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書法,區別於歐顏柳趙,蘇黃米蔡

2020-12-13 秀秀書院

「宋世稱能書者,四家獨勝。然四家之中,蘇蘊藉,黃流麗,米峭拔,而蔡公又獨以渾厚居其上。」(盛時泰《蒼潤軒碑跋》)

可見這四家之中,蘇軾豐腴跌宕,天真爛漫;黃庭堅縱橫拗崛,昂藏鬱拔;米芾俊邁豪放,沉著痛快。蔡襄則端莊沉著,淳淡婉美。

不過,若論起宋代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最主要的實踐者除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人之外,宋徽宗趙佶也因為他的瘦金體而「獨具面目」,自成一家。

他們皆受唐代書家影響。影響最大的,又要算褚遂良和顏真卿二人。王澍說:「『宋四家』書,皆出魯公,東坡得之為甚,姿態豔溢,得魯公之腴。」米芾大字轉折肥美,顯出顏姿。黃庭堅書法對顏真卿反其道而行,中宮收緊,四面擴張,將顏書中短促的筆畫加以誇張伸長,施以顫筆,形成真力瀰漫的線條。至於褚遂良,其影響只針對米芾而言。米芾認為「褚遂良書舉從動人,而別有一種驕色」。從褚遂良處以窺《蘭亭》,不失為米芾「入魏晉平淡」和「備其古雅」的捷徑。

唐朝的薛曜是瘦金體之祖,然薛曜書學的也是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筆細勁,結體疏朗,但較褚書險勁,更纖細,他對褚書不作亦步亦趨的模仿,而是加以發揮,有所創造,亦成習氣,為褚書末流。《夏日遊石淙詩並序》是薛曜的代表作,石淙河摩崖題記之一。其書法瘦勁奇偉,後為宋徽宗所習,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

瘦金書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終有所成。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趙孟評價即云:「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且又極富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此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最有差相仿佛之近。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且已將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宋徽宗流傳下來的瘦金體作品很多,比較有名的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夏日詩貼》、《怪石詩貼》、《牡丹》、《風霜》、《大觀聖作碑》、《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瘦金體草書千字文》等。

《楷書千字文》是趙佶二十三歲寫給大奸臣童貫的,此時的瘦金書體已初具規模;而《草書千字文》作於宋徽宗40多歲,屬於狂草,筆法灑脫,一氣呵成,足可見其書法功力深厚。

另外,宋徽宗的瘦金書多為寸方小字,而《穠芳詩》為大字,用筆暢快淋漓,鋒芒畢露,富有傲骨之氣,如同斷金割玉一般,別有一種韻味,堪稱瘦金書的傑作。

趙佶的「瘦金書」,歷來被視作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正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僅憑這一方面的成就,趙佶足可列於歷史上書家之林。

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中記載:「徽宗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柳貫《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小李將軍畫卷》:「浦城周儀軒運同,家藏舊畫,卷首有宣和瘦金書『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圖』九字一條,下有御押。」

「瘦金書」又與宋徽宗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瘦字細畫,遙相呼應。

宋徽宗作為兼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藝術家,把書法與繪畫做了很重要的融匯,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書畫新局面,並影響後世而綿延於今。

然而此等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當然也不是別人易於仿造的。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書題寫明昌內府中從宋廷搶劫而來的書畫名跡,如傳為趙佶所摹的《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等,筆勢纖弱,形質俱差。

因此,為使書院諸學子對於瘦金體書法習而得法,學而能成,書院薛山長亦曾頗費思量。

如今世上,書法之習,除蘇黃米蔡之外,似乎仍是歐顏柳趙的追捧者居多。

晚唐書法家釋亞棲言:「凡書通即變。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永禪師、褚遂良、顏真卿、李邕、虞世南等,並得書中法,後皆自變其體,以傳後世,俱得垂名。」

