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作文200字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2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1 早晨,我從床上起來,看了一下日曆,啊!今天既然是中秋節。我馬上吃完了早飯坐在電視前,興奮地看著中秋的節目…… 晚上,我吃完飯,就和爸爸媽媽一塊去陽臺賞月。金燦燦的晚霞好迷人呀,有點像一隻也來賞月的狼。我看著看著,這隻狼慢慢變成了白狼,哈,原來是我等待已久的月亮升起來了。 那月光多輕柔,猶如輕紗般撒向人間;那月亮多可愛,猶如白玉讓我們欣賞;那夜空多美,在月亮的襯託下,猶如人間仙境。你瞧,那月亮裡灰暗的影子,不正是傳說中的吳剛在桂花下乘涼嗎?不遠處,美麗的嫦娥姐姐懷裡正抱著一隻惹人喜愛的玉兔呢? 想著,想著,我仿佛也走進了那神秘的月亮廣寒宮…… 吃著香甜的月餅,賞著醉人的圓月,想著誘人的傳說,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今年的中秋節比往年好,今天的月亮比往年更圓。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最喜歡過中秋節了,因為可以欣賞到圓圓的月亮,還可以吃到又酥又脆的月餅。 中秋節是團圓節,我們全家到奶奶家去吃團圓飯。一進屋,我看到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有魚、牛肉、黃瓜、雞蛋-還有我最喜歡吃的大龍蝦。我立即拿起筷子吃起飯來,過了一會,桌上的飯菜就被我們全家吃完了。這時,我聽到了媽媽的笑聲,我說:「怎麼了?」媽媽指了指我的鼻子,我摸了摸我的鼻子,原來,上面有一粒米,我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吃完飯大家圍著電視機看電視。我想:「我們可真幸福啊,能夠在一起吃團圓飯,可是我們不能忘記守衛在祖國防線上的解放軍叔叔。他們沒有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還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在邊防線上,我們才能過上這麼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好好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向解放軍叔叔匯報。 看完電視節目,我們一家人開始坐在院子裡賞月,聽著爺爺給我們講有關「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聯想翩翩。 這個中秋節是讓人既快樂有難忘,好想讓時間飛速的過去,迎來下一個中秋節。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3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賞月、吃月餅全家團聚。晚上,吃完晚飯後,我們一家人一起在陽臺上吃月餅、賞月。 我們看到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我們還看到一顆顆星星向我們眨著眼睛。這時的晚風吹著我們,我們感覺很涼爽。媽媽還給我們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聽得很入迷。我睡覺的時候都在想怎樣才能讓嫦娥重返人間。 媽媽為我們準備了美味的月餅,還有各種水果,媽媽先祭拜了月亮,然後我們在一起賞月吃月餅,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中秋節真快樂呀!我真喜歡中秋節呀!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4 昨天是中秋節,晚飯以後,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吃柚子,一邊賞月。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裡,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這麼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這圓月非常調皮,一會兒鑽進雲姐姐的懷裡,一會兒和星星談話,一會兒唱歌跳舞……真拿它沒辦法。這時爸爸說:「其實月亮是不會發光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把太陽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這些光是不熱的。」 不久,月亮旁邊出現了一絲陰影。爸爸又說:「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過裡面沒有水。」 啊!這皎潔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這時嫦娥一定很後悔,真應了那句古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著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著給嫦娥的月餅和水果,默默地想念著嫦娥。再說吳剛,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樹,砍了又長……玉兔專心致志地搗藥……」 中秋佳節真快樂呀,不但月亮圓,而且人們也和親人一起圓聚。中秋節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議呀!中秋節的作文200字 篇5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吃著豐富的晚餐,餐桌上總少不了又大又圓的月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今年的中秋節,我們過得很開心很快樂。來我們家的客人有:外甥女、外甥、哥哥等等。我們一家準備好一桌豐盛的晚餐,讓親人們和我們一起度過著溫馨的時光。 晚上,媽媽捧來了許多又大又圓的月餅,還有香噴噴的菊花茶。我們一家來到樓頂。我們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喝著美味的菊花茶。 我們看著月亮是那麼的圓,是那麼的漂亮,把大地打扮得更加引人注目,連他的朋友星和雲朵都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 我喜歡中秋!
