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書體演變

2020-12-14 宣講家網

今天很多人都在講創意,從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來看,最具歷史價值的創意是漢字,以及在漢字基礎上升華出來的一門藝術——書法藝術。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著巨大的不同,其他藝術門類比較直觀,而書法非常抽象,原因就在於它是從漢字這樣一門已有符號體系的基礎文字形式中升華出來的,比其他藝術門類具有更強的文化依賴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將書法與其他藝術門類進行比較的時候,古人給予了書法一個崇高的定義——「字是九重天」,說明書法所代表的品格、品味遠高於其他藝術門類。學習書法、認識書法以及真正地理解書法,是一件需要極大耐心和努力的事情。今天我們從書法的源頭講起,來跟大家做一個交流,題目叫「書體的演變」。

書法的體式有五大種: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大部分人會把它們排列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認為先有楷書,後有行草書。很多人在練字的時候都把楷書作為行草書的基礎,覺得寫不好楷書,怎麼能去寫行草書呢?事實上,通過查閱歷史的真實記錄及古人留下來的墨跡,再來看這種一脈相承的淵源關係,我們會發現人們長期流傳的順序與真實情況並不一致。各種書體究竟是誰孕育了誰?它的源頭在哪裡又終結在何處?我們的這個講座就是想從歷史客觀的角度來說明千餘年來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書體和筆法的演變關紐。

一、書法演進過程中的書體變化

我們看下面的「圖書」兩個字。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書體,楷書。

這也是我們相對熟悉的一種書體,隸書。

這個可能是我們不太熟悉的書體,也是「圖書」兩個字,是小篆。

這個是「圖書」的大篆。

這個也是「圖書」兩個字,是一種甲骨文寫法,出現在大篆之後隸書之前。也就是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它就有了。

那麼我們接著看,這是行書的「圖書」二字。

這是在我們所熟悉的草書出現之前的一種古樸的草書,叫章草。

這是草書的「圖書」二字。

我們看上面列舉的這些書法體式,它們究竟應該按什麼樣的順序來排列?根據這些字的形態,如何能推敲出哪一種是源頭,經歷了哪些變化才生成了後來這麼多的字體?可以這樣告訴大家,「圖」字最早的寫法出現在商周時期,最早的「圖」字外邊是像城池一樣的一個方框,裡面有各種不同的造型,相當於城池裡的各種建築物。「圖」本身的含義是描繪及記錄所視圖像,所以其構成有方有圓,也有不規則的形狀。最早的「書」字中間的豎畫和兩邊分叉的筆畫代表毛筆,右邊是人的一隻手,沒有把五個指頭都畫出來,只畫了一個大拇指,然後四指中的中指連通到小手臂的位置,呈現出手抓毛筆的造型。這隻手抓著毛筆,在一種器皿中蘸著什麼,今天我們知道蘸的應該是墨汁。蘸來幹嗎呢?來書寫。今天繁體字書寫的「書」,底下不是「日」字嗎?大家不要認為是太陽的意思,最早的時候它表示一個盛墨汁用的盛器,中間的小橫點是裝飾用的筆畫,代表裡面有東西,所以它並不是「日」字,跟太陽也沒有關係。這就是「圖書」二字最早的形象。