汪由敦提到唐人碑刻曾云:「楷書如閶闔衣冠,當有佩玉垂紳進退安詳風度,觀唐人碑刻,如虞褚歐顏柳諸大家矩鑊森嚴而風神政自秀逸,此楷法正宗也。」

雖然亦有「顏不及歐。歐以勁勝,顏以圓勝。歐書力健而筆圓,後世學者不免匾削。歐書勁健,其勢緊。柳書勁健,其勢松。」「歐書橫筆略輕,顏書橫筆全輕,柳書橫筆重與直同。」之論,然最終仍落於「醇正平和」之評:「終是虞、歐、顏、柳、褚、李諸公,醇正平和,所以為大家也。」

至於稍晚的趙孟,倪瓚曾盛讚其小楷曰:「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道勁,真無愧隋、唐間人。」明代解縉對趙孟評價亦高:「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門。故自羲、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蘇、米庶幾。元惟趙子昂一人。皆師資,所以絕出流輩。吾中間亦稍聞筆法於詹希原,惜乎工夫未及,草草度時,誠切自愧赧耳。永樂丙戊六月十八日書。」

清代歐陽兆熊和金安清寫的《水窗春囈》中曾云:「館閣書逐時而變,皆窺上意所在。國初,聖祖(康熙帝)喜董書,一時文臣皆從之,其最著者為查聲山、姜西溟。雍正、乾隆皆以顏字為根底而趙、米間之,俗語所謂墨圓光方是也。然福澤氣息,無不雄厚。嘉慶一變而為歐,則成親王始之。道光再變而為柳,如祁壽陽其稱首者也。鹹豐以後則不歐不柳不顏。」

康有為則更為詳盡的記述了「歐顏柳趙」興起的原因:「蓋以書取士,啟於乾隆之世。當斯時也,盛用吳興,間及清臣,未為多覯。嘉、道之間,以吳興較弱,兼重信本,故道光季世,郭蘭石、張翰風二家,大盛於時。名流書體相似,其實郭、張二家,方板緩弱,絕無劍戟森森之氣。彼於書道,未窺堂戶,然而風流扇蕩,名重一時,蓋便於摺策之體也。歐、趙之後,繼以清臣,昔嘗見桂林龍殿撰啟瑞大卷,專法魯公,筆筆清秀。自茲以後,雜體並興,歐、顏、趙、柳,諸家揉用,體裁壞甚。」

後世至今,所以猶見「歐、顏、柳、趙」大行其道。

瘦金體於諸體之外,難學,難寫,難極得奇妙,大約也是其「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原因所在罷?

書院由是推出的課程內容,亦是由易及難:先楷、後行、後草。

瘦金正楷口訣如下:

「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似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飛動而乾脆」。

瘦金行楷口訣則可約略歸總為:

橫畫鉤連,豎畫穿插,撇如蘭竹,捺如柳葉,轉折暗過,合抱外拓,禾傍行書而上挑,心點連屬而回鉤。

瘦金正楷體與行楷體堪稱同株異色的兩朵奇葩,俱為瘦金體,卻風格各具,所謂「隨珠和璧,異質同妍,絳樹青琴,殊姿共豔」。

一般來講,行楷體學習是在正楷體之後,所謂「先楷後行」,正是如此。然而它的用法,歷來的認識,似頗有誤區存在。比如有不少人認為,宋徽宗自創作瘦金行楷體之後,便一直保持此種風格直至晚年,正楷便很少用了。其實不然。字體存在究竟是為功用服務的,《書譜》云:「趨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仍居先。」宋徽宗當年,亦是抄錄自己的詩文用工楷,題畫和題籤皆用行楷。所以諸位熟習之後,便可根據自身的不同需要,同時應用此兩種書體,而不必拘泥正行之分。

瘦金行楷體與正楷體相比較來具體分析瘦金行楷體的風格特點及寫法,共有20條:

1、改瘦硬為肥勁

2、改長橫為短橫

3、改方筆為圓筆、改短橫為平點

4、改頓筆為鉤筆(橫畫勾連)

5、改鶴腿為蘭尾(豎畫穿插)

6、改藏頭豎為尖頭豎

7、改帶勾豎為回鋒豎

8、改刀劍為蘭竹(撇多蘭意)

9、改鳳頭撇為曲頭撇

10、改內斂為開闊(如豎鉤)

