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得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不中斷的人類文明,中華文化能成為世界上獨具魅力的人類文化,中國的文字藝術功不可沒,那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書法。
在中國古代,書法主要的功能還是實用功能——記錄,其次才是審美功能——藝術;而在當代,書法的實用功能已經完全消失,變成一種純藝術。實用功能的喪失並沒有讓書法衰弱,反而更加激發人們對於作為純藝術的書法的孜孜追求。現在,書法藝術有很龐大的人群基礎,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學童。但是中國書法包羅萬象,風格五花八門。基本的書體包括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細分各家書體就太多了,二王、漢碑、魏碑、唐楷(顏柳歐褚虞)、趙孟、蘇黃米蔡、清代諸家,等等,太多了。
學習書法究竟從什麼書體學起?這是個選擇難題。有人說楷書(唐楷)開始,然後再學行書、草書。此觀點的源頭可以上溯到北宋蘇東坡,他們認為學書法譬如孩童學步,先立(楷書),再行(行書),而後能跑(草書)。也有持反對意見的,他們認為,行、草書體的出現早於楷書,沒有楷書的年代,人們不照樣學書法嗎?所以,學書法可以從行書開始學起。
漢字的五大書體產生發展的順序是按篆、隸、草、行、楷這樣的順序,其中,隸書出自篆書,草、行、楷均出自隸書。按照這個邏輯順序似乎應該從篆隸開始學起,然後再學草行楷;如果按照難易程度也應該是篆隸,然後楷、行、草。但是由於篆書結體太繁複,現在學的人並不多,如果不是因為篆刻印章,可能就更冷門了。草書規則太難把握,藝術性太強,而且和篆書一樣,很多字靠記憶才能認識。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可選的應該只有隸書、行書、楷書了。行書,入門容易,但藝術性也很強,想寫好難度較大;楷書,主要指唐楷了,顏體、歐體、柳體,這三大唐楷最為流行。唐楷的特點是法度森嚴,藝術性稍弱。入門較難,因為規則較多;但寫久了基本都能寫好,因為規則明顯,熟練了就能把握。這與行書的特點正好相反。
綜上所述,初學者應該首選隸書,然後再學行書和唐楷。隸書和唐楷都屬正書,橫平豎直,一板一眼,連續學不免枯燥,中間夾著優美流暢的行書能增強學習興趣。其實,蘇東坡的原話是「正書」,被後人理解成「楷書」。在唐朝之前,隸書就是真書、楷書、正書,唐楷出現之後,楷書才專指唐楷。所以,也許蘇東坡說的正書就是隸書,以蘇東坡豪放不羈的性格應該不大喜歡規矩太重的唐楷。
隸書的主要發展期、鼎盛期都在漢朝,由於年代久遠,紙質墨跡基本都沒有留存了,留下來的只有碑刻。所以,臨摹碑刻拓本是學習隸書的不二法門。漢碑很多,風格各異,其中工整端莊的代表有《乙瑛碑》、《禮器碑》、《熹平石經》等;古樸厚重的代表有:《張遷碑》、《衡方碑》、《鮮于磺碑》等;飄逸秀麗的代表有:《曹全碑》、《孔宙碑》等;雄渾奔放的代表有:《石門頌》、《夏承碑》等。看個人喜好,選擇相應的風格入手。喜好秀麗的請選擇《曹全碑》,喜好厚重的請選擇《張遷碑》,開始想從工整入手的可以選擇《乙瑛碑》。
以上是我個人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得出的一點經驗,您的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