作者:孫鶴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孫鶴: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書體演變》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發展史,及漢字書體的演變階段
    本文乃作者姜瑩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和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大致經歷了發展期、成熟期、繁榮期三個歷史階段。發展期一發展期的書法 包括先秦時期的書法、秦代書法、西漢書法;成熟期一成熟期的書法包括東漢書法、魏晉書法、南北朝書法;繁榮期一繁榮期的書法包括隋、唐、五代時期書法,宋、元時期書法,明、清時期書法和近現代書法。漢字書體在演變過程中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書體。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漢字書體的演變是交織在一起共同進行的。
  •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時間:2017-05-30 13:55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書法的字體有哪些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中國書法大致分為哪些書體類別?
  • 漢字的書體演變歷程,初學書法者進!
    狹義講,大篆可視為中國文字的源頭。小篆小篆由大篆演變而來。秦統一六國後,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秦相李斯牽頭,針對晉系、齊系、楚系、秦系等主流古文字,展開了一場蔚為壯觀的漢字規範化、標準化工作,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形成統一文字書體,即小篆,也稱秦篆。大篆和小篆統稱為篆書。
  • 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書法的發展脈絡
    學習書法,不可能離開漢字,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漢字的演變過程以及一些相關的文字知識,今天我就不吝淺陋,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漢字的歷史和發展趨向,疏漏、不足乃至錯誤之處,歡迎各位老師留言交流。《後漢書祭祀志》提到了文字:三皇無文,結繩以治。這應該是對漢字最早起源的探索了吧!
  • 漢字的起源與書法發展
    先秦至秦代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很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開始不斷演近文字到書法的演變,這個書法地演變過程雖長,但卻讓書法藝術得到異彩粉呈,因為在這之間書法與地域的文化發生的很大改變。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與漢語言的結合展現出其獨特的一面,使得漢字字符始終保持了形、音、義的三位一體,讓漢字變的更有趣味,讓漢字變的與中國人的文化觀念密切聯繫,表裡想通。二、書法的發展從甲骨文時代遺留下來的墨跡或者更早的彩陶圖畫遺蹟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變化,因為在那期間書法在不斷的改變,讓甲骨文的書寫變的很有趣味。
  • 中國書法書體的奇葩——角書 ( 理論闡述:方圓角,書法體勢的三分...
    中國書法書體的奇葩---角書 角書(傅氏三角),是傅少卿對中國書法新書體創造的一種探索。儘管現在還是個雛形,也很稚嫩,但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支撐。因此分享給大家,請廣大的書法愛好者,和業內的專家學者,多提寶貴意見。
  • 學習書法從哪個書體開始?
    中華文明得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不中斷的人類文明,中華文化能成為世界上獨具魅力的人類文化,中國的文字藝術功不可沒,那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書法。天下第一行書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在中國古代,書法主要的功能還是實用功能——記錄,其次才是審美功能——藝術;而在當代,書法的實用功能已經完全消失,變成一種純藝術。
  • 兒童學習書法從什麼書體入手最好?
    兒童學習書法,首先必須從臨摹古代經典碑帖開始,字帖是學生學習書法過程中無言老師,初學書法選何種書體入手。古往今來十分明確,但近幾十年來。書法界爭論不休,依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從篆,隸書入手優於從楷書入手。這是因為篆,隸出現的比較早。
  • 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為啥其他書體沒有出現四大家書法?
    而相對於楷書來說,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書體才可以稱之為「體」。體與風格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先有各種書體的存在,然後才能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具有個人風格的書法。而個人風格中所具有的共性,又是體所具備的特徵。
  • 中國書法,一門獨特的藝術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草書、行書(漢)楷書(魏晉) 4、魏晉書法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俱臻完善的一代。漢隸定型化了迄今為止的方塊漢字的基本形態。隸書產生、發展、成熟的過程就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
  • 少兒書法學習的過程中家長更應該關注什麼?
    我們都知道,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門藝術,其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瑰寶。由於書法有它藝術的欣賞價值,又有其廣泛的實用性,故自古到今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國內教育的普及發展,少兒書法已經成為了家長們關注和學習的重點。書法,不論是老人、青年、還是少年兒童都是可學的。然而,學習書法以從小練習更佳。學書要循序漸進,切不可一蹴而就。那麼,少年兒童又應該如何學好書法呢?
  • 原子筆可以練習硬筆書法嗎?如何寫出書法中所謂的粗細變化?
    但是由於以毛筆書法為代表的軟筆書法,在中國的書法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那麼它對中國漢字文化的一個演變、對於中國文化形態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當今的硬筆書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和傳統的毛筆書法關聯在一起的,他們是一種繼承和創新的關係,我們不可能完全的拋棄調傳統書法中的某些特質,必須把他們加以改造,使之適應於我們今天的藝術創作,適用於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書寫工具
  • 書法:什麼是字體?什麼是書體?……其中有大奧妙
    我們的教學體系,學完筆法以後,按照書法發展的歷史一路往下學,書稿裡,所有牽涉到書法史上碑帖的臨摹,都是由兩個作者完成的。我笑了一下,說,不光是我什麼字都會寫,我教出來的學生,也什麼字都會寫。!……???我們發現了學書法的規律。
  • 書法入門,如何選擇正確書體、字體!
    之後的論述中,若不加聲明,即:字體:對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書體:對應歐體、顏體、柳體等。那麼,我們要探討這個問題,就可以分成兩個步驟解決了。第一步:從大分類中,選出適合初學者學習的字體。第二步:在這種字體下,找出具體的書法家,臨習他的書體。
  • 漢字書法的演變和發展
    漢字的形成經歷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中書體,奠定了漢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博大精深的藝術精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與精神財富。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沒理由不去將它發揚光大,也更沒有理由不把它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 2019中考書法考點(一)——篆、隸、字體「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漢字的起源自古以來就有「蒼頡造字」之說。
  • 美術研究|邱振中:論草書,草書是最為充分展現書法書寫性的書體
    中國書法有各種書體,但是草書無疑是最為充分展現中國書法書寫性的書體。很多人認為《古詩四帖》不是張旭的作品,但有意思的是,所有擅長草書的書家都對這件作品讚賞不已。在他們心中,這件作品到底是不是張旭寫的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作品已經成為狂草所取得成就的一個標誌。
  • 五種書體中為何將楷書列為第一
    現代人說書法,常講到真,草、隸、篆、行,不了解的人,還以為楷書是最早形成的一種書體,其實不然。它之前早就有了比較規範的書體——大篆,小篆和隸書。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文字做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規範整理,他將之前在各諸侯國流行的文字,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六國文字,在其自己國家文字的基礎上,做了統一規範,宣為統一文字,全國通用,史稱小篆。
  • 隸書、篆書、楷書、行書哪種書體在文字的轉變中作用最大?
    從篆書到隸書經歷了漢字要想學好書法,篆隸都是必學的,不管主攻的書體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學好了篆書,就是打通了五種書體的任督二脈。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有包括甲骨文和金文,書法講究源流,這個源就是篆書和隸書,後來的三種字體和無數種的書體都來自於這個源,都是由這個源發散出去的流。也就是說篆隸是書法之祖,後來的書體都有這兩種書體演變而來,要想正本清源,就要學習篆隸,尤其是篆書。
  • 草書、行書、楷書、隸書,哪種書體在先,哪種書體在後?
    在這種認識中,我晃晃悠悠地臨了一段時間《張遷碑》,對,是隸書。中國的書法真是神奇啊!然後就開始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這才發現,原來竟然是這樣的——最初是出現在商代中後期的甲骨文,這些大家都知道,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然後就是商周時期的金文或叫「鐘鼎文」,現在能看到的可都是國寶級的文物了。插一句,想起來鑑寶欄目,說,我這是商周時期的寶貝;專家一看,呵呵,上周的吧?