11、改內擫為外拓(合抱外拓)

12、改轉折為暗過、頓挫為圓轉

13、改切刀為柳葉(捺如柳葉)

14、改斜捺為反捺

15、改橫折鉤為橫勾

16、改意連為實連(心點連屬而回鉤)

17、改楷法為行草(禾旁行書而上挑)

18、改內緊外松為上緊下松

19、改圓滿為碩長

20、改程式為多變

宋徽宗趙佶傳世的狂草作品以《草書千字文》為代表。其作筆勢奔放流暢,變幻莫測,一氣呵成,頗為壯觀。是繼張旭、懷素之後的傑作。

通觀此帖,生龍活虎,精神飛躍,雖為長卷,卻筆躍氣振,跳動不息,毫無倦筆。在縱向空間比較小的情況下,趙佶對於長線條的使用也是很恰當的,如文中「號」、「帝」、「也」等字末筆的遙遙下垂,不僅調節了空間比例,使之疏朗、跌宕、靈動,充滿高情遠致,同時也起到導氣、融通的作用,使作品顯得更加氣脈貫通。從此作中又不難發現,趙佶善於運用穿插錯落的章法處理方式。也許,他是從黃庭堅草書中得到了啟示。黃氏草書錯落有致、風度翩翩。其代表作《李白憶舊遊詩卷》,極善運用線條的入侵與穿插,使某些字跨區域而行,侵入到其他字的線條空間。這種處理方式使得章法的呈現不再止於單行、單列,而是予人以「亂石鋪街」之美感。趙佶此作中這種入侵的表達方式.可謂得黃氏精髓:初看怪異,再看驚絕,三看大稱其妙。

此卷草書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騰猿過樹,逸虯得水」;有的「或連或絕,如花亂飛」;有的「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有的「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真是不一而足。

由於草書在書寫中的制約較大,因此,歷代書家在草書方面所作的建樹,除王羲之父子和張旭、懷素諸人外,很少有自闢蹊徑,突破前規的,唐宋以來的草書,儘管名家輩出,他們師法傳統,「非王即張」。至於章草的書寫,皆法皇象《急就篇》,未聞有獨創新意之說,卻有畫虎類犬之譏。故我們對於草書的評價,以應著重觀察作者運腕、使筆以及氣勢如何而定高下。所謂「草即縱心奔放,復腕轉蹙,懸管聚鋒……起伏連卷,收攬吐納」,「或體雄而不可抑,或勢逸而不可止,縱於狂逸,不違得寸進尺意。」此處所說的「縱心奔放」和「縱於狂逸,不違得寸進尺意」,對草書來說,極為重要,是我們據以評論它的準則。也正由於草書與楷書在書寫上不盡相同,「真以點畫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所以草書的書寫較難,求工尤難,其癥結所在,正在於「使轉」這一點上面。

趙佶草書出於懷素,不僅平時臨摹過懷素的草書《千字文》,而且還臨過其它有關的草書帖。從時代風格上講,兩宋的草書,大都師法張旭、懷素,不但名家黃庭堅、趙佶是如此,就是南宋的大詩人陸遊諸人,亦莫不如是。凡屬臨寫之本,不管其技巧如何精到和高超,一經深入觀察,會多少流露出矜持、板滯的運筆痕跡。再說草書難摹,尤其是狂草更是如此。此卷草書行筆飛動,全長數丈,一氣呵成,幾無敗筆可尋。值得提出留意的地方,卷中草書的字裡行間,夾了少數幾個行書字,如「伊尹」、「圓」、「用」諸字書法。已露出薛稷的影響,與懷素的面貌迥然有別,倒是趙佶本人原有的特色。明末孫承澤在所撰《庚子消夏錄》中,著錄此卷時,指出「徽宗千字文,書法懷素」,這裡用的「書法」兩字,意義相當明顯,是師法而非臨摹,不好理解為「臨摹」之意。

瘦金體本來難學,瘦金草書之習更是難上加難。

然無論其怎樣千變萬化,神出鬼沒,它總是萬變不離其宗,有一定規律可循,一旦其中規律為我們所用,最終我們也必定能寫出極具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來,諸君以為如何呢?

