新創的舞蹈系,舞團和院系工作「蠟燭兩頭燒」,財務難題依然無解。1988年,林懷民決定暫停雲門舞集的營運。3年後,林懷民返臺,在從機場回家路上被計程車司機認出,「為什麼你把雲門舞集停掉?」1個月內,十幾個計程車司機都這麼問他。
「臺灣不能沒有雲門舞集。」這是林懷民聽到最多的話。同年,雲門重開。2008年,雲門八裡排練場失火,舞美道具與歷年資料付之一炬。在5000多名社會捐贈者的幫助下,舞者告別冬冷夏熱的鐵皮出租排練廠房,入駐位於淡水的永久劇場,雲門舞集浴火重生。
「未來的事就交給緣分」
近半世紀的舞蹈歲月,都被林懷民寫進了書裡。14歲至今的文字生涯中,小說集倒是有限,卻留下眾多與舞蹈有關的隨性書寫。《說舞》《擦肩而過》《跟雲門去流浪》《高處眼亮》,不少寫作於巡演途中的飛機、旅館、劇場。
現在林懷民很少寫東西,還說自己退休後不寫傳記,因為寫得太慢,1000字的文章寫兩三個禮拜,「活不了那麼久」。眾人問林懷民退休後的打算,他總一本正經地回答:「耍廢」(偷懶荒廢)。「我最近練習追劇,我追得好極了。」他可以把追劇當成全天的工作,一口氣看完《如懿傳》《延禧攻略》,還補習了兩部《大軍師司馬懿》。
「這幾個劇都讓我很感動。」林懷民感嘆,《延禧攻略》裡面的刺繡不得了,魏瓔珞一件衣服的價錢抵得上雲門舞集好多套。但不只是製作精良,更可貴的是用心,服裝造型配色體現美學追求和歷史關懷,「很了不起。」
林懷民還是美劇迷,《國務卿女士》追到了第三季。他說正因胃口龐雜,自己才能持續編舞,讓舞者一直跳下去。雲門舞集的藝術總監已經選定了接班人,幾位跳了一二十年的舞者也會隨林懷民一起退休。「未來的事情就交給緣分,但是我希望雲門繼續走下去。」
(責編:趙豔(實習生)、劉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