關於描寫2020清明節的小學生作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踏青、插柳和放風箏等。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2020年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0字,僅供大家閱讀借鑑! 關於描寫2020清明節的小學生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似就你知道一樣。」媽媽與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禍,那是我六歲時候,我再玩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速度太快了,只聽啪一聲,我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哇哇大哭…… 關於描寫2020清明節的小學生作文2 清明節到了,大家學校放假三天。中午吃過飯,我問奶奶:「奶奶,大家掃墓了沒有呀?」「沒呢!」奶奶應聲道。「大家準備下就去。」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隨著家人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清明要掃墓呢?」於是我詢問起父親來,父親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父親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是從秦漢以後才開始的。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掃墓,扶老攜幼的情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關於描寫2020清明節的小學生作文3 大家一說到清明節,就會想到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給大家講一講清明節的由來吧!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關於清明節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重耳為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受盡了屈辱和飢餓。有一次,重耳餓暈,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割肉奉君。後來,重耳做了君主,要對介子推受賞封官,介子推為行孝推卻躲進綿山。晉文公聽信他人言,放火燒山逼介子推下山,介子推最後燒死在綿山。晉文公傷心悔恨,於是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那天,我們要懷著崇敬的心情為先人掃墓,向先人致敬! 關於描寫2020清明節的小學生作文4 清明節,幸好沒有下雨,我們一家人去竹溪掃墓。竹溪在嵊州的西北部,與諸暨市毗鄰。竹溪是奶奶的娘家,我們為曾外祖父、曾外祖母去掃墓。 一路上,只見車來人往,比往常熱鬧,大多是到鄉下去掃墓的。 車到浦橋,只見公路兩邊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桃花紅,李花白,紅白相蚋,風景這邊獨好。浦橋盛產各種水果,是嵊州的「水果之鄉」,看來今年浦橋水果又是豐收年。 車到崇仁,田野上到處是一片綠油油的,大地像鋪上了一層綠地毯。青春的麥苗正在拔節;那金黃的.油菜花,銀白的蘿蔔花,紫紅的草子花,把田野畫成一幅絢麗多彩的水彩畫。蝴蝶在花間翩翩飛舞,蜜蜂為採蜜而忙忙碌碌。 車到竹溪,山村被群山環抱,空氣格外清新甜潤,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山巒連綿起伏,滿山青松翠竹,鬱鬱蔥蔥。山上許多竹筍破土而出,村民們肩扛鋤頭,背著竹籃,興高採烈地在掘筍。 從浦橋到竹溪,公路兩邊的村莊都建起了一座座三、四層高新房子,不亞於城裡的別墅,呈現一番新農村的新景象。爺爺說:「這幾年,改革開放使農民富起來了,新房子越建越多,越來越漂亮,農村和城市沒有區別了。」
冬季到了,很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的問題。手腳冰涼常見原因有氣血不足、陽虛等。此外,體重較輕、體型較瘦的人因為脂肪、血管相對較少,而手指、腳趾運動較多,熱度容易散失,較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心臟衰弱的患者,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抑或貧血的患者,循環血量不足,血色素和紅細胞偏低,較容易出現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導致手腳冰涼。因此,手腳冰涼與血液循環有關。
改善手腳冰涼,除避免寒涼之食,避免思慮過度外,其他的無外乎「吃飽穿暖多運動,捂手泡腳曬太陽。進食可以較快地產生大量熱量,讓身體暖和起來,儲存適量的脂肪,可幫助人體維持體溫,改善手腳冰涼,因此要吃飽,另外還要穿暖。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有效促進自身產熱。堅持規律運動,也可增強心肺功能,從而有效地改善末梢循環,促進血液流動。睡前泡腳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涼。需要注意的是,泡腳後要用毛巾擦乾。曬太陽也可以幫助增加體溫。如果做到了這些,手腳還一直冰涼,就要考慮疾病的可能性了,建議及時就醫。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端午本是中國傳統節日,但韓國以「端午祭」向聯合國申請「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並得到批准,這表明韓國對端午的重視不亞於中國人。其實端午早傳到韓國、日本、越南,古代韓國也像中國一樣在端午節放假,韓國江原道江陵市每年舉辦「端午祭」慶典;日本古代每年舉行端午慶典,成書於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語》第二章載:「五月端陽節,人人急於入朝參賀。」這天日本男人騎馬射箭,女人穿著中國服出外遊玩一慶祝節日;古安南(越南)有個國王的名字名叫陳端午。英國哲學家懷特海說,從文明的歷史和影響的廣泛看,中國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文明。 一般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戰國屈原。梁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節俗已見於春秋,《琴操》:「介子綏遂抱木而燒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發火。」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記·孟嘗君列傳》:「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索隱》引《風俗通》:「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嘗君生於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殺早了近70年,可見端午節最初並非因為屈原。 端午節緣於五月是兇月的古老觀念。晉董勳《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這個觀念緣於上古,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玄戈》:「五月,東井、七星大兇,胃、參致死。」東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東,故稱。這雖見於秦代,但卻歷史久遠。《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日在東井。」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東井星主管五月。漢王充《論衡·說日》:「當夏五月,日長之時在東井,東井近極,故日道長。」五月不吉觀念滲透到民間,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五月為兇月,是端午賴以建立的文化基礎。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中「端午」條引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騖角黍。」《藝文類聚》卷四引《風土記》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日也。」五與午同音通用,《周禮·壺涿氏》:「午貫象齒」鄭註:「午故書為五。」端五後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視為大不吉。《抱樸子》:「或問闢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靈符,著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詩》:「闢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藝文類聚》卷四載《續漢禮儀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道教《八道秘言》稱五月五日為「地臘日」,《楊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問疾,名地臘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與粽子、龍舟等拯救屈原等沒有關係。 端午節時宮觀寺廟舉行驅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