相關焦點

  • 褚歐顏柳,蘇黃米蔡,誰是你心中的書法四大家
    書法與京劇、武術、醫學被世人看作中國的「四大國粹」。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書法家如群星璀璨,令人仰慕。如唐朝的褚歐顏柳;宋朝的蘇黃米蔡;還有書法二聖,書聖王羲之和草聖張芝。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世稱"書聖",著名書法著作有《蘭亭序》等。曾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
  • 顏,柳,歐,趙四大書體對聯欣賞!
    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四大書體對聯作品欣賞! 顏體對聯 顏體由唐代書法家顏真卿 所創,和柳公權合稱為「顏柳」,有「顏筋柳骨 」的說法。
  • 以歐、顏、柳、趙四家為代表的楷書,各有什麼不同特點、風格?
    我們學習楷書都是以歐、顏、柳、趙四家為代表。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風格。 1、歐體 歐陽詢的楷書歷來被公認為古今楷法第一。歐書點畫精確、結構謹嚴,達到了所謂「一畫不可移」的境界。歐書還很富於變化,在端莊凝重之中表現出生動的變化。
  • 顏柳歐趙,楷書四大家書法風格
    顏柳歐趙被稱為楷書四大家,分別指的是唐代的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的楷書。古人喜歡用「面貌」這個詞來形容書法家的風格,這種擬人化的比喻讓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如何更好的分辨這四位書法家的書法也可以從面貌這個詞得到一點啟示。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每日認讀:蘇黃米蔡之米芾的「芾」怎麼讀?
    小編到現在還記得當時老師在教古代書法大家的時候為了讓我們記住,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教給我們一個記簡稱的方法。記蘇黃米蔡,所以到今天小編都還記得「宋四家」是指「蘇黃米蔡」,但是當單獨看到米芾時,不禁懷疑自己是真的背過他的名字嗎?米芾的「芾」怎麼讀來著?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回憶一下吧。
  • 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分別指誰 「蔡」指蔡襄還是蔡京
    人們稱為「蘇黃米蔡」。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襄蘊藉,各具儀態,堪稱精品。宋四家廣汲晉唐遺蘊,銳意革新,各具所長。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芾(襄陽漫士)。
  • 我的書法感悟:書法的根本不是筆畫,而是結構
    書法就是寫字。字是中國文化的根魂,漢字不同書體的演變告訴我們書法的根本不是筆畫,而是結構。我們都知道,中國漢字的演變歷程是甲骨文、漢簡、篆、隸、草、行、楷等。包括歷史上出現的歐顏柳趙、蘇黃米蔡,還有後來的舒同、啟功、歐陽中石等等各具特色的書體。可以這樣講,以上各種書體都是筆畫有所不同而自成一體,但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都是工工整整的結構。我的寫字經驗告訴我,只要熟練掌握一種書體,再去寫其他書體,也不會很差。
  • 「書法問集」121、歐顏柳趙四大楷書,該如何選擇?
    說回書法,歐楷的流行,當然不僅僅是二田為首的歐楷書家。歐顏柳趙這四種楷書,歐楷是最符合我們現在審美的。現在歐顏柳趙怎麼選擇?以目前來說,學習歐楷有最好學。歐楷最好學,歐顏柳趙沒有哪個是好學的。但是歐楷老師是最多的,教學資源最多等等。
  • 宋徽宗書法真漂亮,「瘦金體」筆筆經典,一幅書法作品拍出1.4億
    宋徽宗趙佶從小就非常的喜歡中國的書法,不僅擅長書法對繪畫同樣有著很高深的造詣,他的工筆畫配上他的瘦金體那可是無價之寶,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宋徽宗的瘦金體,說到瘦金體可能有很多的網友並不熟悉這種字體,為何要叫「瘦金體」呢?
  • 書法臨摹與讀帖,是手腦並用的細緻活
    #常常聽到一種言論,說某先生熱愛書法,寫了幾十年了,功力很深。顯然,不經過臨帖和對傳統的深入汲取,即使天天練,也不可能寫好書法。要想寫好書法,不僅要臨帖,還要讀帖。書法,是手腦並用的細緻活。1、選帖 選帖是練習書法的第一步。選什麼樣的帖,哪種書體,哪種版本,都需要注意。選帖要根據自己的性情、興趣、能力以及版本質量而定。書法名帖很多,風格各異,難易不一,哪一種適合自己呢?
  • 教師節以書法的名義,感謝恩師!
    教師節以書法的名義,感謝恩師! 感謝我的書法老師 告訴我什麼是書法
  • 書法字體是怎麼產生的
  • 美女電工痴迷「瘦金體」,半夜上街撕廣告紙練書法,終得書法精髓
    說到宋徽宗我們都知道他的書法寫得非常的好,特別是他創作的「瘦金體」更是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歡,因為這種字體太個性了!要說當今瘦金體寫得好的網友非常的多,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瘦金體高手來自福建,她還是一位女書法愛好者,而且被稱為是美女電工!看到這裡以後大家也會好奇吧?電工還會寫書法嗎?
  • 瘦金體書法凌厲飄逸,堪稱最有特色的書體,為何練的人卻不多?
    書法傳承千年,能夠傳世的書法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書體,王羲之的行草飄逸,歐陽詢的楷書端莊大氣,懷素的草書豪放,米芾的行書氣韻十足,而在眾多書法大家裡面,要說最有特色的應該還是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瘦金體」書法的特點是瘦勁道、挺拔,行筆間的筆鋒毫不掩飾,起程轉折十分明顯,「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是對「瘦金體」書法最為貼切的描述。
  • 不愛朝政,獨愛書法繪畫,這位皇帝自創書法字體「瘦金體」
    而有的皇帝卻不愛權利,獨愛書法和繪畫,在宋代就有一位書法和繪畫造詣極高的皇帝,還創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種書法字體「瘦金體」,這位皇帝就是宋微宗。宋微宗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也是大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剛上位的宋微宗其實還頗有明君風範的,他在位時期年號為「建中靖國」。自幼養尊處優的他形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
  • 書法史上「宋四家」蘇黃米蔡,蔡是蔡襄的理由已找到
    對於「宋四家」蘇、黃、米、蔡,其中「蔡」到底是指蔡京還是蔡襄呢?在中國書法史上一直是聚訟紛紛,眾說不一。很多人認為是蔡京,只是因為蔡京是奸臣,所以這個名額呢便被蔡襄給佔了。蘇、黃、米、蔡塑像。第二,書法本體論從書法本體而論,四個人的書法各有各的風格特色。
  • 學習書法從哪個書體開始?
    中華文明得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不中斷的人類文明,中華文化能成為世界上獨具魅力的人類文化,中國的文字藝術功不可沒,那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書法。天下第一行書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在中國古代,書法主要的功能還是實用功能——記錄,其次才是審美功能——藝術;而在當代,書法的實用功能已經完全消失,變成一種純藝術。
  • 易烊千璽:他的書法厚道老成,尤善瘦金體,曾受到張國立的好評!
    易烊千璽:他的書法厚道老成,尤善瘦金體,曾受到張國立的好評!要說現在的00後當紅藝人,恐怕也就是易烊千璽了。他是一個難得的全才,能唱會演,書畫樂器,都是有所涉獵。這樣的後生,我們通常稱之為「青年才俊」,反而用「小鮮肉」這樣的字眼顯得有點俗氣,小編在此著重說說他的書法。他的書法與他的年齡略有不稱,顯得厚道老成。他尤善瘦金體,寫的是有鼻子有眼很想回事兒。易烊千璽也曾受到表演藝術家張國立的好評,可見易烊千璽的書法那是相當漂亮。小編之所以這樣說,那是有根據的。
  • 女神韓雪是才女,瘦金體書法字體真美,寫出傳統藝術美!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非常重視書法的學習,可能有些網友認為練習書法並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那只能說明你對中國的書法還是不夠理解,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想大家都體會到了練習書法的好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